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涛 《中国德育》2004,(1):25-27
以脑动力为核心动力替代20世纪的机械动力,正式宣告人类进入了社会发展的新纪元,即由工业社会过渡到信息社会;而电话、传真机、计算机、互联网的广泛使用,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了全面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正迅速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同样也促使教育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杜威德育思想的核心可以概括为以“道德的教育”培养“道德的人”。“道德的人”就是民主社会中的“有用的好人”,“道德的教育”就是培养个体有效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的教育,是承担学校社会责任的教育。杜威德育思想对我国德育原理的启示就是在“充分承担各种社会关系所赋予的责任”意义上重新阐释“道德人”概念,在“德育即教育的道德维度”意义上对既有的德育实体性概念进行批判与重构,将“德育首位”看作“将教育的社会属性放在学校教育规划的首位”,将“学科德育”理解为“通过学科教学增强学生理解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智慧和情感”,从而在整体上反思学校教育的德性基础。杜威思想也提示了我国德育实践变革的学校教育整体德性改造路径。  相似文献   

3.
杜威德育思想与我国德育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长海 《教育学报》2007,3(4):69-76
杜威德育思想的核心可以概括为以“道德的教育”培养“道德的人”。“道德的人”就是民主社会中的“有用的好人”,“道德的教育”就是培养个体有效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的教育,是承担学校社会责任的教育。杜威德育思想对我国德育原理的启示就是在“充分承担各种社会关系所赋予的责任”意义上重新阐释“道德人”概念,在“德育即教育的道德维度”意义上对既有的德育实体性概念进行批判与重构,将“德育首位”看作“将教育的社会属性放在学校教育规划的首位”,将“学科德育”理解为“通过学科教学增强学生理解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智慧和情感”,从而在整体上反思学校教育的德性基础。并且,杜威思想也提示了我国德育实践变革的学校教育整体德性改造路径。  相似文献   

4.
在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现时代,许多有识之士发出了“拯救地球”、“绿色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世界”等呼吁,这一现实揭示了生态文明正日益取代工业文明,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方向和人类价值的新追求。人们开始用生态的观点和方法重新审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关系。在整个社会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的过程中,德育生态化已成为当今时代发展的应有之义,是德育观念的现代转换,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诉求。  相似文献   

5.
国外德育的发展趋势和我们德育的立足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何国家和社会 ,都要有它的道德和行为准则 ,才能形成共同的理想和信念 ,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我国在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社会转型期社会结构的急剧变动 ,受外部世界的影响等等 ,全社会发生了急剧的变迁。表现在思想道德方面 ,则是原有社会道德和价值观的蜕变及西化倾向的日趋加剧。例如出现了极端个人主义倾向 ,人文价值被忽略 ,人际关系变得淡薄等。所有这些消极现象的存在 ,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 ,将会失去社会的凝聚力和经济繁荣的原动力 ,从而削弱它的国际竞争力和生存能力。因此 ,要有效地加强国民思想道…  相似文献   

6.
探究德育方法 促进德育实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教育可以说是每个国家、每个社会古老而永恒的话题。学校德育要适应时代的发展 ,在对学生进行现代道德意识教育的同时 ,加强我国传统道德精神的培养 ,是非常重要的。当前 ,我们的德育工作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表现在 :1.传统德育忽视了儿童发展的时代特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每一代人都有他们特有的心理倾向 ,对上一代人极为有效的方法 ,对下一代人则可能收效甚微。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些德育方法在某个阶段或时期有效而在另一阶段或另一个时期又不那么有效的现象。2 .道德教育脱离社会生活实际 ,而在实际的道德教育中 ,教师…  相似文献   

7.
郑登全 《师道》2011,(7):72-72
在推进德育工作的过程中,学校建立了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防教育、爱心教育、励志教育和法制教育共6个德育基地,让学生在各种社会德育实践活动中磨练意志、培育素质,改变过去的德育内容空洞,形式单一,理论多、践行少、接受少的不利局面,提高了德育实效。  相似文献   

8.
德育实效的提高在于德育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 ,高等学校作为促进社会发展和科技文化进步的重要力量 ,正以一种积极的姿态 ,更为广泛地融入社会 ,成为一个更加开放的社会组织。高校不再是象牙之塔 ,而受到了社会各种不良思想、不良因素的影响 ,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 ,德育工作面临新任务和新的考验。这就需要我们虚功实做 ,虚事实抓 ,不断推进德育工作创新 ,只有不断地创新德育 ,才能实实在在地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一、德育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全球知识经济迅猛发展 ,经济一体化趋势愈来愈明显的今天 ,我国初步建立…  相似文献   

