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孙靖丽 《文教资料》2009,(30):33-34
《盲刺客》是加拿大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长篇小说之一。本文通过对小说中神话影射的分析,揭示阿特伍德对奥维德的《变形记》和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两个文本的影射。笔者认为,阿特伍德借助影射这一互文手法凝练小说的主题,丰富了小说的意蕴。  相似文献   

2.
卡森·麦卡勒斯曾声称,她的《心灵是个孤独的猎人》是一个“讽刺法西斯的寓言”,但这个论断还没有引起评论界的重视;因为就小说的社会和经济背景而言,这个论断似乎过于笼统,而就孤独这一主题而言,它又好象有着严重的局限。但是,许多迹象表明了这种可能性:创作这部小说的动机就是用暗喻影射政治生活。而且,  相似文献   

3.
吴圣昔在他的新著《西游新解》中对《西游记》究竟是怎样一部小说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他把以往对《西游记》的看法归结为三大类:一曰宗教手册,二曰寓言小说,三曰政治小说。对此,他均持否定态度。吴氏认为:《西游记》并不是一部借形象来通俗地宣扬宗教教义的手册,更不是成仙了道的天书;虽然《西游记》中的某些具体描述具有寓言意义,但从总体上考察,也  相似文献   

4.
《动物农场》是奥威尔创作的一部政治寓言体小说。小说以寓言的形式抨击了专制和极权主义。本文从本雅明的寓言批评理论着力分析解读《动物农庄》的多义性、破碎性、忧郁性及救赎性等寓言属性。  相似文献   

5.
英国小说家乔治·奥威尔的《一九八四》是以政治寓言形式写成的一部反极权主义的小说。大多数评论家都是从政治的角度来评论这部作品。该小说不仅是一部有关政治的小说,同时它也是一部关注人自我存在问题的小说。从存在主义的视角,通过对该小说中主人公温斯顿行动、爱情、思想自由限制的解读,旨在阐释无存在意义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6.
新历史小说是20世纪末期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小说思潮。新历史小说中较多采用象征手法,主要运用植物、动物以及物件这三类特定的象征意象影射人的欲望及其生存困境,彰显并反思人性的本质。  相似文献   

7.
《啖影集》是贵州清代小说仅有的一部短篇集,也是第一部由贵州人写的小说,全书四卷,共辑录了66则故事,所述多为神怪灵异,借以影射社会现实。全书5万多字,故事篇幅短小,以精炼著称。  相似文献   

8.
<西游补>采用"梦想颠倒"手法,将梦想作为现实世情进行描写,以孙悟空从现实进入梦幻经历种种烦恼苦厄,跳出梦幻方才省悟为总体构思,用来自拟身世;又以审讯秦桧、科举放榜,直接影射明末社会现实,讽刺了科举制度的腐朽,使之成为一部皆具神魔、影射和讽刺的传奇小说.  相似文献   

9.
《西游补》主题奇、情节奇、艺术手法亦奇。其以补续《西游记》而作,实则另辟蹊径,重新构造。全书采用"梦想颠倒"之手法,将梦想作为现实世情进行描写,以孙悟空从现实进入梦幻经历种种烦恼苦厄,跳出梦幻方才省悟为总体构思,用来自拟作者身世,表现一切烦恼苦厄皆由现实世情所致,跳出世情便可超脱烦恼之向往方外的避世思想,而其避世思想完全出于对"青青(情)世界"的超脱,极富想象,颇见荒诞,成为一部独具特色的神魔小说。《西游补》又以审讯秦桧、科举放榜为重要关目,直接影射明末社会现实,鞭挞了明末投降派的丑恶,讽刺了科举制度的腐朽,使之又成为一部影射小说、讽刺小说;而且不仅影射明末现实,又预见性地讽刺明亡后的清初社会,表现出一种爱国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0.
《马铁奥·法尔哥尼》是梅里美小说中独具特色的短篇小说,讲述了一个深富寓言色彩的故事。梅里美在小说中有意识地建构了一个独特的与金钱社会全然不同的异域世界。主人公马铁奥与儿子福尔图纳托分别是精神和欲望的象征,作家以父亲剥夺儿子生命的行为,肯定了精神超越于欲望的价值追求,从而表达了作家对法国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否定。  相似文献   

