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谪居黔、戎时期,是黄庭坚词创作的重要阶段。较之其他文类之写作,词更能全面细微而真实地描述黄庭坚的精神世界。远赴西南的悲愁、谪居黔、戎的心态、亲朋之间的交往是黄庭坚这一期间词作内容的基本面向,而贯穿其中的是谪居心态的演进之迹。由此形成的凄婉、疏快、豪荡与自然等多种审美品质,则拓展了山谷词的内容,丰富了山谷词的风格。  相似文献   

2.
由于坎坷的人生经历,黄庭坚在词作中表现出或表层单一或复杂多维的情感流向,这种主体介入型词作的创作,体现了黄庭坚对苏轼词体革新的继承和发展,这使他成为两宋之间词体发展转变的一座桥梁,对后世词人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北宋崇宁时期是词学发展新旧交替的时代,受党争影响,苏门词人遭遇坎坷,多受贬谪并相继离世。这样的遭遇对词人们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黄庭坚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中,创作了大量词作,其中,友朋唱和词显得尤为出众。在这些词中,黄庭坚表现了达观的心态和不屈的傲骨,风格清刚豪健,而艳情之词也一改往日流于浅俗之弊,显得清新婉丽。  相似文献   

4.
吕惠如为近代词坛一朵奇葩,其词继承了婉约一派词风,并融入近代之风景,及近代女性特有之风情和人生感悟。其词作可分为前后两期,进行比较可看出其不同时期词作的不同风貌。  相似文献   

5.
呼双虎 《现代语文》2009,(11):39-41
在我国很早的历史时期,笛曲早已被人们给予了政治、道德或社会的许多重要功能。到宋代,笛子意象更是词人词作中经常采用的音乐意象之一,用在不同的场合和地点,有着不同的目的和作用。黄庭坚的词中多次出现了笛子意象。本文就是对黄庭坚词作中的笛子意象作一下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6.
陈波  康健 《现代语文》2007,(11):39-40
前言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洪洲分宁人,出生于书香门第.其词作内容包容甚广,四时景物、年华感伤、佳人相赠……其思想以儒家为主,兼而有佛道的旷达;其语言精炼而浅近,重叠词的运用较为普遍.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黄庭坚词的相关研究进行综合述略,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借鉴。文章把近三十年来的黄庭坚词的研究分为四大研究领域进行述略,从黄庭坚词的题材、艺术风格、语言特色,艳俗词、词人比较、版本词作系年考证等方面来简述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8.
陶慧 《文教资料》2012,(32):41-45
酒意象在黄庭坚词中十分常见,且在其后期词作中尤为明显。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从寥落与感慨之"悲"和达观与沉郁之"旷"两个不同的角度,分析山谷后期词酒意象中的情感涵蕴。  相似文献   

9.
东坡“以诗为词”,原因很多,但其直接原因,历来众说纷纭。通过分析婉约词的乐歌性质和“浅斟低唱”“佐清欢”的创作环境与生存状态,考察苏轼各时期词作的不同特点,可以看出,苏轼在密、徐、黄时期迅速形成特色的“以诗为词”,其直接原因在于苏轼填词的环境氛围迥异于婉约词长期一贯的生存条件,词已不是为合乐娱宾遣兴而填制,仅为抒情言志的载体  相似文献   

10.
名家词选,作为传播词人词作的重要方式,体现不同时期文人的选词宗旨和审美取向。在新旧文化交融碰撞,人们的思维空前活跃的民国时期,名家词选对于词人词作接受与传播研究更是起到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对民国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三部词选《宋词三百首》《词选》《唐宋名家词选》对苏轼词作收录情况的分析,以期管窥东坡词在民国时期的传播和地位。  相似文献   