9.
德育的社会化与社会化的德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依据唯物史观 ,德育与社会的内在关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德育对于社会及其发展的意义、作用和价值的问题 ,即所谓“德育工具理性”。二是德育、人的德性进步对于社会的依赖依存关系。探讨和揭示这些关系 ,对于很好把握德育行为实践的规律性 ,是非常必要的。德育是社会的产物 ,是一种社会现象 ,但德育社会化依然有它的特定内涵。这里我们不妨比照一下生产社会化的规定 ,以拓展思路。按照政治经济学通行的说法 ,生产社会化主要包含三方面指向 :“生产资料从个人使用的生产资料变为只能由大批人共同使用的生产资料 ,实现了生产资料的社会化…  相似文献   

10.
德育冲突及其德育价值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冲突及其价值一致与冲突是事物之间相互关系最基本的两种存在状态,“一致”代表着事物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互支撑的,“冲突”则代表着事物之间的关系是相互抵触、相互排斥、相互对抗的。然而“冲突”并不总是代表关系的病态或带来破坏性的效果,当代社会学理论赋予了“冲突”以全新的意义,全面而客观地阐述与肯定了冲突在社会或组织变迁中的正向功能。在冲突理论看来,冲突必然给社会带来紊乱和祸害的观念是由于人们没有对各种冲突进行必要区分的结果,因而导致了对冲突“先入为主”的偏见。“冲突理论家”刘易斯·A·科塞…  相似文献   

11.
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学校、家庭、社会等外在客观因素和他们自身的主观因素相互作用逐步实现的。但社会的影响更有“先入为主”的作用。当前,在改革开放中,我国的经济和政治体制正处在新旧交替的阶段。社会环境中产生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都会影响到学生。特别是由于小学生缺乏自我分析、抵制的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在德育领域形成了一些新的德育理念。这些现代德育理念不仅对高校德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促进了高校德育的创新和发展。当前高校德育创新要重点增强人本德育、主体性德育、学习型德育、开放性德育等德育理念。  相似文献   

13.
德育是学校工作的灵魂,承担着塑造健全人格、培养良好习惯、积极奉献社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德才兼备,以德为首越来越成为全社会选用人才的标尺。由于现行教育评价体系的不够完善,教育功利行为的突显,在教学中重智育轻德育,重视分数而忽视学生品德、身体、心理健康素质的培养,导致部分学生道德失范,行为低下,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下降。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14.
在推进德育工作的过程中,学校建立了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防教育、爱心教育、励志教育和法制教育共6个德育基地,让学生在各种社会德育实践活动中磨练意志、培育素质,改变过去的德育内容空洞,形式单一,理论多、践行少、接受少的不利局面,提高了德育实效。一、挖掘乡土文化,提升爱国主义教育文化底蕴江门开平是我国著名的侨乡,  相似文献   

15.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和改革德育工作 ,在实践中不断创造改革开放条件下学校德育工作的新经验 ,把德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中央之所以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和改革德育工作 ,是因为我国处在社会改革由计划经济向商品经济、知识经济的转型期 ,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都在不断发生变化。而学校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 ,社会改革的转型历程必然会影响到学生的思想行  相似文献   

16.
一、概念的提出及其社会学理论基础 任何德育对象即德育客体(比如学生)都扮演着特定的社会角色,美国芝加哥社会互动理论的杰出代表乔治·米德、角色理论的另一重要代表拉尔夫·林顿、"完形主义心理学"学者、社会戏剧论提出者莫雷诺以及帕森斯、墨顿、达兰多夫、戈尔曼、特纳等二战后的许多重要社会学家都对社会角色进行了独到的理论创造.  相似文献   

17.
德育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在教育影响下学生品质的形成过程及其规律性。为了进一步说明这个问题,首先要区分一下道德和品质。道德是一种社会意汉形态,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在社会生  相似文献   

18.
诗意德育是弥补知性德育的不足而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正确认识其基本内涵与理论根据,是进行诗意德育理论研究的起点和实践操作的基础。在工具理性的视阈,德育成为社会规则教化的同义语,丧失了应有的诗意魅力。从实践美学的角度审视,德育的诗意实质就是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本真化、人的社会化与社会的向善化以及自然与社会的审美化。所以,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建构诗意德育,就是要从本体论的高度尊重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采用有魅力的言说方式,让德育富有生命的质感和活力。  相似文献   

19.
从事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24年以及担任班主任21年的经历使我清楚地认识到:教育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笔者始终坚持认为:有德无才是半成品,有才无德是毒品,无德无才是废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把育人放在首位,在为高校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大学生的同时,培养出大批服务社会、造福社会的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所有教育,尤其是对中学生的教育,必须以德育为先。然而,我国中学教学的现状表明,加强德育,刻  相似文献   

20.
曾清源 《师道》2022,(1):39-40
<正>社会实践活动能使青少年学生走出较为封闭的课堂,走向社会,在实践中认识、感受并且适应社会,从而学会生活,学会发展。但是长期以来,传统德育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纸上谈兵",重说教轻实践,重灌输轻感悟,重接受轻体验,导致德育低效甚至无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