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一节较级公开课上,一位青年教师正在指导学生学习《将相和》的第三个故事“负荆请罪。”突然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秦王真的那么厉害,那为什么还老是败在蔺相如的手下呢?”  相似文献   

2.
周芳 《江苏教育》2000,(3):33-33
上完《将相和》,我组织学生开一个“小小评论会”,评论课中的人物。绝大多数同学表示喜欢蔺相如.因为他机智勇敢。又有同学说喜欢廉颇。我满意地点点头,正准备结束,突然又有一位同学站起来说:“我喜欢赵王。”我惊讶地问:为什么?他振振有辞地说:“蔺相如本来是一位官职卑微的小官,赵王看他有才华,就大胆地启用他:秦国本来是虎狼之国,在赵王与秦王面对面斗争时,  相似文献   

3.
课堂上,我正在指导学生学习《将相和》中的“负荆请罪”,突然一个学生站了起来——生:老师,我觉得秦王一点也不厉害。  相似文献   

4.
李胤昕 《考试周刊》2011,(49):68-68
课例重现:钱梦龙老师教《少年闰土》一课时,有一个学生突然插嘴问:"跳鱼有几只脚?"钱老师当时不知道,换作我们,可能是先询问是否有人知道,但钱老师坦诚:"我也不知道。"才问:"同学中有人知道吗?"同学也说:"不知道。  相似文献   

5.
<正> 《秦王饮酒》是李贺的一篇名作,它以鲜明的色彩,雄伟的气魄,出人想像的夸张手法,描写了秦王的威武和功绩,描写了他狂歌欢饮的生活。但“秦王”究竟指谁?的主旨是歌颂,还是讽刺?长期以来,争论不休。下面,结合李贺诗集中的有关篇章,谈谈我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一) 要了解《秦王饮酒》的思想倾向和篇中的“秦王”所指,就先看看这首诗吧! 秦王骑虎游八极,剑光照空天自碧。羲和敲日玻璃声,劫灰飞尽古今平。  相似文献   

6.
“大秦王安敦”说法欠妥吗?⊙程昌远读了冯定雄先生的《“大秦王安敦”说法欠妥》(载《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997年第12期),笔者未以为然,试述理由如下。第一,所谓“安敦尼王朝”显然是历史学家的提法,而不会是当时罗马人的称法,因此大秦使者不可能以安敦尼王...  相似文献   

7.
张璞 《教育文汇》2013,(10):41-41
在上《将相和》这课时,我提出一个问题:“文中的人物,你最喜欢谁?为什么?”话音刚落,学生们就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开来,有的说:“我喜欢蔺相如,因为他随机应变,揭穿了秦王的骗局。他与秦王以命相拼,不仅有胆量,还有智慧”;有的说:“我最喜欢廉颇,因为他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还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  相似文献   

8.
高中课文《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中有“秦伯说,与郑人盟。”一句,文下注释将“说’懈释为通“悦”,也即“说”与“悦”的关系为通假。同一册课文《荆轲刺秦王》(选自《战国策》)中有“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文下却注释为“‘说’同‘悦’,喜欢、高兴。”显然他们二者应为异体字。赃传》记述的为公元前722年一公元...  相似文献   

9.
当学生读完《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小女孩第一次和第二次擦燃火柴这两节时,我问道:“你们读完这两段,发现什么问题了吗?”张云清同学大声说:“我有问题。老师,东西掉下来可以说‘落’,课文里说亮光落在墙上,那儿忽然变得像……亮光不是什么东西,为什么说‘落’?”  相似文献   

10.
最近,我给《作文世界》“寄了一篇作文”。过了一个月了。什么消息也没有,我想对老师说,但是我十自被老师笑话,笑我平时写作文这么差,竟然会给《作文世界》寄稿子;我想对我的同学说,但是我怕他们会说:我这么优秀的作文寄给《作文世界》,人家都说我的材料没有新意,就凭你,怎么可能发表?我想对父母说,但是又怕父母骂我,说我好端端的,为什么要给《作文世界》寄作文,明知道不会成功的,还要浪费钱,白白数落我一顿。我心里这些话,憋了好久好久,但还是没有地方诉说。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秦王政八年的权力归属以及《吕氏春秋》君道观等问题的分析,得出吕不韦并没有完全控制秦国权力这一结论,同时展示出他力图改变与秦王正面冲突的对立关系。从而探究秦王政八年吕不韦的斗争策略,进而明确这一时期秦国的总体政治形势。  相似文献   

