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4 毫秒
1.
张艳玉 《文教资料》2011,(13):144-145
在我国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仍有部分学生因成绩差,或思想落后及行为习惯差而被学校、老师乃至社会忽视。他们常常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来自学校、家庭、社会的冷落,甚至歧视。这样的结果是后进生更差,甚至严重危害社会。因此,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要多给这些同学一些理解、关爱。作者在文中谈了自己关爱、转化缺少关注的学生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青少年以敏感的心灵感受着时代的变化。社会传媒空前发展,造就了青少年见多识广、早熟早知、思维活跃,但同时也出现了很多的教育问题,为此,培养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不仅是家庭及学校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责任,关注、关爱和培养青少年健康成长,已是新世纪一个日趋严重的社会问题。多年的教育实践中,许多教育事件在常常提醒着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去关注——为什么部分学生违纪后对老师的批评教育都采用消极抵触情绪与态度?为什么他们会用犯更多的错误来对抗教师的教育,自甘消沉?为什么他们会令家庭头痛,令学校的老师、同学厌恶,甚至遭到社会拒绝?这沉重的代价难道只是“他们”的过错?其实,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的影响,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3.
在我们各类学校中都存在学习跟不上的学生,这部分学生成绩较差,表现往往也差,最差的学生无法毕业或升学,有的成为社会包袱,有的成为“问题少年”,甚至危害社会。在课堂上他们有的静不下来,无法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有的烦躁不安,在座位上扭来扭去;有的漫不经心,健忘,不守纪律,由于疏忽常出差错;还有的好打架滋事,情绪不稳,人际关系不良。他们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在哪里﹖过去我们总认为,这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不当的结果,是父母与学校不合作、环境不良等因素造成的。我们总希望通过思想教育来转化,但往往事与愿违,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来,由于社会、家庭及学校因素造成部分学生心理上发生偏差,走向这样或那样的误区。作为班主任,我们要用爱心去关爱每一个学生,去理解、信任他们,去增强、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找到其闪光点,使之步入正常轨道。  相似文献   

5.
学困生是指智力水平正常且没有感官障碍,但其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完成预期目标的学生。学困生智力发展水平正常,但由于生理、心理、行为、环境和教育等原因,致使他们出现知识断层,在正常教育环境中学习效果差,未能达到学校教育规定的基本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认真地对待学困生,在他们学习生活等各方面都要给予更多的关爱,感化他们,让他们有信心去学习。目前学困生的群体正在不断扩大,它直接影响政治课课堂教学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近几年来,本人对此进行了尝试,并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  相似文献   

6.
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农民变成了“农民工”,农村大量人口涌向城市,他们的孩子往往由爷爷奶奶或亲友照看,于是便产生了“留守学生”这一群体。“留守学生”由于缺少正常的亲情关爱和必要的家庭教育,所以多数“留守学生”习惯差、行为差、成绩不理想,这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一大难题,如何破解难题是我们教育者一直在思考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单亲家庭的学生愈来愈不好教”。这是现阶段很多教师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的确。很多单亲家庭的学生性格有更多的缺陷,甚至成为双差生。作为教育者应更多地去了解,去关爱这些最需要了解、关心的学生,使他们重新找回自我。  相似文献   

8.
关爱教育是特殊教育发展的基础。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需要得到关爱。这是一种正常的表现。对于特殊学校的智力障碍的学生来讲,关爱是他们成长道路上最需要的,是他们的希望。智力障碍的儿童主要表现为智力方面和能力方面有一定的缺陷,因此智力障碍的学生在接受特殊学校教育的同时,关爱教育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罗承贤 《中学文科》2007,(11):154-154
每个班级都有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和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后进生。我们应该给予后进生更多关爱和教育,不能让他们破罐破摔。如果教育不好,方法不对,对学生、其家庭甚至社会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下面是我的一点体会:[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何鑫山 《考试周刊》2012,(75):179-179
“单亲家庭的小学生越来越不好教。”这是教师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的确,很多单亲家庭的学生性格有许多的缺陷,甚至成为“双差”的学生。我们应该用爱心唤起他们的自信心,用真心帮助他们矫正不良行为,用诚心争取家长的配合,关爱这些学生。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让他们“抬起头”走路。  相似文献   

