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散木传》(张建权口述,谢天福、谢天祥整理,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5月出版)邓散木,上海人,有名的书法家、篆刻家。邓氏天分甚高,家境富裕,有条件读书而没有读成。原因是1913年上华童公学时,一位英籍教员怀疑他的作文是抄袭之作,他辩解时打了他一巴掌,遂愤而退学,此后自学书画,终成大名。此事在传主一生中,屡屡为人称道,说是民族尊严如何,怕有点太过了。一个十五岁的孩子,有此举动,更多的怕还是意气用事。没有受过更高的文化教育,这就几乎注定了邓氏此后只能走旧文人的路子,作诗填词,书画自娱。这是他的才分高,若才…  相似文献   

2.
冬夜,一个身材高大的男子汉风风火火地敲开我的家门。啊,原来是我的老战友──广空越秀山干休所所长、书画艺术家张福铭。久未相见,很想知道他在艺术上的造诣。他见我发问,神秘地笑笑,慢慢从提包里拿出两轴该好的书画:一幅是行草,一幅是国画《牡丹》。我虽不擅书画,却因喜欢品评观赏,对书画之艺术功力也略知一二。我将眼前的两幅书画挂在书架上仔细把玩,从心底进出一句赞叹:其艺术进步颇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之势!。福铭非出身书画世家,更没有“科班”“的系统培训,他走的完全是一条艰难的自学成才之路。1968年入伍时,他对…  相似文献   

3.
单薄的身子,黑瘦的面庞,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同现着智慧的光芒。这就是你──李增喜,一位来自中原大地的汉子。你在国内书画界享有盛誉。10余年来,你痴心于书画艺术,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就。几十本烫金的荣誉证书,上百篇发表于军内外各级报刊的书画作品,还有体名字前一串闪光的头衔:国际书画交流创意书画会理事,国际书画家画廊书画师,中国现代青年书画家协会新疆分会会员,中国《书画艺术家报》特约记者等。日本书画艺术博览会、中国海南国际凤凰杯艺术展览会都收藏有你的书画作品。你从小就喜爱美术,高中毕业前已成为当地一名颇…  相似文献   

4.
秋天的校园     
你去过塔寺小学吗?你知道塔寺小学在哪里吗?还是让我来告诉你吧。在丹阳中路中段路北,有一所学校,就是我们的塔寺小学。你走到我们学校门口,首先看到的是一个非常别致的不锈钢电动伸缩大门,进了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扇形的大花坛。秋天到了,花坛里盛开着五颜六色的花。黄绿相间的彩叶海棠像给这把大扇子镶了一道美丽的花边。紫罗兰布满了整个扇面,火红的一串红把扇面分成四份每份中间都有一两朵金黄色的朝鲜菊点缀,远远望去就像一把五彩洒金的大扇子。在鲜花的理石铺成的升旗台,旗台中央是一根十几米高的不锈钢旗杆,杆顶上鲜艳…  相似文献   

5.
《档案与史学》2000,(6):31-35
今年10月25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50周年纪念日。当时,上海人民以各种形式投入到抗美援朝爱国运动中,以支援在前方浴血奋战的志愿军战士。1951年7月,上海百余名书画家为集资捐献“鲁迅号”飞机,在上海跑马厅举办书画折扇义卖展览会,将所得款项用于爱国捐献运动。现刊出此次活动的组织者——上海美术家协会的一份总结,充分反映了上海书画艺术家在抗美援朝捐献运动中的爱国热情。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解放初期国画改造运动中,一些刚刚从旧社会走过来的书画家,面对一个崭新的时代,竭尽全力迎合形势而又力不从心的境况,以及当时上海美…  相似文献   

6.
劫书留痕录     
正我也有过类似的经历,是在徐家汇上海藏书楼,巨大的房间堆满文物,祖父被搜掠的三百幅明清书画,根本无从着手,当时我的反革命身份还没撤销,现场几条大汉都极其彪悍,我只怕把我留下清查,逃也似的离开了,入宝山空手而回。后来我一个朋友说,你真傻,见好的拿就是了,我真傻。——老爷叔这是"弄堂网"网友读完下文的一  相似文献   

