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晓旭  孙莹 《新闻知识》2012,(2):71-72,75
微博传播方式的便捷得到受众的青睐,其所关注的公共事件更是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郭美美事件"可谓其中引起关注度较高的事例。本文透过"郭美美事件"在新浪微博的发展,结合网络舆论监督的特点,简要概括并分析微博中舆论监督的平民化、实时性、广泛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戴嘉宜 《新闻世界》2011,(7):130-131
近年来,微博已成为网络舆论的强力推手,在关于社会热点问题特别是在涉及到公共利益的突发事件的讨论中,显示出了其巨大的信息扩散能力和舆论监督作用。本文以新浪微博上关于"乐清事件"的讨论为例,对微博主们从微博平台上的言论互动到付诸行动成立"观察团"这一现象作出分析,以期为微博的良性发展提供具有可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2009年被称为我国微博元年。短短两年时间,微博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微博事件层出不穷:从我爸是李刚事件到江西宜黄强拆自焚事件,从上海高层住宅大火事件到腾讯与360大战事件,从唐骏学历门事件到周立波与网民对骂事件,从后宫优雅事件到郭美美事件,从四川会理县领导悬浮照事件到江苏溧阳卫生局长微博开房事件,微博已经从单纯的网络社交工具,成为社会舆论的集散地和民主政治的多棱镜。当政府官员令人腆赧的媒介素养和微博的巨  相似文献   

4.
2009年被称为我国“微博元年”。短短两年时间,微博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微博事件层出不穷:从“我爸是李刚”事件到江西宜黄强拆自焚事件.从上海高层住宅大火事件到腾讯与360大战事件。从唐骏“学历门”事件到周立波与网民对骂事件,从后宫优雅事件到郭美美事件,从四川会理县领导“悬浮照”事件到江苏溧阳卫生局长“微博开房”事件,微博已经从单纯的网络社交工具,成为社会舆论的集散地和民主政治的多棱镜。  相似文献   

5.
郑诚 《新闻窗》2012,(1):68-69
2011年以来,以备受追捧的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在网络上掀动一波又一波热点舆情,深刻改变了社会舆情的整体格局。从去年初的“微博打拐”到“郭美美”事件,再到动车追尾事故追问、世界杰出华商协会调查、小悦悦引发反思拒绝冷漠.网络舆情正以其不可小觑的力量,牵动亿万受众的神经,深刻影响着中国社会变迁.  相似文献   

6.
管倩 《新闻窗》2011,(4):8-9
前不久,被"炒得"沸沸扬扬的郭美美事件成为受众关注的焦点,就连央视的《新闻调查》栏目都专门做了一期《郭美美事件调查》的节目。而这一事件的"缘起",正是从当下最为流行的网络传播方式——微博开始的。  相似文献   

7.
邓秀军  刘静 《现代传播》2014,(4):127-131
从微博在中国投入运营开始,伴随而生的微博反腐就成为了微博舆论监督的重要内容。从"郭美美"、"微笑表哥"杨达才、"十二秒哥"雷政富到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微博反腐舆论聚焦的对象权力越来越大,汇聚的舆论影响力越来越大,产生的舆论监督效果也越来越显著。到底微博反腐的机制是怎样运行的?影响微博反腐舆论生成的关键要素又有哪些?本文从生产性受众的理论视角,从信息传播路径、用户行为模式和主体互动关系等三个层面,剖析和揭示微博用户在微博反腐机制运行中的地位、功能和传播价值。  相似文献   

8.
《新闻天地》2011,(8):4-6
从江苏溧阳某局长“微博开房”到“郭美美事件”,再到四川会理县领导“悬浮照”,诸多热点事件在微博上酝酿、发酵。在中国,从单纯的社交工具到新的社会公器,微博已经悄然完成了一次华丽转身。“7·23”动车追尾事件爆发后,人们越发相信这个不可改变的事实,那就是作为一个强大的舆论场,微博正全面参与并影响着现实世界,其作用从某种程度上已不仅局限于简单的个体事件,甚至在可预见的将来,微博或将直接改变中国的社会生态和政治语境。  相似文献   

9.
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微博作为代表性的自媒体平台,成为了公众舆论监督的重要场所。在对社会热点事件的舆论监督方面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于欢"事件的微博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析微博传播中舆论监督作用的产生过程、效果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并为规范微博舆论监督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2010年,被称作"中国微博元年"。这一年里,以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为代表的微博应用平台在中国获得了井喷式的发展,注册用户人数纷纷过亿,其势头强盛赶超此前以BBS、博客和SNS社交网站为代表的任何网络媒体。140字的微小创意空间,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方式,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方式,改变了企业的营销模式,也改变了政府与民众的对话模式。那么,微博何以具有如此之大的魅力?微博舆论是如何形成并展示出强大社会影响力的呢?本文将以2011年6月在新浪微博上"引爆"的"郭美美事件"为例,从微博诞生的社会背景、微博用户的特征分析、微博比之于传统媒体的新特点等方面对以上问题作出回答。  相似文献   

