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紧急避险制度根源于古老的刑法格言“紧急时无法律”,刑法之所以规定紧急避险制度.主要是基于在某种紧急状态下,两种合法权益不能同时并存,法律要同时保护这两种利益已是不可能,要求公民忍受危难也不具备现实性。而参与社会共同生活的各成员都有一定的以牺牲自己一定利益来拯救陷于危难中的其他社会成员的义务。因此,特定情形下不得不采取的侵害他人利益(包括及其特定情形下牺牲他人生命)的紧急避险措施,法律不应对该种侵害行为追究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2.
《宜宾学院学报》2018,(1):59-66
"支配领域性"作为"排他性支配理论"的一种情形,是本体论之下注重事实基础的产物。"支配领域性"的合理性可以从功利主义或者社会连带义务进行考察。但是,功利主义主张的利益衡量框架之下,利益衡量理论可能得出个人自由高于待保护脆弱法益的结论,难以推导出作为义务的存在;社会连带义务动摇了"排他性支配理论"的事实性根基,回到了规范领域,并且在我国难以找到理论依据。"支配领域性"的修正需要在本体论的框架下进行,要求必须存在事实上的承担行为。在评价事实承担行为的时候需要考虑特定行业、领域和行为的风险,以此决定在多大程度上溯及确定事实承担行为。  相似文献   

3.
紧急避险是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但在紧急避险中损害的利益等于保全的利益也不一定是紧急避险过当;损害的利益小于保全的利益未必就不过当。紧急避险过当行为是否构成犯罪要根据犯罪构成要件来衡量和认定。绝大多数紧急避险过当不构成犯罪,紧急避险过当一般属于民事侵权行为或意外事件,应按民法有关规定处理。  相似文献   

4.
论紧急避险的概念与本质属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迫不得已而采用的损害另一个较小的合法利益的行为。关于紧急避险的本质属性在理论上主要有阻却违法说、阻却责任说、三分说、必要行为说、两害择一说与无犯罪的社会危害性行为说等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但每一种学说都不能把紧急避险的所有问题完全解决,只有将上述几种学说的基本观点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解决紧急避险的性质问题。本质上而言应该说紧急避险是有益于社会整体的行为。  相似文献   

5.
在马克思哲学中,关系性思维主要体现为在实践根基上的关系化个人和关系化社会的统一。马克思以感性的社会现实生活为实践根基,以揭示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为主要内容,以现代资产阶级生产关系演变为具体分析载体,运用内在关系的辩证法揭示:资本作为一种体现了多重规定的、综合的复杂关系范畴,是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关系性存在的集中表达。从马克思的关系性思维看,扬弃资本的出路在于确立自由人联合体、重塑矛盾关系体;扬弃异化的生产和生活关系、实现关系为我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总体性关系,合理管控资本。  相似文献   

6.
笔者通过对学界不同学说的概念分析与评价,得出对紧急避险概念的较为准确、合理的界定.并且通过研究理论界的三种学说,逐一分析其中利弊与合理性来确定紧急避险的性质归属.紧急避险制度虽然并非刑法的新领域,但仍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与完善之处,所以对于这一重要的制度应当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7.
避险行为所指向的法益大小能否等于避险行为所保护的法益在刑法学界争论很大。从紧急避险的本质理论出发进行论证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本文以紧急避险本质为视角分析作为避险对象的法益大小能否等于避险行为所保护的法益等问题,并进一步从紧急避险本质理论出发,从另一个角度对生命权、健康权能够作为紧急避险的避险对象的观点加以论证,以期通过理论的创新和完善,对立法、司法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有效结合的哲学思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的不断发展是以哲学的渐次演进为思想基础的,哲学上理性主义与功利主义的交互影响、交互发展不可避免地影响着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自学考试教育的发展趋势——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并重发展。因此,本文正是要探索如何在实现理性主义与功利主义的整合这一前提下,促成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有效结合,从而为自学考试教育制度的发展之路搜寻其哲学根基。  相似文献   

9.
活体器官移植的正当化根据是被害人承诺,进一步讲,是医生行为具有排除结果无价值和行为无价值的社会相当性。供体作为被害人,其承诺的生效要件是:承诺具有处分器官的权利;供体的承诺出于真实意愿;供体的承诺是符合法定程序的意思表示;目的和手段的正当性;合理的法益权衡;不可再生器官移植中,还要求供体与受体间具有特定关系。供体承诺的对象不仅包括行为还包括结果;双生儿之间器官移植应予肯定,其法理是紧急避险,而非被害人承诺。  相似文献   

