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Dan  Reed  齐光军 《职业圈》2008,(10):63-65
元旦当Marc Belsher调节频道,收看南加州大学和伊利诺伊大学争夺“玫瑰杯”的比赛时,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谁会赢?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他会改变他的旅行习惯吗?  相似文献   

2.
黄文峰 《职业圈》2014,(22):68-69
在与很多企业管理者接触时,我常听到同样的声音,“为什么我公司没有好员工呢”“为什么我公司就招不到好员工”“二十一世纪什么最重要”?企业的成长离不开人,好的员工是优秀团队的基石,相信很多企业老总都会为此而困扰。  相似文献   

3.
《对外大传播》2009,(7):57-57
科威特人对中国有一定了解 问:不知道科威特人民对中国有什么样的了解? 阿依莎·盖斯:现在有不少科威特人会来中国经商、旅游,而且他们非常重视中国。他们会问我有关中国的问题。比如说,你去过长城吗?见过兵马俑吗?见到过有关奥运会的建筑物了吗?你会说中文了吗?所以我也很荣幸能够了解中国。  相似文献   

4.
张满志 《职业圈》2008,(10):21-21
本文作者预言:员工管理一下自己的总经理的要求将会成为自然的事情。这个预言能实现吗?  相似文献   

5.
朱然 《职业圈》2011,(19):94-94
有一次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访问一名小朋友,问他说:“你长大后想要当什么呀?”小朋友天真地回答:“嗯,我要当飞机驾驶员!”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先跳出去。”  相似文献   

6.
班组是企业最基本的生产单位,也是企业管理的落脚点。班组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执行力和竞争力,关系到企业生产任务的完成和各项经济指标的实现。员工则是构成班组的细胞个体.是班组建设成败的决定因素。据有关资料显示:在国内职场中,有近9成员工患有“拖延症”。所以,由员工构成的班组也同样“患”有“拖延症”。当然,我们这里拖延是指会引起员工思想消极的种种因素而不是恶意的拖延。作为管理者,不仅要弄清拖延的危害和它产生的原因,更要有针对性的“治疗”拖延、消除拖延,使企业员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凝心聚力。企业才能搏击风浪,立于不败之地。那么,哪些因素会导致员工产生拖延思想和行为呢?如何治疗“拖延症”呢?  相似文献   

7.
佚名 《职业圈》2010,(13):94-94
你希望在企业文化建设上有一个“抓手”吗?你愿意进行企业文化的层级“定位”吗?你能把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拧成“一股劲”吗?  相似文献   

8.
党向阳 《职业圈》2008,(10):15-16
日本松下幸之助的哲理名言:“当有员工100人时,我必须站在员工的最前面,身先士卒,发号施令;当员工增至1000人时,我必须站在员工的中间,恳求员工鼎力相助;当员工达到1万人时,我只要站在员工的后面,心存感激即可;如果员工增至5~10万人时,除了心存感激还不够,必须双手合十,以拜佛的虔诚之心来领导他们。”企业要留住人才,是编织笼子还是建造巢穴?如何才能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打造企业与员工间的心灵契约?本文的论述读来有益。  相似文献   

9.
精品展柜     
《对外大传播》2011,(3):64-64
《中国,我误解你了吗?》 作者加藤嘉一,北京大学的日本留学生,虽然是“80后”,一个高大帅气的大男孩,却已被视为中日关系的一个大人物。他经常在众多知名媒体发表言论,也经常在电视节目中侃侃而谈,他的见解和观点,已然成为中日关系民间交流的重要声音,  相似文献   

10.
丰裕回到正房里和臣德说:“大大,尽快给我三大物色一个女人吧,要不他就毁了,家里肮脏得人也没法进了,看了都让人心酸。”臣德叹着气说:“你是当家人,你看着办吧,让你干咸菜婶子去给他找一个”。丰裕问:“还能用她吗?”臣德说:“能用,她做媒做出经验来了,她是最知道什么男人配什么女人合适了。”  相似文献   

