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8 毫秒
1.
通过对82B高碳钢线材开卷断裂的断口形貌观察及金相组织分析,认为线材开卷断裂是由于线材中心马氏体的转变与表面损伤共同作用的结果,导致线材表面承受拉应力,该拉应力可促使线材表面形变马氏体产生的微裂纹迅速扩展,直至断丝。防止开卷断裂就需要从控制中心马氏体及表面损伤等两方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2.
《商洛学院学报》2016,(6):23-26
以20钢螺钉为研究对象,采用断口观察、硬度测试和力学计算等方法,分析了某机器上20钢螺钉断裂失效原因。结果表明,螺钉以脆性断裂为主,螺钉中C含量极低,P含量偏高,组织为大量铁素体+少量片状珠光体,晶内与晶界有夹杂物;每个螺钉承受的平均剪切应力为447 MPa,因受载过大导致最终断裂失效。建议定期对螺钉进行更换或采用强度较高、韧性较好的材料。  相似文献   

3.
某医院植入患者体内的不锈钢接骨板和骨钉发生失效断裂。采用化学分析、断口和金相观察对该断裂失效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00Cr18Ni15Mo3N接骨板孔洞边缘存在疏松孔隙和微裂纹是导致其断裂的主要原因;00Cr18Ni14Mo3骨钉断裂与其棱边小侧面存在的毛刺相关,同时其组织中异常存在的铁素体也加速了骨钉的断裂。  相似文献   

4.
利用光电直读光谱、光学显微镜与显微硬度计对某厂表面开裂液压机械的液压主轴的成分、组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液压轴的原材料符合中国GB标准45钢的成分要求;经高频淬火、磨削后的液压轴的组织为磨削热作用产生的不同程度的回火组织;表面裂纹产生的原因是液压轴材质、热处理工艺及磨削工艺不当三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液压轴材质存在网状铁素体并且未经热处理消除,降低了材质表面的强度;磨削工艺不当使表层产生不同程度的回火带和应力集中;材质缺陷与工艺不当综合作用导致液压轴表面产生裂纹。  相似文献   

5.
通过在碳锰钢的基础上添加Nb微合金化元素,成功开发出珠光体占10%的铁素体+珠光体组织的高强度车轮用钢,该钢钢质纯净、晶粒细小、强度高、成形性能优良,已成功应用于轿车轮辋制造。  相似文献   

6.
通过在碳锰钢基础上添加铌钛微合金化元素,成功开发出铁素体+珠光体组织的高强度大梁用钢,该钢钢质纯净、晶粒细小、强度高、耐疲劳性好,已成功应用于重型载重车纵梁制造。  相似文献   

7.
高强度螺栓断裂失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助化学分析、金相检验、扫描电镜和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对发生断裂的高强度螺栓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宏观和微观断口形貌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螺栓在表面处理过程中,产生氢致裂纹,在应力作用下,发生氢脆断裂.  相似文献   

8.
Q550D高强板在进行室温拉伸试验后,断口出现分离缺陷。通过扫描电镜、金相显微镜、透射电镜对其断口及分离面的微观形貌、分离裂纹末端及远离裂纹的断口横截面组织及亚结构等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拉伸变形前,组织为贝氏体+碳化物,部分晶界及碳化物周围有位错塞积,但不存在裂纹。拉伸变形时,贝氏体晶界及亚晶界呈链状分布的大尺寸渗碳体颗粒附近的位错塞积引起应力集中,形成微裂纹及孔洞;同时,拉伸断口的颈缩变形引起垂直于拉伸轴方向产生新的拉应力,导致微裂纹及孔洞在拉伸轴方向优先扩展形成裂纹;这两者成为产生分离缺陷的主要原因。分离裂纹的长度与裂纹扩展时的应力状态及组织变形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稀土元素对中碳钢冲击韧性的影响,利用真空感应炉熔炼稀土合金化的S50C钢进行冲击韧性测试。应用JB-30B冲击试验机测定钢试样的冲击功,并通过SEM和EDS检测手段分析稀土元素对S50C钢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含稀土元素的钢试样相比,含有微量稀土元素(0.003 5%)的钢试样冲击功增加了0.45倍;晶粒明显细化,珠光体数量减少,软相的铁素体组织增多,且连成柔性的网状,同时钢中夹杂物由多面形改变为尺寸更小的球面形。  相似文献   

10.
热成形钢锌基镀层可以有效的防止热冲压过程中零件的表面氧化,并在后续使用过程中提供良好的抗腐蚀性能。然而由于锌基镀层熔点低,在热冲压时会导致表面微裂纹的产生,影响零件的机械性能。研究了热冲压成形参数包括奥氏体化条件,热冲压合模温度和变形量等对合金化镀层热成形钢表面微裂纹的影响,并根据微裂纹的形成机理,优化了合金化锌基镀层热成形钢的工艺窗口。  相似文献   

11.
利用改良森吉米尔法卧式退火炉设备特性,在低碳锰钢基础上适当添加微合金化元素Nb,成功开发出组织为铁素体和珠光体的厚规格热镀锌高强钢,该钢钢质纯净、晶粒细小、具有优良的冷成形性和良好的性能均匀性,成功应用于辊压成形机组的复杂零件制造。  相似文献   

