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从准公共产品视角看我国助学贷款的市场失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贫困家庭于女顺利接受高等教育的公平要求,我国从1999年开始推出了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助学贷款计划。但是该计划却在2003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挫折,各大助学贷款的经办银行由于居高不下的违约比率而于2003年9月几乎终止了相关高校国家助学贷款的发放,从而在国家助学贷款领域出现了经典意义上的“市场失灵”现象。究其根源,是由于我国助学贷款的制度设计与其目标和属性之间存在着根本性的冲突。本认为,要真正解决国家助学贷款的两难困境,必须使助学贷款的制度设计与其公平目标和特定属性之间保持一致,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引入政府或准政府的担保机制,化解助学贷款的善意拖欠风险;修改贷款发放主体的市场准入规则,适度引入竞争因素;引入保证担保方式,强化借贷的还贷责任、推动个人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等。  相似文献   

2.
从准公共产品视角看我国助学贷款的市场失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康小明 《教育科学》2004,20(4):37-40
我国从1999年开始推出了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助学贷款计划。但是该计划却在2003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挫折。究其根源.还是我国助学贷款的制度设计与其目标和属性之间存在着根本性冲突,要真正解决国家助学贷款的两难困境.必须使得助学贷款的制度设计与其公平目标和特定属性之间保持一致.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引入政府或准政府的担保机.制化解助学贷款的善意拖欠风险;修改贷款发放主体的市场准入规则.适度引入竞争因素;引入保证担保方式,强化借贷者的还贷责任、推动个人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等。  相似文献   

3.
我国从1999年开始实行国家助学贷款试点工作,助学贷款政策的实施,推进了教育公平目标的实现,在维护高校稳定乃至社会稳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文章对日本、美国、韩国、印度四个国家的助学贷款制度进行了分析,认为其具有政府参与度高、外部运行环境良好、助学贷款定位准确、贷款偿还方式多元化等特点。提出完善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应加大政府补贴力度、建立良好的运行环境、建立多元的学生还贷模式、积极开发国家助学贷款证券化二级市场、引入市场保险机制、保证助学贷款的公平性等。  相似文献   

4.
国家助学贷款是面向高等学校中经济困难的全日制本专科生(含高职生)、研究生,由政府贴息、商业银行出资并负责发放和回收的一种无需担保的信用贷款.国家助学贷款旨在帮助困难学生支付在校期间的学费和日常生活费,是政府利用金融手段帮助贫困大学生进入大学并完成学业的政策举措[1].由于它的级别高、政策性强、支持力度大、受益面广等原因,越来越受到社会、学校、家长和学生的重视、欢迎.国家助学贷款自从1999年实施以来,贷款政策已经作了几次重大修订调整.从国家助学贷款的宗旨中不难看出,此政策主要是解决贫困大学生的学业问题.本文以贫困生为核心,从高等教育公平的视角思考国家助学贷款的深层次的体制问题.  相似文献   

5.
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制度自实施以来经历了若干阶段,对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确实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同时,由于助学贷款制度在制度设计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实际运行结果并不十分令人满意。本文在对助学贷款从发放到回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改革现行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基本思路,以协调区分好政府、银行、高校以及学生之间的责任义务关系为核心,各相关利益主体各司其职为关键,使这四个利益相关者能根据自身运行规律有所作为,以期推动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6.
我国助学贷款制度的重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解决教育公平而出台的助学贷款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源于具体制度设计中定位基点存在的问题。重新定位该制度的设计目标,由国家政策性银行介入,开发个人教育风险投资,可以更好地促进助学贷款制度的发展,实现实质意义上的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7.
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困境与出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制度自实施以来经历了若干阶段,对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确实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同时,由于助学贷款制度在制度设计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实际运行结果并不十分令人满意。本文在对助学贷款从发放到回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改革现行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基本思路,以协调区分好政府、银行、高校以及学生之间的责任义务关系为核心,各相关利益主体各司其职为关键,使这四个利益相关者能根据自身运行规律有所作为.以期推动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8.
李江 《教育探索》2007,(4):10-12
国家助学贷款制度是帮助贫困家庭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好制度.然而,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开展得并不理想,还有相当部分贫困家庭学生未获这项资助,贫困学生的资助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政府要改革利益机制,实施政府担保;改革投入机制,发展公民社会;改变管理方法,引入信息技术,实现善治.这样才能改变当前国家助学贷款的实施困境.  相似文献   

