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情本是无形之物,如何变无形为有迹,驭奔马于通衢,作者给出的答案是:“给心情涂上颜色”。如是,作者便可在寸方之间施展拳脚,  相似文献   

2.
《老子》二十一章论“道”有云:“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这儿所谓的“精”,指精气,犹《管子·内业》所谓“精,气之极也”,“精也者,气之精者也”。而《庄子·大宗师》云:“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此言“有情有信”,语本《老子》;“无为无形”,则进一步推衍为不可知“道”。“有情”即“有精”,“精”、“情”二字古本  相似文献   

3.
“道”是庄子学派全部思想赖以成立的基础范畴。因为,人与世界的起源及其存在的合理性取决于天地阴阳的合理性,后者又受制于庄学关于道的规定。于是,依据《庄子》本身阐释道的内涵是我们理解庄子学派的必要手段。在道的世界,庄子学派以为道是绝对的无。它迫使庄学返回现象世界在事实本身中给出万物的起源及存在的依据。“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大宗师》)庄子学派的道包括:a.“无为无形”的道本身;b.“生天生地”的“本源论”的道;c.“无所不在”的存在论的道。  相似文献   

4.
道一无隐     
形而上者,非无形之谓。既有形矣!有形而后有形而上。毛形之上,亘古今,通万变,穷天穷地,穷人穷物,皆所未有者也。器而后有形,形而后有上。无形无下,人所言也。无形无上,显然见之理,而邪说者淫曼以衍之而不知惭,则君子之所深鉴其愚而恶其妄也。  相似文献   

5.
生本的语文课堂教学,它是注重发挥小学生的情感与悟感,通过引导小学生在课堂中重现课外生机勃勃的动感景象,将语文课堂教学变得相对素朴、无形和自在的德育过程。本文阐述了生本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及其重要意义,并就生本教育下如何开展好小学语文课教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新病速起易治,痼疾缠绵难疗,周慎斋云:“凡病颠倒难明,必从脾胃调理。”《不居集》也云:“虚劳日久,诸药不效,而所赖于无恐者胃气也。”盖人之一身,以脾胃之气为本,脾胃气旺,则五脏受荫,水津四布,机运流通,饮食渐增,精血日旺,阳生而阴亦长。“若脾胃有病,或虚或实,一切饮食药饵,皆不运化,安望精微输肺而布各脏耶?”但“万物从土而生,亦从土而归。”所以“诸病不愈,必寻到脾胃之中,方  相似文献   

7.
①气,本指自然之云气。古之先哲,常常把人与气结合。管子说:“有气则生,无气则死,生则以其气。”是谓“气”为生命的本源。庄子所谓“通天下一气耳”,则谓万物皆不在“气”之外,万物乃一生命的大和谐。王充说:“形须气而成,气须形而知。”是谓一切现象,天地万物皆天地之气而生。《易》所谓“云行雨施,品物流行”,“天地氤氲,万化化醇”,将整个宇宙直视为一幅生命之气的流行。②人一旦与气结合,就把自己的生命带进自然生命之中,使自己的精神与无限的自然生命相融合,生成种种“气”来:壮烈刚毅的豪气,可敌三军的锐气,()的节气,宁折不屈的骨气,…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在意境审美中,鉴赏者驰骋想象,对作品进行生发补充,进行审美再创造的过程即是象之审美;而由实景悟入虚境,由有形悟入无形,虽无形而实有的审美即是气之审美。  相似文献   

9.
“道”“气”“形”共同构成《庄子》中万物生化的逻辑结构,其中“道”是生成万物的本根和本原,“道”既是万物生化的起点,也是万物复归的终点。《庄子》之“道”既是“造物者”,也是“造化者”。“气”是万物互相转化之必要条件,《庄子》提出“通天下之一气”,肯定“气”在万物生成以及转化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以“气”之聚合解释万物的生成,以“气”之消散解释万物的灭亡。“形”是万物生化最基本的呈现形式,基于构成万物之“气”的同质性,《庄子》提出万物皆可以不同的形式互相转化,肯定一物有转化为他物的可能。《庄子》揭示出万物由道而生、由气而化、由形而显即“道生—气化—形显”的逻辑结构。  相似文献   

