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跳水     
G861.201.9 9800643我国跳台跳水优秀选手起跳技术的生物力学研究=Biomechanical study on the take-off techniques ofChinese elite platform divers[刊,中,A]/孙亦光,吴延禧∥体育科学.-1997.-17(4).-71-78图14表2参5(ZZY)跳台跳水∥力学分析∥起跳∥技术∥中国∥优秀运动员选择我国跳台跳水的优秀选手,在11和12两届亚运会、巴塞罗那、亚特兰大两届奥运会上的跳水大赛中从1组到4组动作的起跳技术,进行三维和二维的摄影、摄像记录.经过对运动技术图片的解析和力学分析,提出对我国选手起  相似文献   

2.
胡国军  朱煜 《游泳》2011,(5):66-68
起跳是一切跳跃成败的技术关键,跳水也不例外。跳板跳水起跳技术要比跳台跳水复杂,难度大,因为跳板跳水是在富有弹性的跳板上进行起跳的,因此跳板跳水的起跳技术必须要和跳板的弹性性能、特殊环境及运动员的心理相配合,最终实现稳定起跳。  相似文献   

3.
邓平 《游泳》2011,(6):50-51
起跳是一切跳跃成败的技术关键,跳水也不例外。跳板跳水起跳技术要比跳台跳水复杂,难度大,因为跳板跳水是在富有弹性的跳板上进行起跳的,因此跳板跳水的起跳技术必须要和跳板的弹性性能、特殊环境及运动员的心理相配合,最终实现稳定起跳。  相似文献   

4.
跳水、赛艇     
G861.21,G804.66 20031013跳板跳水中踏跳步的第一腾空动作:递减收益率实例=Hurdle preflight in springboard diving:A case of diminishing returns[刊,英,A]/Miller,D.I,Zecevi,A,Taylor,G.W//Researchquarterly for exercise and sport.-2002.-73(2).-134-145图5表9参12(MYL)跳水//跳板跳水//助跑//运动生物力学//起跳//技术G861.41,G804.66 20031014  相似文献   

5.
刘犇 《游泳》2010,(2):54-56
在跳水运动中,走板起跳技术是跳板跳水中最基本的技术,同时也是跳板跳水中难以掌握的技术。走板起跳技术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空中动作和入水效果,影响动作完成的质量和比赛得分。随着当今跳水运动的飞速发展,一大批少年选手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6.
跳板跳水起跳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跳板跳水从技术上讲可以划分为走板、跨跳、起跳、空中动作和入水等几个阶段。其与跳台跳水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动作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动员利用跳板的能力如何。因此,对跳板运动员说,走板、跨跳和起跳技术的好坏是非常重要的。而在这几个阶段中起跳是最关键的一环。尽管不应过分强调起跳在整个跳水动  相似文献   

7.
目的:进一步探讨立定跳板跳水起跳技术的生物力学规律.方法:采用影像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何冲等7 gila优秀男子跳板跳水运动员起跳缓冲技术进行运动学分析.结果:与其他6名运动员相比.何冲缓冲时间最长(0.08 s),蹬伸压板时间最短(0.2 s),压板末肩关节角度最大141°.结论:髋、膝、踝在缓冲末较小的关节角度可以增加身体重心下降的高度,有利于压板;相关肌群肌肉力量是影响缓冲能力和蹬伸速度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8.
跳板跳水的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跳板跳水技术性强的助跑、起跳技术进行分析,介绍国内外不同时期有关跳板跳水运动技术研究方法的进展和研究成果,并对人板系统的一些力和能量问题进行初步的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9.
    
6823.114.6 20013956从生物力学角度试析背越式跳高的起跳技术[刊,中,I]/曹兵.李大∥辽宁体育科技.-2001(2).-27(TY)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力学分析运动生物力学是对体育运动中的动作技术,用生物学和力学的观点及方法,把生物学因素和力学因素互相结合,并通过对体育动作和各种形式加以定量描述,使人们可以依据所测定的生物力学参数来指导运动训练,改进运动技术。  相似文献   

10.
陈莉 《游泳》2011,(6):52-53
走板起跳技术是跳板跳水中最难掌握和最关键的技术环节,技术和节奏上的失误影响起跳后动作技术的完成,甚至使动作失败。  相似文献   

11.
成功的跳板跳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动员能否合理地运用自己的身体和跳板。助跳和起跳的功能,从本质上看,在于获得最佳的蹬离效果,跳达最大可能的高度,完成各种复杂的空中动作。本文从功能的角度着重研究跳板跳水的功跳和起跳,旨在揭示合理的起跳技术;数理分析则力求简洁,以期能为运动员、教练员所理解和接受并对运动训练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跳板跳水较跳台跳水更具有明显的节奏和复杂的起跳,给人以高、飘、轻、潇洒,惊险之感。具有一级以上的优秀跳板运动员,如果要向尖端水平发展,我们认为除了提倡发展难度、抓好入水和动作的稳定性外,还应该把提高起跳高度的技术研究放到重要的位置上。  相似文献   

13.
    