11.
从2009年作为一种网络"时尚"出现在公共领域开始,3年来,微博从网民的狂欢逐渐变成公众介入公共事务最强大的工具.①从Web2.0到Web3.0,技术革新使得这一工具的使用者在一定程度上绕开了"把关人"的监控,从而填补了传统媒体在舆论监督上的相对缺失.回顾今年的重大微博事件,越来越多的公众敏感议题被微博平台推上风口浪尖,从"宜黄拆迁自焚"、"360和QQ大战"、"我爸是李刚"到"唐骏学历门"等,几乎涉及到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2.
叶萍 《青年记者》2012,(15):43-44
微博作为一种新的媒体形式,在给传统媒体带来冲击的同时,也给传统媒体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下面,笔者就传统媒体如何借力微博传播平台拓展新闻信息来源渠道,增强互动功能吸引网络受众,提升媒体品牌影响力等作一探讨. 利用微博平台,拓展传统媒体信息来源渠道,强化采访功能 美国有研究称,70%的突发性事件的发现都始于微博.在中国,从2009年微博诞生至今,微博已经成为传统媒体的重要信息来源."李开复离开谷歇中国"、"方舟子炮轰唐骏造假"、"郭美美炫富"事件等社会热点,无一不是从微博发端而成为传统媒体报道的新闻焦点.  相似文献   

13.
卞平 《新闻通讯》2013,(8):47-48
近年来,包括数字电视、移动电视、手机媒体、博客、网络电视、网上即时通讯、虚拟社区、搜索引擎、门户网站等新媒体的硬件、软件以及媒体经营模式快速发展,营造了一种全新的媒体生态环境。包括2010年的“我爸是李刚”事件、2011年的“郭美美”事件、2012年的“微笑表叔”事件以及2013年的“雾霭”等一系列社会重大舆论事件都是首先通过新媒体的形式披露并迅速形成广泛的舆论声势。相比之下,长期以来在舆论监督领域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机关报刊、电台和电视台等传统主流媒体却在这些重大社会事件中明显缺位,从舆论监督的引领者变为新媒体的跟随者,舆论监督的主导地位受到强势挑战。新媒体时代下,面对复杂的舆论监督形势,作为最具公信力的和以引导受众意志为目标的主流媒体在舆论监督方面需要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回顾2011年来的网络风云,风头最健的莫过于郭美美事件,网络上微不足道的一朵"浪花",最终在网友的围观和媒体的推波助澜下,演变成一层层巨浪,甚至连大名鼎鼎的郎咸平教授也被"拉下了水"。2011年6月,新浪微博上一个名叫"郭美美Baby"的网友  相似文献   

15.
王弘劼 《新闻世界》2012,(8):113-114
微博作为重要的社交网络,是网民第一大信息通道和发声途径,现已成为社会舆论的主要策源地。这使得微博的影响力逐渐扩散到传统媒体对公共事件的报道之中,影响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和表达方式,及其对社会的舆论引导。在微博的强大影响下,在公共事件报道方面,传统媒体从业者面临着新形势下的新要求。本文结合2011年热点公共事件“郭美美事件”的纸媒报道进行分析,阐述微博视野下传统媒体公共事件报道的新特点与新要求。  相似文献   

16.
李东  高雪新 《新闻世界》2013,(5):181-182
从"宜黄拆迁事件"到"表叔事件"等,微博成为舆论监督的阵地,一时间围观就是力量成为一句激励人心的口号。本文对微博监督的功能做简要的分析,以期微博能成为一种有效的监督工具。  相似文献   

17.
王寒 《新闻世界》2013,(7):182-183
【摘要】微博舆情对社会的影响力随着微博用户数量的递增而加强。本文以褚朝新为家乡的呐喊事件为切入点,通过分析事件的舆情演变过程来探讨微博时代我国在舆论监督方面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全媒体形态将打破媒介边界,通过信息多维度的传播,实现媒体融合。专业类期刊面对细分受众,全媒体传播的优势有哪些?路径是什么?一、全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方式信息在全媒体时代会以什么样的传播方式?发生在2011年的郭美美事件,是最好的例证。2011年6月,一个注册名为"郭美美Baby"的微博用户,经常在个人微博页面发布她拥有的奢侈品、跑车以及高调奢华的生日聚会。这本是个人行为,只因该用户的认证身份为"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一名慈善机构的总经理如此高调炫富,这足以吸引众多博友的注意。"郭美美Baby"的炫富微博被众多网友纷纷转发、评论,继而吸引了大"V"知名博主的注意,他们在网络中的意见领袖地  相似文献   

19.
吴丽娜 《新闻世界》2012,(8):125-126
微博是新兴的传播工具,其本身得天独厚的传播优势给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提供了巨大的便利。笔者从2011年红遍网络的“郭美美炫富事件”入手,从传播学角度对微博特性引发社会热点事件的过程进行了探讨。发现在这个过程的产生、扩大和升级的各个阶段,所受微博影响的因素都是不同的,并且在不同阶段引发的公众的关注点也不同。  相似文献   

20.
2011年6月20日,新浪微博上一位昵称“郭美美Baby”的20岁女孩公然炫富,其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的认证身份引发了众多网友对红十字会所获善款流向的质疑.6月22日中国红十字会称郭美美与其无关,新浪也对实名认证有误一事致歉.事件发生后,全国各地红十字会慈善捐款锐减、信誉遭受质疑.有报道称郭美美事件加剧北京市“血荒”,无偿献血人数剧减.此外,国内其他慈善机构亦受到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