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少教师认为小班数学没什么可教的,且在实际教育活动中偏重发展幼儿的计算技巧,而忽视最基本的数概念教学和培养幼儿思维的准确性、灵活性、敏捷性。下面就我们在实践中的一点体会,谈谈小班数学教育应注意的问题。一、关于集合集合是计数的前提。小班幼儿空口数数或顺口溜数数,有的能数到5、10,甚至更多,但要问他某个数的实际意义,他们并不知道。幼儿只有把某些事物看成一个整体,更精确地说是看成一个集合,才能开始计数或按物点数。集合又是数概念形成的基础。幼儿数概念主要是通过对集合的认识和对集合大小(包括元素的多少)的比较形成的。因此,在小班数学教育中,应有意识地进行有关集合知识的渗透,如分类、排序、比较等。分类有利于幼儿把相同的物体作为一个整体  相似文献   

2.
设计意图 分类是把相同的或具有某一共同特征(属性)的东西归并在一起,它是幼儿感知集合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小班学数前教育的内容之一。如何使这内容更贴近幼儿生活,使幼儿更容易掌握呢?本活动是通过郊游──进餐──分食物──收拾娃娃家这一线索,让幼儿在活动中掌握分类的。 一、活动目标 (一)初步能按物体名称进行归类。 (二)在游戏中理解“都是”“放在一起”词语。 (三)培养幼儿动作的协调发展(过小桥)。 重点:能对一堆物体按名称进行分类。 难点:不受物体大小、颜色、形状影响进行分类。 二、活动准备 (一)篮子三…  相似文献   

3.
刘彬 《甘肃教育》2020,(4):166-166
集合思想是现代数学最重要的思想方法之一,现代数学中的很多概念都是在它的基础上建立的。所以集合思想的渗透,不仅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深他们对某些内容的理解,还有助于初步培养学生对事物进行辨析和归类的能力,更有助于培养学生清晰、有条理的思考方法,为他们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打好基础。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集合思想尤为必要。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小学数学教学中集合思想的渗透,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相似文献   

4.
小班是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在一日活动中培养小班幼儿的文明礼仪习惯,是需要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关注的一个重要教育课题。教师要注意发现小班幼儿文明礼仪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而剖析,通过结合感恩教育渗透文明礼仪教育、养成文明用餐礼仪,在游戏中渗透礼仪教育三个方面培养幼儿的文明礼仪教育。  相似文献   

5.
<正>小班的幼儿在很多方面已经表现出一定的数学学习能力,如,能在集合的界限内来感知集合,能分辨出特别多的和特别少的或有明显大小差异的物体,能按顺序念数词并出现了计数的倾向,能分辨开放的图形和封闭的图形,能感知现实生活中的上、下等空间方位关系等。在此基础上,我们确定了小班幼儿数学学习的有关内容:一、逻辑关系1.按物体的属性求同与分类,建立幼儿初步的"集合"观念。这里说的"属性"是指事物的特性,例如,物体的颜色、形状、质地、用途、数目等。"求同"就是挑出其中具有相同属性的事物,而"分类"  相似文献   

6.
对刚入园的小班幼儿进行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是幼师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小班幼儿核心课程之一。以下是我在小班教育教学中.对小班幼儿生活常规培养的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7.
许晓琴 《教师》2012,(22):121-121
小班幼儿的眼中温柔老师是什么样的?经过反思,我深深感受到小班幼儿眼中的温柔老师其实就是不对幼儿凶、狠、火,懂得幼儿的心,机智善变,能巧用艺术语言的老师。以下就是我和小班幼儿在一起巧用艺术语言产生积极效应的一些实践和体会。  相似文献   

8.
向幼儿渗透一些现代数学思想,是幼儿园教育内容现代化的必然趋势。现代数学思想是很丰富的,根据现行《幼儿园计算》教材和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选用了集合、对应、函数等一些简单的内容进行了实验教学。一、集合思想的渗透从集合的表示方法看,我们在实验教学中主要采用韦思图法(即用一条封闭的曲线把所给的元素圈起来,表示一个集合,通俗称它为集合圈)向幼儿渗透,主要渠道有: 1.用多种形式表示一类事物的集合。例如,画圆圈或方框表示:若表示2条金鱼的集合,即在一个圆圈中画上两条金鱼。又如,套底色表示:若表示5只蝌蚪的集合,可套上浅绿底色衬托5只蝌蚪(底色周围相当于集合圈)。此外还有其他形式的表示方法,如表示4只苹果的集合,可将4只苹果放在一只盆子里等。  相似文献   

9.
分享行为是幼儿与他人共同享用某种资源的行为,是幼儿亲社会行为的一种表现。本文从笔者任教的小班幼儿分享教育的现状与问题出发,从营造分享环境、渗透分享内容、创设分享情景、树立分享榜样五个方面来对小班幼儿进行分享教育。  相似文献   

