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模因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模因作为文化基因,因复制、传播而生存,语言是它的载体之一。模因有利于语言的发展,而模因本身则借语言得以复制和传播。文章探讨了模因与语言的关系,以及语言模因复制和传播的过程与方式,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模因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并提出了一套有效的语言训练模式。  相似文献   

2.
模因有利于语言的发展,而模因本身也靠语言得以复制和传播。模因论是基于新达尔文进化论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理论。模因论揭示了语言的规律,为研究交际和文化的互动演进提供了新的视角。翻译模因分为模因基因型和模因表现型。该文主要从模因论视角探讨模因基因型和表现型话语的翻译。  相似文献   

3.
模因现象是文化进化过程中的一种自然现象,类似于生物进化过程中的基因现象。基因有其完整的生命历程,优者生存;模因有完整的生命周期,同样面临巨大的选择压力。基因在遗传过程中会发生变异,模因在传播过程中会产生很多变体。基因遗传,使得生物得以繁衍生息;模因传播,让文化不断优化。所不同的是,基因靠遗传传承,而模因靠模仿复制传播。英语教学的目标正是发展语言,传承文化。在这一点上,两者是相通的。因此,解读模因这种奇异的文化进化现象,将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初中英语教学。  相似文献   

4.
模因实际上指文化基因,它模仿传播而生存,语言是它的载体之一。模因有利于语言的发展,而模因本身也使语言得以复制和传播。从模因论的角度看,语言模因揭示了话语流传和语言传播的规律。我国的远程开放教育在其发展中不断地有新的语言模因模仿、复制和传播,形成了远程开放教育特有专业术语,被人们广泛地使用和传播。  相似文献   

5.
模因论是基于新达尔文进化论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该术语是模仿(gene)一词仿造出来的。把人们对生物学基因概念的理解投射到语言文化的复制、传播和进化上,诠释语言、文化、思潮等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以及文化传播现象。基因靠复制而生存,流行语的形成也是通过模仿和复制,因此模因论对流行语的形成有很好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6.
语言模因论是基于新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话语流传和语言传播规律的一种新理论,模因在广告语言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复制、变异和传播极大地丰富了广告语言。广告成语变异也是通过模仿而传播的语言模因,为解释广告中的语言变异提供了一种理论依据。广告中的成语变异实际上是一种强势模因,其变异能够起到加强广告语言诉求效果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李晓红 《海外英语》2011,(5):276-277
模因论是以崭新的视角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理论。其核心概念模因作为文化信息单位,通过语言得以复制传播,同时也促进语言的发展。该文采用语言模因论对谚语模因的形成和传播加以分析,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解释了谚语变异的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6,(96):73-74
模因论是一种基于达尔文进化论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该理论认为,模因是文化传播单位,也可以说是复制模仿单位。模因论揭示了语言发展的规律,而语言模因,作为模因的一种表达方式,它的复制、传播为丰富人类的语言提供方便、快捷的途径,也为外语教学提供了可借鉴的理论依据和方法。语言中任何字、词、句、段落乃至篇章,只要通过模仿得到复制和传播,都有可能成为模因。本文依据模因论这一理论,着重探讨该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认为该理论对听说及写作教学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模因有利于语言的发展,而模因本身则靠语言得以复制和传播。网络流行语是一种常见的社会语用现象,本文以模因论为理论依据对网络流行语进行分析,旨在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剖析网络流行语现象。  相似文献   

10.
语言模因论是近几年应用语言学的一个研究方向,它提出习得主要来自于模仿,模因有利于语言的发展和学习,而摸因本身也靠语言得以复制和传播.本文分析了大学英语写作中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在模因论的指导下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写作,从而促进他们提高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1.
从模因论的视角来看,红色文化模因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发生了变异,红色文化模因的变异顺应了人们的精神需求、认知因素和时代前瞻性需求。红色文化模因在新时期的变异与顺应,促进了红色文化模因的成功复制,加速了红色文化模因的传播。  相似文献   

12.
模因论是用来解释文化的传播与进化的规律,因其仿照基因而得名。它通过模仿和复制传播,语言是它的载体。译文也是通过复制和模仿而得到传播,并在广泛传播中为人们所接受。模因与译文的传播密切相关,从模因论的角度解释译文传播的规律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模因是文化信息传递的单位,一般通过非遗传方式,尤其是通过模仿来传播思想资讯,其在人类语言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此外,由于语言是对文化和社会的反映,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语言模因,其传播产生了一定的社会语用效果,而语言模因论则为我们的研究打开了一扇新窗口。以"厉害了我的X"的个案为研究对象,从模因论出发,分析"厉害了我的X"在其复制和传播过程中发生的变异及其语言模因广受欢迎的原因,为研究模因论和流行语的社会语用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4.
模因论是在以达尔文进化论观点为基础之上而形成的对文化现象进行解释的一种新理论。从模因论的视角来看,流行语"XX奴"的流行与传播是一种典型的语言模因现象。它的广泛复制和传播同样经历了同化、记忆、表达和传输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15.
理查德.道金斯1976年出版的《自私的基因》中,首次提出"模因"这一概念。作为文化基因,模因靠复制、传播得以生存。语言本身也可能成为模因,写作是一个学习者对所学语言的字、词、句、篇章的综合考量,恰巧是模因传播的一种重要途径,对外语写作教学将会有很大启示。  相似文献   

16.
广告语言模因作为广告文化的复制因子同样遵循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的规律,其在复制传播过程中会出现变异,这些特征和顺应论的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特征相符,故此,本文结合模因论和顺应论分析广告语言的传播,认为成功的广告语是以语言模因的形式存在的一个不断选择与顺应的模因变异的产物,即广告语言模因是为达到交际效果而顺应交际宿主的物理世界、社交世界和心智世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模因在网络语言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网络语言模因靠模仿、复制语言而进行传播。本文以模因论为理论框架,着重探讨网络语言模因的类型和特征,变异现象及网络语言模因的认知要素和认知结构。  相似文献   

18.
杨黎 《海外英语》2014,(5):149-150
模因(Meme)是仿照生物学词汇基因(Gene)这个词而得出的。牛津大学动物学家Richard Dawkins在《自私的基因》一书中首次提到。我国学者何自然和何雪林于2003年将memes翻译为"模因"。模因与基因的共同点是它们不断地被复制。不同点是它们复制传播的方式不一样。基因通过遗传而繁衍,是生物学上的概念;模因通过模仿而传播,是语言文化方面的概念。随着模因概念的出现,模因论与模因学也开始成为专家学者研究的对象与领域。不同文化之间模因的传播是与翻译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9.
模因论是一种基于达尔文进化论观点解释文化进化与传播的新理论,它为研究语言及文化的发展变化规律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文章试从模因论视角分析2012年迅速蹿红的"中国式X"这一强势模因的网络传播过程及其顺势产生的模因变体,并从语言和社会层面来探讨流行语"中国式"复制和传播的生成原因,以期为语言应用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0.
模因论是一种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模因作为文化基因,靠复制传播而生存,语言是它的载体之一。近年来,外语界掀起对模因理论研究的高潮,模因论为语言引入的信息复制的观点为指导外语教学提供了新思路。鉴于当前高职英语词汇教学中出现的诸多问题,笔者尝试将语言模因理论应用于高职英语词汇教学,发现运用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的两种方式讲解词汇,依据语言模因的生命周期引导学生背诵、模仿与联想,不仅符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也有助于提高词汇学习效果。由此,提出高职教师应当重新审视词汇教学,注重词汇选择性讲解;多角度全方位教授;重视反复背诵与模仿;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运用词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