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天下午,我带着教本、教案,随着上课铃声走进教室,准备给六(4)班上思想品德课,师生问过好后,我正准备上新课,一个学生举起了手:“吕老师,你上节课说,这节课让我们进行演讲比赛的。”  相似文献   

2.
一、两则案例 案例1:童心可以欺骗吗? 今年春天,我听了一节作文指导课——《金鱼》。教师出示了三条可爱的小金鱼,让学生观察、介绍它们的样子,介绍得好的同学可以将自己的手伸到鱼缸里和金鱼“亲密接触”。但在教师将鱼缸转交给学生时,“砰”得一声,鱼缸摔在地上。惊惶失措的孩子们纷纷忙碌起来。几个小男孩飞奔出门,去借脸盆,找水管接水,教室里的学生更是乱成一团。  相似文献   

3.
在日前举行的威海市《品德与社会》优质课教学评比中,我借用外校学生执教了一节“电视里看世界”。在区里讲这节课时,学生表现得很精彩,因而,我对上好这节课充满了信心。遗憾的是,这次却事与愿违——课堂进行的第一个环节是:“你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是什么?”竟然只有四名学生犹豫地举起了手!当我接着追问“为什么”时,两只举起的手又放下了。我的心顿时沉了下去,叫了其中一名学生起来回答,他说喜欢《动物世界》,便没有了下文。我追问他为什么,他说:  相似文献   

4.
一问一世界     
正这是一节普普通通的语文课,我正在讲一个普普通通的神话故事——苏教版四上的一篇课文《普罗米修斯盗火》。第二课时,同学们在学习第2自然段"盗火"的内容,我让他们抓住语言文字体会普罗米修斯是个怎样的神。同学们说得头头是道,我听得津津有味。突然,有一只手高高地举起了,哦,是小陈,我以为他要发言,赶紧把机会给了他。  相似文献   

5.
韩艳红 《师道》2005,(9):30-31
那是一节我终生难忘的习作课。那节课我本来是要侧重引导学生观察的。为了让孩子们清楚地观察到花的样子,我从校园里摘下了几朵颜色和姿态不同的小花带到教室里。花儿从我的讲台传到了孩子们的小手里。也许很多孩子从未这么细致地看过这些花,他们一边观察还不时发出一声声惊叹:“啊,原来花蕊是这样的……”“你看看这花瓣……”“嘿,有点像小草帽!”……孩子们异常兴奋。汇报交流的时候,有几个孩子用语言描摹那些小花,形容得美极了!我暗自得意这节课的成功。突然,有一个平时比较内向的小姑娘许鹿怯怯地举起了手,我向她点点头,把带有鼓励的目…  相似文献   

6.
在上学期的评优课上所发生的一件事,使我感悟颇深。课上,我抛出第一个问题,学生们争先恐后地举手,连一个平时学习很差的学生也高高地举起手,我叫起他,他却回答不上来。当我又一次提问时,他又举起了手,为了给他表现的机会,我再次叫了他的名字,结果他还是一句话也没有说,惹得同学们一阵哄堂大笑。  相似文献   

7.
美丽的约定     
小浩的数学作业几乎是班里出错最多的,粗心大意而致使的错误让他的作业本上排满了一个个红红的"×",这让那本来工整的书写显得苍白无力。找他谈过几次就是不见成效,得过"写字状元"的他为什么就不能认真算题呢?我思索着好的解决方法。自习课上,我选了几本优秀的数学作业向学生们展  相似文献   

8.
黄丽 《小学生》2012,(12):34-34
自然教学在小学阶段一直是作为副课,有的老师甚至认为平时无所谓,只要在考试前后让学生使劲背,就能取得好成绩。其实,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自然教学的关键在于给学生创造机会,这样,会有利于我们的教学,让学生真正爱上自然。一、课堂提问给学生一次机会一次我在课堂提问时,小A的手举得高高的,他只是个成绩平平的学生,我指名让他回答问题,结果他没有答对,我示  相似文献   