G823.114.6.G804.63 9803868背越式跳高技术力学分析=An arialysis ofthe advantages Of fosbury flop:Abiomechanics’ point of view[刊,中,A]/卢钢,秦永祥∥体育与科学(江苏),1998.-19(4).63-64(TY)背越式跳高∥技术∥力学分析∥俯卧式跳高∥助跑∥起跳∥过竿本文从生物力学的角度对比分析了背越式和俯卧式跳高技术,用运动生物力学的原理剖析了助跑、起跳、过竿三个主要技术环节中两种跳高技术的不同之处,指出了俯卧式技术中的不足,科学地论证了背越式跳高技术的优势之所在.  相似文献   

14.
走板起跳技术是跳板跳水很重要的一部分,它决定动作的质量与稳定,动作毛病大部份是由于走板起跳不准确所造成。通过国际交往,图片对比,我们和先进国家相比,在走板起跳的技术上,尚有一定的差距。为此,必须加强研究,迎头赶上。  相似文献   

15.
跳水运动是广大工农兵所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在竞技跳水中可分为:跳台跳水和跳板跳水。其中又分为:走动跳水和立定跳水。在走动跳水中,一般都包括四个阶段:走板阶段、起跳阶段、空中阶段和入水阶段。走板阶段是以加速度的形式走动的,它与陆上的快速行进有所不同,因为竞技跳水的跳板,是根据物理学的杠杆原理,把有弹性的和有尺寸规定的跳板,装  相似文献   

16.
我国优秀男子跳板跳水运动员走板起跳技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走板起跳技术是跳板跳水中最难掌握和最关键的技术环节,技术和节奏上的失误会影响起跳后动作技术的完成,甚至使动作失败。因此,对走板起跳技术进行详细研究是跳板技术研究的关键。采用平面定点摄影测量与图像解析的方法,对彭勃、王克楠和王峰3位优秀男子跳板运动员参加全国锦标赛及训练期间队内测验的技术动作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并与国内、外相关资料和国外优秀运动员的技术动作进行对比研究。研究发现,我国3名运动员跳板技术各有优缺点,如果能充分了解自身特点,取长补短,科学训练,将进一步提高技术,取得更好成绩。  相似文献   

17.
前言 我国跳水项目已进入国际先进行列。但跳台和跳板两项发展并不平衡,跳台水平明显高于跳板的水平,跳板项目水平落后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于走板技术不符合我国运动员的特点。80年代初国内对走板技术的研究,主要是以世界著名跳水选手洛加尼斯的走板技术为楷模,学习他的技术,追求走板慢节奏、软支点,最后一走,即跨跳步的步幅大,动作平稳。这是一种以平稳为主要技术特征的走板起跳技术。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跳板跳水的起跳动作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借助于计算机对跳水队员的最佳蹬板位置进行了验证。在跳板跳水运动中,运动员要在空中完成预定动作,动作难度越大,要求运动员达到的高度越高。也就是说,动作愈复杂,要求运动员在空中停留的时间越长,以便有充分的时间完成各项动作。跳水运动,实质上是一个具有一定初始速度的抛体运动,而抛体运动所能达到的最大高度,完全取决于它在垂直方向上的初始速度。由此可见,跳水动作的成败与起跳状况关系很大。  相似文献   

19.
基于生物反馈原理的跳板跳水辅助训练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跳板跳水辅助训练系统是基于生物反馈原理设计开发的,它将生物反馈机理创新性地应用于跳水日常训练中,以辅助训练和检测评价作为基本功能,兼顾数理统计分析子功能。本系统把起跳高度和压板深度这2项跳板跳水成绩的重要评价指标反馈给运动员和教练员,使一直以来依靠教练员自身经验的现状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20.
"合板"是指在跳板跳水时,运动员从走板到起跳过程中每一个动作与跳板自身震动之间的关系。正确的"合板"必须建立在运动员的"走板一起跳"动作与板运动协调一致的基础上, 通过动作节奏与跳板振动频率的高度一致,使运动员最充分地利用跳板挠曲产生的弹性势能,获得高的起跳高度和快的旋转速度。"合板"是决定跳板运动成绩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跳板技术训练的主要内容。以往国内外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将跳板进行单行约束简化, 运用静态负重测试手段对跳板的力学特性进行研究,通过理论推导建立"人一板"模拟模型。该模型在给定运动规律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