11.
张翥词作融南北宋词风,于清代得到广泛的传播与接受。清前期浙西词学推崇张翥词作姜派之风及格律音韵;清后期常州词派赏张翥词作忧时伤乱及以词为史的特点。同时,身处浙常二派交汇的张翥词风亦对介于浙常二派中间词人群体的形成及促进词坛全面繁荣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秦观、黄庭坚在绍圣元年以后,词作的内容和风格都出现了转型。二人感伤苦闷与故作旷这的创作心态、含蓄典雅与疏宕奇崛的艺术风格体现了北宋中后期词人创作从“歌者之词”向“诗人之词”的转变,对南宋以来的词坛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崔与之与范仲淹是宋代不同时期的政治家、词人,但二人留存词作甚少.文章从不同的历史背景、情感表现及词作风格等三方面,对二人的两首边塞词代表作进行了比较分析,以了解宋代较少的边塞词的风韵.  相似文献   

14.
晚清词人况周颐“别用一种眼光”论女性词,既有对女性词轻灵有余沈著不足的遗憾,亦有对女性词抒情深至、风格独特方面的肯定;况氏的“词心”说涵盖对真情的重视,这是其选录女性词作的重要标准,而清丽与沈著则是其对女性词作的最高期许.  相似文献   

15.
《柳州师专学报》2017,(4):52-55
晏几道在词作中大量化用前人的诗句入词。《小山词》以令词为主,使用的词调多为五七言的句式。晏几道将诗之句法及借鉴技巧引入词中,使诗体和词体互相交融涵摄,其中"截取诗句字面""化用诗句句意"最为常见,与黄庭坚所主张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之法若合符节,为传统的令词开拓了新的风貌。  相似文献   

16.
作为应歌而作的词,歌妓侍妾是接受与传播的主体之一,由于职业的特点,她们往往会搜集大量的词作,尤其是名家词作。出于对某一作家的心仪,她们不仅熟记能唱其词,而且也会抄录编集。这种情况在北宋时期尤其突出。因对词的看法多囿于传统的认识,视词体为卑下,作家于樽前花间,应歌妓之求,每每草写授与,事后也不会着意收录编集,甚至会有“随扫其迹”的举动,也就是否认对作品的所有权。而收录编集的事就会有他人来做,其中歌妓侍妾便是主要的参与者。其间她们或对原作窜易,也会依照她们的思想来解读原作。  相似文献   

17.
辛弃疾是广为后世称誉的南宋伟大爱国词人之一,他的英雄气节、生平际遇、创作风格,以及审美趣味,皆为历代文人、学者所重视。辛弃疾现存词作六百二十九首,其中有七首写于中秋,皆是中宵宴饮、对酒邀月之作。从词作编年来看,创作年代较早的三首中秋词哀而不伤、踌躇满志,随后写于闲居带湖时期的三首则词风悲慨、凄凉低回,而年代最晚的一篇却又语出高妙、境界不凡。辛弃疾的中秋词分别写于他从壮年到暮年的不同时期,其风格的转变印证了他一生中入仕为宦、罢官闲居、晚年退隐三个不同阶段的不同心境。  相似文献   

18.
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开创了豪放派词风。结合苏轼的人生背景,解读他在黄州时期的词作内容,可以看到他的词风格的多样化。虽然他仕途受阻,心灵受挫,但他所坚持的积极入世和乐观自信,使得“旷达”始终是其词作风格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9.
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人们在研究其词时多偏重后期创作,而忽略了前期。本文对李清照前期词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进行探讨,肯定了她前期作品的价值内涵和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0.
在词的发展史上,乾嘉时期杨夔生的山水词值得关注。就杨氏词作的审美意境而言,其笔下的吴越山水词多呈现清丽之境,也兼有凄清之态;而描写西北风光的山水词则显示出雄奇之境。杨氏词境多融合着或浓或淡的愁绪,这与其一生羁旅经历和特定心境有关,也和他词作中的意象选择有直接关系,最终形成其词境的个性特征。杨夔生的山水词,包括其田园词,尚有较大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