9.
最近听了一节数学课《年月日》,课始老师问:“关于年月日,你都知道什么?”几个学生汇报后,老师准备向下进行,这时,一个男孩子依然高高地举着手:“老师,我还知道闰年是怎么产生的。”“好,我们等会儿再说闰年的产生,好吗?”老师请他坐下了。课继续进行,终于学到了闰年的特点,男孩子又一次举起了手,边举边站起来:“老师,我知道是为什么。”老师用手势示意孩子坐下,继续教学。下课的铃声响了,男孩子一下子站了起来:“老师,我还没说呢!”老师愣了一下:“噢,下课后你再讲给同学们听吧。”其实,让他说说又何妨!闰年、平年的来历,对于孩子们理解掌…  相似文献   

10.
案例描述: 在一次英语教研活动中,本人听了一节教学有关方位介词的课。教师准备了一个小球和一个空盒子,向学生呈现了in,on,near,nextto,behind,in front of,under几个介词。接着,教师又用手势来操练,一只手握拳,一只手用手掌,边说边练,课堂气氛也挺活跃。然后,教师又取出照书本上画下来的几幅图,让学生操练,要求说说各种动物的位置关系。最后,教师把早已剪好的许多小动物和几幅背景图分给学生,让他们在背景图上摆一摆小动物的位置,并说说它们的位置关系。_这节课,教师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又找教具,又画又剪,整节课教具的使用是恰到好处,教学步骤合理有序;学生也学得非常开心,在轻松愉快的语言活动中输入语言,在有趣的活动中输出语言。应该说这是一节比较成功的课。在教师们议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时,我无意中与一位学生聊了起来。我问到:“Who is behind you?Who is in front of you?”该学生摇摇头。我感到奇怪,上课时听他说得非常好,能把图上动物的位置关系一一描述出来,可到了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我们的学生怎么了?  相似文献   

11.
那次,我在兄弟学校开了一节公开课。课一直上得非常顺利。当课接近尾声时,我在每个组里叫了一名学生上台做一个简单的练习:看拼音写词语。无意间叫到第四组的一位男生时,他却低垂着头,站着不动,好像在接受审判一样。这时,有学生说:“老师,他不会做的,他成绩很差,胆子很小,我们老师都不叫他的……”我不觉一愣,心想:让他坐下,再叫一位?然而男生那沮丧、自卑的样子却深深地刺痛着我的心。我便走到他身旁说:“黑板上的拼音你能念吗?”他没回答,只是轻轻地摇了摇头。我对大家说:“谁愿意帮他?”话音刚落,立刻有许多同学举起了手。我又对男生说:…  相似文献   

12.
一、思考我在教授"三位数减三位数(不退位)"时,书上出示的是小朋友的借书的图,然后根据图中的数量关系,得出减法是用加法来验算的.我看了教材后思考了这样几个问题:1.这节课里介绍了数量关系,通过数量关系来得出用加法验算减法的方法.那这节课的重点是什么?数量关系?还是会用加法来验算减法?如果是数量关系的话,那这节课的重点就成了解决实际问题.2.书上介绍了用加法来验算减法,那别的验算方法可不可以?本节课需要介绍给学生吗?经过思考和同组的老师商量后,我觉得:1.本节课是一节计算课,应以学生  相似文献   

13.
学完《爬天都峰》一课,我检查学生生字词的学习情况,一学生主动要求上来听写他会的词语。在写“石级”这个词时,他写完了“石”,然后又写了个“纟”,却怎么也写不出另一半,急得脸都红了。下面的同学纷纷把手举起来,要求上来帮他写。是找个学生说给他听呢,还是让他下去另请一名学生来写呢,还是……他在讲台上急,还左顾右盼;我也在心中急,犹豫着。就这样让他下去,他肯定没面子;要是请个学生来帮他,他还是没面子;如果我悄悄说给他听,他仍是没面子。何况他脸还红着呢?终于,我说:“同学们暂时不要慌,现在我们让李钒去看一下教室的门牌,然后他就会…  相似文献   

14.
<正>周末上课,课未上,心已乏,学生也倍感疲倦。第一节讲了《包装》,写了作业,第二节再无力去上,幸好第二单元37页还剩一个数学游戏没让孩子们做,这节课就让孩子们做这个游戏吧。让学生了解了游戏规则,两个圆盘需要移动三次,这个不需动手就可以发现,三个圆盘呢?还是让孩子们动动手吧,没想到学生的兴趣还真高,一会一只只小手举起来:"五次""七次"。这个游戏是需要合作的,只有找到合作伙伴,才可以上台展示,很快,孩子们就找好了,第一小组"我们只需要五次"三个伙伴分当三个圆盘,还  相似文献   

