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爱玲作为一个严肃的女性作家,在表现曹七巧变态心理和人格异化时,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入手:第一,被锁。将七巧推向悲剧深渊的正是金钱和封建婚姻制度及封建家族制度。第二,锁人。七巧在被“锁”的同时也“锁”住了亲生子女的幸福,她用她那锋利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连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  相似文献   

2.
张爱玲作为一个严肃的女性作家,在表现曹七巧变态心理和人格异化时,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入手第一,被锁.将七巧推向悲剧深渊的正是金钱和封建婚姻制度及封建家族制度.第二,锁人.七巧在被"锁"的同时也"锁"住了亲生子女的幸福,她用她那锋利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连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  相似文献   

3.
七巧捏着一片锋利的胡桃壳,在红毡条上狠命刮着,左一刮,右一刮,看看那毡子起了毛,就要破了。她咬着牙道:“钱上头何尝不是一样?一味的叫咱们省,省下来让人家拿出去大把的花!我就不服这口气!”玳珍看了她一眼,冷冷地道:“那可没有办法。人多了。明里不去.暗里也不见得不去。管得了这个.管不了那个。”七巧觉得她话中有刺,正待反唇相讥,小双进来了,鬼鬼祟祟走到七巧跟前,嗫嚅道:“奶奶,舅爷来了。”  相似文献   

4.
七巧的难题     
一 午后,门开了,妈妈领回来一名陌生小男孩. “这是君君,妈妈同事许阿姨的儿子.”妈妈笑容可掬地介绍完,便吩咐七巧陪小男孩玩.可七巧不喜欢与陌生人说话,与人交往对她来说是一道难题.于是她将小男孩晾在一边,自顾自地把玩手中的玩偶. 七巧有很多玩具,有毛绒绒的洋娃娃、开发智力的乐高积木、酷酷的小车模型,种类繁多.每每拿到新玩具,七巧都会美滋滋地将它们摆放起来,特别珍惜.虽然玩具多,但七巧不喜欢别人乱动她的东西.若是妈妈要将她的玩具送人,她更生气,她认为所有玩具都属于自己,只有自己才有支配权.  相似文献   

5.
深入剖析《金锁记》中曾七巧的形象,通过封建家长制、金钱、情欲三个方面,可以透视妇女在封建伦理道德、婚姻制度的迫害之下,没有情爱、人格畸形、由被吃变成吃人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阅读》2007,(12):49
在西方,“7”并不是一个特别的数字,但对于小伊利莎自来说,“7”却是她的“幸运数”。 伊利莎白出生在2007年7月7日7点57分,也就是新千年的第七年的第七个月的第七天的第七个小时。 这还不算,伊利莎白出生在英格兰伯明翰一家医院的7号床,她是赫尔伯斯和莎尔佳的第七个孩子。更巧的是,伊利莎白出生时的体重正好是7磅,而且,他们的七个孩子竟然全部都出生在7月。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Informix数据库应用服务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如果存在锁冲突,如何查找出产生冲突锁的进程、位置、类型和被锁数据库表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鲁迅小说《祝福》中的祥林嫂是个什么样的典型?反抗性格是不是她性格的一个主要方面?有人说:“祥林嫂并不是听天由命的奴才,她并不甘心情愿任凭封建势力摆布自己的命运。”有人说:“她不甘心就这样被封建势力所吃掉,她奋力挣扎着,反抗着”。“祥林嫂的一生,是被奴役、压榨、摧残、虐杀的一生,也是不断挣扎,反抗的一生。她不肯屈服,不甘心被人们当玩物买来卖去,而竭尽全力反抗”。总之,这些同志认为,反抗性格是  相似文献   

9.
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变态的原因大多数可以归结为在对物欲或性欲追求过程中的一种人性扭曲。《金锁记》中的七巧是张爱玲小说女性变态形象的典型代表,她从常态走向变态,是她无止境的欲望的归宿。把七巧的变态推向高潮的是《半生缘》中的曼璐,她的变态,为一种精神上的欠缺所导致。同是悲剧性的女性变态形象,她们在被社会吃掉后,又不自觉地吃人,这个演变过程,展示了她们变态的许多共同点和不同点。从七巧到曼璐这种女性变态形象塑造的重大转变,透视了现代女性生存层面的精神危机感。  相似文献   

10.
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大门上,一根铁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钥匙来了,它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大锁就“啪”的一声打开了。铁杆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力气也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地就把它打开了呢?”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它的心。”  相似文献   

11.
在《金瓶梅》中,潘金莲是被当作十恶不赦的“淫妇”来塑造的,但如果将她的一生做个客观地考察,她不仅命运悲惨,而且她的悲剧也深刻地揭示了封建婚姻制度的罪恶。  相似文献   