9.
高等学校国家助学贷款中的诚信问题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等学校国家助学贷款是我国政府利用金融手段完善普通高校资助政策体系、加大对普通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所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由于国家助学贷款实行的是无担保、靠信用维持的这一特征,从而产生了高等学校国家助学贷款中的诚信困境问题。从非担保机制条件下的国家助学贷款存在先天缺陷、部分大学生的信用意识还不强、个人信用制度不完善、大学生的偿还能力无法真正保证等四个方面对国家助学贷款中诚信困境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明确指出反对将助学贷款中的大学生诚信问题妖魔化。另外,还对国家助学贷款信用行为的实现及高等学校在国家助学贷款信用行为实现过程中的主要职能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0.
发放国家助学贷款,是确保我国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一项重大措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助学方式的一种新探索,符合广大贫困学生的根本利益.自1999年推行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以来,已有许多贫困生借此圆了大学梦.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已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但是,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国家助学贷款在制度设计和实际运作上还存在很多不足,其有效供给和贫困生群体实际需求之间还存在不小差距.如何建立一套体制较为完备、运转高效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体系,关系到教育机会均等和公平原则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我国政府主导的公共信用体系的缺乏,银行发放国家助学贷款积极性的低下,高校贫困学生资格审查和约束机制的薄弱,学生还款意识的欠缺等原因导致了我国国家助学贷款违约率居高不下。为有效解决国家助学贷款违约问题,政府应完善相关法规及制度,加强国家助学贷款管理,督促银行建立还贷监测系统,大力开展生源地助学贷款;高校应增强政策宣传,辅以诚信和感恩教育,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树立自强信念。  相似文献   

12.
推行生源地助学贷款制度 完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放国家助学贷款,是确保我国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一项重大措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助学方式的一种新探索,符合广大贫网学生的根本利益。白1999年推行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以来,已有许多贫困生借此圆了大学梦。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已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但是,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国家助学贷款在制度设计和实际运作上还存在很多不足,其有效供给和贫困生群体实际需求之间还存在不小差距。如何建立一套体制较为完备、运转高效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体系,关系到教育机会均等和公平原则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团体贷款的经验对我国国家助学贷款问题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团体贷款实际上是一种小额信贷,它在解决贫困的贷款者缺乏资产抵押,只能以个人信用作为担保的实践中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虽然它产生还不到半个世纪,但因其骄人的还贷率,被世界上50多个国家和地区所效仿,在提高贫困者的消费水平、教育支出,实现社会公平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我国的国家助学贷款也是采取商业性的信用贷款,由于个人信用难以约束,大学生的助学贷款还贷违约率迅速攀升,贷款纠纷愈来愈多,许多商业银行开始对国家助学贷款惜贷甚至停贷.本文通过对国家助学贷款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借鉴团体贷款的经验建立新型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杨克瑞 《红领巾》2004,(1):142-145
国家助学贷款是发展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制度,但由于认识的偏差,我国国家助学贷款的实践与理论形成了强大的反差,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借鉴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加强制度建设无疑有助于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完善.开发家庭及生源地贷款制度、完善学生减免还款制度、强化银行责任制度及建立国家担保制度,可以促使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5.
国家助学贷款的政府责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家助学贷款是公平、公正、成本分担,以及人力资本等现代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物。自2004年国家助学贷款新机制实施以来成效显著,但也存在着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这需要在完善制度的同时进一步明确政府责任。公共利益,是认识国家助学贷款的一个新视角。以此视角分析,公共利益是国家助学贷款的出发点,政府在国家助学贷款中理应为人们的公共利益的最大化承担责任,并有必要明确自身及参与各方的职责,采取财政、立法以及社会保障的方式,保障国家助学贷款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是高等教育的救助手段之一。由于政策方案规划不科学、政策主体利益追求不同、政策主体沟通缺乏、个人信用制度缺失和权威资源缺乏等原因,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梗阻现象,导致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效果不佳。为了消解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执行的梗阻现象,政府应该建立国家助学贷款信用担保体系和个人信用制度体系,制定助学贷款法,大力进行政策宣传,加强目标群体对于政策的认知。  相似文献   

17.
国家助学贷款制度是一项带有较强政策性目标的商业性贷款制度,这项制度的建立为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提供了帮助。但助学贷款机制在运作过程中,由于实践经验欠缺、制度设计不完善以及社会文化的制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其面临难以持续推进的境地。努力破解我国高校国家助学贷款机制运作的现实困境,深入剖析其主要原因,切实提出推进助学贷款制度的有效对策,对进一步完善高校国家助学贷款机制、推动国家助学贷款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国家助学贷款是践行教育公平理念的重要政策之一。国家助学贷款所涉及的利益主体被归纳为银行、贷款学生和第三方中介,以博弈论为工具分析三方主体的决策取向,解释了目前的助学贷款政策施行乏力的现象。银行的经济人属性是其缺乏放贷动力的主要原因;信用制度体系的不完善和不合理的还款制度是学生高违约率的主要原因;而风险补偿金机制的引入使得贷款风险向政府和高校转移是第三方中介不积极支持助学贷款政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助学贷款制度创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由于信用障碍,商业银行目前普遍不愿发放助学贷款。由政策性银行发放助学贷款,虽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助学贷款难的问题,但不能从根本上控制助学贷款的风险,最终可能形成大量坏账,由政府买单。助学贷款只能选择交易成本最小的制度。利用社保基金,通过社保卡向贫困大学生提供助学贷款,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贷款难和风险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20.
国家助学贷款是政府针对普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利用金融手段对其进行资助的一种制度安排。国家助学贷款前期制度设计存在缺陷,一度产生实施困境,其实质在于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目标与政策工具之间存在矛盾。消解助学贷款制度实施困境的基本经验包括:优化后续配套政策运行措施,鼓励政策性银行经办贷款业务,健全贷款风险共担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