15.
禹艳红 《快乐阅读》2011,(25):109-110
前段时间,看到一幅题为《交流》的漫画。漫画中有一大一小两个人物,孩子的嘴被胶布封的严严实实,大人冲孩子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说着。我的脑海中马上浮现出了自己初入教坛时的那一幕:那天,上课铃声响起,我刚站到讲台上,平时极爱在老师面前"表现"的小刚就把手高高地举了起来,我懒得搭理他,示意他放下手后,便开始讲课。过了一会儿,他的手又举了起来,因为担心这节课的教学任务不能按时完成,我又一次武断地制止了他。快下课时,他再一次把手高高举起。此时我纳闷儿,他有什么要紧的事,会几次三番地要求发言呢?于是,我示意他站起来说,但他的话却让我感到羞愧难当,甚至无地自容!原来,小刚是要告诉我,我上衣最下面两粒扣子扣错了。此时,我为对小刚的误解感到羞愧,我为对那一次次举起的小手的漠视而深深自责。本以为以后这类错误不会再在自己身上发生,但没想到紧接着的一次教研课却给我带来了更深刻的反思……  相似文献   

16.
授完单位互化内容后,我让学生做的练习中有这样一道题:1070毫米=()米()厘米.批阅时发现大部分同学的答案是错的.第二节课堂上,我在黑板上出示了大多数学生出现的统一的错误答案"1070毫米=1米70厘米",然后问:"同学们,看黑板上这道题老师做得对不对?"我注意观察学生的反映,上节课这道题做对了的同学很快举起手,做错的同学大部分也随着举起了手.我有意识地点了一名做错题的同学让他谈想法,想了解一下他们做错题的根源.没想到的是他居然能作出十分正确的分析:"1米=1000毫米,1070毫米中有一个1000毫米是一米,剩下的是70毫米,不是70厘米,70毫米应化为7厘米."  相似文献   

17.
我曾经有幸观摩了一位造诣颇深的教师执教的一节自然课 ,在授课的过程中 ,有一个环节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他执教的是五年级自然《血液循环》一课 ,课上多数学生积极发言 ,主动思考 ,自主探究 ,上得扎实而生动。最后 ,教师出示一问题 :血液循环对人体有何作用?然后引导学生用心读书 ,之后口头回答。这节课中能自己勇敢地站起来回答问题的学生都回答了 ,只剩下几个迟迟不敢举手的同学 ,教师当然了然在胸。当学生读完后 ,教师说想请在这节课上从来没有回答过问题的同学来回答 ,那几个同学就慢慢地举起了手。第一个同学连书都没有看一眼 ,概…  相似文献   

18.
老胡是我爸     
他停在路上没法转身,后来,费力地伸过一只手,抚摸着我的头。那手粗糙得很,满是老茧;那手温暖得很,像是父亲的手。讨厌他的粗我不喜欢老胡。但是,父亲去世后,他娶了我妈。相亲之前,妈妈曾经问过我,是否介意她再给我找个爸爸。我没有办法不介意,但是,父亲去世后我们一直寄居在外婆的房子里,舅  相似文献   

19.
锋利的纸     
那时,我刚从师范大学毕业,比我所教的学生大不了几岁。面对那些在我看来总试图和我作对的男生女生,我绷紧了脸。“一定要让他们知道我不是好惹的!谁敢跟我耍把戏,哼,有他好瞧的!”那天,在我的课上,同桌的一男一女突然搞起了小动作。我不动声色地走下讲台,快步走到他俩跟前,厉声喝道:“干什么你们!”女生慌忙用一只手紧紧捂住了另一只手,男生深深地低下了头。我气恼地拽过女生藏掖着的那只手,讥诮地说:“有什么见不得人的?给大家展示一下嘛!”女生的手被我高高地举起来——天!那手背上居然在流血!我吓了一跳,但却很快镇静了自己。我的语气明…  相似文献   

20.
一位年轻教师执教了一节校级教研课,内容是苏教版教材《三袋麦子》。课上,当教师问"小猪、小牛、小猴三个小动物中,你最赞成谁的做法?为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时,一位学生高高举起了手:"老师,我赞成小猪的做法,我觉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