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弘扬爱国主义,既存在契机,又面临挑战。契机表现为改革开放对爱国主义的凝聚作用、激发作用、塑造作用。挑战体现在金钱至上误区与爱国热情退化.崇洋意识强化与民族认同弱化、竞争意识加剧与社会亲情淡化、贫富差距拉大与社会阶层分化等方面。我们必须抓住契机,正视挑战,促进改革开放与爱国主义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公民教育受到了冲击和挑战,对此,应加强当代大学生公民教育。我们应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构建大学生公民教育的内容体系;应以重大活动和重大事件为契机,营造良好的公民教育环境:应重视民族传统文化在大学生公民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应强化阵地意识,加强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爱国主义教育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爱国主义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所产生的伟大凝聚力和生命力是任何其他力量所不能替代的。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呼唤爱国主义教育,同时新情况新变化也向爱国主义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在应对种种挑战中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积累了弥足珍贵的经验。总结经验的目的在于坚持经验,使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更加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新性。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以及信息智能化的背景下,大学生的爱国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感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工作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从国民性的思维方式揭示当前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出现的问题,包括:爱国主义情感面临着情感缺失的困境;爱国主义意识面临着狭隘爱国主义倾向的威胁;爱国主义教育机制面临着民主法治不健全的挑战。并从中国人民的国民性出发,提出教育是改造国民性的主要途径,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反思与重建,即:加强感恩教育,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加强理智思维教育,培养大学生理性爱国主义意识;加强民主、法制教育,引导大学生爱国主义行为。  相似文献   

5.
金融危机使以民族国家意识、国家主权和领土安全意识以及民族精神文化意识为基础内容的爱国主义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确立相应的爱国主义教育目标,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实现理性品格的培养与感性激情的激发相统一;确立相应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体系,在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中体现高要求与多层次渐进性相统一;创新相应的爱国主义教育方式方法,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实现外灌与内导相统一,能有效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国际化进程发端于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抉择。改革开放30多年来,“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国际化战略,使中国与世界体系全方位接轨。由此带来的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社会领域的历史性变革与人们生活方式、工作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重大变化。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自立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动力。青年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国际化视野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培育国际意识、凝聚民族认同、加强民族团结、塑造价值共识成为国际化视野中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取向。  相似文献   

7.
面临全球化外力推动与社会内在转型的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遭遇严峻挑战。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如何才能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使命?因国家认同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关键所在,我们必须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中提升大学生的国家认同。通过深入剖析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中大学生国家认同存在的困境,主张建构大学生的国家政治共同体意识、培育大学生的中华文化共同体意识、塑造大学生的中华历史共同体意识、铸牢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路径,提升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中大学生的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社会,青少年的成长和教育是一个重要的议题,作为国家的未来和希望,青少年的爱国主义和法治意识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爱国主义是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的基石,而法治意识则是培养他们遵守法律、尊重法治的重要保障,因此,将青少年爱国主义与法治意识相结合的教育方法成为当前教育界探索的热点。本文将重点研究青少年爱国主义与法治意识相结合的教育方法,分析当前青少年爱国主义与法治意识教育的现状与问题,探讨有效的教育方法和策略,以提高青少年的爱国主义与法治意识水平。  相似文献   

9.
爱国主义教育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在当今网络环境下,爱国主义教育既受到网络的冲击,表现在网络冲击着传统的国家意识及国家主权观念,冲击传统的民族认同意识,淡化爱国主义情感、消解着人的爱国意志以及挑战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方式方法等方面,同时,网络又以其形象化、即时互动以及开放性等特点,增强着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文章从理想信念教育、家国情怀教育、国际精神教育阐述爱国主义教育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做出的突出贡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新契机。疫情时期爱国主义教育也面临新的挑战,多元化的价值观、复杂化的网络舆情、传统的教育方法等影响着爱国主义教育的发展。在后疫情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应采取新路径,在教育资源、教育主体、教育载体和教育环境等方面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1.
网络文化一方面给人们生活、学习、娱乐等方面带来积极影响,另一方面也对人们尤其是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产生了一定的负面作用.它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大学生的民族国家意识、民族自信心、民族振兴意识,造成大学生民族价值观的迷茫.过去,我们在对青年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文化、理想信念等教育中,都取得较好的效果.但要应对网络时代的挑战,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还必须有新的视角.要注重加强新的国家主权意识、国家安全意识、全球意识和科学理性教育.在网络信息时代,整个世界范围内文化的冲突、观念的碰撞、思想的互渗、价值的并行,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必须紧紧把握住时代的脉搏,以一种全新的观念和策略去处理好独立性与开放性、民族自尊与民族忧患、民族责任与自我发展的关系问题,并加强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改革、创建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和网络文化,建立、健全教育网络系统,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搭建爱国主义教育平台.  相似文献   

