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目的1.了解滑梯的结构及其滑行特点,并通过钢珠滑行的速度和爬高的实验,使学生掌握一些浅显的力学知识,培养实验能力和操作技能。2.在制作、实验中培养学生的求异性思维及创新能力。二、内容要点基本活动:1.组织学生到室外活动场地认识各种实用滑梯,了解滑梯的结构、形状,并通过玩滑梯、坐滑梯等游戏,了解滑梯的作用及滑行特点。(如滑梯有一定的坡度、表面光滑、两边有扶手、下滑速度快等特点。)2.老师提供给学生制作材料,并组织学生在室内进行滑梯制作,即最基本的卡纸剪切和粘贴。3.放手让学生尽情地玩自己制作出…  相似文献   

2.
一天,迪比鸭独自一人坐着,她很想有朋友来和她一起玩。所以,她飞去找朋友。 飞了一会.她看到一个滑梯。她想:从滑梯上滑下去多有意思呀!于是,她飞到滑梯上往下滑。在滑梯的这头,是一个又大又圆的东西。原来是嘟嘟,迪比鸭把他给吵醒了。就这样,迪比鸭找到了一个新朋友。  相似文献   

3.
教完《滑梯的科学》 ,我试着给学生布置了一道课外作业———设计滑梯。玩滑梯是儿童十分喜欢的游戏活动 ,通过课堂教学 ,学生初步了解到坡度大小与物体下滑的速度 ,滑下后冲出的距离与爬升的高度之间的关系。有这些知识作基础 ,学生心中到底希望玩什么样的滑梯呢 ?这是我尝试的初衷。很快 ,作业交上来了 ,其效果大出我的意料。学生的设计图纸基本上都是用直尺和圆规一丝不苟地完成。有的附上了简短的说明 ,还有的标出了一些尺寸 (虽然说有些不大合理 ,但这种科学的态度是可贵的 )。设计的内容和滑梯的方式也各不相同 ,有的在滑梯的下方设计…  相似文献   

4.
一、激趣导入1.你们玩过滑梯吗?2.谁来说一说,在玩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吗?教学设想:让科学贴近儿童的生活,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从孩子们比较熟悉的游戏入手,引发出可供他们探究的素材,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3.噢滑梯中还有很多科学呢?想不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呢?4.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研究的——滑梯的科学。揭示课题5.关于滑梯你想知道些什么?6.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类。1坡度大小与物体下滑速度快慢有什么关系?2坡度大小与物体滑到地面后冲出的距离有什么关系?教学设想:“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求知识的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又在解…  相似文献   

5.
教学片断: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滑“陡”的滑梯,还是喜欢滑“平缓”的滑梯?生:我喜欢滑“陡”的滑梯,它速度快,刺激。生:我喜欢滑“平缓”的滑梯,它安全。师:但是你们考虑过“陡”和“平缓”,隐含了什么数学奥密?请观察下面的图(1)和图(2),大梯子和小梯子哪个“陡”?  相似文献   

6.
鄂教版自然教材《滑梯的科学》一课,主要是研究滑梯坡度的大小与物体下滑速度、滑出坡面后冲出的距离之间的关系,从而让学生初步了解滑梯的坡度既不能太小又不能太大。教材上介绍的实验是:用直尺和几本厚书分别搭几个不同坡度的斜坡,让小盒子分别从斜坡顶端滑下。但实验时,小盒子(或小木块)不容易沿直尺下滑,多数情况会从顶端或中间掉下来,致使实验失败。为了更直  相似文献   

7.
1.出示单元主题图,揭示单元内容。师:听说大家都很喜欢去游乐场玩,今天我们就一起到这个游乐场去看一看吧!(师出示动态单元主题图)师:大家看,这里的游乐项目,你最喜炊玩什么?师:它们是怎么运动的?(学生手势比画)师:你们知道吗?在这个游乐场里,还隐藏着许多数学知识.这就是我们本单元将要研究的“图形与变换”。(单元主题图定格)师:(指图1)滑梯大家玩过吗?这上面就有我们认识的老朋友,它是谁?  相似文献   

8.
涛涛上大班了,却还是那么胆小。星期天,爸爸带涛涛在小区的公园里玩滑梯,可他就是不敢上去玩,好不容易哄他站上去了,却不敢往下滑,还被吓哭了。当时还有几个家长带着孩子在边上玩,看着比涛涛年龄小的孩子都滑得那么起劲,涛涛爸爸觉得儿子真是没出息。  相似文献   

9.
小朋友,你能说一说丫丫的做法有什么危险吗?你知道应该怎样玩滑梯吗?⒈丫丫急着要玩滑梯,就挤到别的小朋友前面去。⒉丫丫站在滑梯最高处,用手推前面的小朋友,想让他快点儿滑下去。⒊丫丫在滑的过程中,两只手一直上举着,朝下面的小朋友招手。⒋丫丫背朝着下面的小朋友从滑梯最高处滑下来。编辑常慧丽不要这样玩滑梯@蔡灵新 @王琛  相似文献   

