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关学的创始人张载,其思想具有独创性。他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取得的巨大成就,得益于他的成功理念。他的成功理念主要包括做人的大气品格;求真的批判意识;开拓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2.
《正蒙》一书,是张载(公元1020—1077年)的主要哲学著作。这部著作既有丰富的唯物主义思想,也有不少唯心主义观点,并且这两方面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直接为巩固封建统治作论证。剖析《正蒙》思想中的这种矛盾性,有助于正确理解张载哲学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作用,认识中国哲学思想发展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3.
崔勤勤 《文教资料》2007,(25):102-104
本文主要论述了张载人性论的二元论性质以及节欲复性的修养方法,论证了张载人性论与自然观的联系,以及张载的性二元论不能彻底贯彻,最终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统一起来了。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世纪以来中国与加勒比各领域交往的迅速发展,深入了解加勒比文化已成为时势之需。加勒比文化多元性、内在矛盾性、独创性等特点深深根植于其殖民以来的沉痛历史。中国文化与加勒比文化对比鲜明,从政府和民间交往两个层面加强中加文化交流,应针对加勒比文化的特点及中加文化的异同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张载,北宋著名哲学家,宋代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因为他家居关中,所以他开创的学派后人称之为关学。明清之际的思想家王夫之高度概括了张载的学术成就和历史地位。他说:张子之学上承孔孟之志,下救来兹之失。(王夫之:《张子正蒙注序论》)他认为:横渠学问,思辨之功,古今无两。在张载思想中,关于教育的内容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探讨张载教育思想对于研究张载和我们当今的教育都有积极意义。本文拟从学习角度对张载教育思想加以诠释,以求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6.
程朱开始,学者们一直对张载哲学思想进行研究,直到今天,对张载的哲学思想还争论不清楚。其实张载在《正蒙.太和篇》说:"由太虚,有天之名;由气化,有道之名;合虚与气,有性之名;合性与知觉,有心之名。"此句正道破了张载哲学思想的进路,张载正由此来进行哲学思想构造。张载从宇宙论到人生实践论进行哲学架构,要通过主观实践,使有限生命与无限道相融合,追求一种宇宙关怀的情怀。  相似文献   

7.
张在军 《成才之路》2013,(15):I0002-I0002
15.张载一、生平介绍张载(1020—1077),中国宋代思想家、教育家。字子厚、长安人,因家居陕西凤翔郿县横渠镇,世称横渠先生。张载讲学于关中,弟子多为关中人,人称其学派为"关学"。张载自幼"自立,无所不学",曾学习兵法,后又研究儒家经典,给他影响很大。张载才学出众,在关中名声很高。文彦博任长  相似文献   

8.
张载的宇宙论的本体论思想,为不大注重本体论的古代儒家思想提供了较为系统的本体论论证。作为一个完备的本体论形态,张载的“气论”和“性论”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张载是宋明理学的奠基者之一,他的宇宙论思想对二程和朱熹的本体论和人性论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9.
张载的变化观对中国传统哲学辩证法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张载认为运动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他称这种规律为“天秩”、“天序”、“道”、“理”等等;张载在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区分了“变”与“化”这两种运动变化的状态的真正内涵;张载认为“神”是宇宙运行推移、万物发展变化的根本作用者;他认为从太虚之气聚为万物要经过“感”的环节,“感”的原因和机制在于对立的“两端”;张载的变化观在中国哲学史和思想史上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知论是张载心性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张载的知论包括见闻之知、德性所知、诚明所知三层结构,都属心之功用。德性所知对见闻之知具有优先性,见闻之知对德性所知具有启发性;德性所知是道德层面之知,对应贤人境界,诚明所知是超道德层面之知,对应圣人境界。张载将认识论与工夫论紧密结合,对儒家知论进行系统建构,从“知礼成性”的角度为儒者“学以成圣”提供了工夫路径。张载批评了佛教摒弃见闻之知,在指出佛教是“诚而恶明”“得天遗人”的同时,提出儒者是“诚明两进”“天人合一”。张载从知论的角度为儒家抗衡佛教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11.
在席勒的文艺创作理论和实践之间,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亲和与疏离文艺创作审美特征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形成,根源于制约席勒从事理论探索和创作实践的诸种主客观因素。  相似文献   

