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到哪里去了》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四年级科学课的教学内容。在这节课中,为了让学生了解“蒸发现象”,认识“水蒸发吸热”等,我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引领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推想、设计、验证、记录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在探究的基础上建立蒸发的概念,发现蒸发受热的原因及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上课时,我首先用湿布在黑板上写一个“水”字,让学生观察这个“水”字会发生什么变化。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目不转睛地盯着“水”字,一会儿,同学们的脸上露出了惊奇的表情,“‘水’字不见了”;“‘水’跑了…  相似文献   

2.
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俗话说“给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让其自行获取知识,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这样,学生才会终生受益。a.在自然教学中,解决教与学的关键在于如何指导学生自行探究和运用知识。这种探究教学法能让学生在认识自然事物和获取自然知识的过程中建立科学的世界观、自然观,树立严谨务实和钻研探索的科学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b.自行探究教学法的核心是推想与实验。虽然学生所探究的事物或自然规律已为成年人所熟知,但对他们而言,却是陌生的。因此,他们的每一次探究都是真正经历了一次…  相似文献   

3.
在自然教学中,虽然认识自然事物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和实验,但对于那些难于直接观察、实验和操作的内容,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恰当运用CAI课件,把一些抽象的概念、规律,不可见的事物变化过程,微观的运动和受条件限制难以展现的不同时空发生的事物现象等,通过多维度的动画形式展示,使学生获得动态形象的信息,形成鲜明丰富的感性认识,为学生自行探究自然奥秘、促进认知水平的发展创设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4.
在自然教学中,要让学生有目的地深入到自然界中去观察、去发现、去探索。让学生在大自然轻松、愉快、自由的氛围中,更好地认识自然事物及其联系,发展观察、发现、探究问题的能力,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好奇心是人们积极探究新奇事物的一种倾向,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动力之一。好奇心是真正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创造性的原动力.数学教学如何使学生感到好奇,是我们课堂教学必须研究的问题.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好奇心的素材有:与数学相关的生活现象,对一些数学名称由来的探究.对一些数学基本性质、定理、证明思路由来的探究,设置新颖的数学情境和体现数学芙感的素材.  相似文献   

6.
观察是人们认识和了解周围事物的基本途径。自然教学中的观察活动,就是给学生提供观察材料,调动学生的视觉感官去了解自然事物的属性,从而归纳出自然事物的外部特征、内部结构及其变化现象和规律,完成对自然事物的一次完整的认识过程。  相似文献   

7.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人们了解事物、认识事物的时候,都是由表面的现象,经过人们不断地探索、探究,逐步深入到事物当中去,去了解事物最核心、最本质的特征和属性。人们的思维过程也是从最初的直观的形象思维到深入的较高层次的抽象思维。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从最简单的、最浅显的现象开始,经  相似文献   

8.
探究是人类普遍存在的心里倾向,这种心理倾向能够使人们把认识活动集中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上来,驱使自己去发现、去创造。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如何积极引导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心理,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每一位生物教学工作者不懈的追求,笔者经过多年的生物教学实践逐渐探索出以下几种探究的方式:  相似文献   

9.
小学自然教学大纲指出 :“自然教学的基本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认识自然事物和应用所获得的知识。”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 ,科学知识迅速增长。因此在自然教学中必须加强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一、设疑、激趣 ,让学生想探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是天生的 ,学生愿学、乐学、会学的习惯是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抓住学生特点和内容编排 ,使用游戏、猜谜、实验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并抓住时机向学生提问 ,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去探究知识。…  相似文献   

10.
取样研究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从所研究的事物中选取少数具有代表性的样本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推想等研究活动.在小学科学探究中,教师指导学生尝试运用取样研究,分析物质变化的规律,推想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概括事物的共同特点,建构不同探究之间的联系,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科学概念,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一、自然教学中"探究"意义的理解自然教学中学生的探究活动,是指学生从对自然事物的不知,经过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像科学家那样自行探求达到认知的过程。在这个认识过程中学生始终是主角,认识过程中的驱动力也来自学生自己。可以说"探究"的过程是学生"独  相似文献   

