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5月份,写了《文化红拳》的稿子,在《中华武术》刊登之后,在陕西红拳圈子里引起较大反响。回到西安,很多红拳的前辈、老师、朋友纷纷和我谈起读了文章的感受,向我提供更多的技术和历史资料,希望我能把“文化红拳”这个系列继续写下去。特别是红拳文化研究会的发起人邵智勇先生多次邀我去商谈红拳的发展思路,向我讲解自己多年来关于红拳的心得体会,慷慨赠与了80年代“挖整”时留下的一些珍贵资料,让我感念不已。  相似文献   

2.
武坛动态     
《武当》2013,(12):6-7
陕西红拳文化研究会在第三届"世界杯"全球华人武术大赛上斩金夺银第三届"世界杯"全球华人武术大赛于10月5日至6日在台湾台中市举行。这次台湾"世界杯"全球华人武术大赛暨武术文化、武术产业研讨会,是由台湾台中市市政府、中华少林拳道协会主办,比赛地点在台中市港区体育馆,有15个国家与地区的2300多人报名参赛。陕西红拳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邵智勇先生率二十多人代表团赴台参赛,由研究会红拳名家靳根省担任教练。陕西红拳代表队在本次大赛上共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对陕西红拳的传承与发展问题进行研究.表明:随着"武林大会"的大力宣传和首届"WMA"竞赛成绩的公布,陕西红拳展示了其独有的魅力和实战技击能力;但红拳也面临技艺传承后继乏人的濒危状况.建议:建立健全竞赛制度,优化陕西红拳的文化生态,在制度保障下使其更好地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一、举办2020年首届红拳短兵对抗赛为了完整地继承国家级非遗红拳体系的各项内容,由红拳青少年推广交流中心、西安外国语大学红拳高校科研保护推广中心主办,高新区第二十一小学、宣唐书院承办的"2020年首届红拳短兵对抗赛"于2020年11月21~22日在高新区第二十一小学体育馆正式开幕,受邀参加当天开幕式的有:国际武联执委、亚武联副主席、中国武术国家队总领队、陕西红拳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田苏辉,海南省武术协会主席、短兵对抗专家委员会委员刘怀良,陕西省学生体育协会武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孙怀玉,武术九段、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格审查委员会委员陈亚斌,西安高新区二H小学执行校长刘莹女士,陕西红拳文化研究会会长邵智勇、副会长兼秘书长田琨,西安外事学院武术系主任廖骅,陕西红拳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党选民、马建昌、孙顺喜、郭茂华、屈建生、铁克信、李全海,红拳青少年推广交流中心主任杨明华、副主任许柯,西安外国语大学红拳高校科研保护推广中心主任卢佳,咸阳红拳青少年推广中心主任申桂永、监事会主席杨朝华等,以及各地红拳传人400余人参加了当天的开幕式。  相似文献   

5.
陕西“红拳”作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一部分,其在高校中的传承不但可以丰富大学生的体育文化知识,也可以使中国传统文化得到发扬。本文通过“红拳”在进高校中的引入和学习,意在为更多的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进校园提供理论和实践经验,为中国传统文化走向国际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
白洋 《体育世界》2014,(10):73-7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需得传承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彰显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它的传承与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提高国民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武术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是中华民族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陕西红拳的传承与发展是一项巨大的工程,特别在当今"非遗热"背景下研究,把红拳研究上升到文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在陕西武术界,冷不丁提起邵智勇,一些人会觉得陌生,但一提起"八斤",可谓无人不晓。后来我知道"八斤"是邵智勇的乳名,因为生下来有八斤重,在上世纪50年代是个特别稀罕的事儿,家人感到分外高兴,便直接取名"八斤",一直沿用至今。陕西人给孩子起名是颇具文化品位的,往往除了官名或者学名之外,还有乳名。这应该是一个历史久远的语言、文化习俗,体现了父辈亲朋对新生孩子的佑护和心愿。据我所知,陕西武术界,有乳名者大有其人。如起初认识李少阳先生时,人们  相似文献   

8.
永亮 《中华武术》2007,(5):41-42
陕西省红拳文化研究会在2006年11月接到香港武术节组委会邀请函,大家认为这是红拳立足本省、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一次极好机会。雷志敏会长立即组织研究会开会,经过认真部署层层选拔,组建了28人的参赛代表队。确立高玉峰为领队、武清江为总教练,队员中和志强、杨新仓、党选民、李选良等都是多次参加全国传统武术比赛和金牌获得者。该会秘书长邵智勇作为队员也参加了比赛。  相似文献   