10.
和小班幼儿玩数学,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在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或活动中渗透粗浅的数学知识,强调活动的游戏性、操作性、趣味性和直观性,让幼儿在感知知识的同时,获得满足感,从而实现目标整体化、课程游戏化、形式多样化的现代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1.
<正>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包括三个基本观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对于刚进幼儿园这个小社会的小班幼儿说,难免有些陌生。小班的幼儿在与自己的小伙伴交往中经常会出现争抢的行为,小班幼儿的争抢行为,我认为需要找到它的原因。一、小班幼儿争抢行的分类与状况分析(一)幼儿自发的争抢行为幼儿刚刚踏入幼儿园,进入到人生第一个小集体,他们常常会为了一个东  相似文献   

12.
情况分析 幼儿园数的教育,除了向幼儿传授数、量、形、空间的基本概念外,还包括集合(归类),集合的概念幼儿是难以理解的,但教幼儿用集合的观点,根据事物某一方面的共同点进行归纳、集中,却不是件难事。如,在搭积木的游戏结束之后,可对幼儿说:“××,请把长方形的积木放在这个箱子里。”“××,请把三角形的积木放在这个箱子里。”这样,幼儿就会把长方形或是三角形这种有共同点的同类物品加以集中,这就是集合的基础。根据此观点,我设计了大班数学活动“我的朋友在哪里”。  相似文献   

13.
有效的班级环境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发展,教师把教育意图渗透在丰富的有组织的环境中,为幼儿的探索提供了机会。小班幼儿由于年龄较小,受生理、心理发展水平的影响,其注意力与中、大班的幼儿相比有着较大的差距。怎样使小班幼儿在班级环境中快乐游戏、学习,这取决于小班班级环境的创设是否能让孩子接受和喜爱,是否适宜于小班幼儿的发  相似文献   

14.
活动目标 1.认识颜色。 2.学习同色归类,培养幼儿集合概念和归类能力。  相似文献   

15.
幼儿小班作为人生接受正式学习的初始阶段,必须采取正确的教学方式,数的概念作为幼儿学习数学的基础课程,需要幼儿老师进行数的概念教育时正确的运用教学手段和方法,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开导,激发幼儿学习积极性,让幼儿形成数的正确认识。为此,笔者将阐述幼儿小班数的概念渗透教育的意义,数的概念渗如何透到幼儿小班的教学中,以期给相关研究者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6.
为了帮助小班幼儿尽早适应幼儿园生活,我对小班幼儿的适应能力目标做了界定,并据此提出了帮助小班幼儿适应幼儿园生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正>在参与幼儿园课题"3-6岁幼儿趣味水墨活动的实践研究"的过程中,通过专家的引领和实践感悟,我不断调整幼儿水墨画的教育理念和行为,优化幼儿的学习方式,在此过程中,追随幼儿的发展脚步,提升着自己的专业水平。一、小班幼儿"玩中学"水墨——游戏的教学方法实践于幼儿水墨活动刚开始,我认为水墨活动对小班幼儿来说有些高不可及,小班幼儿的手部肌肉不够发达,手的运用尚不灵活,让小班孩子执毛笔,肯定是不可能的。通过与课题组研讨,使我有了新的想法:小班初期的孩子由于认识事物比较直观,思维也是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绘画思维还处于涂鸦  相似文献   

18.
设计意图分类是把相同的或具有某一共同特征(属性)的东西归并在一起,它是幼儿感知集合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小班学数前教育的内容之一。如何使这内容更贴近幼儿生活,使幼儿更容易掌握呢?本活动是通过郊游——进餐——分食物——收拾娃娃家这一线索,让幼儿在活动中掌握分类的。一、活动目标 (一)初步能按物体名称进行归类。 (二)在游戏中理解“都是”“放在一起”词语。 (三)培养幼儿动作的协调发展(过小桥)。重点:能对一堆物体按名称进行分类。难点:不受物体大小、颜色、形状影响进行分类。二、活动准备 (一)篮子三个,鱼、香蕉、青菜若干,方向盘一个;小猫、猴子、小兔头饰若干。 (二)录音机、录音带(录有《郊游》音乐)、垃圾箱两个。  相似文献   

19.
有机玻璃版画活动中的制作底板可循环利用、活动材料丰富有趣,符合小班幼儿学习美术的需求。幼儿教师可以探索多种活动实施途径:通过游戏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小班幼儿在愉快创作中自然习得相关技法;利用各区域的特点渗透有机玻璃版画活动,促进小班幼儿自主学习;运用多媒体开展版画艺术欣赏和交流活动,拓展小班幼儿的思维。在此过程中,教师应重视活动前期幼儿的经验准备和活动后期相关活动的延伸。  相似文献   

20.
五、重叠问题(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一)思想方法解读重叠问题,渗透的是集合思想。集合,可以理解为具有某种属性的一些确定的对象所组成的全体。而所谓集合思想,就是运用集合的概念、逻辑语言、运算、图形等来解决数学问题或非纯数学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