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王燕平 《黄冈师专学报》1998,18(3):18-23,17
《周易》所阐述的哲理,是对宇宙发生的一种思考,即先把世界看成是混沌未分的世界——太极.再看成混沌中有显隐、静动、刚柔、虚实的阴阳差别,这些再演化成四象、五行,变成宇宙发生的图像。在古人看来,这一切演化都是构成宇宙的一种基本物质——“气”的运动变化。  相似文献   

2.
《老子》揭示了宇宙从混沌中演化而来,宇宙万物的演化过程是:“道——惚恍——状(象)——物”,这个过程是一个“道法自然”的自组织的过程,在混沌与物质形态之间以“状”、“象”作为一种亚组织的中介受到重视。“道、无、有”在不断运动中的交互构成的产物,“道”通过“无”体现出自身无限性的潜藏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先从解读中说明“宇宙的起源”实指有限宇宙的起源,而这类有限宇宙是“无穷无尽”的,亦即有限宇宙产生于和存在于无限宇宙之中,以此作铺垫,进而主旨辨析、论证“没有物质的宇宙”观,属于有限宇宙以重子(电子、夸克等中子、质子)物质为基础的普通物质构成的狭义物质观;而辩证唯物主义宇宙观是具有先进科学和先进哲学的先进物质观,既包括普通物质构成的有限宇宙及其狭义物质观,又包括非普通物质构成的无限宇宙及其广义物质观,以组成有限无限宇宙大统一的总物质观,从而论证有限无限宇宙客观自然不存在“什么都没有”的纯“无”字态,而是自有永有,自动永动,循环转化,无限永恒。  相似文献   

4.
物质运动形式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也没有离开运动的物质.物质世界总是处在永恒不息的矛盾运动之中,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根本形式.由于世界物质的多样性,因此,物质运动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恩格斯指出,运动包括“宇宙中所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简单的位置变动起直至思维止”.世界物质运动形式是繁杂多样的,但基本上可以归结为五种: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和社会的运动形式.在每一种基本运动形式中,又包含着许多具体的形式.如物理运动形式中的电、磁、光等具体运动形式;社会运动形式中的阶级斗争、生产斗争、意识形态和思维的发展等具体运动形式.各种物质运动形式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如摩擦生热、电,是机械运动转化为物理运动.热引起燃烧,是物理运动转化为化学运动.生命这种运动形式则是经过长期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运动转化而  相似文献   

5.
一、物质的第五存在状态——混沌态的假设我们知道,宇宙空间中的物质有固态、液态、气态,等离子态等四种状态.现在提出物质在宇宙空间中的第五种存在状态——混沌态的假设.其理由如下:(一)物质的辐射根据物理学研究发现,我们知道固体、液体、气体、等离子体物质都发出辐射,如发光电磁波、放射线等.这些辐射式物质中的高能粒子从该物质体中的逸出,速度达到或接近光速,且以电磁波的形式发散.这些粒子的运动有一定的方向和结构形式,宏观上表现为是有序的一种场.  相似文献   

6.
时间内涵辨     
<正> 时间范畴,古老又年青。古代编年史以国王名字划分历史时期,古代天文学把时间看作为宇宙的构成部分,后来人们一直把时间看成是物质的存在形式,或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在现代宇宙学中,天体运行有无终始,太阳系有无它的末日,这些重大课题又呼唤着人们对时间内涵的重视和研讨。物质形式并非无限,时间不是物质实体,不存在其形式的并存和转化。时间也不是均匀不变,每立方米无一个物质粒子的数百亿光年之外的遥远真空也具有持续性。我们既不能把时间理解为物质的存在形式,也不应把时间看作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宇宙是物质空间与非物质空间的统一,时间是物质周期运动的  相似文献   

7.
人的思想、道德接受活动不是一种简单存在,而是一种场存在。场,是关系存在的产物,是由各种相关要素组成的有机体。这些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复杂的场存在。道德接受磁场是指发生在道德领域内,传递者、接受者、环境、接受中介等因素之间相互关系、相互作用而共同构成的心理空间。由此可见,影响人的思想道德接受是由多种要素通过复杂混沌的作用而构成的。  相似文献   