12.
针对材质为50Cr VA膜片弹簧的断裂现象,通过电镜扫描和金相分析等手段,对断裂部位的断口形貌和组织进行了试验观察,分析出其原因是:在加工该膜片弹簧的外圆弧时,边缘出现微裂纹,经压淬和热处理后扩展,先期开裂部分被高温氧化,在进行最终弹性检测时受往复压迫而失稳开裂。  相似文献   

13.
针对14Cr17Ni2钢锻件锻造退火后出现裂纹的原因对裂纹周围试样进行取样,对金相试样及断口位置进行了金相显微观察、扫描电镜形貌观察和能谱分析,研究了锻钢金相组织和热处理工艺,并对14Cr17Ni2钢锻件原料采购及锻造热处理工艺进行了改进,可以避免14Cr17Ni2钢锻件锻后裂纹的出现。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某线材制品厂的77MnA脆断试样的检验分析,发现脆断试样存在严重磷偏析,且缺陷附近未发现大量聚集的非金属夹杂物分布、网状碳化物、马氏体等异常组织,利用电子探针对中心偏析带进行分析,发现中心磷偏析高达18.7,且孔洞、裂纹等均位于磷偏析带上,表明磷偏析是此次盘条脆断的主要原因,并就生产实际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5.
刘义  李敬  杨跃辉 《唐山学院学报》2020,32(6):46-49,71
对13 mm厚E40船板钢进行焊接,测定了焊接接头不同位置的力学性能,并观察了焊接接头不同位置的显微组织,结果表明,在焊缝区域晶粒较为粗大,焊缝厚度中心为铁素体和珠光体,焊缝上表面为粗大的柱状晶,导致此处的韧性较差,硬度较低;在焊缝厚度方向的中心位置向一侧母材偏移4 mm后为热影响区的过热区,此位置的组织中存在大量的魏氏组织,故硬度较高,但不利于韧性的改善;偏移6~8 mm后进入热影响区的正火区,组织为细小的铁素体与珠光体,因此硬度大幅降低;偏移10 mm后由于受到热应变失效脆化影响该处的硬度达到最高值,此处组织为粗化的针状铁素体与准多边形铁素体;由焊缝中心偏移12 mm后进入母材区,其低温韧性基本等于母材。  相似文献   

16.
对TC4钛合金试样拉伸疲劳断裂宏观试验结果、相应的断口和卸载表面观察分析研究,发现在试样断口上有明显的河流花纹走向、韧窝和韧性条带特征.其断裂机理是疲劳拉伸载荷作用下,在应力值比较高时一些沿层裂纹开始出现并扩展,同时微孔长大形成韧窝,并最后导致了材料断裂.  相似文献   

17.
对针阀体使用中发生球头部位开裂的原因进行了硬度测定及金相检验等。结果表明,由于渗碳过程中,球头部位的尖角效应,使得该处碳势过高,导致球头部位出现网状碳化物,碳化物网状分布破坏了基体的连续性,从而降低了球头部位的疲劳强度,在交变高压油的作用下萌生微裂纹,并不断扩展导致球头出现开裂。  相似文献   

18.
某条材厂生产SWRM6盘条时,在拉拔过程中出现异常断裂。通过宏观观察、扫描电镜及金相显微镜对断裂试样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盘条的脆性断裂与组织中的铁素体晶粒粗大及晶界析出的渗碳体密切相关,因此,应当通过适当降低相关工艺温度,以及冷却时尽量避开有害温度区间等措施解决。  相似文献   

19.
以低碳高强船板钢为研究对象,用热膨胀法、金相法测得了试验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并对试验钢连续转变曲线CCT测定过程的各个冷却速度下的显微组织分别予以讨论。结果表明,尽管试验钢连续转变曲线CCT测定过程出现组织多元化、形成机制复杂化的现象,但仍然可以按照相变组织简单归类为多边形铁素体(PF)和珠光体(P)、退化珠光体(PD)、贝氏体(B)、马氏体(M)。其中PF和P为近似平衡态相变,因PD的形成需要局部或一定的过冷度,故它是非平衡转变产物。  相似文献   

20.
通过周期性浸润腐蚀试验对贝氏体钢和对比钢09CuPCrNi进行了耐腐蚀性能的测定。结果表明,贝氏体钢的耐腐蚀性能与09CuPCrNi几乎相同。运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等分析测试手段对两种钢的组织结构和锈层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对耐蚀机理进行了研究。贝氏体钢的板条贝氏体组织比传统耐候钢组织铁素体+珠光体组织更均匀,更耐腐蚀。锈层研究表明,贝氏体钢和09CuPCrNi钢的锈层主要的成分均是Fe3O4;两种钢的锈层均存在较多裂纹和缝隙,但还是存在一层致密且与钢基结合紧密的锈层。影响两种钢耐蚀性的主要因素是环境因素和化学成分,而组织结构只有在前两者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才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