10.
紧急避险是我国刑法明文规定的正当行为之一,但对于避险的限度条件并没有作出规定,造成了司法操作上的空白。从紧急避险的本质来看存在衡量合法权益的标准不明,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过大的问题。在法条中应该明确规定,在两个相比较的合法权益等值的情况下也成立紧急避险,应同样适用紧急避险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11.
紧急避险作为法律上的免责事由,顺应了人的本性和社会的利益选择,世界各国法律都做出了规定。但是我国《民法通则》以及《刑法》对紧急避险规定得极为简单,造成了在司法实践中对紧急避险案件的认定标准不统一。统一案件的认定标准,有助于对案件作出准确地判定。  相似文献   

12.
紧急避险,是现代各国刑事立法明确规定的一种紧急的正当化行为。紧急避险制度经历的悠久的发展过程,国外立法研究已经相对成熟,而我国刑法学界对紧急避险的研究起步晚,研究少。鉴于此,本文拟对紧急避险问题进行梳理,在分析其性质和成立条件的同时,力求对公民实践中正确认识和行使这一权利,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本文采用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最终对我国紧急避险立法的完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论特殊紧急避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刑法学界中的关于紧急避险的观点涵盖的都是一般情况下的一般紧急避险。遵循从一般到特殊的逻辑规律,特殊紧急避险关键在于其不同于一般紧急避险的特殊之处。这一特殊之处主要表现为两个特殊———特殊的避险情况和特殊的避险方式。如此,特殊紧急避险在定义、法理依据和成立条件等方面均有其不同于一般紧急避险的特殊之处。既要照顾一般又要抓住重点(特殊),全面研究问题是辩证唯物论的观点。研究特殊紧急避险,无论对理论界还是实务界来说,无疑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国投煤炭有限公司河南分公司教学三矿现有安全避险五大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建设起步较晚,而现有的"五大系统"中还存在人员定位系统、通信联络系统有盲区,供水施救系统水质达不到饮用水标准,压风设备供风能力不足等问题。因此,教学三矿亟需对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特别是紧急避险系统进行建设完善工作。完善后井下紧急避险"六大系统",达到"系统可靠、设施完善、管理到位、运转有效"的要求,经过验收,完全符合安监总局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的“八七”讲话,是对哲学社会科学地位和作用的充分肯定,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具体来讲,哲学社会科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探索社会发展规律;二、控制和调节人们的行为,协调社会发展态势;三、提升社会成员素质,主要是科学素质和人素质。  相似文献   

16.
密尔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的政治哲学家,在继承、修正与发展边沁功利主义思想的基础之上,建构了"密尔式的功利主义",为其政治哲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根基。其对自由的深刻阐释与解读,凸现了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特色。此外,代议制政府是密尔对政治模式的理想追求,且对西方政治文明的发展进程有着极大的推动与影响。在当代,对其政治哲学进行深入的研究,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7.
简论马克思的社会和谐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所谓的斗争、冲突哲学,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那里,尤其是在马克思那里,还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和谐思想。马克思的社会和谐思想坚持了其整个思想理论体系的一贯精神特质,即辩证的、历史的、人道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其当代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即民众的社会心理和意识层面;学术的社会理论层面;决策的社会规划层面。这是我们实现社会和谐的思想指导和理论源泉。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研究红山古玉的三个基本问题,一是哲学方法论,知道怎样入手;二要把握基本的关系,知道思维框架;三要掌握研究方法,立稳根基,知道古玉均与古人的“生产、生活、生育、生灵”有关。  相似文献   

19.
伦理学是一门关于道德的价值哲学与人生、社会哲学学说。它是科学理论(历史主义)、哲学观点与价值学说(人本主义)的内在统一。伦理学的研究范围是:探讨人生、社会、道德现象的状态、规律;反思构建人生、社会、道德的价值基础和价值目标;探讨确立人和社会实践的行为法则;研究道德实践的机制和广泛运用。伦理学的学科性质是指它是科学学科还是具体的社会科学,在这个问题上尚有争论,我们认为,它仍然是哲学性质的,这是因为:第一,这是由其研究对象-道德观象的抽象性与广泛联系性所决定的。第二,道德作为人“实践精神的掌握世界的方式”本身具有世界观意义。第三,在哲学史上,伦理问题一直是哲学思考与研究的中心问题。伦理学不仅是哲学,而且它还是一种价值哲学而非认识哲学,是人生与社会哲学,而非自然哲学。  相似文献   

20.
功利主义是宋代一大显学之一,它的产生对社会影响的主要表现在,一是牵制理学,避免学界的话语垄断;二是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改变重农抑商的思想和提高了法律意识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