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土建类专业必须突破传统实践教学模式,依托多媒体、网络通信和虚拟仿真等现代技术,构建高度仿真的虚拟实验环境和实验对象,实现虚拟仿真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相互补充,使学生通过虚拟仿真教学达到专业认证评估要求。本研究通过探究笔者所在学校力学与工程结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在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改革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在土建类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高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使用效率,加强土建类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提升学生的行业竞争能力,推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国家级水利水电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基础上,遵循"虚实结合、相互补充、能实不虚"的原则,建设了具有独立知识产权和现代水利特色的水资源与水环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该平台由水文、水资源和水环境3大模块构成,下设水文预报与水利计算、水库与水电站调度、水环境模拟与保护、水资源调配和水灾害事件应急应对等5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为高校水利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新的实践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3.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该文分析了高校传统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要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建立新型的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虚拟仿真实验平台,以适应MOOC教学的需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建设应充分体现虚实结合、相互补充的原则,通过虚拟仿真实验达到提高教学能力,拓展实践领域,丰富教学内容,降低成本和风险,开展绿色实验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以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实践为例,介绍了仪器类专业的知识体系、实验技能的支撑作用以及建设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建设中,通过校企合作,结合学科的科研优势,构建涵盖基础教学、专业训练和学科前沿的多层次实践教学平台,形成"先虚后实、以虚辅实、虚实结合"的多层次实验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5.
针对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所提出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新常态,为了适应高等教学新常态,西安石油大学依据"虚实结合、相互补充、能实不虚"的原则和"互联网+教育"理念,建设了在线虚拟实验教学平台——地震相解释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弥补了地震资料解释传统实验教学课程和在线课程的不足。  相似文献   

6.
分析能源动力类专业实验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指出专业综合实验缺乏是制约能源动力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问题。利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优势,结合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开展基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的能源动力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按照"顶层设计、虚实结合、开放创新"的教学理念,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角度重新进行本科生培养方案的顶层设计,构建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虚拟仿真实验课程体系;分析各个专业方向现有实验教学的不足,从"虚实结合"的角度有针对性地开发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建立开放的船舶动力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探索开放自主式的实验教学模式,通过开放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以陕西科技大学化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实践为例,介绍了化工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教学资源的具体内容以及中心的教学特色。以辅助教学平台、专业基础平台和工程实践平台为主体,构建了多层次、递进式的虚拟仿真教学体系和三梯度、"软硬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和模式的建设与实践,提升了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该文介绍了福州大学根据"虚实结合,能实不虚"的建设原则,面向装备设计制造工程活动全过程,融合实验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主要包括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体系建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人才队伍建设以及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建设等。中心坚持自己的特色和创新举措,取得了显著的人才培养成效和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9.
结合国家级经济管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实践,对经济管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建设进行探析,构建了"过程仿真+O2O协同"的实验实训实战研发一体化虚拟仿真教学平台,拓宽了经济管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空间,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是高校本科实践教学的发展方向。本文从森林生物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必要性出发,就建设模式、建设目标、实验模块及实验项目建设、实验教学平台建设、教学管理平台建设、运行机制、青年教师培养、实施成效以及今后的建设重点等方面,详细介绍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家级森林生物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经验,以期能为相关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顺应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实验教学改革,建设化工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可以有效解决化工类专业学生实习实训被弱化的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与复杂问题的能力,打造全面发展的化工工程人才。北京化工大学"化工产品全生命周期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以化工产品全生命周期为主线,将真实的工程体验融入到工程师教育中,着力建设6个平台,分模块、分层次开展实践教学,实现了先进性、真实性、实用性、生产性相结合的工程体验,强化了学生的工程素质,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为化工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积累了一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信息化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是教育信息化结合学科特点与教学内容深度融合的产物。地方院校应用型学科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建设要坚持"立足地方、服务地方"的办学宗旨,以全面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为目的,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改革理念,通过多元化组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管理团队、优化整合实验教学资源开发虚拟仿真实验、校企合作协同创新等方式,分层次、分阶段有规划的推进中心建设工作。动物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将有效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促进实践教学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人才的培养,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提供有效补充和延伸。  相似文献   

13.
为全面推进信息化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分析了高校信息电子传统实验教学现状及实验教学的发展趋势,说明了信息电子技术虚拟仿真平台建设对实验教学的促进作用。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建设和运行的过程中,根据信息电子类实验课程教学特点和需要达到的实验效果,从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人才培养以及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信息电子仿真平台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最后总结了信息电子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深度融合了信息技术、电子类专业理论及其实践操作,有效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土木类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强化实践教学成为培养复合型高级工程人才的关键环节。本文重点分析了传统教学方式和教学环境的不足,建设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促进培养目标的达成,介绍了内蒙古科技大学仿真平台的建设,并对教学效果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Flex等技术开发了水面曲线虚拟实验系统。在实验教学中采用虚实结合、相互补充的教学模式,多方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该虚拟实验促进了流体力学虚拟实验训练平台的建设,促进了国家级力学虚拟仿真中心的发展,提升了实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依据面向汽车全产业链、多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搭建了3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开发了若干虚拟仿真实验资源与实际实验相互补充深化,有效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开放共享。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对完善实验教学体系、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汽车产业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传统的课堂演示教学、实验教学以外,借助虚拟仿真技术构建虚实结合的虚拟仿真实验,是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有力补充和有效途径。以东南大学机电综合虚拟仿真实验中心的建设为例,介绍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如何在高校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特长与优势,以及东南大学在构建多层次、模块化的虚拟仿真课程体系,服务于本科机电类专业人才能力培养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8.
文章首先分析了建筑类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建设面临的难题,然后提出了建筑类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建设策略,最后阐述了建筑类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建设成效。  相似文献   

19.
机械工程和农业工程学科在农业高等院校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虚拟仿真技术在两大学科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将成为传统课堂和实验教学的有利补充。以中国农业大学机械与农业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为例,通过建立包括课程实验、综合创新和实习实践3个层次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实现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创新设计、科研促教学、实习实践的四结合,从而达到学生受益面大、创新性强、管理高效、示范程度高、易实现资源共享的建设目的,最后以实例对实验教学中心的资源建设进展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20.
采矿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建设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矿工程虚拟实验教学中心构建的"模块化、层次化、多元化"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在整合和完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的同时,建成了一支教学理念先进、学术水平高、教学科研能力强的高素质实验教学队伍;建设了虚拟仿真实验网络信息平台,实现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的智能化和网络化管理,使学生可自由选择实验时间和实验内容、自主配置虚拟实验仪器设备、自由搭建实验器材开展实验活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及实验项目基本实现了行业高校共享。采矿工程虚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为矿业类大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创出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