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问题的提出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进步,要靠科技创新。科技创新依赖于教育创新,也就是科技创新必须以教育创新为抓手,教育创新的核心就是要培养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培养创新人才不仅是科技界和高等学校的任务,也是基础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因此,中学阶段开展科技创新教育活动,已成为全国各地千千万万普通中学备受关注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2.
信息技术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并且已经被广泛应用到了社会各领域,其中,受到最大影响的就是科技创新教育领域。鉴于科技创新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发展,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大背景影响下,社会各界人士不但要加强对科技创新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而且还要将信息技术充分应用其中。而本文主要针对"信息技术在科技创新教育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浅析。  相似文献   

3.
分析科技创新对人才培养、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现实生活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提出高校学生科技创新素质培养要注意三个方面:解放思想,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深化教学体制改革,科学认识创新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关系;注重指导教师的作用,把握科技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谢慧 《福建教育》2022,(7):20-22
<正>一、整体规划学校科技创新教育战略1.做好科技创新教育的顶层设计。创新人才培养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学校要从资源配置、理念引领、氛围营造、人员导向、资源整合、奖励机制等方面入手,全盘考虑,营造相互促进、积极创新的整体教研氛围;在资源经费方面对科技创新教育做适当倾斜,以凸显科技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健全科技创新的保障机制,形成可持续的学校科技创新教育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5.
科技创新工作基本质就是要抓住“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以政策为激励源,把培养、引进和稳定优秀人才为科技创新的建设目标,建立一套绩效考评制度,同时,引入“流动、竞争、合作”机制,把科技创新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6.
科技辅导员队伍是一支至关重要的队伍,但是,担任科技辅导员职务的教师却往往不是学校的骨干力量。对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方式将科技教育导向了无足轻重的地位。因此,科技教育的创新就应该靠整合资源来提高效果,要融入学科教学,进行大胆创新,科技辅导员也要通过角色的转变来实现教学相长,学校也需要改变考核与评价的方式,将科技教育导向正常的轨道上来,家庭、社会与学校要多位一体来拓宽科技教育的途径,激发学生科技创新的兴趣与欲望。  相似文献   

7.
科技创新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源泉,而科技创新的根本在于开展创造性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才,开展创造性教育一要把德育放在首位;二要大力培养直觉、形象思维方式;三要采取正确的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8.
李君 《河北教育》2000,(4):14-15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的今天 ,开发人的创造力 ,培养人的创新素质 ,已成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我校把科技教育做为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途径。一、创设科技教育环境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营造科技教育环境氛围是现代教育向学校提出的一个新要求 ,是提高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科技氛围的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形成对周围环境的正确的、科学的认识 ,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热爱科学、追求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和情感 ,有利于激发他们敢于想象、敢于创造 ,从而投身科学的热…  相似文献   

9.
越来越多的人认为 :教育 ,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新的经济和科技的动力源。而知识经济对人才的素质特别是人才的创新素质和创造能力有很高的要求 ,因而也必然相应要求教育观念要更新 ,核心是要把人的创新精神的培养放在突出的位置 ,教育目标要定位在创业型人才的培养上面 ,这就是创新教育。一、提高大学生创新素质 ,是面向 2 1世纪知识经济挑战的战略要求知识经济发展的特点之一就是 :通过一项创新 ,开发一个产品 ;通过一个产品启动一个市场 ;通过一个市场 ,创建一个基地 ;通过一个基地 ,推动一个产业 ,从而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它表明 ,和传统…  相似文献   

10.
姜艳春 《辽宁教育》2023,(24):56-59
科技创新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实施科技创新教育要从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精神入手,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核心,带动学生整体素质的自主构建和协调发展。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凌源市朝阳街小学以加强科技创新教育发展为己任,以实现学生的科技梦想为目标,积极探索科技创新教育发展及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要认真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继续加大对科技、教育的投入,抓紧制定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科技发展规划,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快发展各级各类教育,继续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相似文献   

12.
学校怎样有效地推行科技创新教育,在师资上要进行培养,在管理上要规范,在评价上要更新机制.本文以我校“物理学科中科技节活动为创新教育内容”作尝试,探索科技创新教育内容的实践环节,以期能更好地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二十一世纪是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科技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我国目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其中重要途径之一就是要全面加强学校的实践教育,鼓励实践教育创新,这已成为提高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4.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近几年,重庆认真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涌现出52项国家科技奖励成果,发明专利授权增幅和新产品产值率也进入了全国先进行列,尤其在智能信息处理、医疗器械、环保装备等领域形成了一些新的竞争优势。去年,重庆市又有一批重大创新成果呈现。这些成果更加贴近产业发展和民生需求,更加注重原创性和协同性,更加体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要求,有力支撑和引领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今天,市委、市政府举行全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就是要褒奖为全市科技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就是要进一步高扬科技创新的旗帜,  相似文献   

15.
能够代表世界最先进科技水平的科技成果,莫过于获得诺贝尔科技奖和菲尔兹奖的成果了。美国是迄今为止获得两个奖项人数最多的国家,其科技创新水平全球领先。而俄罗斯和日本在这两个奖项获得者数量上也远超中国。传统的研究,将我国科技创新水平不高的原因归结为体制、经济、教育模式、历史文化传统等方面,但客观分析表明,并非如此。真正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其科学术语是否具有共享性。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在其他条件相当的情况下,它的科技术语越是具有共享性,那么它的科技创新能力就越强,科技创新水平就越高;反之亦然。美国、日本和俄罗斯充分表明了这一点。因此,我国要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就有必要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前提下,在教育领域进行一场大规模的科学术语的拉丁字母化改革。  相似文献   

16.
邓广福 《文教资料》2011,(14):190-191
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对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建立开放创新实验室、建设立大学生创新基金和创新学分等几种措施,将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大学生培养的整个过程,形成持久有效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体系,对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的国际竞争将是科技与人才的竞争,科技要发展,人才是根本,国力的强弱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而劳动者素质的高低又取决于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育部制订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指出:坚持知识创新,对于教育而言,就是要在教育教学改革中,搞好创新教育。创新教育的根本目的不在于让我们的中学生直接参与创造、创新,而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品质,为将来创造、创新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是中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呢?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历来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对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人类文明的推动作用,强调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进入新时代,要充分认识科技创新带来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思想观念的变化,抓牢科技创新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同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科技创新教育,坚持两者在理念、内容、方法、体系上的融合,保障科技创新工作在正确方向上不断前进,为当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加多样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应注重培养高职学生的科技创新素质,并将科技创新素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中。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的设计不仅要注重高职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还要关注高职学生科学素养的教育;教学过程不仅要注重高职学生科学知识的学习,还要关注高职学生科学技能和科学品质的培养;要鼓励高职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高职学生营造自由探索的环境,促进高职学生科技创新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可见“创新”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是多么重要!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在教育.教育在创新活动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如何在小学生中进行创新教育活动呢?首先构建开放式课堂教学,充分解放学生思维,让学生敢想、会想、畅想,让思维流畅起来.其次当学生有“奇异”的思维要给予鼓励,让这种思维展现出来,从中发现创新元素给予引导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