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然教学也应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去体验、去探索,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在讲“大气压力”这一内容时,我让每个同学利用身边易于找到的物品制作学具,用自己制作的学具,按照课本中的实验1自己表演:将一块纸板盖住装满水的杯口(杯里不要有气泡),用手按住纸板,把杯子倒过来,松开手。“纸板会掉下来吗?”同学们议论纷纷,发表了几种  相似文献   

2.
1 注重质疑索因习惯的形成  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兴趣 ,是正确引导学生钻研科学、形成科学自然观的重要途径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1 认真观察现象 ,让他们提出自己感到疑惑的问题。如《空气能占据空间》一课 ,我做了一个实验 ,将一只空杯垂直地压入水中 ,问 :“这杯子里有什么 ?”学生们回答说 :“是水。”我又垂直地将杯子从水里提出来 ,让学生自己用手摸一摸杯子的内壁和内底 ,他们疑惑地告诉我 :“怎么 ,里面是干的 ?”“你们想把这个问题搞清楚吗 ?”我引导他们从篮球、自行车的内胎里找到了答案。还让学生参加课外的学习活…  相似文献   

3.
教《一夜的工作》一课,教师正饱含深情地向学生介绍总理忘我工作的生活片段:“有一次,总理已经连续工作了几十个小时……”一个坐在后排的学生把手举得高高的提问:“老师,那总理有没有洗澡?”全班同学哄堂大笑。竟有人问出这样的问题?我一时愣住了,但很快镇定下来,微笑着说:“这个问题有意思,大家一起说说吧!”学生们兴趣盎然,你一言我一语。生1:“总理洗了澡。因为那么长时间不洗澡不舒服,工作起来无法集中精神。况且总理是很讲究卫生的。”生2:“我不同意。总理应该没洗澡,从‘连续’这个词可以看出。”生3:“总理工作很认真,很珍惜时间,…  相似文献   

4.
叶彬 《四川教育》2003,(5):46-46
我曾阅读过这样一则课堂片段———一位德国老师用几个苹果和几块糖做教具教1+1=2。他讲完后,轻声问孩子们:“1+1还能等于几呢?”有只小手举起来:“把两个并起来就等于11。”老师热情地鼓励了他,问:“并起来是不是加啊?”“不是!”“对,要加才行。”又有一只小手举起来,老师请他走到讲台前。小孩拿起一块糖,剥了纸放到嘴里,接着再拿起一块糖,剥开后又放进了嘴里。他鼓着嘴巴说:“一会儿糖化了,1+1不就等于零了吗?”老师接着说:“是呀,糖化了时1+1等于零了吗?大家想想看。”片刻,一个小男孩站起来说:“糖即使化了,但吃到肚子里的糖仍然是2块…  相似文献   

5.
鲁晓玲 《小学生》2010,(12):65-65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在教学实践,我从以下几方面探索了培养学生动手实践,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6.
一 与手有关的部首——斜手旁 手-掰开 拜年 摩拳擦掌 教师伸出左手手掌,让学生形象地观察其形状,再用水把手稍加蘸湿,然后手指叉开“印”在黑板上,让学生看着黑板上“手”的水印数手指;出示或画出小篆形体的“手”字,依然让学生数古文字“手”从一到五的手指数,最后出示楷体的“手”字,从左到右数时就会发现中指已经演变为“/”。如果依然把它看成是一个变形了的中指的话,那么,今天楷体的“手”字还依稀可辨其五指。[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一、欣赏手的灵巧 手,学生应该是熟悉的,但把它作为探究对象,并进行深入研究,也许是第一次。教学中,我先是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手和课前用纸剪的“手”。当几十双可爱的小手在宰中挥舞时,我对学生说,历史将会因为你的小手而改变,不过应从现在起训练我们的手。  相似文献   

