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1月3日,英国《金融时报》总编安德鲁·高尔斯突然宣布辞职。接任他的是该报美国版主编莱昂内尔·巴伯。这张久负盛名国际性财经报纸的高层人事变动引起了各方关注。总编意外辞职引发各方揣测有观察家说这次人事变动出乎意料。“这次事件太过于突然。这不是《金融时报》一贯的行事方式。”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说,“通常来说,人们会认为高尔斯离任是要高升。”因为高尔斯之前的两任总编杰弗里·欧文和理查德·兰伯特都在这个位置上工作了整整十年。离任后他们都有令人羡慕的职位:欧文成为了伦敦经济学院的主任,兰伯特去了英格兰银行,…  相似文献   

2.
《新闻前哨》2011,(7):6-6
《纽约时报》6月2日宣布,现任总编辑比尔·凯勒辞职,由吉尔·艾布拉姆森继任,后者成为《纽约时报》160年来首名女性总编辑。艾布拉姆森现年57岁.哈佛大学历史和文学系毕业。读书时,便开始为《时代》周刊工作。1997年,在《华尔街日报》工作9年后,艾布拉姆森跳槽到《纽约时报》,1999年担任《纽约时报》华盛顿分部编辑,  相似文献   

3.
博览     
《国际先驱论坛报》主编易人约翰·维诺克已经被任命为《国际先驱论坛报》主编,这是该报发行人在巴黎总部宣布的。原主编,六十四岁的菲利浦·福尹斯一九八七年元月一日正式退职。现年四十六岁的维诺克生于纽约城,毕业于奥柏林大学。从一九六二年开始,他相继在法新社、联合通讯社、《长岛星报》和《纽约时报》等数家新闻机构供职,一九八四年,曾荣获乔治·波克奖。在进入《国际先驱论坛报》之前,■  相似文献   

4.
《新闻天地》2006,(7):40-41
2006年8月开始,美国的一种主流报纸《纽约每日新闻》头版总编辑的位置将首次出现一个华裔名字——吴志强。美国华裔吴志强(英文名 David Ng)现年48岁,生长在纽约华埠,目前住在斯塔腾岛,有两个聪慧的女儿 Isla 和 Esme。他是香港人的后代,父母在上世纪50年代移居美国。《纽约每日新闻》的副社长兼总编辑马丁·杜恩已于6月正式宣布了该报高层的两项重要人事任命,现任执行总编鲍勃·萨皮奥晋升为高级执行总编,吴志强  相似文献   

5.
《纽约时报书评》公布了该报评出的1992年美国的“九大好书”。它们是:《蚂蚁与死雀:达尔文时代迄今利他主义与性别选择观念的演变》,海伦娜·柯罗宁著;《英国病人》,迈可·翁达杰著;《爵士乐》,东尼·英理逊著;《季辛吉传》,  相似文献   

6.
从1986年11月起,普利策奖获得者马克斯·弗兰克尔成为有影响的《纽约时报》总编辑。弗兰克尔在《纽约时报》度过了大半生。他最初与这份报纸发生联系是在五十年代初,当时他在哥伦比亚大学担任《纽约时报》的特约记者。后来他成为“时报”的全日制记者、驻外记者、首席华盛顿记者、星期日版编辑及社论版编辑。他的最新任命被宣布以后,受到“时报”750名记者编辑中绝大多数人的欢迎。  相似文献   

7.
1851年9月18日,亨利·J·雷蒙德和乔治·琼斯在一个没有窗户的阁楼上,点着蜡烛印出了4个版的《纽约时报》创刊号。该报在首刊中写道:"今天我们发行纽约每日时报的首刊,我们打算在今后无限期内每天早晨(周日除外)发行一刊。" 办报人的心态决定了《纽约时报》生命的长久。  相似文献   

8.
《今传媒》1995,(4)
怎样当好新时期党报的总编辑──《陕西日报》总编辑尹维祖访谈录文/晓杨,小明新时期对党报总编的要求记者:《陕西日报》是省内最大的党报。你从1993年7月到该报主持工作已整整2年。请问您对当好党报总编辑有何感想和体会?尹:新时期党报总编是个庄重、敏感,而...  相似文献   

9.
在赫鲁晓夫任职期间,苏联政府的机关报——《消息报》还是有一大批读者的。当时任该报总编辑的是赫鲁晓夫的女婿阿列克谢·阿德兹别依。在赫鲁晓夫下台后,《消息报》总编辑也很快易人。新的总编辑接任后,只是一个劲地把党的有关文件、决议整版整版地登载在报纸上,以至使《消息报》几乎成了《真理报》的副张。于是,该报的发行量急剧下降,从1971年的900万份下降到1982年的590万份。因为对广大读者来  相似文献   

10.
17世纪初西方新闻传播业诞生时,萌芽状态的报刊印刷业都是老板兼任总编,集编辑人与发行人于一身。一直到1817年,欧洲资产阶级独立报纸的典范《泰晤士报》,首创总编辑制,从此编辑人与发行人正式宣告分离。当时《泰晤士报》的报业主约翰·沃尔特二世(Joh Walt Ⅱ)自任发行人,并起用托马斯·巴恩斯和约翰·德莱恩担任总编,从此致力于改革报纸业务和经营管理,使该报发展成为英国最优秀的非党派报纸。 随着报刊印刷业中编辑人与发行人的逐步分离,新闻品质与商业利润的冲突也浮出水面。综观近两个世纪以来的报刊印刷业,…  相似文献   

