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乡村教师培训是推进教育均衡、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而培训模式是影响乡村教师培训成效的关键因素。传统的校外进修培训模式,已难以满足乡村教师迅速增长和日趋多样化的培训需求。而互联网培训模式则日益成为了乡村教师培训的重要补充。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联网培训模式既可以实现传统培训所关注的规模,又可以实现优质培训所关注的个性化,有利于解决集中培训与个性化、差异化需求的矛盾。推进乡村教师互联网培训模式要凸显一个核心:个性化培训;重视一个环节:在线辅导;变革一个载体:慕课建设。  相似文献   

2.
职后发展是助推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式。职后阶段的社会支持重在帮助乡村教师融入乡村、适应乡村,使其成长为乡村教育的行家。传统上,乡村教师的职后发展模式有:校本教研模式,校本培训模式,自我发展模式。我国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在实践过程中阻碍重重。完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要求乡村教师具备面对复杂教学情境的能力和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这就需要建立乡村教师支持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多种模式联动实施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3.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实施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进一步凸显乡村教师对于中国教育实现"底部攻坚"的重要意义。乡村教师培训作为乡村教育持久发展的动力与重要支撑,截至目前,乡村教师培训的两大主要方式:大规模培训的"国培计划"与教育公益组织举办的小型化培训均存在不可逾越的难题。在互联网+教育时代,信息技术的产生与飞速发展为乡村教师培训带来了新机遇。通过解析影响目前乡村教师培训的相关因素,提出乡村教师培训的新路径:通过乡村教师需求分析,构建基于乡村教师培训需求的学习模式;更新培训内容,制定符合乡村教师的"菜单式"课程;探索适合乡村教师的多样化、特色化的培训模式;搭建互联网评价平台,建立健全乡村教师培训评价体系;建立乡村教师网络研修工作坊,打造优质的专业培训团队。  相似文献   

4.
基于"互联网+"的"双师教学"模式以其先进的教育理念、独特的教学方法、显著的教学效果为当前乡村教师培训工作走出困境提供了有力的帮助。这种培训模式符合国家大力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方针政策的要求,满足了乡村教师全面提高专业素养的诉求,提高了乡村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能力,缓解了乡村学校薄弱学科专任教师紧缺的压力。在乡村教师培训工作中采用"双师教学"模式需要经过前期准备、操作实施和总结评估三个阶段。这是一种全面全程陪伴式的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创新型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5.
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振兴与发展的主力军,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对提升乡村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我国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呈现出乡村教师队伍结构性失衡、教师队伍流动现象显著、教师队伍专业素养有待提高、教师专业发展需要难以满足的困境。这些困境的出现受乡村教师的“去乡土化”、乡村教师艰苦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教师工作投入与工资收入失衡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为破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困境,需要优化乡村教师收入结构,提高工资和福利待遇;改善乡村教师工作和生活环境,使教师安心从教;定向培养本土化乡村教师,保证教师队伍后备来源;完善乡村教师培训体系,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重塑“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提升教师的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6.
办好乡村小规模学校就是办好乡村教育,而办好乡村小规模学校与教师专业发展密切关联。采用混合研究法对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进行梳理发现:长期以来,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是外援模式,凸显"离农"特质,存在宏微观政策环境断层、发展内容与教师身份脱离、发展模式单一有效性不足、发展成效与预期相差甚远等困境。未来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应走"适农"内生发展道路,这是教育现代化、教师内涵式发展、乡村振兴战略、乡村学生多元化发展的共同诉求,构建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内生专业发展模式需要从疏通宏观政策的落地渠道、构建特色专业发展内容体系、建立按需施教且灵活弹性的培训模式、激发教师专业发展动力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7.
在《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等中央政策的推动下,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发生了巨大变化,乡村教育质量逐步提高,社会满意度不断提升。但是,受政策执行偏差、教师配置机制以及乡村教师职业发展环境等影响,乡村小规模学校师资结构性短缺与不均衡的问题仍较突出。为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还需要在提高政策规划与执行力,调整教师配置机制,改革教师培养培训模式以及完善职业发展环境等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8.
乡村教师是发展乡村教育的主力军,在其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教师培训作为促进乡村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既取得了积极进展,也还存在诸多局限。为了提高乡村教师培训效率,各地需要完善细化乡村教师培训政策、了解乡村教师的培训需求、推进教师培训机构专业化、丰富培训方式、唤醒乡村教师的发展意识,以此提高乡村教师的综合素质,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相似文献   

