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外国侵略势力通过不平等条约取得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的特权,这是它们掠夺中国财富、控制中国经济、压制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中国的国际通讯行业在外国资本主义压制下,还未呱呱坠地就胎死腹中了,外国人控制并垄断中国的国际通讯行业长达几十年之久。  相似文献   

2.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的三十多年间,资本主义列强利用他们在不平等条约中所取得的种种特权,对中国展开了越来越深入的经济侵略活动。那时候,他们的主要活动方式是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掠夺工业原料。据统计,外国输入中国的商品,1864年价值银五千  相似文献   

3.
关于太平天国时期中国的丝茶出口贸易,学术界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由于太平天国革命政府执行正确的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使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分子“以采购中国丝茶为主的出口贸易不能不因失去了特权庇护和无法走私而受到影响”,因而打击了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进行的商业掠夺。这个观点根本无法说明十多年中丝茶出口贸易的增长趋势。本文不拟再论。另一种观点以英国人呤唎的  相似文献   

4.
外国在华投资的作用是一个重大而有争议的问题。笔者拟对此发表一些看法。本文概述外国在华投资的历史及其特点,着重分析它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一、外国在华投资的历史演变外国在华投资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大发展于甲午中日战争后,直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其总的趋势是不断上升的。在发展过程中,它也呈现出阶段性特征。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多次侵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中国攫取大量特权,控制了中国的重要通商口岸和交通事业,控制了中国海关和对外贸易,向中国推销其商品,从中国购买原料,使中…  相似文献   

5.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中国工业的发展状况辛亥革命以后,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有一定的发展;官僚资本主义工业,在利用资源、捐税、运费等方面享有特权,也得到发展;主要工业部门仍为帝国主义所控制和垄断;在帝国主义经济压力和封建主义严重束缚下,民族资本没有竞争力,不可能得到充分发展;工价增加赶不上物价上涨,工人生活困苦不堪。(一)中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辛亥革命给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有利条件,民族资产阶级的地位有所提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19世纪80年代是外国在华银行金融实力的扩张期,这一时期最主要的特征是金融网的扩张;这种局面的出现,与外国资本对中国内地市场的开发密切相关,资本主义世界过剩商品的对华倾销、中英烟台条约的签订、苏伊士运河的开通和中西电讯交通的建立,为外国资本对华贸易的扩张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综观19世纪80年代,外国资本在中国的贸易活动与金融活动是密切配合、相互策应的  相似文献   

7.
我们所说的富裕普通工商业者,是与中国封建社会中历来存在的并一直占着很大势力的官府的和与封建土地所有权、封建特权结合在一起的工商势力相区别的.在封建经济正在兴旺发展的历史条件下,一般说官府的和封建土地所有权、封建特权结合在一起的工商业几乎不可能变成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经营这类性质工商业的阶级势力也很难转化为资产者.封建大地主、大官僚或封建性的大商人,只有在封建经济衰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开始解体和已有资本主义萌芽的历史条件下才有可能转化为资产者,特别是在外国资本主义侵略  相似文献   

8.
清政府对蒙古政策的调整和新政的实施鸦片战争以前,清政府对蒙古地区实行盟旗制度,通过蒙古封建王公实施间接的统治,这样既维护了蒙古封建统治者的传统特权,又实现了清政府对蒙古地区的有效控制。蒙古地区是当时清王朝可靠的后方和维持其大一统的重要的稳定因素。鸦片战争以后,整个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下,蒙古的封建王公贵族虽然仍旧是清政府对蒙古地区统治的支柱,但同时他们也和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相勾结,或者成为外国侵略者拉拢和收买的对象。在外来  相似文献   

9.
论张謇利用外资的思想和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外资是落后国家解决国内资源(包括资金、人才和技术设备)不足、推动经济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早期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和后起资本主义国家日本在实现经济起飞的过程中,都曾不同程度地利用过外国的资金、人才和技术。在中国早期的工业化建设中,张謇也积极主张利用外国的资源,他说“吾财用缺乏,则取之于外国;吾人才缺乏,则取之于外国。彼以其资本、学术以供吾之用,吾即利用其资本、学术以集吾事。”①利用外资在张謇的思想、实践中,特别是实践中,体现为利用外国资本、人才和技术的高度统一,但张謇从理论上阐述得较多的主要属利用…  相似文献   

10.
关于宋代的形势户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在长期的中国封建社会里,地主阶级内部总是存在一个享有封建特权的阶层,然而这个阶层的封建特权、经济地位以及和其他阶层的关系等,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呈现着极其复杂的差别。在宋代,享有封建特权的地主阶层通称形势户。形势户是宋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问题,依照宋代法律条文并结合历史实际研究这一问题,会有助于揭露当时封建统治的黑暗和了解宋代政治、经济诸问题。本文试图就宋代形势户应包括的人户以及他们享有的封建特权  相似文献   