11.
画中有话     
《中国新闻周刊》2003,(28):12-12
“我们觉得让他为这部影片写影评是相当聪明的一招,让一个声名狼藉的造假者去评论另一个声名狼藉的造假者相当有创意。”《君子》杂志总编戴维·格兰杰如是说。《纽约时报》“假新闻”事件的男主角杰森·布莱尔已被《君子》杂志雇用撰写《没落阶层》的影评,这部影片讲的也是一名记者因假新闻而身败名裂的故事。  相似文献   

12.
方法     
《纽约时报》也要缩小版面美国《纽约时报》准备于2008年4月缩小其版面尺寸,届时,《纽约时报》的页面将比现在窄1.5英寸(约3.7厘米)。页面的缩小意味着新闻容量将减少11%,但公司计划用增加页数的方法,来弥补因页面缩小引起的新闻容量的降低。《纽约时报》总编比尔·凯勒说:“通过改革,页面的新闻容量小  相似文献   

13.
有这么一个人,堪称世界报刊史上绝无仅有的编辑奇才。这个人,就是原美国《纽约时报》的总编辑,名叫卡尔·范·安达。安达(1864—1945),美国俄亥俄洲人。早年受聘于《纽约太阳报》达16年之久,1904年后又在《纽约时报》工作了20余年。他之所以在世界新闻界享有这么崇高的声誉,并不是靠他那“近40年”的资格,而是凭他那广博精深的知识使得同行为之折服。可以这么说,安达是集数学家、文学家、史  相似文献   

14.
据2月19日《北京青年报》报道,昨天凌晨,大庆晚报编委会在大庆网上发布《大庆晚报关于本报摄影记者刘为强CCTV获奖作品造假的致歉声明》,宣布对藏羚羊获奖合成照造假记者刘为强给予解聘处理,而该报现任总编辑王忠一也已引咎辞职。同时,大庆晚报和刘为强则分别向摄影界及广大读者和观众致歉。  相似文献   

15.
在《堪萨斯城星报》和《堪萨斯城时报》举办的体育记者为期两天的专题讨论会上,《堪萨斯城星报》的主编迈克·沃勒强调,写体育消息必须访问运动员本人,不能单凭发布的新闻稿写报道。在那个讨论会上,《费城问询报》体育版执行编辑杰伊·塞西和《纽约时报》的体育副编辑肯·芬克尔也谈到了改进报道和编辑体育新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纽约时报》进军电视业《纽约时报》最近宣布,今后6年内它准备向电视台、有线电视业和多媒体领域投资10-15亿美元。《纽约时报》营业和计划部副总裁戈登·米迪尼卡说:“目前我们的利润大约90%来自报业,10%来自电子业。如果今后能成功地向电子媒体投资10...  相似文献   

17.
刘肖 《新闻爱好者》2003,(11):31-32
5月11日,美国《纽约时报》在其头版刊登了一篇题为“辞职的时报记者留下的一长串欺骗行为”的文章,揭露该报一记者在过去7个月里杜撰了36篇新闻报道。在接受《纽约观察家》独家采访时,杰森·布莱尔洋洋得意地说,他把一些“新闻界最优秀的人”都给骗倒了。27岁的黑人记者杰森·布莱尔靠一台手提电脑和一部手机迷惑了读者和报社同仁。布莱尔所用的手段是伪造当事人的评论、编造现场场景,并从其他的报纸和通讯社中摘抄材料。当他不在现场时,他还会从新闻照片中摘选细节,制造出了他到过那儿,见到过某人的假象。从华盛顿郊区恐怖的连环枪击事件到…  相似文献   

18.
应墨西哥《日报》的邀请,我于今年8月偕同本报两位同仁访问了墨西哥。《日报》——“墨西哥人民的喉舌”到达墨西哥城的第一天,我们就被安排去《日报》访问。报社位于起义者大街1210号,这是一幢多层的、不起眼的楼房。据介绍,该报创刊时的原址在巴西里奥巴蒂略大街9号,那是一所建于19世纪的两层楼的老房子,3年前迁入了目前的新址。当时,萨利纳斯总统曾亲临剪彩,并为该报创始人、首任总编辑恩里克·拉米雷斯·伊拉米雷斯铜像揭幕在报社门口,我们看到门楣上方镌刻着“墨西哥人民的喉舌”几个醒目的大字,这是伊拉米雷斯当年提出的奋斗目标。进得门来,只见伊拉米雷斯的铜质胸像迎面而置,广额丰颐,戴着阔边眼镜,一副昃食宵衣的老报人的辛劳神态。来到三楼会客室,报社执行主席洛佩斯先生、副总编辑加林多女士、奥伦达因先生、编委会主席贝尔特兰教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向我们介绍了报社的概况和历史沿革。总编辑索科洛·迪亚斯女士由于外出参加活动,不一会也赶回报社来接见我们,并由她主  相似文献   

19.
菲律宾最近发生了总统控告记者犯诽谤罪的轰动事件。这一事件触发了一场新闻自由同新闻记者的法制观念、社会责任感和新闻道德的关系的大辩论。 1987年10月12日下午,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菲律宾女总统科拉松·阿基诺带着她的两名律师,突然来到马尼拉市检察院。她面带怒容,当场填写两页起诉书,以诽谤罪的罪名正式控告马尼拉一家英文大报——《菲律宾星报》的著名专栏作家路易斯·贝尔特兰以及该报社长、总编辑、执行主编和业务经理等五人。总统控告他们五人犯诽谤罪的主要根据是贝尔特兰在当天撰写的一篇评论“八·二八”军变的专栏文章。  相似文献   

20.
《新闻前哨》2005,(12):68-68
美国《纽约时报》日前宣布,该报将从今年12月16日起出版电影杂志《电影全接触》,免费赠阅给纽约、芝加哥、洛杉矶和旧金山等美国8个城市的电影观众。此举,被认为是该报为扩大读者群而采取的又一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