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5 毫秒
1.
<正>新教材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理念的文本体现,是一个载体,需要大家去挖掘、去创造。笔者谈谈对新教材使用的感悟:一、保存了教学素材生活化人教版新教材中,很多教学素材的选择都来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如,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的教学内容选取的就是学生最熟悉的教室场景,让学生结合实际学习"左右"位置。在练习中,教材安排了"排队做动作""摆放物品""生活中的数学"等,较好地把知识训练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2.
作文课难上,学生写作文时"无话可说"。究其原因,是因为教师很少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很少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中发现美。因此,改进作文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生活,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把写作与评讲的权利交给学生。袁源老师的《从生活中学习写作》一课,引导学生贴近观察、贴近想象、贴近自我、贴近主旨,从而让作文拥有了"真性""活性""个性""灵性"。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9,(93):18-19
第一课时的教与学,是学生对文本的"初见"。在此过程中,我们切实需要一堂熟悉字词、梳理结构、凝练文本的教学。第一课时是学生触摸文本"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必经过程。多元化地识记字词,多样化地初读课文,培育与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能力,应当是第一课时的教学追求。  相似文献   

4.
一、混淆"说"和"口语交际"的概念许多教师误将口语交际教学等同于听话、说话的训练。在二年级的口语交际课《熟悉的树》教学中,教师提问:"同学们,这是什么树呀?""柳树。""柳树的叶子什么样呀?""嫩绿色的。""柳枝像什么?""像小女孩的辫子。"……就这样,教师抛出了一个又一个问题,学生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我运用项目教学法进行《Flash动画设计》课程教学,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一、教学设计运用项目教学法进行《Flash动画设计》课程教学的流程如下图所示。《Flash动画设计》课程的教学先是通过"风车小屋""偷汽水的小老鼠""拜年娃娃"三个基础项目使学生熟悉工具箱中工具的使用,掌握动画制作最基本的知识技能。然后进一步介绍Flash中制作动画的方法,提出一个综合项目,让学生运用前面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完成项目要求。  相似文献   

6.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来理解数学"等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依托学生的生活背景来组织教学,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数学、体验数学、感悟数学。  相似文献   

7.
在高三一轮复习课《应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中,设计"课前尝试,熟悉基本模型""要点梳理,回归命题本原""题型梳理,回归试题模型""典例剖析,命题视角研题"四个环节,与学生合作选题、编题、解题,并让学生明晰试题的来源及基本模型,以利于学生加深对问题本质的理解。从命题的视角进行习题教学需要注意培养抽象建模的意识,重视命题思路的剖析,创设命题实践的机会。  相似文献   

8.
<正>1.利用生活实例,培养空间观念有些几何体概念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例如"体积""面积""周长"等概念。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时,我先联系现实原型,多列举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实物。学生通过观察这些实物的"表面",如黑板面、桌子面、课本面等,加深对"表面"的理解。我们还可以让学生亲自切萝卜的纵面或横面,并亲手摸一摸,通过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使具体事物在头脑中得到全面反映,形成表象。这样,学生对"面积"这个概念就能有比  相似文献   

9.
倡导体验式写作教学,让学生回归到生活,在生活体验中实现学生的心灵的碰撞,从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从"确定主题""交流体验""评价体验"三个方面谈了体验式作文教学的模式;再从"创设体验情境""主动参与生活""在经典阅读中诱发体验"三个方面探讨了体验式作文教学的写作实施策略,揭示了体验式作文教学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适应高等院校教学发展的需要,汉语言文学专业外国文学课堂教学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读""视""听""辩""写""演"相结合的"六步"教学法是结合当下外国文学的教学现状而提出的一种课堂教学方法,它能够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中激发学生学习外国文学的兴趣,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引领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综合能力与人文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实践中,我们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践探索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但如何运用新教材,创造性地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使我们对学生的培养更有实效,这是我们不断实践和探索的话题。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在每阶段的"学段目标与内容"中,都指明了对诗词教学的具体要求。我们的唐宋词教学,无论是中年级还是高年级,理应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情境想象。"体验""想象",都启示我们学生的学习必须是主观能动的。唐宋词教学必须关注"学为中心""学生本位"。本文呈现当前唐宋词教学中"学生本位"被忽视或者无视的教学现实;分析唐宋词教学中"学生本位"缺失的主要原因;结合笔者的课堂实践探索,从"先学后教""品评鉴赏""比读启思"三个方面提出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3.
张萍 《福建教育》2022,(2):22-24
基于情境的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考查,越来越遵循"熟悉与陌生""关联与比较""宏大与渺小"原则,在复习教学中要特别关注情景语境的阅读、关联意识的阅读、思维逻辑的阅读。  相似文献   

