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马严丽  卓宽 《广西教育》2023,(12):141-143+148
本文以桂西南边境Y高校为例,对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定向培养师范生语文读写能力现状进行反思,针对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定向培养师范生经典文学作品阅读量较少、读写能力较差等问题,从整合读写资源、优化学科课程、强化读写结合教学意识、开展大量的读写活动等方面提出促进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定向培养师范生语文读写能力提升的对策,实现桂西南边境地区高校与桂西南边境地区农村小学教学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地区师范院校小学教育专业的职业适应性要求、职业适应性培养的问题及提高民族地区小学教育师范生职业适应性的策略,提出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及专业素养培养等方面进行顶层设计,从而培养综合素质高、知识面广、专业能力强的符合乡村基础教育发展需要的小学全科教师,构建“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乡村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对湖北师范学院155名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部分师范生进行访谈,主要得到了以下结论:(1)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感总体水平介于“一般”和“比较高”之间;(2)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感在性别、家庭所在地、是否独生子女、专业选择情况、是否教师家庭等维度上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并提出了以下策略:(1)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职业认同感;(2)在实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3)在平时活动中增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  相似文献   

4.
教育部师范司新近修订的《三年制中等师范学校地理教学大纲》(以下简称新大纲 ) ,进一步突出了中师地理教育的师范性 ,为全面提高师范生地理教育职业素质、培养面向 2 1世纪的合格小学师资指明了方向。一、新大纲的五个特点1.提高了中师地理职业素质教育的地位新大纲第一次把中师地理课的属性界定为“必修课程” ,并且强调 ,中师地理教育“对提高中师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培养合格的小学教师 ,具有重要意义。”这就从学科地位上明确了中师地理不再是单纯的“文化课程” ,而是全面提高师范生基础素质和职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2 .更新了小学地理…  相似文献   

5.
教师职业意志是教师专业精神的重要方面,它对教师的培养以及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定向师范生是农村小学师资的中坚力量,他们的职业意志培养对其未来长期从事农村小学教师职业和教学活动有着重大作用。定向师范生职业意志现状如何?影响因素有哪些?如何进一步拟制相应对策以坚定其职业意志?调研并分析这些问题,对定向师范生的培养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6.
小学教育专业本、专科学生教师职业态度及其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学教育专业本专科学生教师职业态度研究的被试为普通师范院校大学生393名。自编“师范生教师职业态度”问卷,问卷由职业认知、职业声望、职业情感、职业行为倾向、职业吸引五个因素组成。研究结果显示:小学教育专业本、专科学生的教师职业态度前三个因素基本持肯定态度,未达积极水平。教师职业行为倾向属中等偏上水平,个别差异较大。教师职业吸引约为中等水平。小学教育专业与其他专业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态度差异比较显示,教师职业认知、职业声望、职业行为倾向呈显著性差异,前者高于后者。据此,我们可采取如下策略提高教师职业态度:加强师德教育,变“灌输”为“养成”;重视职业情感教育;增加教师职业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7.
结合小学教育专业特色,提出高校儿童文学课程应以职业能力培养为课程建设的立足点,并在教学内容、教学条件创设、教学方法及考核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构建具有师范生专业性和专业能力的课程体系,突出师范性和实践性,才能有效提升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8.
高师学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探讨金祥林,朱品一,王德凤长期以来,我国有些高师在课程设置上,由于片面追求“学术性”,而使“师范性”课程相对减少。教育理论课在师范院校的课程中所占比例很小,师范生的职业技能训练更是一片空白.由于课程设置不平衡,使师范生的职业素...  相似文献   

9.
师范生就业教育关乎国家未来教师队伍建设,应予以重视。目前师范生就业课程存在价值引领性不足、教学方向性不强、实践针对性不够和教学趣味性欠缺的问题。在当前深化党史教育背景下,党史教育融入师范生就业教育在价值引领、时代精神、文化自信、为民情怀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可通过以伟大建党精神涵养师范生职业认同感、以优秀教师案例激励师范生开拓中国式现代化教育设计和以“讲党史”培育师范生教师技能的方式将党史教育融入师范生就业课程中,从而为师范生就业课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我国卓越教师人才培养项目的启动与实施,有助于提升高职师范生培养质量与规格,为培养数以万计的卓越教师奠定坚实基础。基于“岗课赛证”融通育人视角探索实践卓越教师培养,契合新时代师范生培养育人内涵要求。针对高职院校在小学教育专业卓越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岗位标准与课程设置衔接不畅、课程教学与考证竞赛融通不足、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通过岗课对接、赛教互促、以证定标,实现改“课”、促“赛”、获“证”,厘清“岗课赛证”融通逻辑关系,助推高职卓越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培养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高职师范教育在培养学生教育教学技能的同时,还应引导高职师范生树立正确的教师职业观,明确教师的职责与使命,认同教师的职业。要运用创新理念培养高职师范生的职业精神,用“协调”理念培养高职师范生的职业精神,用“绿色”理念培养高职师范生的职业精神,用“开放”理念培养高职师范生的职业精神,用“共享”理念培养高职师范生的职业精神。  相似文献   