11.
In the seventh book of "The Republic",Plato puts forward a famous image and metaphor of the Cave.This is a philosophical story about people’s ascendance from the darkness to light,from blindness to wisdom,from the world of ontos on to the world of pos on.The direct significance the Cave allegory lies in its emphasis 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educated men and the uneducated ones.In this allegory,some metaphorical objects are involved,including inside and outside of the Cave,the Sun and the fire,the ascendance and enlightenment of the freed prisoner and his descendance to the Cave.It reveals to human beings a world of reasons,reality,and the Good.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Joseph Conrad’s ‘The secret sharer’ has often been associated with what can be called initiation stories. However, in this article I argue that Conrad’s text is more than that. It can, I suggest, be read as an allegory of the inaccessibility to reveal the essence of being in command, being in education, and also the inaccessibility of the essence of the meaning of the text itself. It keeps its secret by allegorically staging alternative readings. This inaccessibility gives rise to a feeling of strangeness, of the uncanny, that must be faced in order to pass through the initiation into the unknown that all the possible allegorical meanings of the text produce. In other words, ‘The secret sharer’ has an educational value that goes beyond the act of merely using it to exemplify a certain type of initiation. In this way I connect Conrad’s text to the themes of strangeness and the stranger and show how they mutually can involve a reading of education and literature as two distinct discourses of learning.  相似文献   

13.
《从奥米勒斯城出走的人》是一部颇具讽喻内蕴的小说。小说以文学化的方式针对实用主义哲学对人类生活理想的构想进行了富有批判性的揭示与质疑。小说的故事本身、小说的标题设置、小说的结尾都包含着丰富的讽喻色彩。  相似文献   

14.
《雷雨》中周冲与四凤、周萍与四凤、周朴园与侍萍三个共时性恋爱故事构成互文本关系,共同组成一个历时性大故事:富豪子弟对下层劳动女性的始乱终弃。《雷雨》是曹禺以自己的人生体验结合其对社会的观察而做成的“人生模型”,是以爱情为外壳的男人成长的寓言以及作家个人的成人仪式。  相似文献   

15.
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探寻前事,通过描写金铜仙人被搬迁时对汉皇、故都的留恋,托古讽今,借汉喻唐,讽刺了当朝统治者迷信神仙、追求长生不老的昏愚行为,寄托了作者深沉的宗国之思。  相似文献   

16.
再论比兴     
比兴是中国古典诗学重要范畴,属诗之六义。分而言之,按朱熹之说,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有兴会和触物起情的意思;比是"以彼物比此物",简言之即比喻。然而,比兴经常合为一词,或称"比兴手法",就既不是简单的兴,也不是简单的比。而成为一个更大的诗学范畴。一加一大于二,有了更大的内涵:一可以是双关、二可以是比拟、三可以是寓言、四可以是咏物、五可以是囫囵话、六可以是作者无心而读者有意——某些"文字狱"就是这样造成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新历史主义批评家列文森对于华兹华斯《丁登寺》一诗的批评入手,借助詹明信的历史“缺场”观点来理解华兹华斯在这首诗中所反映的历史,同时借助解构主义文评家保罗.德.曼的寓言理论来分析该诗所呈现的自然。詹明信的历史“缺场”思想是建立在将历史视为寓言的基础上的,这就为将历史的寓言和自然的寓言在《丁登寺》中做整体的分析提供了可能。这样的分析,可以使我们更好的理解《丁登寺》一诗的内在统一性。  相似文献   

18.
徐鹰 《海外英语》2012,(14):189+191
In terms of Christian allegory,this article is to discuss how the old man enacts Hemingway’s"Religion of Man".  相似文献   

19.
关于《长恨歌》的主题,历来存在较大争议。探讨了关于《长恨歌》主题的三种主要观点:讽谕说、爱情说与双重主题说,并以求通过对《长恨歌》主题复杂性的探索,找出一种以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立体观念去把握作品主题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本主要探讨了《蝇王》一书的艺术特色和作品的思想意义。从《蝇王》与《鲁宾逊漂流记》的比较中,来认识《蝇王》所具有的独特的寓言性、象征性,以及它所揭示的人性恶,有助于人们对人性恶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