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哥德说过:“没有想象力的灵魂,就像没有望远镜的天文台。”我们可以这样讲:没有想象力的写作,就像没有翅膀的飞鸟。要想提高写作水平,就必须展开联想和想象的双翅。语文新课标在写作目标中也明确提出要“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作文题目]见人教社高级中学课本语文第二册 P59—60[文题审辨]题一是联想型记叙文文题。所谓联想,就是要求写作者能够由这一事物联想到与之相似,相关,相反或有因果关系的事物,能从“无”想到“有”,从“小”想到“大”,从“此”想到“彼”。联想和想象密切相关。想象则是人们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即刘勰所说的“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联想和想象,是学习写作此类记叙文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因此,写作《×年以后的故乡(或母校等)》时,必须展开“神思”的翅膀,飞得高些,  相似文献   

3.
电影《雅马哈鱼档》的作者章 以武谈到创作体会时认为,联想和 想象是创造的两张翅膀。从生活中发现有创新意义的素材,必须借助于丰富独特的联想和想象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正如法国大作家雨果所说的一样,“真正的创造就是艺术的想象活动”。 著名学者王力说:“没有联想和想象就没有屈原、李白……”想象是创造的先导。联想和想象都是一种心理活动。联想指的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甲事物想到乙事物的心理过程,它是由此及彼的一种思维活动;想象则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在写作过程中,联想和想象往…  相似文献   

4.
联想和想象是写作的双翼,各种文体的写作都离不开它们。不少人写文章往往内容空洞,思路不畅,下笔无言,主要原因之一便是联想和想象力差。联想是从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或者从事物的一方面想到另一方面;想象是  相似文献   

5.
香港作家黄河浪先生的《故乡的榕树》,是一篇联想丰富、感情真挚的优秀散文。通过它的教学,可以也应当让学生初步掌握一些联想的基本方法。这样做,既有助于他们进一步阅读欣赏,又有益于他们在写作时展开联想与想象。在《故乡的榕树》一文中,主要的联想方法有: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与想象力培养甘其勋一、联想力的培养联想是想象的基础,它是从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思维过程。相关的事物之间有多种联系方式,联想也有多种方式,主要有:接近联想。即由一事物想到在时间或空间上与之接近的另一事物。例如由“冬天到了”想到“春天还会远吗?”...  相似文献   

7.
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人类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那么,在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请看一位教师指导高中统编教材第三册第一单元写作训练的片断: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想象和联想的有关知识,今天来完成写作练习一:以《×年以后的母校)或者《×年以后的故乡》为题(也可自拟),写一篇记叙文,要求充分地展开想象和联想。《×年以后的母校》和《×年以后的故乡》都是半命题作文,打“×”的地方填多少数字为好?为什么?生:以填“二十”或“三十”为好,因为时间短则容易被现状束缚,不便于展开想象和联想。  相似文献   

8.
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盐池县三中冯鑫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要发展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活动。它既可以是由感知某一事物而想到与此有关的另一事物,也可以是在回忆某一件事物时又想到了与此有关的事物。想象是在现实刺激影响下,...  相似文献   

9.
依据人或事物彼此之间的某种联系,由“此”及“彼”的想象活动,叫做“联想”。小学作文教学要求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在叙述所见所闻的同时写出联想,借以充实文章的内容。但怎样把联想表达出来呢?我认为,只要研究教材中联想的表达方式就将有助于指导学生写好联想。教材中的文章表达联想,最常见的有如下方式:1.相似联想。事物千差万别,但在形、声、色、味、触、数、意的某些点上,又常常存在着惊人的相似。由甲的某一特点,想到与其相似的乙的某一特点,这种由此及彼,寻找相似点的联想,统属相似联想。相似联想常用的表达方式是比喻,例如:露似珍珠月似弓。(《暮江吟》)这里是形似。二月春风似剪刀。(《咏柳》)这是意似。2.相关联想。事物之间的关联,千丝万缕,或由人想到物,或由物想到人,或由人想到事,或由事想到人,或由物想到物,或由人想到人。相关联想,正是通过事物之间的关联进行想象的。例如:  相似文献   

