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论网络的碎片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当下的网络传播模式相比以前一对多、点对面的单向传播方式,更加强调了交互性传播和分众化传播,网络碎片化特征越来越明显。本文将以微博为例,来分析网络传播内容、传播主体、传播环境和受众注意力的碎片化特征。  相似文献   

2.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当下的网络传播模式相比以前一对多、点对面的单向传播方式,更加强调了交互性传播和分众化传播,网络碎片化特征越来越明显。本文将以微博为例,来分析网络传播内容、传播主体、传播环境和受众注意力的碎片化特征。  相似文献   

3.
杨寅红  赵婧 《新闻世界》2011,(8):114-115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传播作为一种新的传播方式越来越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网络传播媒体已经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网络传播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决定了这种新型传播方式仍然需要把关人,但传统的把关人理论显然已经不再适应新型的传播方式的需要,网络传播背景下的新把关理论应运而生。本文就当下网络传播的现状、网络传播把关人理论等相关问题进行论述研究。  相似文献   

4.
文章比较分析了网络环境下几种主要的档案信息传播方式(档案馆网站、档案网络社区、档案博客及档案微博)在信息传播中各自的优势与不足,试图进行档案信息传播方式的优化整合,建立新媒体时代完善的档案信息传播体系。  相似文献   

5.
梁沙 《档案管理》2012,(1):11-13
网络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档案信息的传播.笔者比较分析了网络环境下几种主要的档案信息传播方式:档案馆网站、档案网络社区、档案博客及档案微博在信息传播中各自的优势与不足,试图进行档案信息传播方式的优化整合,建立新媒体时代完善的档案信息传播体系.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发展促使客家文化的传播方式发生转变,它需要适配于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力评估方式.本文梳理新媒体时代客家文化网络传播力的评估目标、对象和范围,在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通过维度考察和指标设置等步骤,尝试提出客家文化网络传播力的评估指标体系.最后,本文对客家文化网络传播力评估的未来研究思路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巫月娥 《东南传播》2012,(10):113-114
提高网络消费者的重复购买率一直以来都是学者的研究热点。文章从网络传播的角度研究网络消费者的重购行为,提出激励网络消费者重复购买的网络传播方式,并从传播内容、传播方式等几方面提出促进网络消费者重复购买的网络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8.
网络给人们的阅读习惯和文献传播方式带来了变化,在分析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文献传播角色和社会公关角色的基础上,就如何加强图书馆社会文献传播职能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对"音频网络传播"进行了界定。然后从内容到形式,从传播方式到终端分析了音频网络传播的样态。提出了7种音频网络传播的主要方式,并对音频网络传播方式的历史进行了概述。本文的最后对如何在现阶段提高音频的网络传播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武蕾  陈猛 《传媒》2021,(4):94-96
媒介技术的更迭与新型传播载体的出现导致网络意识形态传播出现了诸多新变化,主要表现为传播主体从"单一主体"到"多元主体"的嬗变、传播内容从"导向明确"到"指向不一"的演变、传播方式从"单向灌输"到"环形发散"的改变、传播环境从"物理空间"到"虚拟空间"的转变.面对如此态势,强化网络意识形态传播效果亟须从科学打造传播团队、努力推进话语转型、合理构造传播矩阵及净化网络传播环境等四个维度加以思考,以期提升微时代网络意识形态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1.
影射广告因其强劲的杀伤力使之一直徘徊在道德与法律的边缘。随着网络及其宽带环境的迅猛发展,影射广告的传播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因此,加强网络环境下的影射广告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网络的视野对影射广告作了重新解读,并分析了其运用的传播情境及传播效果等。  相似文献   

12.
微媒体的崛起彻底改变了信息传播方式,深刻影响着社会变革,但是微媒体环境下谣言大量出现。本文通过传播流理论分析,认为可以通过对信息流进行控制、对影响流进行引导、对噪音流进行消除等手段来消除网络谣言。  相似文献   

13.
少数民族地区网络舆情及网络舆情危机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产生的多源性、传播主体或参与主体的多元性、传播方式的多样性、传播效应的敏感性、监控的复杂性。少数民族地区应对与化解网络舆情及网络舆情危机应遵循舆情传播力决定影响力、舆情传播主体的平等性、舆情传播方式的"六度分隔"、舆情传播效果的"蝴蝶效应"等规律。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环境下的信息传,播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它以开放性、即时性、互动性以及虚拟性等特点,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信息传播方式。人们在享受这神话般的信息交流世界的同时.各种网络信息传播的障碍性因素相继而生,并在一这程度上限制和影响了网络信息的传播。  相似文献   

15.
论网络传播的危机公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传播作为一种全新的传播方式,有着与传统传播媒体截然不同的新特征,它给我们提供了最快捷、便利的传播方式.当我们享受着网络传播的快捷、便利的传播方式带来的乐趣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系列负面作用,如意识形态和文化渗透、假新闻假信息传播、个人隐私遭到侵犯、知识产权遭到侵犯,等等.当网络中假新闻、假信息、不利消息或负面新闻出现时,若我们不巧妙运用公关手段及时去化解它,而任由负面消息在网络中传播,那将可能演变为网络危机.严重的话将会令一个人名誉受损、企业破产、政府公众信誉下降,因此当网络危机出现时,我们应及时运用公关手段防止危机蔓延,化解各方面的矛盾,减轻网络传播危机带来的损害,把握机遇化危为机.  相似文献   

16.
在网络逐渐普及的情况下,网络传播对新闻传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赋予了新闻传播新的内涵。本文从线索获知途径、新闻价值取向、新闻传播方式、舆论导向、新闻语言等几个方面,来阐述网络传播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论文通过对部分美国高校网站的名人档案信息传播相关内容进行调研,从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两个方面总结了目前美国高校名人档案网络传播的案例和特点,提出未来高校名人档案网络传播的趋势,包括系统地选择名人档案网络传播内容、建立体系化的名人档案网络传播方式、建设名人档案网络利用服务平台,以期为国内的相关实践和研究带来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18.
雷莉 《传媒》2016,(22):65-67
网络彻底改变了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与格局。网络技术发展延伸和扩大了人文关怀的同时,却又张扬了人性恶的一面,网络传播中急功近利、泛娱乐化现象大行其道,而人文精神的传播变得越来越稀缺化、边缘化。笔者认为必须从全社会着手,培育提高公众的人文意识,强化网络传播中把关人的作用,深刻认识人文精神在网络传播中具有的独特价值和生命力,使人文精神在网络传播中成为一种文化自觉,共同把网络空间打造成人类美好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9.
当前,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对社会舆论环境产生着重大影响.互联网已经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发源地和放大器,许多话题正是通过网络的传播才产生了较强的社会效应.准确把握网络舆论的特点和规律,构建和谐的网络舆论环境,对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伴随着数字、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大众媒介形态和传播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以视觉符号为主要手段,侧重感性信息表达的视觉传播方式,正在不断地冲击着原本以语言为中心的理性主义传播范式.在这种传播文化转向前提下,网络舆论构建呈现出了新的形成和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20.
苗笑雨 《东南传播》2011,(10):58-60
人际传播理论在网络环境中的应用是传播学重要的问题。研究网络人际传播不单是对现实人际传播理论的解读和套用,更要明晰网络环境自身的特有意义。探讨网络人际传播,不能忽略人在网络环境中发生的新的变化。对于个体这些新的变化,传播心理学研究视野是必不可少的。网络的特性不能被看作单纯的技术特性,其真正动因来自人性。没有人性的支撑,网络技术也只能是一个简单的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