12.
谈抗战时期爱国主义精神的弘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国主义在西安事变、抗日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这种作用告诉我们: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是科学的爱国主义,爱国主义具有鲜明的开放性,要在改革开放中坚持爱国主义,将爱国主义情感化为报国之行。  相似文献   

13.
网络环境下的高校爱国主义教育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爱国主义教育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在当今网络环境下,爱国主义教育既受到网络的冲击,表现在网络冲击着传统的国家意识及国家主权观念,冲击传统的民族认同意识,淡化爱国主义情感、消解着人的爱国意志以及挑战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方式方法等方面,同时,网络又以其形象化、即时互动以及开放性等特点,增强着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对自己祖国、民族、文化、语言以及民族传统的热爱。学校应该把爱国教育放在突出位置,尤其是对初中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这是身心各方面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这在这一时期对其进行爱国主义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笔者认为培养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与爱国精神主要有以下几点。一、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场所,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古老文明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学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意识。例如在苏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改革开放的新时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大学生价值取向呈多样性,服务和奉献意识淡化.因此,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刻不容缓.本文围绕民族精神的内涵、民族精神的培育展开阐述,指出高校应当紧紧抓住爱国主义教育这个核心,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积极发挥课外实践活动的辅助作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及以重大事件为契机进行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教育等途径,充分调动和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探索、创新民族精神培育的形式与途径,在当代大学生中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培养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6.
爱国主义是激昂在中华民族绵延发展历史长河中的主旋律,是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生生不息的强大力量。在新冠疫情和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交织的背景下,90后、00后以实际行动发出了当代青年是充满希望、可堪大任的时代强音。当前,正值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深化提升的重要契机,全民爱国热情空前高涨,但仍面临着抗疫网络舆情影响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效果、教育者对抗疫精神中蕴含的爱国主义理论元素挖掘深度不够、部分大学生爱国情感与行动不一致等现实挑战。为此,新时代,高校要实现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形成爱国主义教育合力;营造高校爱国主义文化育人氛围,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感染力;构建网络育人新格局,激发爱国主义教育活力。  相似文献   

17.
一、国防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融合的必要性1.有利于拓深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爱国主义教育主要是使学生在政治观念、国家意识、民族利益等较高层次上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它主要解决学生的政治立场、爱国主义精神及民族精神等方面的问题。根据《教育法》、《国防法》和《国防教育法》开展的国防教育,凝聚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在目标、原则、对象上与爱国主义教育保持高度的一致,以其特有的教育内涵,在全方位落实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发挥爱国主义教育的功能,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品格和能力等方面,进一步拓深了爱国主…  相似文献   

18.
爱国主义教育是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环节。在互联网新媒体技术的普及下,短视频迅速成为人们生活娱乐的重要内容,但是短视频平台播放的内容良莠不齐,甚至存在一些误导和有害信息,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通过监管、规范、提高意识、补齐漏洞等措施发挥短视频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方为爱国主义教育建设应对短视频迅速发展带来冲击的有效方法,是化挑战为机遇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19.
针对当下爱国主义所面临的新挑战,通过法治引导爱国价值观和规范爱国行为十分必要和迫切,这就要实施爱国主义法治教育。爱国主义与法治的融通关系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前提,它表明以法治规范爱国行为具有可行性,而法律也势必要体现爱国精神,并要求在法治和道德的共同作用下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法治教育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标,具有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育人特征,它能够实现以法治规范爱国行为、以法治维护国家安全以及培育青少年爱国法治意识的现实目标。通过构建爱国主义法治知识体系、建立以学校为主导的多部门协作教育模式、打造融媒体宣传学习平台等路径,切实推动爱国主义法治教育的实施。  相似文献   

20.
90后大学生出生时改革开放已经显现出明显成效,改革开放不仅深刻影响着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走向,而且深刻地改变着我国的社会生产方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剧烈地冲击着我们原有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因此,90后大学生作为当今大学生的主要群体,为我们研究爱国主义教育课题提供了新视角、新思维,更在理念、内容、载体和方法等方面对爱国主义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