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分析顾城的《英儿》和川端康成的《雪国》,我们可以看到两位作者不同的女性观——对女性的占有或对女性的崇拜,以及与这女性观休戚相关的死亡观。顾城的一生是追求“自我”的一生,川端的一生是追求美的一生。所以,当他们各自用自杀为自己的一生作最后的注解的时候,死亡对顾城来说是形而下的统治欲望的终结,对川端则是形而上的哲学意义的升华。  相似文献   

2.
《月亮和六便士》是毛姆的重要长篇小说之一,在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观照下,对该作品中三个与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有重要关系的女性形象进行解读,她们分别代表了毛姆心目中三种不同的女性形象。通过考察和分析这些女性形象,发现不管是恶意的批判还是理想化地塑造,毛姆的女性观迎合了当时社会主流人群对女性的态度和看法,他的女性观是有偏见的。  相似文献   

3.
《月亮和六便士》是毛姆的重要长篇小说之一,在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观照下,对该作品中三个与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有重要关系的女性形象进行解读,她们分别代表了毛姆心目中三种不同的女性形象。通过考察和分析这些女性形象,发现不管是恶意的批判还是理想化地塑造,毛姆的女性观迎合了当时社会主流人群对女性的态度和看法,他的女性观是有偏见的。  相似文献   

4.
女性形象谱系在路遥小说中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大致可以概括为忠于传统道德与反传统道德的性格特征,后一种性格特征历来鲜为研究者所关注。二者都遵循着基于路遥小说中女性观的创作原则,即作为他者的女性形象。从女性主义文学的批评视角观察,可以发现这些女性形象仅是被作为男性形象价值的附属,女性自身价值的独立追求成为了被消解的权力对象。这折射出了路遥自我意识对小说人物形象塑造的强烈的主观介入,造成了女性人物形象塑造的扁平化与精神理想化色彩。  相似文献   

5.
《集宁师专学报》2018,(2):59-62
吕雉对女性相关问题有独特看法或实践,如对"男女之别"的挑战和女性参政等。这种女性观的形成与吕雉个人经历、个人打算以及其长远的政治眼光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熊婕 《培训与研究》2001,18(4):21-25
本旨在通过分析《红楼梦》所体现的独特女性观、红楼女性强烈的责任意识、卓越的化品格和情感志趣,来探讨《红楼梦》对中国现代女性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7.
本论文通过分析<儿子与情人>中主人公保罗的成长经历,对比劳伦斯本人成长的环境,揭示了劳伦斯在文中所表达的对占有欲强烈并争强好胜的女性的反感和男性在男女交往中应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同时也揭露了劳伦斯对自己独特的女性观的宣扬:即男尊女卑,男性在男女关系中应处于统治地位的相对平衡关系.  相似文献   

8.
余启明 《文教资料》2005,(25):29-30
冯梦龙编撰的《三言》,塑造了众多的女性人物。其中不仅有敢于打破封建传统贞节观,大胆、主动追求自己婚姻幸福的女子,也有许多才情智能俱佳的女性形象,同时,更塑造了一批为争取独立个性人格而不屈斗争的女性。这不仅对后世女性文学形象的塑造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女性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也反映出冯梦龙的平等女性观。  相似文献   

9.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表现的最重要的思想就是他的先进的“女性观”。他以独特的视角,全方位的描写,成功地塑造了一群栩栩如生的突破传统观念束缚的女性艺术典型,充分展示了封建时代中国女性的精神世界和文化品格,表现了她们觉醒了的自主意识和叛逆精神,阐释了作者独特而进步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10.
畲族传统文化渗透着浓厚的女性意识,在畲族传统文化中,他们用自己民族的独特的道德观、审美观、价值观展现出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展现出畲族女性的魅力,是畲族人民对女性个体价值和人格尊严的肯定。文中从传统文化的视角,探究畲族独特的女性意识,对当今女性文化的兴起与发展,女性意识的觉醒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周作人的妇女观是在对中国历来女性"不净观"的批判和对封建"贞洁观"的鞭笞基础上形成的。一方面他不遗余力地倡导女性思想的解放、宣扬女性的性独立,确立"女性本位"的妇女观;另一方面,基于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和日本文化的影响,他又提出了女性解放的渐进性,这无疑具有更长远、更理性的眼光。  相似文献   

