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化教育研究》和《中国电化教育》是教育技术领域具有影响力的两份学术期刊。文章以《电化教育研究》和《中国电化教育》2009—2013年刊载的论文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从载文量、作者、引文、关键词等维度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探寻国内教育技术领域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同时也为其他研究工作提供可以借鉴的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2.
关于教育技术文献引用电教两刊论文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国际通用的“科学引证分析法” ,对我国教育技术文献 (2 0 0 0年 )引用《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两刊论文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涉及被引文献分析、作者分析、引文年代分析等 ,并就其特点与教育类文献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3.
《电化教育研究》2020,(6):F0002-F0002,F0003
过去的《电化教育研究》成就了电化教育人、电化教育学科、电化教育专业、电化教育事业和电化教育产业;未来的《电化教育研究》必将引领教育技术进入新时代!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统计1994—2011《中国电化教育》、《电化教育研究》的论文,从数量分析、来源分析和内容分析三方面,力求揭示出我国教育游戏研究的现状以及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十个方面论述了南国农先生在我国电化教育(信息化教育)发展的不同时期出版的一部著作(教材)——《电化教育学》(《信息化教育概论》)(三个版本)对我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信息化教育)的引领作用。即:界定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化教育概念,明确了学科研究对象,规范了我国电教事业发展方向;明确了电化教育学科的逻辑起点,揭示出电化教育本质;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化教育理论体系并不断充实完善;及时总结、归纳新技术、新媒体、新理论的教育应用;突出电化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在教育应用的特点;注重电教研究与实验、管理;与时俱进,不断拓宽电教事业发展领域;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体现了我国电教人宽阔的学术视野与包容四方的治学态度;凝练专业研究领域,凸显学科特色,指引学科发展方向;对电教事业的执著探究与奉献精神,为电教后来人树立榜样。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9月16—17日,由《开放教育研究》杂志社、上海市终身教育研究会主办的“中国远程教育领域CSSCI期刊研讨会”,在上海电视大学/开放大学顺利召开。来自《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远程教育杂志》、《外语电化教学》等专业期刊的有关负责人,就中国远程教育的未来发展及其对期刊的影响、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等,进行了热烈、充分地讨论与交流。  相似文献   

7.
《电化教育研究》2021,(4):F0002-F0002
《电化教育研究》创刊于1980年,自1992年北京大学发布第一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时即人编其中,成为教育类的核心期刊,到目前为止,《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已发布第九版。在过去的40余年间,广大作者、读者对《电化教育研究》给予充分信任与鼎力支持!《电化教育研究》将始终秉持创刊人、我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事业奠基人南国农先生的办刊理念“唯以质取文,不盲目追求热点,不进行学术炒作,始终保持其学术品位的纯正性和一贯性”,肩负起教育技术领域重要期刊的使命!愿与您一同,为中国特色教育信息化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8.
2006年11月26日,历时两天的“湖北高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经验研讨会”在湖北警官学院降下帷幕。此次会议由《中国电化教育》杂志,湖北高教协会,湖北电教协会主办,  相似文献   

9.
伴随我成长的《电化教育研究》1982年我大学毕业刚刚在高校任教时,看到一位同事拿着一本《电化教育研究》在翮阅,我出于好奇借来看看,不想一下就披具有现代教育气息的内容所吸引,这一看竟然持续了38年,从未间断。《电化教育研究》不仅改变了我的专业方向,而且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使我爱上了电化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10.
《现代教育技术》2009,19(10):1-1
<正>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在这个秋色满园的季节里,《现代教育技术》迎来了百期纪念,作为兄弟刊物,自有百感交集在心头,在这里首先奉上我们《电化教育研究》全体工作人员热忱的祝贺、真诚的祝福!  相似文献   

11.
12月13日,在吉林省电化教育馆、辽宁省电化教育馆、吉林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由中国电化教育杂志社主办,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承办的“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加速教育创新与重构交流研讨会”在松花江畔的吉林市顺利召开。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装备与信息化处处长张权、中央电化教育馆副馆长杨非、中国电化教育杂志社社长许林、吉林省教育厅副厅长战髙峰、辽宁省电化教育馆馆长周传生、上海市电化教育馆馆长张治、吉林省教育装备中心主任刘忠民,吉林省教育信息中心主任陈钺、吉林省电化教育馆副馆长王甜、吉林市教育局局长杨光伟、中国信息化协会教育分会常务副会长丁书林、华为EBG中国区教育医疗系统部副部长胡龙根出席了本次会议。  相似文献   