8.
冰心小诗《繁星》、《春水》有鲜明的对话意识。“童心、母爱、自然”是冰心小诗的三大主题,也是冰心心灵世界的上帝。小诗中,“上帝”频频出现,诗人不断地与读对话。在冰心的笔下,上帝是人而不是神,他不是高悬于宇宙之巅,而是出现在平凡的人间,他就在你我身边。基于对上帝的这种人化认识,在心灵深处冰心把“童心、母爱、自然”以及读都看成是她的上帝。冰心与上帝的对话,实际是与宇宙万物的对话。一方面,冰心小诗有的采用对话体;另一方面,冰心大部分小诗都采用第二人称的叙述方式,是诗人直接与宇宙的对话。对话已构成冰心小诗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9.
物质范畴有两种涵义:一是各种物质形态的集合体意义上的涵义,在这个意义上的“物质”即宇宙总体,二是各种物质形态的共同本质意义上的涵义,在这个意义上的“物质”即客观实在。物质作为宇宙总体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起点。在认识的抽象化过程中,实体、运动、时空等是对作为宇宙总体的物质的构成部分和结合形式的一般分析。物质作为客观实在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逻辑地再现整个世界的起点。在认识的具体化过程中,实体、运动、时空等是对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的逻辑的具体展现。  相似文献   

10.
苏教版(六上)第二单元《物质在变化》将带领学生接触到有关化学方面的浅显知识。那么化学是什么?我们知道,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总是不断地发生着变化,正是这些物质的不断变化,才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世界。化学就是一门研究物质变化及其规律的科学。  相似文献   

11.
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一切物质都在不停地运动着,大至宇宙天体,小至微观粒子.从来也没有停止运动。在日常生活中,香味扩散、牛奶变酸、食物腐败、木条折断、铁生锈、油着火。水汽化与冷凝、糖溶解与熔化、植物的光合作用等等,这些形形色色的变化都是物质不停地运动的结果。物质的运动是复杂的.变化也是多种多样;就化学而言,它主要是研究分子的破裂与形成的科学,正确理解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一、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运动是物质存在的唯一形式,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是物质运动的两种形式,两者既相互联系、相互渗透、…  相似文献   

12.
曹焱 《学周刊C版》2015,(13):160-165
质子和中子是组成原子核的主体,所以,质子和中子也是组成物质的主体。质子和中子中:质子是由带正电的核心和带负电性的表面组成,同样,中子也是由带正电性的核心和带负电性的表面所组成。质子和中子是由正、负电子按一定的规律组成的。正负电子的结构和组成中:正电子是由极小的带负电的核心和外面带正电场的外层组成。负电子则是由极小的带正电的核心和外面带负电场的外层所组成。即在正、负电子的结构和组成中,也是按核心学说组成的。物质是正电为核心,反物质是负电为核心,正磁物质是正磁极子为核心,反磁物质是负磁极子为核心。核心学说:物质世界里,首先正负电子中正电子以负电为核心,负电子以正电为核心;质子和中子以正电为核心,负电在粒子表面,原子以原子核正电为核心,电子形成电子云在外围。反物质以负电为核心。正磁物质以正磁极子为核心,反磁物质以反磁极子为核心。组成物质的核心的正电所占的空间体积远小于其核心外负电所占据的空间体积,根据库仑定律和数学新领域:纽曲空间微积分可计算出,正电与正电的斥力加上负电与负电之间的斥力,小于正负电之间的引力,即形成了一个引力的差值:万有引力。这也就电磁力与万有引力相统一的数理证据。由于物质和反物质的结构和组成中,正、负电所占据的空间体积不一样,通过新的数学领域:纽曲空间微积分的理论推导和计算得出,物质和反物质之间产生了静电磁力斥力的差值,即物质和反物质之间存在着万有斥力。统一场理论包括广义统一场理论和狭义统一场理论,狭义统一场理,即四种力的统一:电磁力、万有引力、强力、弱力的统一。广义统一场理论:即为物质世界大统一理论,也就是说在狭义统一场理论的基础上,包括了物质结构和组成上的统一:物质首先由电和磁组成了磁力线环和电力线环,其中磁力线环组成了正、负电子,而电力线环组成了正、负磁极子。以正电子为核心,由正负电子按照一定的规律组成结构,成为物质世界,而以负电子为核心,由正负电子按照一定的规律组成结构,成为反物质世界。同样,以正磁极子为核心组成正磁物质世界,而以反磁极子为核心则组成了反磁物质世界。所以,在我们这个广义的宇宙中,除了宇宙大爆炸这个物质宇宙之外,还有反物质宇宙、正磁物质宇宙、反磁物质宇宙。更大义意上的宇宙应该由许许多多个这样由四种宇宙:物质宇宙、反物质宇宙、正磁物质宇宙、反磁物质宇宙组成。因此可以断定,我们这个宇宙大爆炸的宇宙只是更大义意上的宇宙中的一个“小小电子”而已。因为:物质宇宙和反物质宇宙之间存在着万有斥力,同样,正磁物质宇宙和反磁物质宇宙之间也存在着万有斥力。所有粒子的各种特征、特性、味等等,在核心学说下都得到了相互统一,即正负电子按一定规律和原理组成物质结构中,粒子的各种特征、特性、味都得到了很好的解释。  相似文献   

