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英汉两种语言都有着极其丰富的具有感情色彩的词语.译者在面对感情色彩更为复杂的"褒贬同词"现象时,不仅要揣摩其背后的文化因素,如感情色彩、文化内涵等,也要选择合适的词语来表达.文章简要阐述了前人对"褒贬同词"现象的研究,列举了部分典型及其误译现象,分析了该现象的成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翻译策略,如正确把握感情色彩、充分理解...  相似文献   

2.
汉语中的许多词语除了它的基本义之外还附带有或褒或贬的感情色彩,它们往往比一般不带感情色彩的词语更富有表现力.作为词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语言的其他要素一样,词的感情色彩也处在不断的变化中.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在众多词彩的变化中,"小姐"一词的感情色彩的变化无疑是最具喜剧色彩的了.  相似文献   

3.
空间方位词的文化蕴涵及其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方位词不仅表示空间的自然概念,而且负载了汉民族所特有的尊卑、敬谦、褒贬等文化色彩。这种非空间意义方位词的使用,与汉民族的地理、民俗习惯息息相关,进而形成了汉语文化中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空间文化。  相似文献   

4.
通过阅读我们会发现.在英汉两种语言里存在着大量的隐喻性词语.由于社会习俗、文化传统等的不同,其比喻的主体与客体之间各不相同。有时,即使主客体相同.喻义也会有差别。要做到用词准确不仅要掌握词的字面意义,更应知道词的内涵义.而词的内涵义又是由其所载的文化所决定的。如果不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不了解词的内涵义。对词的褒贬色彩掌握不准,就可能导致理解错误或语用失误。  相似文献   

5.
汉语文化负载词是具有中华民族文化色彩的词汇,在翻译时往往在英语当中找不到对等的语言来表示。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对翻译实践影响深远,本文将尝试运用功能对等理论来探讨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以期帮助中国学生能较为准确地翻译汉语文化负载词语。  相似文献   

6.
社会语义学认为,社会因素对语言单位意义的形成、变化以及语言单位的使用产生影响。俄罗斯社会的剧变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到语言中,语义互变现象十分活跃,其中最突出的是词的修辞色彩的变化。词语的感情评价色彩或由褒义转化为贬义,或由贬义转化为褒义.或褒贬义转为中性,或褒贬意义兼容。这种语义互变现象反映了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人们价值观念、心理倾向的改变以及社会生活的多样化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7.
英语和汉语都拥有丰富的褒贬义词语,它们既有相同的方面,又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就汉英褒贬词各自表义特点方面进行对比研究,得出英语词汇是"褒贬同词",而汉语词汇是"褒贬分明"的结论,进而将该研究运用到商务翻译中来,以期为商务翻译中汉英褒贬词的处理提供新启示。  相似文献   

8.
汉语中的许多词语除了它的基本义之外还附带有或褒或贬的感情色彩,它们往往比一般不带感情色彩的词语更富有表现力。作为词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语言的其他要素一样,词的感情色彩也处在不断的变化中。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在众多词彩的变化中,“小姐”一词的感情色彩的变化无疑是最具有喜剧色彩的了。  相似文献   

9.
无论是在大自然或社会生活中,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颜色,人们生活在色彩之中。在人类语言里存在着大量颜色词。这些词语在语言中经常被使用,从而使其具有丰富的感情色彩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在汉语的语汇中,有些词在表达对事物的概括认识的同时,还往往表达人们对该事物的爱憎意味和褒贬评价。比如:“祖国”、“烈士”、“纯洁”、“珍视”等词语,带有敬爱、赞许的感情色彩,这类词语叫做褒义词。再如:“贪婪”、“顽固”、“特务”、“叛徒”等词语,则带有憎恶、贬斥的感情色彩,这类词语叫做贬义词。也有些词  相似文献   

11.
《史记》是我国一部杰出的史学著作,作为一部信史,在其身上,很好地体现了我国史学优良的“实录”传统。然纵观《史记》全书,却发现《史记》中存在大量“非实录”的史料,这便与“实录”传统产生了矛盾。本文以时代生死观的角度,探讨《史记》中存在大量“非实录”史料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13.
讳饰修辞由来已久.《史记》继承了先秦的讳饰习俗和讳饰修辞,保存了大量讳饰实例,丰富并发展了讳饰修辞;《史记》讳饰修辞可分为掩饰和美饰两类,探讨《史记》讳饰修辞是解读《史记》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4.
多样性是艺术风格的必然特性。艺术家思想情感、生活经验、审美理想、创造才能的多样性,艺术所反映的客观世界本身的多样性,都规定了艺术风格的多样性。《史记》的艺术风格,即呈现出丰富多彩、无奇不备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
实录本是一种史家编写史书的理论,但它自然地延伸到中国古代小说的前身杂史杂记类的志怪,它对唐人传奇、宋元说话的影响是要求叙述要有根据,并形成小说叙事的写实方法,揭示事件的客观发展规律、对生活细节进行客现描写、善恶兼具的人物塑造.  相似文献   

16.
司马迁是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写史的目的是为封建统治服务的,但他的实录精神和进步的人生观、世界观使他笔下的作品具有批判性。本文从传主的身份、作品的写实精神、作品的序和赞、作者的生死观四个方面来阐述《史记》思想内容的进步性。  相似文献   

17.
传记式句子里主语后面的复指代词“者”有指点引人注意的作用。司马迁在《史记》里利用这种“者”为自己的分级框架服务。一般而论,它是传主地位比较高的一个标志,是司马迁给予某些传主的一种待遇。这种“者”有装饰性。  相似文献   

18.
当代《史记》研究主要有五大发展趋势,即队伍宏大,成绩显;方法更新,中青年学大放异彩;研究领域不断扩展,研究课题不断深入;协作攻关,总结性的界碑工程正在进行;《史记》的普及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相似文献   

19.
东西的《后悔录》是一部“如果书”。他用“如果”这一个词构架了一整部小说。“如果”是小说叙事的动力、核心、关键,“如果”叙事营造了过去——现在往复循环的时间架构,揭示了人生的偶然感、虚幻感,展示了“揪心”的后悔体验,最终小说写作这一事件本身成为“游戏”的一个文本。  相似文献   

20.
《史记》中体现了司马迁强烈的宣扬汉德之情。这在《史记》表明著史目的的自序和其他篇章中有非常明确的表达。“宣汉”思想是司马迁继承父亲的遗愿和对史索职责更深层认识的结果。是史学实录精神的要求,也是他内在思想的逻辑旨归和进步史观的必然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