8.
实验驱动:体育教师在公开观摩课或自己平时教学实践中会发现,学生在站立式起跑时常常选用“同手同脚”的方式,而且学生年龄越小,选用“同手同脚”起跑方式的比例越高.笔者通过百度搜索相关资料,网站上多是如何纠正“同手同脚”即“顺拐”跑的策略.本人拟通过一些实验数据,揭示“同手同脚”、“异侧手脚”在站立式起跑中的异同,以便于体育教师在教学中遇到此问题知道如何关注.  相似文献   

9.
一位教师在教学西师版小学数学第二册《角的初步认识》后,出示了这样一道拓展题:“一张长方形的纸,截去1个角, 还有几个角?”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还有3个角。”教师笑眯眯地问:“你是怎样想的?”“因为4个角减去1个角就剩3个角。”学生高兴地回答。教师反问:“真的还有3个角吗?”部分学生坚持自己的看法, 部分学生面露疑惑。教师继续引导:“大家用一张长方形的纸剪一剪,看看究竟还有几个角?”学生马上动起手来。“还有5个角!”“还有5个角!”许多学生把手举得高高的,有的还不断地跳,情不自禁地高声报告自己的新发现。老师仍旧笑眯眯地望着高兴得手舞足蹈的学生,转过身,在黑板上端端正正地写下:5个,√,100分。“耶!”孩子们兴高采烈地欢呼了起来。  相似文献   

10.
1993年开始 ,我进行了“从整体入手 ,促进学生读写能力和谐发展”的专题研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了以读写为中心 ,从读和写入手的全面练习 ,提高学生阅读写作能力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细致地分析了大纲 ,分析了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之后 ,在初中一、二、三年级中确定了“读写结合 ,序列训练”的语文整体改革研究内容 ,我认为“读写结合 ,序列训练”仍然遵循着语文教学的规律性、科学性的原则 ,是“整体入手 ,促进学生读写能力和谐发展”总的精神的具体化 ,经过几年的探索、研究 ,取得了预期效果。一、指导思想 :1、教学目标的整体观。…  相似文献   

11.
美术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和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在教学中,特别是在操作训练过程中,是眼、手、脑密切配合的能力活动。因此,在美术教学中,要能让学生做到视有所感、手有所致、脑有所思。这就是说,使学生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从喜欢到学会“会学”本领。下面就介绍几种在美术教学中可以教给学生学习美术的“双基”方法。  相似文献   

12.
让学生自己提出研究课题  教师出示《白杨》结尾句 :“在一株高大的白杨树身边 ,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让学生来研究一下这句话 ,然后给这句话提出几个问题。学生甲 :一株高大的白杨树和几棵小树各指谁 ?学生乙 :“风沙”在这里指什么 ?学生丙 :“‘成长’明指白杨 ,暗指什么 ?”学生丁 :“整句话说明了什么 ?”问题提出后 ,随即进行答题、整理 ,归纳出本文的写作方法———借物喻人。进而进行课外延伸 ,问学生 :“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写成的文章是何等含蓄及意义深邃。同学们想不想学习这个方法 ?”“想 !”“那好 ,老师叫你们找一…  相似文献   

13.
幽默哈哈镜     
太懒有一次上课时,老师突然看到一位学生右手上绑着石膏,于是就问:“才几天不见,你的手怎么了?”生:“断掉了!”师:“啊?怎么会断掉呢?”生:“因为我太懒了,所以就断掉了……”师:“太懒了手也会断掉?”生:“不是啦,因为前几天我走在路上,走着走着有一个小石头就跑到我的鞋子里  相似文献   

14.
延展教材     
周英 《四川教育》2003,(12):41-41
教材上关于“时、分的认识”是这样编排的: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先引导学生认识整点时刻,再认识几点几分,尔后认识从几点几分到另一时刻经过了多少时间。如今,钟表已成为普通商品,学生戴表已相当普遍。因此,他们对时刻的认识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若按教材从头教起,显然就不太妥当了。怎么办呢?我决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延展。课前,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作业:用多种形式介绍你对钟表的认识。于是,学生开始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收集资料、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学生的自我学习活动开始了,一只只小手举得老高。小齐…  相似文献   

