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楠 《海外英语》2015,(6):130-131
国际文化的交融更简单直接地的体现在影视文化和电影艺术的交流活动上,这些活动使得语言文字间的相互影响日益深刻,导致了电影翻译的工作内容更加庞大,难度更高。我国目前从事电影字幕翻译的从业人员人数众多,水平参差不齐,很多人对翻译影片涉及的国家民族文化了解不足,导致影片字幕翻译出现了很多问题,从而影响了影片的观赏效果。因此,我们就必须要找到字幕翻译工作的核心,该文认为其核心应是以观众欣赏和接受为导向和焦点。  相似文献   

2.
大量的外国影片涌入中国已经不是一件稀奇的事情了,很多年轻人都热衷于国外电影的题材、画面的展现。字幕翻译也成为翻译领域中较为热门的翻译,但由于缺乏统一标准和监管字幕翻译存在着很多问题和乱象,导致观众不能更好的欣赏国外的影片也不能很好的理解影片的主要内容。本文主要根据译制片字幕翻译的特点,浅谈了译制片的字幕翻译应该采取怎样的方法让观者更好的理解影视作品。  相似文献   

3.
符俊 《考试周刊》2012,(77):14-15
电影字幕翻译在翻译过程中,受到很多因素尤其是文化因素的限制。本文从翻译的目的论角度出发,从影片《赤壁》的字幕翻译中选择了一些实例进行分析,指出译者在进行字幕翻译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各方面尤其是文化方面的因素,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而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4.
杨森 《滨州学院学报》2011,27(2):113-116
电影字幕翻译是一个新兴的翻译领域。从影片《风声》的英文字幕翻译来看,要准确还原影视对白或者独白原意,译者进行字幕翻译时,不仅要考虑到语言转换问题,还要考虑到影视字幕翻译自身的特点及东西方语言文化差异所造成的各种因素的制约。作为文化交流的中介,电影字幕的翻译应以观众为中心,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翻译策略对影片中的文化信息做出灵活处理,使字幕翻译真正发挥文化传播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张玲 《英语广场》2024,(11):39-42
电影是文化的载体,其对外输出是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形式,而翻译质量影响着文化输出效果。因此,对电影字幕翻译进行研究以及提高电影字幕翻译质量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目的论三原则出发,以影片《西虹市首富》为例,探究直译、意译翻译方法及增译法、减译法和转换法等翻译技巧在该影片字幕中的运用及产生的效果,旨为未来同类型作品的翻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孙凯西 《海外英语》2011,(15):152-153
电影字幕翻译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观众对电影的理解,甚至会影响到影片的收视率。在字幕翻译的过程中,翻译的方法是有许多种的,但对于蕴涵着深厚西方文化内蕴的特色词汇的翻译,需要探讨其相应的具体有效的翻译方法。该文结合字幕翻译的实例,分析文化词语的常见翻译策略,以避免因文化内涵的不同或文化词语的缺失而导致信息的丢失,从而实现源语和目的语间的成功转换。  相似文献   

7.
电影作为文化软实力的一种体现,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之一。在电影的全球化传播中,字幕翻译的作用不容小觑。高质量的字幕翻译能够准确传达影片想要表达的内容与深意,促进跨文化交流;反之,字幕翻译若出现歧义或误译,则无法确切传递信息,甚至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与冲突。文化负载词是字幕翻译中的一大难题。本文以美国电影《穿普拉达的女王》字幕汉译为例,分析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以期为电影字幕翻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从考查影片字幕翻译中的改写现象入手,分析英汉电影字幕翻译中译者主体性对语言转换和文化传播的影响。净化现象体现了译者主体性的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9.
电影是一种具有鲜明大众性、广泛性和传播性的文化形态,也是人们了解外国文化的重要窗口和途径。事实上,很多人并不具备直接欣赏外语影片的能力。因此,作为一种新兴而又特殊的翻译模式,电影字幕翻译已经成为翻译园地中愈来愈重要的领域。在字幕翻译中,字幕翻译者基于自己认知语境中的各种知识连接起原作者与目的语观众双方,试图取得翻译字幕的关联性,产生最佳的语境效果,使得目的语观众通过字幕,以最小的努力来充分理解和欣赏电影。通过对字幕、字幕翻译的特点与原则以及关联理论对字幕翻译的解释力进行分析,基于格特“读者的责任”这一观点,我们提出“观众的责任”——观众在欣赏影片时的参与度与宽容,从而促进文化交流的成功。  相似文献   