7.
书画与著述怡情两相彰──我的业余生活朱建亮最近,酷爱书画的《图书馆》编辑部韩继章先生因偶见我一幅赠友人的山水画,而忽然生出邀我写一篇杂记的念头来,谓我学术上已尽人皆知而业余书画生活尚待介绍云云,收到邀函,我自然高兴。因为这是一件很有趣味的事情。我的学...  相似文献   

8.
古今名人书画,是博物馆主要藏品之一。入藏的书画,尤其是历代艺术大师的代表作,其价值是难以估量的。因此,如何保管好书画藏品,是极为重要的课题。一、书画库房的设置书画库房在强调安全(即防火、防水、防盗、防自然破坏等)措施的基础上,要注意其设置的合理,这是由书画本身的质地所决定的。库房选择在通风性好、隔热防潮的地方。与其它质地的文物如陶瓷器、玉器、  相似文献   

9.
扇面书画是中国传统书画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小小扇子被赋予了丰富的艺术内涵。轻扇慢摇不仅能送来徐徐清风,令人心旷神怡,而且还能表明志趣,一直为人们所推崇。笔者最近登门拜访原在苏州市文化局工作,退休后现任平江书画院院长的江洛一先生,有幸观赏了其珍藏的吴江二位名人陈去病和叶得露合作的一把扇箑(见题图),真是不可多得的民间珍品,极具收藏与鉴赏价值。  相似文献   

10.
李家齐先生是我的老同事,他收藏的一把扇面.上有上世纪三十年代梅兰芳等四大名旦的墨迹。集四位艺术大师的书画于一炉,同在一个扇面上的这件收藏品。是弥足珍贵的。  相似文献   

11.
在我收藏的图书中,有一部我最珍爱的《抗战八年木刻选集》。这是一部有多重纪念意义的画册。第一,它是为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一周年。1946年的“九一八”,中华全国木刻协会准备在上海举办一次“抗战八年木刻展览会”。同时计划从几千幅展品中精选一百幅,出版一个集子,在展览会中销售,既可扩大宣传,使更多读者受到教育,  相似文献   

12.
新闻贵在以新制胜。这“新”除时间概念的新之外,还包括角度的新、内容的新及写法的新,其中角度是否选准直接决定一篇新闻稿的成败。好的素材配以好的角度才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去年,我与其他两位同志共同采写的《龙游村把党小组建到大上海》一文就深有体会。龙游是江苏海门市有名的三产专业村,全村968人中有468人外出搞三产,其中在上海从事禽蛋批发、大米批零、运输等就有168人,这  相似文献   

13.
第五部分:操作技法材质的优劣和操作技术的高下,决定着书画装裱的质量和书画的寿命,所以历来被行家所重视。装裱艺术家们想尽办法,苦下功夫,力求达到“光”、“展”、“柔”、“薄”的艺术效果和延长书画寿命的目的。装裱一幅书画,需要经过托、镶、裱、装等数十道工序,各道工序紧密衔接,缺一不可。本人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把诸多工序归纳为以下九个部分。一、托画心。书画原作是在宣纸上完成的,大都曲折不平。托画心就是在书画原作的背面粘托上一层纸,增加原作载体的平展、牢固程度,使墨迹神韵更加突出。方法和步骤如下:(一)…  相似文献   

14.
出版社精神文明的窗口在哪里?有人说是门前设置的琳琅满目的书窗,有人说书店里摆放的色彩斑斓的专营书框。我却认为,出版社精神文明的窗口是那一进出版社大门就得打交道的,不起眼的、小小的传达室。守传达的人接待态度如何,办事效率如何,直接影响出版社的形象。 1994年6月我到南京江苏少儿出版社访友,天气闷热,向传达室同志说明来意后,他笑着把我让进室内。接着就是让坐、倒茶、递过一把大大扇子。传达室的同志说,离下午上班的时间还有40分钟,您先休息一下。说着,还递过一张报纸让我消遣。这件事使我深受感动,有温暖如家的感觉。这是一个精神文明的窗口。  相似文献   