12.
顾城和海子分属于当代不同时期的诗歌派别,但同为20世纪80年代的诗人,并最终在相近的时间走向死亡。这种巧合为探讨顾城与海子的诗歌提供了某种线索。论文将从比较顾城和海子的自然观出发,以二者诗歌中出现频率较多的春天意象为例,来分析二人诗歌中的悲剧意识。最后简要分析顾城和海子的诗歌风格,勾画出二人诗歌中的对立的主体形象,进一步探求顾城和海子诗歌中的死亡预言。  相似文献   

13.
顾城作为朦胧诗的代表人物,文革期间开始诗歌创作,常常以孩子的口吻和读者交流,所以被称为“童话诗人”。在顾城的诗歌创作中,表现出深刻的诗歌理想,其诗歌文本的思想源头、内在含义、精神走向以及他的诗歌理想、生命追求无不映照出顾城一生扮演的角色——一个童话孤岛中的抒情诗人。可以说,究其一生顾城都在诗歌寻梦的短暂旅途中低语,孤独而决绝。  相似文献   

14.
卢梭的女性观和女子教育现在欧洲社会引起了极大的震撼,导致了一场反对卢梭妇女观的由自由主义女性掀起的妇女解放运动,同时也出现了一种捍卫卢梭女子观的思潮。虽然对卢梭的女子观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的是它把一直被忽略的女性教育给提出来了,肯定了女子有受教育的权利,这是教育思想史上的伟大进步,在争取寻求妇女获得解放的今天,对看待女性和教育女子有突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苏轼的作品中,有一部分诗文与他的情感生活密切相关。透过这些记载家庭生活的诗文作品,展现了苏轼敬德、怜才、识情的女性态度,以及彼此平等、相互尊重的女性观念。  相似文献   

16.
西方学者对乔叟的妇女观一直颇感兴趣且对此争论不休。许多论者认为乔叟对女性抱有同情,而另外一些论者坚称诗人的女性人物受到了男权主义的厌女传统影响。中国学者对乔叟的女性人物或女性主义研究解读仍有待深入。乔叟的妇女观是复杂和不断发展的。首先他受到所承继的文学传统、所处的社会历史阶段影响。对女性人物带有歧视。另外,诗人对当时女性社会地位和生存境遇的关注使他塑造出巴斯妇人这样表现出新特征的形象。巴斯妇人是诗人和周围世界、诗人和自身理想的“沟通”。  相似文献   

17.
在顾城早期诗歌或一部分成名作中,顾城对事物或对自我的感受都能化繁为简,很好地做到把握其本质特征,并赋予其鲜明的形式,极富意蕴和意趣。其早期的诗歌和一部分代表作的诗意就建筑在这种“形式感”上,因此他的代表诗歌通常都不长,本文主要浅析顾城早期诗歌的“形式感”,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一、自然景物的“形式感”解释;二、抽象概念的“形式感”分析;三、自我感受上的“形式感”表达。这三种类型的“形式感”构成了他一部分诗歌创作的诗意建构机制。  相似文献   

18.
池田大作作为世界知名佛教团体——创价学会的现任会长,他女性观的形成与佛教中男女平等的观念息息相关。他一贯坚持尊重妇女权利和提高妇女社会地位,在思想和行动上都支持女性运动,在多部著作中肯定女性在家庭中和社会上的地位与价值。他还积极赞扬女性关爱、保护生命的美德以及倡导运用女性的力量推进世界和平。  相似文献   

19.
集学者、词人、理论批评家、美学鉴赏家、禅学家、书法家、文化学术研著专家于一身的顾随,终身尽瘁于教学工作。顾随是从山东开始教师生涯的,并在青岛奠定了终身从教的信念,孕育了独具特色的教学艺术。顾随的教学艺术源于他丰博的文化根基、悲天悯人的性格和甘于寂寞的情怀。顾门弟子将顾随正直诗人、深邃学者、出色的哲人巨匠形象烘托于世,展示出中国教育界为师者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20.
顾城的诗歌中运用了很多不同的颜色意象,这些颜色意象在他的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表达作用。从顾城诗歌中的颜色意象入手,通过对他诗中的颜色意象的分析,去解读颜色意象在他诗歌中所起到的不同凡响的作用,进而走入他的诗歌及其思想世界,探寻他的诗歌的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