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金代黑龙江地区的行政建制 ,是以现在黑龙江省的行政区划为基础。对金代在这一地区的行政建制 ,本文进行了翔实的考证。尤其是对以当时金上京所辖的金代上京路、会宁府、曲江、宜春、会宁三县和金代肇州、蒲与路、胡里改路学治所的地理位置进行了地理定位。对研究黑龙江流域的古代历史沿革与行政建制的沿变有着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今黑龙江省行政区域内的松花江流域地区是女真族的肇兴之地。据不完全统计,在黑龙江地区已发现195座金代古城。文章主要介绍了这些古城坐落的位置,古城的规模、周长、形状,以及古城所在地的地理环境、城墙附属设施、出土文物,诸如铜钱、铁器、瓷器、金银器、铜镜、官印等。通过对这些出土文物的了解,可以看出金代古城的不同等级和存在的性质,并以此为基础深入了解和掌握金代在黑龙江地区的军镇、行政建制、猛安谋克等相关的布局特点;其次,古城的分布特点也可以清楚地看到金代古城多数是沿着江河走向的,或以金上京为中心区域有秩序地排列;再次。沿着重要山川隘口之地修筑城堡和山城。这些说明了金代黑龙江地区古城是沿着江河流形成主要的交通干线,彼此遥相呼应互为依托;并且是以金上京为中心呈辐射状向四面分布。按照黑龙江地区金代古城的周长规模可将其划分为:其一,周长在4000—5000米及以上(含4000米)的古城有4座;其二,周长在2000—4000米(含2000米)的古城有29座;其三,周长在2000米以下的古城有149座。总之。黑龙江地区现存的金代古城共有182座。  相似文献   

3.
对金上京周边建筑址及陵墓址进行考证,对于研究辽金史有重要的史学价值。文章作者历时一年,实地考察了金代(1115~1234年)上京会宁府故址周边的金代遗迹,对部分建筑址、陵墓址和驿路遗迹作了详细的调查记录,并进行了初步考证,为进一步研究辽金史提供了详实的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4.
蒲与路是金代最北部的一个地方行政区,是上京路的路下属路,虽称之为路,但并非金代最高行政单位的路,其实为节镇州。对蒲与路的管辖范围、官员设置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管理情况,以及蒲与路城的交通、内部空间结构与外部空间形态等方面进行分析,可以解决人们对蒲与路行政级别的误解。  相似文献   

5.
金上京二十七任首脑考述金北人金上京是金代前期的都城,也是以女真族为主体建立起来的金皇朝发祥地一金源地区的重心,更是金代北方即十二世纪前期至十三世纪初中国北疆最大的民族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所以金上京诸任首脑人物生平事业表现,从某种意义讲,...  相似文献   

6.
祭天坛、社稷坛是金王朝早期都城上京会宁府留下的重要遗址和遗迹,通过对两者的考究,可以从实物方面进一步断定该段历史的诸多细节,本文从作用、祭祀文化等方面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7.
宋代的宜州处于广南西路西北地区,相当于今之广西河池地区大部和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南部之地。宜州是西南诸蕃与中央王朝联系的中间交接点。自西汉王朝在该地区开建制之端,历代均有建制。当赵宋王朝在西北边事紧张、国力极弱之时,宜州成为宋王朝开发、经营西南地区的前沿阵地。此时宜州建制得到空前的发展,弹丸之地有羁縻州十六,县六十三;宋王朝还曾以该地为主体,单设路级行政单位黔南路。  相似文献   

8.
金代黑龙江地区城镇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朝建立后,黑龙江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尤其是长城南北之间的贸易日益繁荣,不仅加速了黑龙江地区急剧的封建化,而且也大大地推动了这一地区城镇化的发展。有关金代黑龙江地区城镇发展的考古资料极为丰富,据不完全统计,黑龙江地区已发现的金代古城三百余座,这批资料是研究黑龙江地区古代城镇最可靠的物证。  相似文献   

9.
秦汉时期东江地区行政区划建制促成东江文化与中原文化的最初交流、融合;"循州"和"惠州"州、府行政建制,则对隋唐和两宋时期东江文化的不断深化产生重要影响;明清时期东江地区行政建制的稳定性,制约和影响着东江文化开放、包容、创新性特征的基本形成;民国初年和国民党统治时期,东江地区行政建制的多样化,影响到东江文化新内涵的产生形成。  相似文献   

10.
金代文化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以来,国内发表过一些研究金史的文章,但系统地论述金代文化的论文并不多见。《文物》1977年第四期发表黑龙江文物考古工作队《从出土文物看黑龙江地区的金代社会》一文,所论限于黑龙江地区;《民族研究》1979年第二期发表岑家梧遗作《金代女真和汉族及其他民族的经济文化联系》,刚较简略。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文献和考古资料对金代文化作一概述,仅供参考。一语言文字据《大金国志》卷三十九《初兴风土》记载,女真族初无文字,每逢“赋敛科发,  相似文献   