12.
在张爱玲笔下的众多女性角色中,曹七巧可说是一个异数。她一步步自我异化,最终走向疯狂。以人性的扭曲[1]为终点,无疑是一部人性的悲剧。然而细绎导致七巧的悲剧命运原因,却会发现这一悲剧是由三个主要原因造成的。首先,她的家庭出身决定了她的社会地位;其次,曹七巧嫁给患痨疾的丈夫使她得不到"情欲"的满足;再次,姜家上上下下对她的态度让她倍感孤独,七巧不得不用金钱来保护自己,最终为金钱所困。三重因素恰恰构成了七巧人生悲剧的三个维度、三个层面,即社会悲剧,情欲悲剧和人性悲剧。不难发现,七巧悲剧命运的多向度展现出《金锁记》这篇小说的复杂主题,也为小说的文本诠释留下了更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13.
夏夜晴空,抬头仰望,满天繁星。北边的天空,浩浩银河的西岸,有一颗十分明亮的星,她就是传说中的“织女”,河的对岸,另一颗同样明亮的星是“织女”的夫君“牛郎”。他们隔河相望,数千年如一日,只为七夕的一次全家团聚。民间,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被人们称为七夕节,也称“乞巧节”、“七桥节”或“女儿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因为在这一天,会举行各种乞巧活动。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还有“七姐会”等其他相关的活动。  相似文献   

14.
曹七巧论     
现代文学史上,张爱玲是一个奇特的作家。四十年代,她的代表作《金锁记》震惊文坛,被誉为“我们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在海外,张爱玲的知名皮较高,被称为中国文坛的“怪才”,备受青眯,有人称赞《金锁记》是“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为此,在海外读者中拥有一批崇拜她的“张迷”。 《金锁记》这“最美的收获”在于塑造了曹七巧的形象。典型形象成就的高低,取决于形象所显示的思想价值和审美意义。作为金钱和门第观念的受害者,七巧既没有近代先进妇女的文化教养和觉醒意识,也无老一代妇女逆来顺受的传统性格。天赋、人性及叛逆性格,  相似文献   

15.
1868年的明治维新结束了日本几百年的封建诸侯割据局面和“锁国政策”。明治政府为了推行“文明开化”、“殖产兴业”的方针,把培养人材的教育事业当做头等重要的工作,并于1871年设立了主管文教行政工作的最高教育机构——文部省。从此,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日本的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均处于高度集权主义控制之下。当时,有东京大学等七所帝国大学,其教学、科研、师资管理、行政管理、财政管理等事宜都被纳入国家主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初中《语文》课程的常规教学为切入点,以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实效为目的,提出了教学环节中的“七个巧”,并用实际的课堂案例诠释了“七个巧”的可行性。指出“七个巧”不是固定不变的,要根据具体内容,灵活运用。本文重点阐述了《语文》课程教学中的组织艺术和教学技巧。  相似文献   

17.
《金锁记》通过对曹七巧悲剧命运的描写,深刻而真实地揭露了金钱对人的灵魂的毒害和精 神的摧残。畸形的婚姻,使七巧的情欲受到压制,在可望而不可及的爱的炼狱中忍受煎熬, 但七巧并没有停止对命运的抗争。金钱成为她精神的主宰,用黄金的枷锁套住了自己的生活, 她的灵魂完全被金钱所异化,在扭曲变态的心理支配下,她亲手毁去了儿女儿媳的幸福,成为一个十足的泯灭人性的疯子。  相似文献   

18.
《金锁记》是张爱玲的代表作,也是她所有作品中被研究最多的一篇。其中主人公曹七巧几乎是无法撇开的话题,关于她的疯狂,关于她的变态,关于她的阴险,关于她的丑恶,这使她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臭名昭著的妻子和母亲原型。三十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七巧无形中有  相似文献   

19.
《金锁记》是张爱玲的代表作品,讲述了曹七巧用黄金的枷锁劈杀了她自己和子女的命运的悲剧。本文主要以虐恋文化背景下分析七巧与子女的关系,揭示了母亲与子女的施虐和受虐的关系。以及在父权社会中,女性在父权缺席下对权力和欲望的僭越。七巧和子女的关系是变态和扭曲的,这种关系与张爱玲和她母亲的关系也构成了一种对话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中学科技》2008,(6):35-35
图1是一个传统的横闩锁,这种锁简单方便,实用经济,颇为常见,尤其在农村。但是这种暴露在外的挂锁也易被破坏。盗贼可以借助工具破坏U形锁钩,轻易地将挂锁撬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