10.
一、观察现象,提出问题 师:(出示蜡烛跷跷板)同学们玩过跷跷板吗?在玩跷跷板时,有什么好玩的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11.
《滑梯的科学》是“九义”自然教材第七册的最后一课。玩滑梯是学生十分熟悉的游戏活动,他们虽然有参与的积极性,但不会从科学的角度对滑梯进行观察研究。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一些存在于滑梯中的浅显科学知识,而难点则是如何利用科学的概念(如“坡度”),指导学生通过科学的实验方法得到科学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王晓明 《四川教育》2010,(12):43-44
【名课片断】华应龙《角的度量》教学片断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孩子们请看屏幕。(出示第1个倾斜度比较小的滑梯)玩过吗?  相似文献   

13.
添鼻子     
【训练目的】1 让学生在玩中作 ,在作中玩 ,减轻起步作文的难度 ,放缓作文的坡度 ,减少学生对作文的恐惧感 ,让学生爱好作文。2 为学生提供生动的作文素材 ,指导学生仔细观察 ,并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说清楚。【训练过程】一、课堂游戏 ,指导观察 ,分解练说1 (老师高兴地走上讲台 ,微笑着)同学们 ,又到了快乐作文的时间了 ,今天咱们玩什么呢?请大家看好了!(在黑板上画 :没有鼻子的“三毛”)2 同学们认识他是谁?你发现什么?3 谁能把从上课到现在 ,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说一说?老师为大家开个头 :“叮叮叮 ,上课的铃声…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认识平衡及杠杆尺达到平衡的条件。2 认识杠杆尺、支架、钩码。3 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归纳概括能力。教具准备 :学生 :杠杆尺、钩码、支架(每组一套)教师 :杠杆尺、钩码、支架、实物投影仪、跷跷板活动投影片、录像机、印有简易杠杆尺图形的纸片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放录像 :公园里两个小朋友在玩跷跷板。(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利用学生爱玩的天性 ,引起学生的联想 ,重新回味自己玩跷跷板时的感觉。)提出问题 :1 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2 你玩过跷跷板吗?3 说一说你是怎样玩跷跷板的?(让学生…  相似文献   

15.
研究儿童游戏的日本京都大学儿童社会学副教授藤本浩之辅说,通过游戏可以培养儿童与认知能力有密切联系的“创造性”。藤本副教授有时注视几个学龄前儿童在社会公园玩滑梯的情景。因为滑梯的斜度小,孩子们不容易滑得快。后来有一名小孩,在滑下以后抓了一把砂子便爬上滑梯,他  相似文献   

16.
设计意图昨天在玩滑梯的时候,小朋友发现了玩滑梯也有快慢之分。结合本周的主题活动,引导幼儿近一步探索快和慢。涉及领域安全、科学活动方式集体活动、小组  相似文献   

17.
2002年8月,在北京举行的国际数学家大会(ICM2002)期间,91岁高龄的陈省身先生为少年儿童题词,写下了"数学好玩"四个大字。第二天,中科院院士、数学家田刚也题了四个字:玩好数学。从好玩到玩好,揭示了一个朴素而重要的道理:兴趣是成功的最大秘诀(杨振宁语)。作为数学老师,要想让学生玩好数学,首先要引导学生体会到数学好玩。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到数学好玩。首先教师要认识到数学是好玩的。玩这个提法层次是比较高的,因为它已经超越了功利,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较高的数学素养,同时要善于和敢于将好玩的数学引入课堂。  相似文献   

18.
上学期,我执教的小学自然第七册《滑梯的科学》一课,学生探究气氛浓厚,真是高潮迭起,至今令我回味无穷。课上,学生们兴致勃勃地组装了多种滑梯,从摆出不同花样的玩法中发现:小球下滑速度不同,冲出距离远近不同,爬升高度也不相同。那么小球下滑速度快慢、冲出距离远近、爬升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9.
<正>一、说反话游戏师:大数学家陈省身先生说“数学好玩”。你能把它倒过来说吗?师:同学们反应很快,那咱们就像这样玩一个说反话的游戏行吗?(上海—海上合适—适合来回—回来)二、介绍倒序数师:同学们很棒,其实不光字词中有,数学中也有,你们看,“玩”字有几笔?(8)师:“好”字有几笔?(6)师:好玩呢?生:68。  相似文献   

20.
师:(将课桌排成U形,课前不上课起立,直接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有谁到过张家界吗?(媒体显示:迷人的张家界)张家界好玩吗?你是怎么知道的?生1:张家界非常好玩,我爸爸带我去过,我都玩得不想回来了。生2:我一看课题就知道张家界十分迷人,读完课文觉得果然如此。师:你可真会读书,一看题目就抓住了题眼。生2:张家界十分美丽,我是从影碟里看到的。生3:我从课外查找的资料上知道张家界很好玩。师:不管从哪儿得到的信息,我都觉得你们是非常善于学习的孩子。今天,杨老师就请你们给我当导游,让大家尽情地说个够,好不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