11.
公元1115年,兴起于北方、源于生女真完颜部落的首领阿骨打定都按出虎水旁的会宁府(黑龙江阿城南),建立了金国.此后,金凭藉军事上的实力,陆续消灭了契丹和北宋王朝,并占据辽国的全部和黄河以南、淮河以北一带的中原地区.由于金统治者任用贤良、积极发展农业生产,尤其是金世宗、章宗时进行蠲免租税等一系列利农措施,几十年中,北方社会的经济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加之金人后来伐宋取汴.宋朝大批图书典籍、法器文物被掠至中京和上京.宋朝  相似文献   

12.
“大金会宁”信牌,是大金建立定都会争后,最早制作的御前禁卫军所持的骨质信牌。作者通过考证指出:这块“大金会宁”信牌的首次发现,充实了古代符牌制作材料的种类,弥补了金史关于早期信牌制作材料及式样记载的空白,对于进一步认识金代早期政治军事制度及社会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考古价值。  相似文献   

13.
甘肃省会宁一中简介甘肃省会宁一中创建于1940年,是会宁教育史上的第一所中学,现为白银市市属重点高中.它位于甘肃中部地区当年工农红军胜利会师的革命圣地会宁县城.全校设3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650名;有150名教职员工,其中学历为大学本科的75名、专...  相似文献   

14.
在广阔的黑龙江流域的松花江、牡丹江水系,以及黑龙江中下游流域地区,分布着为数众多的渤海国历史遗迹和遗物。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与俄罗斯的考古工作者在这一地区内.不断发现渤海国的遗迹和遗物。这些遗迹和遗物的发现为研究缺乏史料记载的渤海国历史与文化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实物资料,并为尽可能真实复原部分渤海的历史提供了可能。实际上,黑龙江流域的渤海遗迹遗物是以渤海上京龙泉府遗址为中心而展开。文章主要依据近三十年来的考古发现与文物出土情况,对渤海国的上京城遗址、二十四块石遗址、村寨遗址、寺庙遗址、边墙遗址。碑刻、壁画,以及渤海国的铁器、铜器、金银玉器、陶器、瓷器、货币等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加以重点介绍,目的是为拳术界提供清晰的黑龙江流域的渤海历史遗迹币口遗物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5.
嫩江古称“弱水”、“那河”、“捺河”、“难河”、“讷兀河”、“脑温江”、“恼温必拉”等。嫩江是我国东北地区一条十分重要的河流,它既属于黑龙江流域的水系,也是松花江水系中的最大支流。嫩江发源于大、小兴安岭夹角山地。由北向南流并与北流的松花江干流、东流的洮儿河在今吉林省的大安市与黑龙江省的肇源县fr舍,形成了松嫩平原上的三江平原区。这一地区曾经是辽金两朝经营管理大、小兴安岭及其外兴安岭地域,也是各少数民族的重要军事防御区和设防区。从嫩江流域的角度观察,辽金时期在这一区域设置了星罗棋布的军镇、城堡、路、府、州、县等建制。近年来,在嫩江流域共发现了一百余座辽、金时期的古城遗迹。梳理和综述这些已经知晓的辽、金城池及其研究成果。对于重新认识嫩江流域的筑城布局、民族分布、行政建制、历史地理、交通驿站,以及这一地区辽金时期城镇化的形成与发展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20世纪至今,在黑龙江流域范围内,考古工作者发现了大量的渤海古城址,这些古城址不仅分布在河谷平原和江河两岸,且在原始森林中也有众多的渤海时期的山城。这些古城址的发现,不仅揭示了当时渤海国行政建制的规模,也为人们了解渤海国在黑龙江流域的城镇化过程提供了大量资料。因此,从黑龙江流域渤海古城的角度,人们可以窥见渤海国时期黑龙江流域迅速封建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封立 《甘肃教育》2013,(22):96-96
金朝是我国历史上由少数民族女真族建立的统治中国北部地区的封建王朝。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在统一女真诸部后,于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地区)建都立国,号称大金。宣和七年(1125年)金灭辽国,翌年攻占开封,隔年灭北宋。  相似文献   

18.
金初枢密院建制的探讨从三十年代日本学者外山军治开始, 一直以两枢密院制为起点。本文从辽代官制入手, 引用相关史料, 详加剖析, 得出金初枢密院仿辽南面官的“汉人枢密院”而设。金初枢密院为一枢密院制, 而非两枢密院制。从而对研究金代官制及金初历史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康熙年间设立的黑龙江驿站,其背景是为了抗击沙俄对黑龙江的入侵,由于黑龙江特殊的环境,使清政府对这条省级驿路采取了有别于其他地区的管理方式,在设立的原因、行政管理、站丁的来源以及风俗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独有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二战结束后,中国收复了台湾,国民党政府在台湾设立了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恢复了清末以来的行省建制,同时又驿其行政体制的许多方面进行了改革,本文系统论述了台湾省行政体制的建立、演变、特点等。有利于人们对台湾现行体制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