11.
自然经济解体是中国近代经济领域发生重大变化的内容之一。这一问题散见或隐含于教材的诸多章节。如何从整体上认识这一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方面:一、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毛泽东说:“中国封建社会内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可见,资本主义入侵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原因。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其次…  相似文献   

12.
中国资本主义史在中国近代经济史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它关系到正确认识中国近代经济史的全貌及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的中国化问题。中国的资本原始积累问题,又是研究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它直接关系到中国近代经济史探讨的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与特点诸问题。本文仅从如何理解资本原始积累出发,对中国资本原始积累的产生及其特点等,提出一些粗浅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必修教材《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第二章第三节讲到:“1943年11月,国民政府分别与英美签订协议,宣布英美等国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的治外法权等一些特权被废除。这是国民政府对外政策取得的重要成果。”在教材所涉及的几个主要不平等条约中,列强攫取的特权主要有:1.领事裁判权;2.协定关税;3.片面最惠国待遇;4.沿海贸易及内河航运权;5.租界;6.租借地和势力范围;7.驻军权。在这些特权中,并未出现“治外法权”这一概念。那么文中所说的“治外法权”该如何理解?是否等同于“领事裁判权”呢?中国最早同意外国享有领事裁判权,见于1843年10月《…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鸦片战争后侵入我国的是比较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这种入侵对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的影响带有二重性。一方面,它促使中国社会经济发生新的发展变化;另方面,它又严重阻碍和破坏这种发展。本文主要考察近代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影响。鸦片战争后,中国农村自然经济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影响下日益分解,商品经济逐渐发展。中国出入口总值、商埠、新式航运业、铁路、近代工商业、金融业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变化。这些变化既是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的结果,也是它们进一步加紧侵略的条件。随着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代史上的现代化问题,亦即近代化问题,在经济方面,其核心是资本主义工业化。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化是在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入侵以后的条件下进行的,又是与封建社会里开端的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过渡密切相联系的。它不像早期工业化的国家那样,是一个不受外来侵略干扰的,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业已普遍存在的基础上发生的演化过程,它具有自己的特点。这里试图根据前人研究的成果,对此作些说明。  相似文献   

16.
一、学生解题易出的错误及错误原因分析第12题:英国通过《虎门条约》取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这意味着A.英国取得了在中国东南沿海通商口岸进行贸易的特权B.其他列强从中国掠取的各项特权,英国可以援例享有C.英国取得了独占中国内地市场的贸易特权D.英国取得了与中国共同商定中国关税税率的特权[简析]正确答案:B;易错选:A。错误原因主要有:(1)对“片面最惠国待遇”含义理解不清。片面最惠国待遇指在国际交往中,某国一旦享有某种待遇,该国可以援例享有的待遇。(2)史实不清。选项A、D出示的史实是《南京条约》中规定的特权,而并非《虎门…  相似文献   

17.
有这样一道选择题:最早给予英国设立租界特权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B.《虎门条约》C.《上海租地章程》D.《五口通商章程》该题给出的参考答案是B,我们认为正确答案应选C。也就是说《上海租地章程》最早给予英国设立租界的特权。理由有三:一、租界是资本主义列强根据不平等条约,以居住和经商为名,凭自己的主观意愿,由外国领事或公使同中国地方官议订租地或租界章程后,在中国一  相似文献   

18.
论抗日战争的特点及其在中国近现代反侵略斗争史上的作用王晓荣展开近现代中国历史的画卷,首先看到的是一幅外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把一个享有完全独立主权的封建大国变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的“血迹斑斑的图画”。至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  相似文献   

19.
中国资本主义是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动的产物。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内部的洋务派发起洋务运动,陆续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这是国家资本的发端;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国家资本恶性膨胀,牢牢控制了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经济部门。几乎与洋务运动的兴起同时,一些官僚、地主、商人也投资近代企业,民族资本由此诞生。在以后近百年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曾数度得到发展,但长期受到外国资本、本国的国家资本和封建势力的压制。和近代企业在中国的产生与发展同步,两大近代阶级也相继诞生并登上历史舞台。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更为了中华民族的利益,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官僚资本主义进行了不懈斗争,最终迎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20.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侵入的影响不断加深,中国社会经济逐渐起了重要的变化。这些变化对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起了刺激和促进作用。首先,商品市场的扩大。在鸦片战争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外国资本主义侵入后,其廉价的工业品首先充斥了中国原有的商品市场,并进一步扩大之。它逐步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