15.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以识字为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并运用学过的字词,能写一句完整的话,能看图说几句话。“问答式”作文法,是在识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组词,说完整的话,然后通过“问答”的形式,把学生的思路串连起来,成为一段文章,使作文教学从一年级开始变成现实。以识字教学“手”为例:“手”是小朋友学习的第十三个字。学生会认、会写后,让他们用“手”组词:一双手、手帕、洗手、手背、手指、手掌、举手……再要他们说说自己用手做什么:用手写字、做数学题、拍皮球、穿衣、漱口、洗脸……使小朋友懂得,人都有一双手。汽车司机用手开汽车,老师用手在黑板上写字,  相似文献   

16.
赵强 《辽宁教育》2003,(6):17-17
法国艺术大师罗丹说过,手有时比嘴还会说话。歌唱教学中如能恰当地运用手势语言,避免教师语言絮絮叨叨,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起到示意、激情、引导等作用,使教学面目焕然一新。1.示意手势音乐教学中,为了把歌曲唱好,往往要进行发声训练。训练过程中,教师经常用一大堆语言来描述,如能运用手势来表示,使学生获得清晰明确的印象,便可增进他们的理解,较之单纯用语言来描摹、解说要省力而见效。例如:教师指导学生随音乐节拍进行呼吸训练时,要求吸气要“深”、“匀”,然后慢慢“撑住”、慢慢“呼出”(教师手势:手匀速下沉至“胸腹”位→慢慢…  相似文献   

17.
邵红 《四川教育》2004,(1):44-45
【案例一】出示句子:五颜六色的礼花映亮了北京的夜空,也映亮了狂欢的人们。师:“五颜六色”是什么意思呢?(很多小手举了起来,有的嘴里还喊着:“我知道,我知道。”)生1:老师,我知道焰火是五颜六色的。生2:五颜六色就是很美丽。……(老师的表情显得很着急,因为没有一个学生说“五颜六色就是指颜色很多”。显然,学生的回答老师并不满意,最后老师自己把“答案”说了出来)【案例二】生1:老师,我不知道“秋色宜人”是什么意思?(有几个小朋友举起了手)生2:老师,我知道秋色就是秋天的景色,宜人就是很吸引人。连起来的意思就是秋天的景色很吸引人。(…  相似文献   

18.
俗话说:牛驯三天要上路。然而杨建平这头“小牛”,“驯”了两年还没有“上路”。杨建平是黔阳县铁山小学的学生。他顽皮倔犟,确有几分“牛”劲。连续读了两个一年级,“成绩”只有三点:扯破了几个同学的衣服;咬伤了几个老师的手;每天“大闹天宫”。老师下过几回“煞劲”,妈妈打  相似文献   

19.
“听写词语”这种训练形式,在这个教学新理念层出不穷的年代似乎已逐步为人所淡忘。笔者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打破传统的、单一化的“听一听”、“写一写”的模式,赋予它丰富的内涵,同时调动学生“眼、耳、手、脑”等多种感官,通过耳听、眼看、脑想、手写,发现它在锻炼学生的听辨能力、思维能力以及理解和运用词语的能力方面功能卓著,大有枯木逢春之奇妙。现将自己实践的几种听写词语形式例举如下: 一、根据意思写词语 老师给出词语的意思,让学生倒推出词语来。 如听写“彤云密布”一词。(出自《第一场雪》)  相似文献   

20.
【案例描述】一、唱“手”画“手”,引发兴趣小朋友,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歌:《我有一双万能的手》,伸出你的双手,大声地对自己说:我有一双万能的手!”想把你那双万能的手画下来吗?(学生拿出白纸,用水彩笔把自己的手掌描下来,教师展示学生的作品。)二、自主探索,编出口诀1.看着你画的手掌,你能想到什么呢?(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自由地交谈着。)2.一只手有几个手指?利用这个材料,你能编出5的乘法口诀吗?教师依据学生汇报的内容板书: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十五、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反思:教学情境的创设应选取儿童身边的、感兴趣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