9.
王忠毅 《精武》2008,(9):18-18
红拳是流传于西北,兴盛于陕西的古老拳种,注重实战,击技性强,节奏鲜明,结构严谨、朴实、大方是红拳的特点。自清朝中后期以来.陕西红拳主要分成四个流派,即三原的鹞子高三、临潼的黑虎邢三、宝鸡的司宝龙和通背李四。这四位武林前辈,人称“陕西四杰”.他们对陕西红拳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现今的陕西红拳不仅以实战性强而享誉武林.更以其历史悠久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逐渐被人们重视和喜爱。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实地调查法,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陕西红拳的关中地域文化特色进行研究。主要从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红拳拳种地域特征、传统继承等诸多方面,突出陕西红拳独特厚重、丰富多元的文化基因,为拓展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一直想写一篇关于红拳的稿子,迟迟没有动笔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自己虽是土生土长的陕西人,而且小时候跟乡下的老师学的是陕西红拳,记得有小红拳、大红拳、梅花拳、南阳棍等,但后来多年离开了红拳,有些生疏,生怕说些外行的话,贻人笑柄;二是觉得红拳是一个古老的拳种。如陕西的人不张扬一般,因而多年来蒙在深闺,湮没于关中的黄土文化之中,而实质上,红拳的文化底蕴是深厚的,长安悠久的历史文化又反过来哺乳了红拳这一陕西独有的拳种。使之更显精深。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等方法,通过对陕西师范大学、西安邮电大学西北政法大学等高校大学生的调查,分析了将红拳引入陕西高校武术选修课堂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以期红拳这一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顺利传承。  相似文献   

13.
红拳,历史悠久,新中国成立后,虽然红拳作为“查、华、炮、红”四大流派之一,影响不可谓不广,但要认识真正的红拳,认识红拳的真正魅力,必须要亲往红拳最流行的陕西走一走。  相似文献   

14.
西部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红拳内容丰富,风格独特,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内涵。随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法规的日渐完善以及国家、地区传统武术竞赛的日渐增多,古老的红拳在新的历史时期焕发出勃勃生机。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查阅、实地调查和深度访谈,针对西部地区红拳传承与发展问题及现状,提出建议:重点保护文化遗产的核心传承人;制定检验标准和细化检验制度;系统梳理红拳的理论、技术体系;完善竞赛制度;顺畅对接、重视新时期红拳传承后继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以非遗体育项目安塞腰鼓和红拳在陕西高校开展的成功经验为例,总结了陕西高校非遗体育进校园的状况,分析了陕西高校非遗体育进课堂困境的成因。构建基于实践性的大体育价值观是高校非遗体育传承与现代体育课程改革的基础,还应重视非遗师资培养。  相似文献   

16.
陕西地方传统拳比赛(以下简称为比赛)是由陕西地方传统拳种研究会(以下简称为研究会)主办的赛事。研究会是陕西省武术协会下设的群众性武术学术组织。研究会于1995年4月22日成立,首任会长由马振邦先生担任,研究会于1998年8月3日举行了换届选举,第二任会长由邵智勇先生担任。研究会发展至今已经历了10个年头,共举办了六届比赛,共有  相似文献   

17.
万康民 《精武》2007,(5):53-53
红拳起源于陕西关中,拳域十省(陕、甘、宁、青、新、川、鄂、皖、豫、晋),拳法承袭宋元遗技。《少林拳法》中载有“元时觉远上人访白玉峰于陕西、兰州,入寺授技传大小红拳、棍术、擒拿等”,明代红拳又以“西家拳”之名见载于《小知录》,清朝的《清稗类钞》中也记载有大小红拳、关西拳。  相似文献   

18.
《中华武术》2008,(3):38-39
咸阳古道,长安烈酒,并非虚张声势的苍凉,并非故弄玄虚的神秘。只有身临其境才可以体会到陕西的格调。“红拳”就诞生在这片具有深郁中华文化传统的地域。  相似文献   

19.
红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拳,被喻为陕西地方拳,陕西境内,无论老少,习练红拳者众多。普及面之广不到陕西不能想像。 红拳是一个历史悠久、内容丰富、自成体系、普及面广,深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的武术流派。但由于长期受重文轻武和严以择传的思想影响,极少有专著遗文传世,间有一二也是形之过略。至涉历史渊源、特点内容、拳缘关系与拳域所及,迄今国内外极少论述。况且有价值的红拳技艺又掌握在少教年迈拳家之手,倘发掘失时,难免有人亡艺绝之虞。为了全面研究我国武术的发展,澄清红、洪传误,正本清源和继承此一拳派,笔者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原则,在多年累积的基础上,抱着“失于朝、求之于野”的态度,于1980年夏,对红拳发源地关中地区及拳域十省(陕、甘、宁、青、新、川、鄂、皖、豫、晋)三十余县市、五十七位红拳名家进行了逾期半载较为深入的社会调查研究工作。或查之州府方志以勘流传之误,或拓抄碑文更正习者之真,或阅读史籍遗着昭悟递变之固,或访问拳家以窥古今传状,或摄拍传统套路以承真形实貌等。本文特拟红拳的特点内容、历史和发展、基础训练、红拳的棍法与“红”“洪”之异等方面,阐发观点,与广大读者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2020年12月19日上午,来自全国的民族体育类教授、博士、红拳传人暨传统武术拳种传人150余人,汇集在西安市陕西省文化馆、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多功能厅召开2020第四届中国红拳暨传统武术(非遗)保护高峰论坛。论坛主题围绕着"红拳暨传统武术‘非遗’保护、传承和发展途径"进行了专题论文讲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