12.
如何认识和定位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电化教育三个概念及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是目前电教研究中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直接影响着我国电化教育的发展。本文就目前的一些不同观点谈了自己的看法和认识 ,提出了教育技术是上位概念 ,现代教育技术和电化教育是同位概念 ,并且都从属于教育技术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13.
学者风采     
杜丹丹 《数字教育》2019,(1):F0002-F0002
学术职务:担任或曾任2018—2022年度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秘书长、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评审专家、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教材编委及培训专家、“教育部-上外”教育信息化国际比较研究中心特聘专家、广东省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广东省智慧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信息技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专家、《电化教育研究》《开放教育研究》等学术杂志评审专家等。  相似文献   

14.
迄今为止.中国教育技术国际论坛先后于广州、北京、长春、南昌举办了4届,第五届中国教育技术国际论坛于2006年10月29日至11月1日在武汉举行。会议由教育部全国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中央电化教育馆、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湖北省电化教育馆、电化教育研究杂志社、中国电化教育杂志社、开放教育研究杂志社协办,华中师范大学信息技术系承办。来自加拿大、爱尔兰、荷兰、美国和日本及国内教育技术领域的多位著名专家参加了会议,到会代表300余人。  相似文献   

15.
《信息技术教育(陕西)》2007,(2):F0002-F0002
为加深“两岸三地”教育技术学专业博士、硕士生研究生对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特别是西部地区基础教百信息化的理解和认识,增强他们对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两岸三地教育技术交流发展,中央电化教育馆、西北师范大学联合组织开展了田家炳“两岸三地”教育技术西部行活动..本次活动由中国电化教育杂志社、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具体组织承办,以“关注西部教育、走进西部教育、服务西部教育”为宗旨,参加活动人员以香港、澳门、台湾和内地的教育技术专业博士、硕士生研究生为主体。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11月19-20日,由南京师范大学承办,《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开放教育研究》、《远程教育杂志》、《现代远程教育研究》等杂志社共同协办的第七届全国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学术论坛,在南京顺利召开。本次学术论坛以继往开来为目的,以教育技术——未来与使命为主题,通过大会主题报告、专题研讨、交流对话等多种形式,关注全国各个学科点的学术特色与研究  相似文献   

17.
《现代教育技术》2009,19(10):93-93
<正>会议定位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纪念,也是中国电化教育发展三十年纪念。现代教育技术脱胎于电化教育,其研究及应用取得喜人成绩。从事教育技术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高校逐渐增多,现有410高校培养教育技术学学士、70多家高校拥有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点、10家高校(含军事院校)具有教育技术学博士学位点。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和社会生活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受到政府和各界人士的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18.
4月6日-8日,全国教育技术研究“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程创新》开题会议在上海成功召开。参加此次会议的领导有中央电化教育馆副馆长王晓芜、中央电化教育馆研究室主任陈庆贵、上海市电化教育馆馆长王民、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顾泠沅等。来自全国十多个省市区的电教馆、教研室及有关中小学校长、教师共160余人参加了本次开题会。  相似文献   

19.
教育技术是随着教育的产生而产生 ,随着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由于媒体 (物化 )技术和智能 (非物化 )技术的相互作用 ,产生了教育技术的不同发展阶段。信息化教育是指在教育技术理论的指导下 ,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所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它具有新的教育观念、新的教育理论、新的教学环境、新的教学方式、新的教学内容和新的评价体系等特点 ,是教育技术发展的新阶段 ,是电化教育与时俱进的最恰当的表述  相似文献   

20.
教育技术是随着教育的产生而产生 ,随着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由于媒体 (物化 )技术和智能 (非物化 )技术的相互作用 ,产生了教育技术的不同发展阶段。信息化教育是指在教育技术理论的指导下 ,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所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它具有新的教育观念、新的教育理论、新的教学环境、新的教学方式、新的教学内容和新的评价体系等特点 ,是教育技术发展的新阶段 ,是电化教育与时俱进的最恰当的表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