10.
电影是一种具有鲜明大众性、广泛性和传播性的文化形态,也是人们了解外国文化的重要窗口和途径。事实上,很多人并不具备直接欣赏外语影片的能力。因此,作为一种新兴而又特殊的翻译模式,电影字幕翻译已经成为翻译园地中愈来愈重要的领域。在字幕翻译中,字幕翻译者基于自己认知语境中的各种知识连接起原作者与目的语观众双方,试图取得翻译字幕的关联性,产生最佳的语境效果,使得目的语观众通过字幕,以最小的努力来充分理解和欣赏电影。通过对字幕、字幕翻译的特点与原则以及关联理论对字幕翻译的解释力进行分析,基于格特"读者的责任"这一观点,我们提出"观众的责任"——观众在欣赏影片时的参与度与宽容,从而促进文化交流的成功。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电影《超能陆战队》字幕翻译的个案进行分析,讨论英文电影字幕的汉译与俄译过程中的归化与异化现象,结合归化及异化翻译理论,探讨语言的地域差异,从译者主体性和文化因素分析归化、异化策略在影片字幕翻译过程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2.
黄伟  卢国荣 《英语广场》2023,(13):33-36
随着影视业的国际化发展,中国电影不断迈出国门走向世界,影片的字幕翻译有着不可逾越的特殊性。高质量的电影字幕翻译能够提升整体观影感,且能在相当程度上增强海外观众对电影内容和主题的理解。本文从图里翻译规范理论的视角出发,从三个规范出发剖析我国爱国影片《长津湖》字幕翻译中的翻译规范,探讨其字幕翻译策略,以期为国产电影字幕翻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双循环进程推动着科技和经济在世界范围内的交流发展,同时也造就了百家争鸣的文化现象。许多外国电影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纷纷在中国上映。字幕翻译这种特殊的翻译形式,是目的语观众深入解读电影的关键。本文遵循目的论三原则,灵活采用直译、意译、归化和增译等翻译方法,对《怦然心动》这部影片中的译例进行分析,旨在为此类影片字幕翻译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电影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往往具有典型的社会文化特征.本文拟运用字幕翻译美学重构的翻译理论解读英语字幕翻译配音版的语言特点,探究由于不同语言间的文化差异,影响和妨碍译入观众理解和欣赏影片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电影《老炮儿》作为威尼斯电影节的闭幕影片,受到国际主流媒体的好评,其中字幕的成功英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桥梁作用。译者充分适应字幕的翻译生态环境,从语言、文化、交际等三个维度进行适应性转换,尤其对其中大量出现的粗俗语,做出了整合适应选择度较高的翻译,向国外的电影受众准确地传递了影片的语言风格和文化内涵等信息。  相似文献   

16.
电影是文化交流的桥梁,随着国产电影在海外上映,中国的文化也源源不断地传播到世界各地。国产电影中有很多文化负载词,反映了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本文以张艺谋执导的电影《归来》中的字幕为研究语料,从苏珊·巴斯奈特文化翻译观的角度,以文化的准确传递为切入点,对电影字幕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进行了分析,指出该片字幕翻译中的佳译和不妥之处,并提出电影字幕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7.
影视字幕是原声口语浓缩的书面文本,虽不同于文学文本,但其中承载着许多文化信息,而在进行字幕翻译时,如何处理其中的文化信息则会直接影响到观众对影片和外国文化的理解.文章通过实例,评析了归化和异化在英语电影字幕翻译中的运用,并指出了在影视字幕翻译中,归化和异化应共同存在并互为补充,在处理不同因素时各有侧重.  相似文献   

18.
谢意 《海外英语》2013,(19):156-157
热门影片《功夫熊猫2》的字幕翻译收到追捧,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以目的语文化为导向的归化法翻译手段。从模因论视角出发,着重分析了影片中具有中国特色的表达法和语言结构,指出片中字幕翻译采用归化的策略来描述和展现独具中国传统兼流行元素的武侠故事。模因在字幕翻译中发生的传递和转化,弱化了文化差异,拉近了中国观众与美国影片的距离,从而证明合宜的翻译策略的运用是电影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生态翻译学理论提出,译者在翻译时应做到"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这为电影字幕英译提供了全新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方法。本文从语言、文化、交际三个维度对电影《一代宗师》的字幕翻译进行了研究,译者贾佩琳(Linda Jaivin)不但实现了语言形式的巧妙转换,且对影片中蕴含的中国文化以及台词中的交际意图进行了准确的诠释,不失为电影字幕英译的佳作。  相似文献   

20.
电影翻译是将影片从原版片的语言译成另外一种语言,即通过字幕或配音成为另一种语言的影片,从而使另一种语言的观众在欣赏影片中,对电影的内容能有更准确的理解。在电影中,相当程度上存在和体现着不同地方的文化,因此,在电影翻译的文化传递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而语域理论在电影翻译中则起到了特殊的作用。本文试图从语域的角度来对一些经典电影的对白翻译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