12.
卢卡奇的日常思维理论具有突出的生存论价值,它在与科学和艺术的关系中得以彰显。日常思维本身具有直接性,但是,它的内在矛盾性促使其与科学和艺术发生辩证关系,并在这一辩证关系中体现着人的生命创造性。  相似文献   

13.
美术学本科毕业创作是本科学生在学校学习4年的一个缩影。教师积极的课堂教学与学生惰性、松散的学习状态形成鲜明对比,这种教学状态背后存在着社会、体制、家庭、学生之间4个方面的矛盾。改变学生的学习面貌和状态也就成为教学改革的重点和方向。应该突出学生作为教学的主要对象,进行能力的培养,提高审美意识,掌握审美规律,让理论联系实践,宏观审美指导具体创作。在教学改革中总结出主题教学、写生教学、模仿教学、创意教学等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4.
学界对蒲松龄《聊斋志异》创作动机的研究,多是基于传统价值体系的道德评价。通过对《聊斋志异》创作动机的考察及其中与狐鬼异类交接作品的研究,可以看出道德责任与快乐满足的矛盾冲突,是作者创作《聊斋志异》主体作品的原动力,这一矛盾还同时导致作品中人的异化。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诗词审美情感的复杂性、矛盾性可以从虚境与实境的矛盾、客观条件与主观感受的矛盾、个体与群体的矛盾、历史与现实的矛盾以及景物组合的矛盾等多个方面来进行分析。造成毛泽东诗词审美情感复杂性、矛盾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直接的因素当是他性格的多面性与创作情况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6.
童话大师安徒生不仅是孤独的,而且是矛盾的。总体上看,这种矛盾体现在他的现实经历与他的梦想之间的对立;在童话的内在意蕴上看,这种矛盾体现在他作品中儿童精神气质的自然流露与成年思悟的深刻表达之间的对立;在创作手法上来看,这种矛盾体现在“决意”的民间书写与“诗意”的文学创作之间的对立。这三个方面虽然是对立的,但同时又是统一的,它们统一在作家的本色童心之中。正是在这样的对立统一之中,安徒生的童话才如此的富丽而单纯、灵动而深刻  相似文献   

17.
"想象"是比较文学形象学的核心概念之一.二十世纪末以来,形象学对想象做了新的阐释.认为它应远离复制和再现观念,根植于创造性和虚拟性.但这一限定制约了形象学自身的视野,与当前的创作实际和研究实际产生了隔阂.为解决根植于西方二元对立思维的理论阐发困境,中国古代的想象理论或许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郭沫若在文学创作上存在着很大的不平衡性。诗集《女神》和抗战六部历史剧是他文学创作上的两个高峰,而解放后所写的作品却无人喝彩。这种不平衡现象的出现,是其“为艺术”与“为政治”矛盾主张在郭沫若身上的具体体现。探讨此矛盾现象,有利于客观分析郭沫若的作品和更好地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  相似文献   

19.
艺术创作是个体心灵劳作,个人人格特性的表现是艺术创作规律的根本体现,因此,艺术创作者的身份应体现为个人身份。艺术创作中的个性追求与社会生活中的个人主义有本质的不同,与集体主义并无矛盾。个性追求应趋向于人性的终极追求目标。  相似文献   

20.
作为新世纪以来的诸多动物叙事类型的一种,神话型动物叙事正逐渐占据着颇为主要的话语表述空间,这其中,贾平凹和叶广岑的创作无疑是较为典型的代表.但在他们的创作理念之中却暗含着传统情结与现代伦理的矛盾与悖反,二者也作出了各自不同的取舍与选择.对他们的创作理念进行细致的对比研究,除了要探询出该叙事类型其内在发展的可能屏障和有效动因外,更寄希望于更多优秀的作家融入这一叙事类型创作当中,并以一种更为娴熟而完备的艺术样式、思考深度来呈现出神话叙事的特有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