11.
《职业圈》2013,(31):54-55
2009年,我和一些朋友响应一个国际环保NGO野生救援的号召,一起发起倡议拒吃鱼翅,当时有位被我们拉过来签字的食业家说:“这个我不能签,比如我跟部长吃饭,部长要吃鱼翅,我能说我不吃吗?我的生意还要不要做了?”  相似文献   

12.
郝志强 《职业圈》2011,(25):68-69
德鲁克说:“你认为我们组织的领导,对你的工作应该了解些什么吗?你对我们这个组织有什么看法?你觉得我们还有哪些尚未开拓的机会?你觉得我们有哪些尚未察觉的危机?你希望从我这里知道些什么?”  相似文献   

13.
林景新 《职业圈》2008,(16):70-72
作为企业的外部顾问,我经常有机会到不同公司与管理者交流。 在谈到公司人才时,我经常问他们一个问题:你眼中公司里最优秀的员工是什么样子?你最赏识他哪一点?  相似文献   

14.
德鲁克说:“你认为我们组织的领导,对你的工作应该了解些什么吗?你对我们这个组织有什么看法?你觉得我们还有哪些尚未开拓的机会?你觉得我们有哪些尚未察觉的危机?你希望从我这里知道些什么?”  相似文献   

15.
精品展柜     
《对外大传播》2011,(6):64-64
《提问2011:中国百姓关注的十大民生问题》 该书是央视财经频道邀请各部部长、各领域专家,解答网民提出的十大问题,包括:通胀能控制住吗?收入分配差距能缩小吗?我能放心消费吗?我能住有所居吗?中国股市还有多少机会?我的孩子能受到更好的教育吗?  相似文献   

16.
谭小芳 《职业圈》2012,(28):58-59
马云说过:一个企业最大的财富之一是员工,他提出,“把钱存在员工身上”的理念。企业要有持续良好的发展,必须汇集优秀的人才,企业的竞争也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愈多并且知人菩任,企业势必茁壮成长,反之则会日益衰落。可如何吸引人才,如何让优秀人才愿意追随你?这是一个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我们总是埋怨身边没有人才,找不到人才,那我们自身是否存在某种缺陷呢?只有加强自身的修养,提高吸纳人才的素质,创建人才成长的工作环境,才能使身边人才济济。  相似文献   

17.
王永 《职业圈》2010,(16):45-45
什么样的产品对我们最重要、最有价值?很多人会回答水和空气。但是我们会对空气和水买单吗?肯定不会。我觉得钻石最没用,但是很多女性会为钻石花重金买单。这就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什么是品牌动力的源泉?  相似文献   

18.
花心破译     
朋友明和一个中年男子谈了3年的恋爱,最终发现这位中年男子还是别人的丈夫,明所得到的是皱纹的加深和精神的百倍空虚,在悲痛之余她借酒浇愁,谁知“借酒浇愁愁更愁”,她问我“我傻吗?”我说“傻”。 明是一个精明强干的女人,但在情感上一直犯傻,她所追求的中年男人,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得出,他在寻找激情,填补精神空白,走进婚姻他压根没有想过,可明却苦苦等待希望明媒正娶,能不犯傻吗?  相似文献   

19.
马跃  史斌 《职业圈》2014,(1):88-89
一直研究企业员工职业化问题,发现有个词让我们爱并愁着,这个词就是敬业。曾很真诚地赞许一个朋友“敬业”,可他很认真地说他不敬业,只是“职业”而已。我很认真地以为“敬业”这个词已经变了味。  相似文献   

20.
王鸿门 《职业圈》2014,(34):68-69
我时常思考一个问题,商业究竟是残酷冰冷的?还是淳朴温情的?我们看多了商战大片、商战书籍.一谈到“商业”,大多数人想到的字眼,未免就会是“凶狠残酷”“尔虞我诈”“心狠手辣”“精明算计”等等。商业追逐的根本究竟是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