12.
“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论”的课程建设是当前高师小学科学教育人才培养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根据课程名称与研究层次的变化,把“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划分为小学理科教授法孕育于教育学之中时期、小学自然教学法研究的独立起步时期、小学自然教材与教法研究受到冲击的时期、小学科学教育研究的重要发展期、当前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研究的深化改革期。对“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体系的构建,要充分考虑学术性与师范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关系,加强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论教材的编写,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改变对师范生的评价,积极开发与利用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论的课程资源,以推动“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的规范化建设,使之逐渐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3.
师德培育是教师队伍建设的灵魂与核心。对农村小学全科教师进行职前师德培育不仅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诚信履约意识,而且有助于增强其职业胜任力,从而获得职业的尊重。当前,地方高师院校的师德培育有待完善,小学全科师范生的师德素养有待提升。构建多元协同的师德培育体系,开设配套的师德培育课程,凸显培养特色的德育内容,强化实践体验的德育方法,是培育职前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师德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4.
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是培养师范生为农村基础教育服务的职业精神、促进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良性互动机制的形成、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和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领雁工程”的需要.“顶岗实习支教”与一般的教育实习在功能目的、岗位职责、学生角色体会、管理责任、实习经费来源和实习效果等方面均存在明显的区别.要确保“顶岗实习支教”工作顺利进行,必须优化师范生人才培养方案,加强教师技能培训,健全管理制度,完善“双导师”制,明确和落实职责,形成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5.
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定向是小学数学教师。《小学数学教学法》是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它是基于教育学、心理学和小数教学技能等基础上的交叉学科和应用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课程任务是培养学生胜任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课程目的是使学生树立起现代教育教学理念。驾驭小学数学学科实际教学,培养师范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等。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被试为普通师范院校大学生675名。自编“师范生教师职业态度”问卷,问卷由职业认知、职业声望、职业情感、职业行为倾向、职业吸引五个因素组成,共28个题。结果显示:师范生教师职业态度均分属于中等偏上水平,未达积极水平。男生与女生在职业声望因素上有显著差异,后者高于前者。来自农村与城市的学生在职业声望、职业情感、职业行为倾向上有显著差异,前者高于后者。文理科、不同地区的师范生教师职业态度无差异。并针对调查结果,提出提高师范生教师职业态度方法。  相似文献   

17.
语文素养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农村全科师范生语文素养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其入职后对于农村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通过对小学农村全科师范生语文素养培养困境的梳理,提出促进小学农村全科师范生语文素养提升的对策,实现高校与农村小学的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18.
农村教师是农村教育质量保障的关键。当前,我国农村教师不稳定是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随着农村教育管理体制和教育经费投入体制的完善、免费师范生制度的实施等,我国已从“制度”层面为农村师资的稳定提供了保障。但是,我们认为仅靠政府“制度性”的规定还不够,还需要加强农村教师培养制度、教师教育课程的改革,开展“农村知识”教育或课程学习,提高农村教师的“农村”情感;农村教师教育课程应该具有“农村”特色与“务农”意识。  相似文献   

19.
社会情感能力是儿童和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的必要条件。在融合教育背景下,对师范生“社会-情感教育能力”的培养是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发展与教师自身成长和职业发展的需要。现阶段,师范院校对师范生“社会-情感教育能力”的培养存在目标设置不明确、课程结构单一、相关课程缺位以及实践课程种类不够丰富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应体现融合教育理念;在培养方案中增加教师职业社会情感教育能力发展高相关的课程;突出实践导向的课程实施,丰富师范生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0.
仵兆琪 《职教论坛》2022,(10):112-120
学前教育师范生职业语言能力是教育活动中运用口语和书面语的综合本领,具有音情皆美、精准直观等特征。以我国师范生培养政策文件、幼师资格证考试大纲以及15所高校人培及语言类课程标准为文本对象,首先汇总156条学前职业语言能力描述条目,其次利用NVivo12软件依据语言系统构成和岗位实践需求提取出17条三级职业语言能力核心要素,最后在此基础上建构了横向涵盖7个二级语言能力范畴、纵向延伸三级六等的学前师范生职业语言能力框架。未来学前师范生职业语言能力的培养应增强语言教育与岗位需求的匹配程度,建构“语言”“教育”深度融合的跨学科课程群,聚力职业交际语言能力核心要素的实训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