9.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教师参加培训是提升乡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推动农村教育向高质量与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国乡村教师培训存在成果转化率不足的现实困境。本文以培训传输模型作为分析的概念,围绕受训者特征、培训设计和工作环境三个层面,解构、分析并归纳乡村教师培训成果转化困境的生成机理。并基于此,提出促进乡村教师进行培训成果转化的具体策略:激发动力机制,为乡村教师进行培训成果转化赋能;更新培训机制,为乡村教师进行培训成果转化提供保障;建立转化机制,为乡村教师进行培训成果转化搭建支架。  相似文献   

10.
乡村语文教师受乡村教育大环境影响,存在着专业情意水平不高、专业发展动力不足,知识结构不够合理、教学能力亟待提高,教育科研意识薄弱、缺乏良好教研氛围等问题。本文针对问题提出的应对路径是:高校与地方政府从语文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层次、乡土文化等方面设置培训内容;从集中授课、送教下乡、校本研修、名师工作室、生活体验等培训模式,以及讲授式、案例式、探究式、参与式、情景式、讨论式、示范式等授课方式两方面设置培训形式;安排行之有效的培训时间。乡村学校要创设环境,鼓励支持他们专业发展;乡村语文教师也要主动参与,自觉学习,自主发展。  相似文献   

11.
教育信息化时代促进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职业幸福的策略可从更新培训模式、利用网络平台促进乡村教师专业成长、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教学服务平台建设和应用、强化县级教师发展机构在培训乡村教师方面的作用等方面加以落实,就可以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12.
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力量,其教育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直接关系到乡村教育质量的提升。但由于受到教师意识与能力、成果属性与价值、关联环境三个层面的影响,乡村教师教育科研成果转化还存在数量少、价值低、模式单一等问题。基于此,有必要通过撬动教育科研主体意识,为其成果转化个体赋能;完善教育科研管理,系统规划成果转化;营造教育科研环境,为成果转化提供有力保障。以此推动新时代乡村教师持续提升教育科研成果转化的实效,助力乡村教育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3.
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薄弱环节和主要短板在乡村,发展乡村教育的关键在提高乡村教师培训质量,而如何对众多的乡村教师培训项目进行精准有效的评估则是当务之急。新时代乡村教师培训质量评估体系应以柯氏培训评估模型(Kirkpatrick Model)和CIPP模型为理论基础,融合教师培训质量评估的政策性、人本性、实效性、引领性等理念特点,以乡村教师培训政策和具体培训项目设置为基本依据,探索评估指标构建的内在理路与现实逻辑,并在有限环境下应用于实践中。  相似文献   