15.
常熟市档案局在过去的一年里征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名人档案得到深化,民间档案全面拓展,启动了口述档案的抢救征集工作。一年中,局馆领导亲自带队,先后15次去内蒙古、北京、南京、上海、扬州、武汉等地拜访名人20余人,共征集到各类档案资料3527件。其中,名人档案1350件,照片、书画、光盘、礼品、书画等特殊载体档案628件,民间档案195件,地方特色档案652件,资料675册。  相似文献   

16.
人生苦短,弹指一挥,我已近耄耋. 我喜写作,且喜写当代文化名人的掌故.年轻时,我骑着破旧的"老坦克"(自行车),走街串巷,直面采访上海文化名人及其家庭,如唐云、钱君匋、刘旦宅、程十发、凌虚、陆春龄、邓散木夫人张建权、白蕉夫人金学仪等.我为他们写些散失的人生小故事,如胡松华为陆春龄摁手印的书法,沈利群与《三笑姻缘》的幕后故事,唐云的绝笔壶、饶宗颐的紫砂情结……几十年来,林林总总也出版了11本书,其中7本便是"名人掌故轶事".我以为,这些过眼烟云的小故事,恰恰是这些艺术家艺品的结晶.拾遗补缺本来就是乐事,何况还能"流芳百世",何乐而不为呢?  相似文献   

17.
严金杨:(第二批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州羽毛扇传承人)上世纪40年代末.我的父亲严礼臣是当时湖州城里有名的羽毛扇制作人,而以严怡泰命名的羽毛扇店更是湖州众多羽毛扇店中的一枝独秀。那时候父亲店里什么样的羽毛扇都有.只要是飞禽的羽毛.在父亲的手里就可以变成一把精美绝伦的扇子。由于从小就耳濡目染.我也渐渐喜欢上了这门独特的手艺。  相似文献   

18.
盛暑话凉扇     
扇子,在我国历史悠久,据传早在公元前26世纪就有扇子,且有“其制起于轩辕氏黄帝”之说。扇,户下从羽,可见最初的扇子是“羽扇”。相传商殷时王者用雉羽造长柄大型羽扇,作为出行仪仗饰物。在敦煌壁画中,我们可以看到使用这“仪仗扇”的生动画面。汉代以后用绢制的纨扇,在宫廷中兴盛起来,称之为“宫扇”。  相似文献   

19.
各位听众,大家好: 今天我非常高兴来到这里,跟大家讲一讲世博会和上海的形象问题。禹鹏同志告诉我,对市民讲世博会是他的创意,我认为这个非常好。世博会不是少数人的世博会,上海的世博会是属于全中国人民的,首先是上海人民的,所以利用上海图书馆这块宝地,和大家介绍一下世博会,这个点子非常好。我讲一个小时,回答40分钟问题,我希望和大家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20.
几千年来,人类在制作、使用、赏玩扇子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提炼扇子的外在形式之美,内在精神之趣,即所谓"用扇之器,挥扇之技,明扇之性,赏扇之艺,品扇之趣,喻扇之情,摄扇之形,化扇之韵,挥扇之神"[1]313.扇子早已不仅是简单的招风纳凉的实用工具,它更是一种内蕴甚丰的文化器物.博物馆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结晶,是透视社会文化的窗口,被称为人类进步所积累起来的文化金字塔.国内外许多大型博物馆内,都将古代扇子作为重要的收藏内容.例如湖南省博物馆藏有西汉时期的扇子,湖北荆州博物馆藏有战国时期的扇子.其他如北京故宫博物院、大英博物馆、埃及博物馆、印度博物馆等著名大博物馆内,更是不乏珍贵的扇子藏品.随着人们对于扇文化的认识不断加深,扇子作为文化器物的身份愈加凸显出来,在社会上产生了专 门性的扇博物馆和扇组织.扇博物馆是专以扇子为收藏对象的博物馆,集中了人类创造的各种扇子,这对于发掘和研究扇子的悠久历史,展示和传承扇子的丰富文化,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扇组织是社会上对扇子收藏和扇子文化怀有共同志趣的人们所组成的团体,扇组织能够体现出扇文化在当下社会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是公众对扇子参与、关注程度的重要评判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