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玉成 《教学月刊》2007,(12):56-59
高考试题是众多专家认真研究的结晶,较之其他个人命题或地区性命题具有更大的信度、更强的典型性和更高的训练价值.因此高考复习中有效地利用历届高考试题是非常重要的,下面通过2005年全国高考理综第Ⅰ卷第24题谈谈笔者对高考试题的一些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高考试题是众多专家认真研究的结晶,较之其他个人命题或地区性命题具有更大的信度、更强的典型性和更高的训练价值.因此,高考复习中有效地利用历届高考题是非常重要的,下面通过2005年全国高考理综第1卷第24题谈谈笔者对高考试题的“创新经营”之道.  相似文献   

3.
黄杰  潘通 《物理教师》2009,30(12):18-20
2009年是全国高考江苏自主命题的第6年,也是新课程实施后新高考方案的第2年.2009年高考物理江苏卷保持了2008年物理江苏卷的结构、题量和分值分配,试题总体保持稳定,同时又体现了“稳中有进,进中求新”的思路.试题难度适当,区分度良好,无偏题、怪题.  相似文献   

4.
高考文言文试题在高考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近几年该题的分值基本保持在20分左右,约占高考语文试题总分值的12%。纵观近几年的高考文言文试题,可以发现文言文阅读试题是稳中有变,变中求新。本文从命题依据、文本选择、考点分析、题型题量等方面评述2005~2009年高考文言文试题,并就今后高考文言文命题提出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5.
刘岳衡 《物理教师》2004,25(8):58-59
分析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不难发现,有不少试题是由20世纪90年代的高考试题为原型改造而来的,如2002年第30题就是1990年全国高考试题第21题的拓展;2003年第23题就是1996年全国高考试题第17题和1999年全国高考试题第17题的有机结合,等等.这也许是命题专家为了达到既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又要考查其综合应用能力,还要防止猜题之目的,而采取的明智之举.因此,近几年的试题往往都回避热点问题,而有意识地考查“改造”过的陈题.这应引起广大师生的高度重视.为此,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可选择那些往年的典型高考试题给学生做,并对此进行分析、拓展、升华,以达到“陈题不旧,推陈出新”的目的,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举例分析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6.
熊志权 《物理教师》2005,26(12):9-60
2005年是广东物理高考自主命题的第一年,命题突出了以“能力立意”和“现实生活立意”的命题思路,试题较好地考查了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作为试卷的第18题,它有多种解法,从不同角度考查了学生分析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在众多的求解方法中,该题可归纳如下四种求解的方法:原题(  相似文献   

7.
以高等数学为背景的高考试题,背景比较新颖,对能力的要求较高,能有效地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继续学习数学的潜能,因而成为近几年高考命题的“宠儿”.例如,2006年四川省数学高考理科试题第16题的背景是群论,2006年北京市数学高考试题第15题的背景是定积分,2007年四川省数学高考理科试题第21题的背景是牛顿切线法,2007年山东省数学高考试题第21题的背景是泰勒级数,2007年广东省数学高考试题第21题的背景是牛顿迭代法,等等.  相似文献   

8.
周胜群 《物理教师》2007,28(10):60-61
高考试题要求立意鲜明、情境新颖、设问巧妙,突出对学生能力的考查.有不少试题是命题者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对已有的试题进行改造与重组,从而转化为新情境下的考查内容,以区分和鉴别不同考生的能力水平.近年来的高考命题对此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2007年高考理综全国卷Ⅰ第25题可以说是一个成功的命题范例.该题的测试目标是带电粒子在有界磁场中的运动,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以及作图能力.笔者通过比较研究,认为2007年高考理综全国卷Ⅰ第25题是根据2005年江苏高考物理第17题推陈出新的一道好题.下面将这两道题对比分析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9.
[新题概说]高考语文第六大题是命题改革的试验田,近年来出现了对联、公益广告、应聘、新闻采访等生活化实用性很强的好题型,在稳中求变的命题原则下,2005年高考语用题又“变脸”,漫画这一新题型悄然登陆高考试题,那么,如何解答漫画类表达题呢?本文结合2005年各省高考试题及名校  相似文献   