13.
《文心雕龙》包含丰富而深刻的生命美学思想,其要义是把化生万物的生命(及其运动)和美看成是宇宙的本性。作为该书理论体系核心思想的“枢纽”论其本义为:整个宇宙是围绕着由北极星和北斗星所构成的“天枢”(天轴)旋转和运动的,“天枢”是宇宙生命的总根源,也是万物和美的总根源。由于“天枢”所化生的万物其生命是各具个性的,于是万物的生命运动呈现千姿百态.从而使宇宙成为美的世界。这一思想源自远古华夏先民的“北斗崇拜”。由于把人与宇宙都看成是生命有机体,文章著作自然也是如此,由此便形成了把文学著作比喻为生命有机体的思想。这与西方美学史上的“生命之喻”思想是相通的。由此可见,刘勰的生命美学思想不但渊源甚古,而且在世界美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在桌上一堆杂物中间,一张年代久远的天蓝色画卷铺陈开来.图中丰富多彩的轨道将构成宇宙语言的星座物质彼此联系在一起.汉尼斯·阿克正在研究这些轨道。  相似文献   

15.
一、运动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我们知道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运动是物质存在的形式,自然界的一切物质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除了运动的物质外,世界上什么也没有。就机械运动来说,宇宙中任何物体都在不停地作机械运动,找不到绝对静止的物体。例如,我们看到的车辆在行驶,机器在运转等,即使通常所说静止的高楼大厦、广阔田野等也都随地球一起自转和公转……总之机械运动是普遍存在的,所以就机械运动本身来说是绝对的。这就是运动的绝对性。  相似文献   

16.
《老子》哲学里的“混成之物”指的是“原气”。它是“宇宙生命”的精华:在自然界,指充斥于宇宙的弥漫物质;在躯体,则是神秘性的生命力,甚或“类激素”。它又体现为能够谐合阴阳二性的第三种气,即冲气;“冲气以为和”,也就是“道生一(混沌),一生二(阴阳),二生三(阴、阳、冲气)”以后“三生万物”的过程,近似科学家所说的“混沌事件”。这种“精”或“精气”学说可以看做宇宙生命“一体化”的原子论。而“精”之内还有更小、更基本的微粒———信,就只好看成“亚原子”了。至于“信”的母型还不清楚,有可能是作为原初“真实”存有的“言”,那也许是宇宙生命的基元话语或“元语词”吧。过去一般看法是墨子的“端”类似“原子”,本文揭示《老子》可能也有特殊的“原子论”。  相似文献   

17.
《宠儿》是非洲裔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代表作。小说中不仅存在着虚拟的现实物质世界,而且还有诸如隐喻、象征、暗示等超现实的精神宇宙,闪烁着各种神奇的色彩。  相似文献   

18.
《文心雕龙》中,刘勰认为文学的本原是道,文学的作用是明道。而"道"作为我国古代哲学范畴中的术语,从古至今一直有多种不同的解释。在《文心雕龙》研究过程中,各学家对刘勰的"道"也有着多种不同的说法和见解。构成其文学思想纲领及核心的,是儒家道家的思想。刘勰肯定物质世界存在的真实性,认为宇宙是不断运动、更新和变化的,因而所谓的"道"有着唯物主义成分,然而同时他认为客观现实世界之外,有着先天地而生的"道",并过分注重文作的形式和政治用途,也使得其唯物主义的理念有着一定的偏差和局限性,具有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实物(间断的、有形的、可计量的)和场(连续的、无形的、不可计量的)是物质的两种基本形态。现代自然科学证明:世界上已知的三百多种基本粒子可分为两大类:一类组成物质的实体形态。所谓实物(体)是由具有静止质量的物质粒所组成的的物体,如从基本粒子——原子——分子——物体——行星——星系——星系团等物质结构层次。据科学家计算,宇宙总共有1.2×10~7,核子和10~7,电子,即有2.2×10~7,实物粒子。另一类形成实体间的相互作用场,表征物质的运动基态(状态)。所谓场,是实物之间相互作用的传递者,是相  相似文献   

20.
在我们周围的客观世界里,存在着两种形式的物质——实物和场。人类依靠自身的感官意识到“实物”的存在,故而对“实物”的认识比较自然、具体。随着近代物理理论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场”的认识也逐渐普及和深化。然而,对于初学者而言,“场”似乎仍是一种玄虚的幻觉,难以理解。学生接触“场”的概念始于电场,对电场的理解直接影响到对其它场的认识。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