14.
乡村教育振兴的关键在乡村教师,只有教师的在地化知识越丰富、面向乡村学生的教学技巧越醇熟,乡村学校才能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更有成效。但现实中,我国乡村教师在地化专业发展仍面临诸多问题,包括专业发展目标追求职业晋升、偏离“为农”取向;在地化专业知识融入不够;乡村属性教学能力及专业发展情意涵养不足。其原因主要在于城镇化背景下教育资源向城集聚导致乡村教师逆向流动、乡村教师培训缺少“乡土元素”、乡村教师发展政策执行偏差、乡村学校与社区隔离导致教师专业发展缺乏在地化空间。因此,研究建议应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中重塑在地化专业发展目标;建构基于伙伴协作的在地化专业发展模式;完善乡村教师发展政策;促进乡村学校-社区协同共生、优化乡村教师在地化专业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5.
"乡村教师"水平是我国基础教育质量保障的核心元素,"乡村教师"培训者团队水平对我国乡村教育精准扶贫及"乡村教师"的水平保障显得尤为重要,而乡村幼儿教师又是农村教育资源短板中的短板。文章基于受训者需求及培训课程体系的设计思路提出基于需求的"ACPR四维度"乡村幼儿教师培训路径、三大培训内容能力矩阵模块、四个培训阶段的"434"幼教培训者培训模式,创造性探索实践新时期乡村幼教培训者培训实践模式和改革路径,为更好地开展基础教育阶段教师相关培训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和专业发展受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影响.通过运用问卷调查法对乡村初中教师教育反思能力表现水平和培训需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乡村初中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表现水平和培训需求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而且乡村初中教师教学反思能力在不同维度上的表现水平和培训需求在性别、教龄、职称和学历方面存在差异.提升乡村初中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需要加强乡村初中教师在职培训,科学合理地制定培训方案,提升乡村初中教师对教学反思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地方高师与乡村教师的互动模式,主要有“特岗计划”模式、“培训基地”模式、“置换培训”模式、“研训教一体化”模式。地方高师院校在输送特岗教师方面具有优势,可在教师教育互动方面做出一些有益的实践探索。融学习支持、技术支持、管理支持和情感支持为一体的乡村教师培训新模式,具有四个基本环节:高校集中研修,“影子教师”实践,返岗培训实践,培训总结提升。“实习支教、置换培训”模式是一类较为复杂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涉及多个主体,有师范生、高校、高校指导教师、乡村教师、中小学实习指导教师、乡村学校、地方政府等个体和集体。“研训教一体化”模式旨在通过机制创新,将教研、培训、教学有机融合,共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8.
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所在。国家相关政策文件在教师培养、培训及保障等方面均对乡村教师予以特别倾斜,这既是对乡村教师特殊贡献的肯定,也是对乡村教师队伍的积弱事实的一种承认。目前我们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仍存在队伍“逃离”、文化“盲从”、各方“掣肘”等典型弱势表征。针对这种弱势状况,需要树立现代化的乡村教育理念,强调乡村教师角色的多样化和乡村文化的固有特色;建立现代化乡村教师编制管理机制,构建现代化的培养培训体系;同时在教师的职业发展、社会地位、生活待遇等方面给予强有力的保障,逐步实现乡村教师队伍的现代化,为乡村教育乃至整个教育的现代化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乡村振兴,教育要先行。乡村教育发展的关键在于乡村教师。乡村教师职业认同不仅影响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和教师队伍的稳定,而且关系到乡村教育能否实现公平而有质量地发展。通过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研究了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职业认同的现状。研究表明,当前,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职业认同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教师职业认同在性别、婚姻、学历、教龄、职称、收入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提升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职业认同感,需要减轻乡村女性教师的工作压力;给予乡村未婚教师人文关怀;充分发挥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的才能;多渠道开展乡村教师培训;采取适合乡村教师职称评定的办法;切实提高乡村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增强乡村教师职业的吸引力,促进乡村教育良好发展,从而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0.
<正>桂馨书屋——"桂馨书屋"力图帮助乡村中小学生改善和提升学习内容。为乡村学生拓展知识、开阔视野、培养良好的学习、思维和生活习惯创造良好环境;同时也为乡村教师提高教学教研水平提供一定的条件和支持。此外,桂馨书屋还可以成为乡村社区开展扫盲、农业科技培训、环境教育、公民社会建设等多种活动的载体,成为促进乡村社会和谐发展的文化中心。桂馨乡村小学科学课教师培训——乡村小学科学课教师培训项目,是基金会为支持中国乡村小学提升教学质量、完善和规范开展教学而特别设立的乡村教师支持项目。项目旨在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