12.
案例一 一位教师在执教《丑小鸭》一课时,最后一个环节是叫学生写字。教师一边巡视,一边表扬某位同学的写字姿势端正,一边又摸着另一位同学的头说他的字有笔锋。突然,教室里响起了一个很天真、很响亮的声音:“老师,你走到我的身边,怎么不看我就表扬我?”听课的老师都笑了,我看见上课的老师脸红了。  相似文献   

13.
杨鸿飞 《文教资料》2013,(35):26-27
本文从《史记&#183;老子韩非列传》中所记载秦王为何要见韩非的原因出发,回归到韩非子所著的《孤愤》、《五蠹》原文,并结合战国末期的社会历史背景,以还原理事场景的方式,来浅析秦王赢政为何非要见韩非.  相似文献   

14.
《荆轲刺秦王》中对秦王拔剑的描写十分精彩:在手持匕首的荆轲的追赶下,绕柱奔逃的秦王企图拔剑还击十分困难,前后至少三次拔剑;若不是侍臣“王负剑!”的提醒,秦王就很可能拔不出剑而被刺。这也使人产生了下面的疑问:秦王的剑拔不出来究竟是何原因?为什么“负剑”就能使“长”且“坚”的剑轻而易举地被拔出?秦王的剑到底有多长?“负剑”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动作?  相似文献   

15.
鲁迅先生云:“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 (《汉文学史纲要》)。 李斯文章,流传至今而有代表性的是《谏逐客书》。 李斯为什么写《谏逐客书》?因为秦王赢政下令逐客,而李斯亦在被逐之列。关于秦王逐客的缘由,建国后出版的较有影响的古代文学作品选本意见比较一致,均据《史记·李斯列传》,认为秦王逐客乃郑国修渠所引起。此说值得商榷,故为之辨。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加与减(二)——小小图书馆”一节.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书吗?生:(异口同声)喜欢!师:你们都喜欢看什么书?生:《十万个为什么》……师:你们都是爱读书的好孩子!这节课哪位同学能够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老师就把这些漂亮的书签作为奖品送给他.你们想得到吗?  相似文献   

17.
近几天来,学校开展示范课竞赛活动,有一位老师讲授《唐雎不辱使命》一文。在分析人物形象时,认为秦王是一个"色厉内荏,外强中干"的纸老虎。笔者翻阅了众多有关这一课对秦王人物分析的资料,发现许多教参持相同的观点。主要原因是文章末尾"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而得出这一结论的。笔者认为这一分析不准确,认为秦王应该是一个"善变""善权衡"的人。不论是历史人物,还是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像这样的人、这样的事何尝少呢?本文从多个方面佐证了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8.
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听王老师的一期”工程达标课。王老师讲的是《杞人忧天》一文。思路大致是这样的:(1)让学生自由讲述自己所喜欢的成语故事。有三位学生分别讲了《亡羊补牢》《塞翁失马》《坐井观天》,然后问学生:大家知道杞人忧天这个成语吗?学生异口同声回答知道,算是引出了本课主题——杞人忧天。(2)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疑难字词。(3)学生指出疑难字词,  相似文献   

19.
笙曲《秦王破阵乐》是张之良先生根据古曲译谱改编而成,是现代笙曲中古曲题材的优秀代表曲目之一。该曲运用了全面的演奏技巧,再现了唐代大曲的恢弘气势。本文从《秦王破阵乐》的历史、音乐特色、张之良先生同时期作品的比较、该曲曲式结构的浅析等方面来分析这首笙曲佳作。  相似文献   

20.
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教科书(山东人民出版社)《史记》(选修)第5页《廉颇与蔺相如》第二段有这样一个句子:"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课文下方注解(20)对"嘻"的解释是"苦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