10.
汪曾祺的小说具有十分浓厚的抒情诗化倾向,与中国古典文论中的意境相契合。从意境的审美生成来看,实则是气之审美或气化运行在小说形态上的呈现,是作家之"气"与文中之"气"共同灌注与运化而成,形成了"气"与"境"相偕而生的独特审美特征。汪曾祺所提出的"气氛即人物"、语言内在节奏即"文气"等一系列以气为本的创作思想,对意境的审美生成都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相似文献   

12.
这里发表了《支教红土地日记》,是南海樵北中学一位到雷州北和二中支教的李游老师写的,日记幽默放达,写了艰苦环境中用生本教学方法带来的欢乐,也给我们生本教育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起作用的启示,很使人感动。当然,它也说明,生本教育在樵北中学已经深入人心,成为一位教师可以把它带到海角天涯“问鼎教育”的无形的法宝。最近,学校要组织老师团去看望“游哥”,去感动,去慰问,去学习。游哥也带给了全校一种激情,为了教育,为了孩子们,为了我们还有许多奋斗的空间,为了应当为了的一切。  相似文献   

13.
寰宇茫茫,生物吐纳,有一种有形无形而存在的东西,中国古代哲人称之为气,它是中国古代学术史上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儒家学就特别讲究“气化流行”。本着力于探讨理学的“气化流行”,以阐示“气化流行”在理学中的理论价值及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万顺 《成才之路》2010,(29):I0009-I0009
新课改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了,教材变了。课堂上的形式也变了。和以前相比,现在我们学校数学课堂最重要的改变,就是我们在进行生本教育。生本教育是教育家郭思乐提出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自主学习。避免老师填鸭式教学。所以,我们把班级分成了小组,每节课小组都在一起讨论问题,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5.
贾耿 《文教资料》2021,(2):69-79
“无极生太极”与“无中生有”是同一个哲学概念,太极是“有生于无”的有形者。无极是暗物质(无),为宇宙的本原,太极是明物质(有),为天地的本原。“无极而太极”是宇宙的生成论,“太极生两仪”是天地的生成论。宇宙是由无极(无形)和太极(有形)组成的宇空,是“有无相生”“虚实共存”的太虚。太虚是“无极生太极”的时空场所,太极是先天四太产生的“无极之真,二五之精”,是能够化生天地万物的“天地之专精”,是“道之为物……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的先天之精。太极即太一,太一即太阳,太阳是四太创世的果实,《说文》的“太阳之精”就是先天之精、“天地之专精”,谓之“天精”。精是天地万物一切的根源,精就是根,根就是本,本就是心,心就是主宰,太阳就是根源而主宰的心,是《周易》的“天地之心”。天心以天精为体,以谷神为用,精化为气,气化为神,神来自于精、来自于心,精神就是心神,所以心为“精神之所舍”而为“五脏六腑之大主”,是生命之根源。  相似文献   

16.
课程改革实践永无止境,因为教育对象在变,教学环境也在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随之改变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顺应时代潮流,换位思考,让"生本教育"理念渗透到各个学科,从学生视角探索教学改革,践行生本教育,倡导"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7.
杨立见 《现代语文》2006,(10):109-109
1.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喜何,喜吾父母在,可以时常尽孝也。惧何,惧吾父母老。恐不能长久以尽孝也。故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死而哭,不如生之顺。与其致敬于无形,不若承欢于眼。与其伤心于日后,不若尽心于生时。——《论语》  相似文献   

18.
管理的对象是人,是对人的价值、情感和尊严的直接作用。人是什么?这是我们的祖先几千年来仰望苍穹星空的时候一直在思考探索的问题。荀子说: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之贵也。古希腊的先哲也指出:人_之所以高贵在于人有理性。没有人,大自然便会处于水滴石穿般的缓慢演化中,而不会有开天辟地的质变,人的主宰地位便由此而最初确立。人文精神所提倡的就是作为人所具有的价值和尊严、人的自由  相似文献   

19.
<正>直到现在已经工作好几年了,我依然和妈妈保持着非常好的关系,最多隔两天就会给妈妈打电话问候,再忙也会定时回家看望她。邻居都夸我孝顺,说妈妈有福气,生了我这么一个好女儿,可是他们并不知道,年少时我还真没少给我妈气受,但妈妈都用自己的方式把它们化于无形,并为我付出了太多。  相似文献   

20.
纪渚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已乎?”曰:“未也,方虚骄而恃气。”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向景(影)。”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