10.
一、相关联想即由一个事物联想到与之相关的事物的一种联想。例如由红领巾联想到少先队员;由一张发黄的照片联想到过去的岁月。二、相反联想即由对某一个事物的感知联想到与之特点相反的事物的一种联想。例如,由充满无限乐趣,令人无限向往的“百草园”联想到了枯燥乏味的“三味书屋”。三、因果联想即由原因想到结果,或由结果想到原因的思维方式。例如《荔枝蜜》的结尾,作者了解并喜爱蜜蜂后,“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小蜜蜂”。四、相似联想即由一个事物想到在某一特征上与之相似的另一个事物的一种联想,它必须有一个由此及彼的思维过程,比喻、…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想象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保兵 《云南教育》2000,(23):29-30
想象是一种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通过想象,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语文教学中,借助想象,可以加深对词语、句子和课文的理解,发展思维能力,提高读写水平。所以,语文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语文教材第 12册的“读写例话”就有《分辨事物和联想》、《展开合理的想象》的专门训练。实际上,想象力的培养不是到六年级才进行,从一年级就开始训练了。   一、通过观察,丰富表象   想象又分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再造想象是根据某些事物的图像、图解和语言描述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关于某一事物的新…  相似文献   

12.
培养创新能力的人才,必须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既然如此,怎样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一、教给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的办法具体的方法有:1.相似联想,即由事物的某一方面特征出发想到与之相似的其他事物。如由在戈壁滩挺立的白杨树联想到边疆建设者;由凌霜傲雪的  相似文献   

13.
正叶圣陶说过:"重视联想,就是重视文章内容的质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一个普遍性的难题。但是难题的关键是如何写好文章的内容,尤其是中高年级小学生,要想使作文语言生动、准确、形象地描绘一种事物,联想是必不可少的,没有联想的作文,就像一具没有血肉的骷髅一样,使人看了觉得枯燥、无味,没有兴趣。针对学生实际,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我探索出了几种常用的联想方法,现在提出与大家共同探讨。一、联想的方式1.比喻式联想。就是由一种事物或现象想到和它在形态上相似的另一种事物或现象,比如,《桂林山水》中描写到:"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  相似文献   

14.
联想是作者依据写作主旨,由甲事物联系到乙事物而构成的生动形象和较为完整的思维过程,其特点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笔墨纵横驰骋,思想感情得以充分表达。不少考生在中考时借鉴课文的联想技法,写出了一篇篇佳作。这些技法主要有:一、接近联想。指由一事物想到在时间上或空间上接近的另一事物。刘绍棠的《榆钱饭》由眼前的因想“打油腻”吃榆钱饭联想到旧社会用榆钱充饥,又联想到十年动乱时靠榆钱饭度日,这一思维过程便是接近联想。山西长治市要求以“桥”为话题写作,有位考生拟题《在桥一方》,从水上之桥联想到桥下之水也是“桥”——是…  相似文献   

15.
在作文教学中大家都越来越认识到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性,但在研究中,人们往往看重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培养而对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却很少有人给予足够的重视,对联想在作文中的重要作用尚缺乏足够的认识。 首先应该认识到,联想能力是学生在练习写作时的基本能力之一。缺乏联想能力、或没有联想能力的人是很难写出好的文章的。许多文学作品都是借助联想和想象而完成的。如香港的作家黄河浪的《故乡的榕树》就是通过看到眼前的两株榕树而联想到故乡的两棵大榕树,联想到发生在故乡榕树周围的许许多多的乡俗,童年趣事,从而抒发了作者那种深深的思乡之情。再如秦牧的《土地》用蛛网式的结构,把几千年的民族历史和一百几十万年的人类发展史有机地融为一篇,内容丰富,知识广博,没有联想是写不出来的。许多散文、诗歌、小说,甚至议论文都离不开联想,所以说联想  相似文献   

16.
所谓“联想”,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即由此及彼的一种思维活动。联想在写作活动中作用显著,尤其在材料作文中尤为重要。要让材料作文“有感而发”,“触类旁通”,达到《文心雕龙》中“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写作境界,脱离联想,是万万不可的。  相似文献   

17.
爱因斯坦说:一切创造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关于想象作文,《语文课程标准》如是说——“写想象中的事物”;“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内容”;“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为学生的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语课程标准》十分注重想象力的培养,多次提到“想象力”一词。在“课程目标”中提出“在发展语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义务教育第四学段“写作”中提出“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能根据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  相似文献   

19.
今年四川省初中毕业会考语文试题的作文题是《卖炭翁的炭被抢走以后》,要求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写出实炭翁的悲惨遭遇。“想象是作文的魔杖。”想象,是作文的常用手段。联想,与想象有共同点。掌握了联想,想象力也就丰富得多。初中五册第一单元虽的《白杨礼赞》和《松树的风格》都采用了联想。看见白杨树,就想到了“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就想到了“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象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就想到了“这样枝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在“分段目标”和“教学建议”中反复强调,在写作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作文要“运用联想和想象”,要“不拘形式地写下想象”,要“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要写“想象作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