14.
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笔者总结出"一标""二查""三读""四做""五疑"的预习方法,并在教学中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15.
杨智沅 《学子》2013,(6):52
一、游戏识字法低年级学生喜欢模仿,喜欢表现,游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在教学中,我常常利用游戏调动学生识字的兴趣,如,"找找朋友""叫字排队""生字组合""开火车""猜猜我是谁""黄金搭档""孪生聚会""玩玩字卡""送字回家""眼明手快""小兔小兔真爱玩""大转盘"等游戏方法进行教学。通过这些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游戏方式帮助新入学的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识字。例如:"眼明手快",这是一种类似"智力竞赛"的方法,这  相似文献   

16.
"教育即生活""在生活中学习数学"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或教学主张,而应是一种教学真实情境。数学符号与公式、科学的定理与发明,无不是因为生活中的需要而发现和发展起来的。因此,教师要根据学习的内容,选取学生熟悉的  相似文献   

17.
案例背景: "可能性"作为教材中新增的内容,被广大的小学数学教师和学生慢慢熟悉,但教学仍处于摸索和尝试阶段,出现较多的问题,如"究竟什么是‘可能性’""为什么要学习‘可能性'""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进行教学"等.我自己在教学中,就发生这样的现象. 案例描述: 1."妈妈明天一定会给我买新书包"是确定现象吗? 学习"可能性"后,我在黑板上写下"一定""可能""不可能"三个词,然后让学生用这三个词分别来说句话.有的学生说:"明天太阳一定会从东方升起."我肯定了他的回答.有的学生说:"妈妈明天一定会给我买新书包."我对此不置可否,接着请其他学生继续说.课后,我仔细想了想:"妈妈明天一定会给我买新书包"这件事情并没有发生,所以不是确定的,但"明天太阳一定会从东方升起"也没有发生,却是确定的,这怎么解释呢?  相似文献   

18.
张洪亮 《山东教育》2011,(Z2):54-55
我们对鲁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下册课本的使用情况做了调查,发现农村中学学生学习生活中比较熟悉的"物体的运动""声现象""光现象"三章成绩都较好,期中考试及格率在百分之七十五以上。但"透镜及其应用""质量和密度"两章结束后的期末考试,及格率下降到百分之五十;第二学期"压强和浮力"这章教完,期中考试及格率则只有百分之四十左右了。通过对造成分化原因的分析,结合笔者的教学实际,这里提出防治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21,(11):103-104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颠覆了传统教学中"师讲生听""师引生从"的教学现状,开辟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导"的新型教学格局,充分体现了教学改革的精神与理念,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构建"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独立思考的同时,突显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基于此,在文章中,笔者结合个人学习成果和工作经验,从"精备""精讲""精练"三个层面,针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构建途径与策略展开论述,并力求以此为契机,探索数学教学的新思路,促进数学教学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王孝梅 《科教导刊》2021,(1):105-106
针对部分学生认为学习高等数学枯燥乏味,甚至产生厌烦、逃避的情况,提出6+1高等数学教学法.6+1高等数学教学法改变了传统高等数学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且与"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学理念相吻合.通过"导""议""展""评""理""研""思"七环节,激发学生学习高等数学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的高等数学逻辑思维和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