11.
职业教育是不选择学生的教育,职业学校里聚集了不少“家庭条件差、文化基础差、行为习惯差”的“三差”学生,教育这些学生,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付出的更多更多。现在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泰州市中等职业学校部分优秀班主任的先进事迹和工作经验选。尽管只是冰山的一角,但我们已看到爱心的涌动和无限的希望,关爱人人,人人关爱,在职校的校园里,已蔚然成风。职业教育是素质教育而不是应试教育;是大众教育而不是精英教育;是成功教育而不是淘汰教育。要让跨近职校大门的每一位学生,尤其是那些被人称之为“三差”的学生,在我们广大职教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老师的精心关爱和抚育下,人人都能成人、成才、成功,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家庭的致富之才,未来的创造之才,这是历史赋予的天职,社会委予的重任,家长寄予的厚望。我们热诚地希望有更多的班主任老师,主动汇入这一成人、成才、成功教育的洪流,紧紧围绕严与爱、理与情、管与导、奖与惩、激励与约束、主导与主体等不同主题,在教育实践中进行新一轮深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3 2"、"五年一贯制"学生在现在的高职院校还有相当一部分数量存在,但是当部分高职院校老师一提到这些学生时,他们总是摇头感叹,"这些学生真是太差,没法教"、"他们简直是社会的垃圾"……这些学生真有他们形容的那么差吗?是偏见,还是事实?我们都强调尊师重教,学生应该尊重老师,但老师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又有没有充分关爱学生、重视对这些学生的教育呢?为什么学校老师会对这些学生产生如此偏见?我们应如何正视这些偏见呢?  相似文献   

13.
笔者在乡镇从事教育工作多年,教育纪律困难生积累了不少经验,但是,对一部分学生的教育存在难度,这部分学生通常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到外地工作,和爷爷奶奶、亲戚朋友一起生活,甚至自己留在家中的未成年儿童。他们就是人们常说的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日趋明显,与我国几年制义务教育的发展目标相违背。关爱留守儿童的主题,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沈凤 《成才之路》2011,(28):14-14
中等职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障碍及行为进行有针对性的活动,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维护心理健康,塑造健康人格的教育。近年来,中等职校生由于病态心理而导致心理与行为上的失误,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甚至危害家庭和社会。这就需要我们积极探索中等职业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使我们的学生具有良好的心态来面对他们的人生。  相似文献   

15.
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化的大工程,而教育违纪学生则是此项工程中的难点。尽管违纪学生只是极少数,但其转化工作却十分重要,这不仅关系到这部分学生自身的成长和前途,而且直接关系到整个班风、系风乃至校风的改善与提高。如果对违纪学生教育不当,那么当他们步入社会后可能会犯更严重的错误,甚至会触犯法律、危害社会。因此,对违纪学生的教育工作不但要重视,而且要做好、做实,使学生在接受学校处分后,正确面对现实,以免一错再错。  相似文献   

16.
“留守学生”在农村的儿童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以我校为例达56%。令人震惊!这部分孩子胆小,性格孤僻,自卑心理严重,厌学情绪较浓,学习成绩相对差一些,有的甚至还有一些不良的生活、学习和行为习惯。作为教育工作者,调查、研究这些“留守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培养他们健康成长,努力探寻留守学生的关爱与教育行动的新途径、新方法,尽力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7.
现代社会较普遍认为苦难是一所学校,磨难造就人才,人们有意识让学生经受一些风雨,培养他们应对逆境的能力,认为这是适应将来社会的方式之一。我个人觉得如果教育与关爱没有跟上,挫折对心理不成熟的青少年将会是终身打击。  相似文献   

18.
<正>作为一名在教学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为适应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不断探索新教育教学模式,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模范履行职责。多年来,积累一些心得,与大家共享!一、从人格上,尊重、关爱每一位学生,时时事事做学生的表率我每天总是第一名到学校,最后一名离开学校。对班里的每位学生倾注真诚的情感,平等、善待、关爱每位学生,用真心和善意去打动他们、诱导他们、启发他们,逐步增强他们的信心、勇气,特别是后进生,我们班有一位叫马振蕴(化名)的学生,学习基础比较差,书写乱,自己的东西(饭卡)丢三落四,作业常教不上,晚上住宿  相似文献   

19.
当今学生,承载着各式各样的社会压力,极容易产生迷茫、恐惧、焦虑、自卑、叛逆等不健康心理。这些心理问题严重制约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是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责任。而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当中度过的,因此教师的作用显得尤其重要。那么,我们应怎样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呢?一、在班主任工作中用关爱增强学  相似文献   

20.
国辉 《教师》2011,(31):63-63
青少年时期,学生思想敏感,情绪波动大,耐挫力和自我调适能力差。尤其是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心里脆弱,独立能力差。学习生活中一旦受到挫折,如不及时对其加以引导和教育,他们就容易走上极端。所以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课题。 上好挫折教育这一课,必须有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合作.其中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