10.
周双 《中学教研》2023,(9):33-37
文章主要研究2023年上海市数学高考第21题的第3)小题,在对解法进行多角度分析和对试题溯源的基础上,基于该题的命题背景进行试题的推广、变式和新编.  相似文献   

11.
多年来.各地高考命题人员对于试题内容和形式的创新进行了不懈的探求,令人耳目一新的.试题不断涌现。2014年全国高考安徽文综卷第36题大胆突破了同类试题的内容结构,体现了命题人员的新追求,反映了高考试题演变的一种趋向。  相似文献   

12.
对教材、复习资料和往年高考试题中的陈题创新是新高考试题命题的一个重要来源.命题者站在一定的角度从某一侧面翻新陈题,可让它们在高考中再现精彩,别有一番韵味.本文品味2018年高考全国卷Ⅰ中几道物理试题,探寻陈题创新的思路与方法,科学地进行复习与备考.  相似文献   

13.
高考试题承载着新理念、新情境和新成果,对高三复习而言不失为一笔宝贵的资源。复习教学中,学生面对以往的高考试题难免有倦怠感,往往不假思索一做了之;有时教师认为该知识点考过了,也往往会浅尝辄止一讲了之。如何有效利用高考试题为我们的复习教学服务,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笔者试以2013年新课程全国文综卷I第31题为切入点,就高三复习教学中如何深入挖掘高考试题谈点浅见。第31题如下:  相似文献   

14.
概率统计问题是近几年高考的重点和热点之一,概率统计题作为解答题之一出现,已经成为高考命题以及各级考试命题的共识.下面通过简析2009年数学高考试题中有关概率统计方面的试题来分析命题方向,透视命题信息,以便科学、高效地组织好复习.  相似文献   

15.
邵一升 《文教资料》2011,(23):191-192
本文通过对2011年高考安徽省文综卷第36题的评析,指出该题在命题的立意、具体材料的运用、考查范围和知识点的把握、试题形式、教材联系等方面具有厚重、灵动、宏大的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16.
高考试题要求立意鲜明、情境新颖、设问巧妙,突出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其中有不少试题是命题者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对已有的试题进行改造与重组,从而转化为新情境下的考查内容,以区分和鉴别不同考生的能力水平.近两年的高考命题对此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今年高考理综全国卷Ⅰ第25题可以说是一个成功的命题范例.  相似文献   

17.
高考试题要求具备立意鲜明、情境新颖、设问巧妙,突出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其中有不少试题是命题者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对已有的试题进行改造与重组,从而转化为新情境的测量内容,以区分和鉴别不同考生的能力水平.2005年高考物理(江苏卷)第18题的命题可以说是一个成功的范例.笔者通  相似文献   

18.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数学试题,“依纲扣本”是命题的主方向,数学课本成了高考命题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2009年高考湖北卷理科数学第20题起点低,入手易,植根课本,拓展创新,完美地诠释了高考试题“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命题理念.  相似文献   

19.
1 高考展望 1.1 考点回顾 2008年全国各地高考数学综合题以主干知识为支柱,注重知识的交叉点和结合点,尤其是在数列与不等式、数列与解析几何、向量与解析几何、函数与不等式、函数与导数、导数与不等式等知识中命题.全国各地的创新综合试题归纳起来有:构建新数域(譬如福建省数学高考文科试题第16题);创设新变换(譬如北京市数学高考理科试题第22题);  相似文献   

20.
肖剑 《物理教师》2007,28(8):59-60
江苏2007高考试卷中第12小题是一道实验题.由于试题的命制者的疏忽,试题的命制及命题者所提供的答案均存在着一些问题.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同时也是为了通过对高考试题的客观分析以便对教学起到一定的启示,笔者撰写此文,并以此与省内同行交流.1实验试题及命题者提供的答案试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