12.
在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思维方式和创新思维能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学中如何启发学生思维、培养思维能力,实现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化,是化学教学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作为化学教师应想方设法.按照学生认知规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使我们的化学教学不再枯燥乏味。我根据教学实践.以及中学化学的学科特点和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探究中学化学教学启发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一、教学目标1 通过本课教学活动 ,应使学生认识什么是放电现象 ,知道雷电是怎样形成的?2 通过探究放电是怎么回事、推想雷电的成因等教学活动 ,培养学生类比推理、想象能力和探究能力。3 向学生进行预防雷击和破除迷信的教育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二、教学准备小组活动材料 :感应起电机、细线、塑料泡沫小球。教师演示器材 :避雷针模型、投影片、录像带等。三、教学过程(一)了解科学家富兰克林研究雷电的实验。1 用录像放映雷电现象。2 谈话 :雷电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 ,打雷时最引人注意的是什么现象?在科学不发达的…  相似文献   

14.
在低年级自然教学中,将观察、实验、制作、探究等科学活动融于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使儿童认识自然事物的过程充满乐趣,这既是儿童学习的需要,也是教学的需要。同时,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主要靠培养兴趣,而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又是培养儿童兴趣十分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的科学,实验教学则址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得到能力的提高.一、在教学中.通过把握过程而获得物理知识"探究学习"的第一个特点是学生自主地抓住自然的事物、现象,通过探究自然的过程而获得知识.这就是说,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知识"与"过程"的关系,这二者究竟谁为重点的问题,是传统教育与"探究学习"的区别,所以在教学中正视探究自然的过程,将其列为重点,要通过过程的探究而获得知识.为达到真正获得知识的目的,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要善于通过实验来探究自然过程在物理学中,许多自然事物的本质属性要通过实验才能揭示.所以对于实验的宏观现象,对于实验中数据的变化,要善于分析,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通过数  相似文献   

16.
问:为什么把“沸腾”内容安排在“蒸发”内容之前? 答:关于水能够变成水蒸气的教学,大多教材都是先引导学生认识水的蒸发然后再了解水的沸腾。一般的教学过程是:先让学生观察到水慢慢变干的事实,然后让学生思考水到哪里去了?能看到它吗?这说明水变成了什么样的物体了?引导学生通过推理与想象得到水干了是水变成了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看不见的气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韩小琴 《文教资料》2005,(34):181-182
总体设想:遵循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注重趣味性和实践性,在学习《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月相的成因》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游戏、分组实验、实物演示等,了解天文知识,推想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并进一步操作、实践运用有关知识。目的:1!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日食和月食,巩固日食和月食的有关知识,明白日食和月食的成因。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推理能力。3!通过认识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的关系,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天体)是相互联系的、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远大的理想。步骤:首先通过引导探究、分组实验、实物演示了解日食…  相似文献   

18.
《二氧化碳》一课属于“认识事物性质”的实验课,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生通过推理和实验来认识二氧化碳的性质,围绕教学重点,我反复琢磨教材、处理教材,按照“出示目标——推想假设——设计方案——操作实践——得出结论”的科学认识程序进行此部分教学,让学生大胆实践自主探究,获取科学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9.
《自然》课是小学课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在自然教学中安排了大量实验演示内容。充分运用这些实验、演示给学生观察。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然现象,掌握自然知识。而且对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有着重要作用。怎样才能使小学生对具体自然事物和现象有认识过程呢?  相似文献   

20.
1 培养学生勤于观察、善于提问的习惯  大自然中形形色色的自然事物或现象都蕴藏着许多自然的秘密和科学道理 ,这些对于学生来说很多是想知而不知道的。他们在接触这些事物或现象时 ,有的从来没有问过为什么或怎么回事 ,有的问过但因找不到答案而不再去思考。自然教学中 ,教师就是要唤起学生探究大自然的欲望 ,让学生有意识地观察大自然 :有哪些事物 ?有哪些现象 ?……并且在观察中提出思考性的问题 ,这是什么 ?那是什么 ?这是怎么回事 ?那是怎么回事 ?这种现象是怎么产生的 ?……等等 ,使学生养成见到自然事物或现象主动去观察 ,去提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