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1世纪中国淡水珍珠产业的发展态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珍珠的利用、养殖历史出发,分析了近20年来中国淡水珍珠的产业发展,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展望21世纪淡水珍珠的产业前景,提出了发展我国淡水珍珠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应用现代珍珠养殖理论和技术以及贝雕工艺,并利用褶纹冠蚌(Cristaria Plicata Leach)研制妈祖像形珍珠雕刻贝屏,结果表明:妈祖像形珍珠雕刻贝屏既具有珍珠的自然属性,又蕴含妈祖文化品味,是一种赏心悦目和具有珍藏价值的高雅工艺品;褶纹冠蚌是生产妈祖像形珍珠雕刻贝屏较理想的一种淡水珍珠贝类。为弘扬妈祖文化提供一种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像形珍珠在弘扬特色文化及其旅游纪念品开发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将珍珠文化与妈祖文化结合,应用现代珍珠养殖理论和技术,开展了优质妈祖像形珍珠培育技术研究,旨在为我国发展淡水珍珠养殖业和弘扬中华妈祖文化提供一种新途径。结果显示:(1)不用粘着剂将金属妈祖像形核模植入三角帆蚌,能培育出妈祖像形珍珠,且三角帆蚌的培育效果优于褶纹冠蚌;(2)采用1.5龄手术蚌、薄荷脑麻醉和系统化消毒等方法构建的淡水附壳像形珍珠手术工艺流程,对术后育珠蚌存活率和妈祖像形珍珠质量有促进作用;(3)“蚌+鱼+光合细菌”养殖方式对控制育珠蚌的月死亡量和缩短妈祖像形珍珠的养成时间有利;(4)像形轮廓及其文字肉眼可见、银白光滑的珍珠层表面无肉眼可见的异常凹突及瑕疵等应是优质妈祖像形珍珠不可缺少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锌-硫氰酸钾-结晶紫三元体系形成的配合物的吸光度值及得到最大吸收时的最佳条件,并利用其测定人发中含有的微量锌。试验结果表明,锌-硫氰酸钾-结晶紫三元体系形成的配合物,在522nm处有最大吸光度值。在522nm处的摩尔吸光系数为ε522 =1.29×105L/mol/cm,检出限量为2.5×10-5mg/mL,在0.5~5.0μg/25mL时符合朗伯-比尔定律,呈线性关系,回收率为98~102%。此方法操作简便、快捷,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准确度较高,是测定微量锌的较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Naley的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天然水酚的条件,提出了在12~22℃温度下直接测定海水、河水及自来水中酚的方法,回收率在90%以上,检出限为0.030μg。  相似文献   

6.
中药天麻及其制剂中微量锌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药及其制剂中微量元素锌测定的方法.方法:本文采用PAN-OP乳化剂分光光度法测定中药天麻及其制剂中锌的含量.结果:天麻及其制剂中含有微量锌元素.结论:方法简便、准确,基层单位可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微量汞(Ⅱ)能催化过氧化氢氧化甲基紫的褪色反应,提出了催化褪色光度法测定微量汞(Ⅱ)的分析方法.在最大吸收波长560nm处,汞(II)在酸性条件下12—2.8μg/25m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线性关系,检出下限为21×10^-10g·ml^-1,方法用于合成水样和自来水中汞(Ⅱ)含量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诸暨市山下湖是闻名全国的淡水珍珠养殖地。可是近年来,水上浮出一些绿色的东西,慢慢地变成一层绿色的"塘油",使许多珍珠蚌陆续死亡,大家十分心痛。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国家海洋战略的实施需要我们培养更多的海洋类人才,适应这一教育目标,不仅需要传授海洋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海洋意识,珍珠与珍珠文化课程的开发和建设正是以此为目标。通过介绍珍珠的形成机理、在人类历史中的显赫地位、古代人民采撷珍珠的苦难历史以及我国古代知识分子对此的揭发和同情,同学们可以深深感受到珍珠是如何深刻地影响人类的历史和文化的。世界上大多数的自然珍珠来自于海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增强学生海洋人文情怀,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热爱海洋的意识。  相似文献   

10.
珍珠质量,是生产技术的集中体现,也是市场竞争的关键。本文理论联系实际,就关系到珍珠质量的制片、植片手术工艺,消毒防疫,以及劳动管理等因素做分析研究,探索在手术作业环节如何提高淡水无核珍珠质量。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咸潮的概念及珠三角咸潮的形成机制、危害和防范措施。珠三角咸潮的形成机制主要有自然地理条件、全球性气候变化(包括干旱高温和海平面上升)、采沙过度及疏浚航道、经济人口增长、用水浪费、防咸抗灾设施制度不完善等。解决措施必须立足于全流域资源的合理配置,建立长效防范机制。文中最后提出有关珠三角咸潮的一些看法及将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珍珠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传统用法一直是将珍珠研磨成小于2 μm的粉末用于口服.该珍珠粉含有大量不溶于水的碳酸钙,不利于人体的吸收利用,文中经过酸解珍珠使之成为珍珠液,再驱酸去除有害物质,保留了珍珠的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使其更好地成为医疗、食品、饮料和化妆品等行业的原料.  相似文献   

13.
以钦州珍珠贝肉为原料,以酶解液中氨基酸态氮含量作为指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来优化酶解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中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和胰蛋白酶3中酶中,碱性蛋白酶与胰蛋白酶进行双酶复合同步酶解效果较好,优化条件为:碱性蛋白酶与胰蛋白酶质量比为3∶2,温度50℃,pH7.5,酶解4h。在此条件下酶解液中氨基酸态氮含量为6.417mg/ml。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珍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中国珍珠科学技术和生产的发展历史。总结20世纪以来我国在珍珠贝类生态生理、人工育苗、病害防治和珍珠加工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状况,指出已取得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领域和当前存在的问题,并展望我国珍珠科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海南珍珠业发展之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介珍珠、珠母贝及其珍珠养殖史;阐述我国珍珠学科确立过程;提出海南珍珠业要健康地发展应注重科学技术、科学管理,尊重科技人员,完善法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理论分析等方法,就珍珠球与篮球之间运动技能迁移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项目的运动技能间存在着许多相互迁移的共同因素,同时分析了两个项目之间由于技术规则上的差异而存在的干扰,指出用迁移原理对具有篮球基础的运动员进行珍珠球专门训练可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