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佛典翻译文学”是研究外未文化对中国文学史影响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南北朝时期三种佚经——康法邃十卷《譬喻经》、失译十卷《譬喻经》和失译十卷《杂譬喻经》——的钩沉、流传和特征等问题的剖析,可以透视中国“佛典翻译文学”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2.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从人类文化的角度对数学的一种阐述,透视出一个新的观念——数学文化观念."通过高中阶段的数学文化的学习,学生将初步了解数学科学与人类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体会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人文价  相似文献   

3.
<正>·推荐理由·这是一本关于"视野"的书。当你站在22楼的阳台上向下鸟瞰时,你可以把城市的风光尽收眼底,而当你站在2楼时,看到的可能只是目力所及的停车场。不管是文学还是人生,都需要一种宏大的视野去参照。《中国文脉》是一本关于文学、生命、审美的好书。中国文学三千年发展史,没有非凡的目力和宏大的视野,极可能在文学的密林中迷失了道路和方向感。作者余秋雨先生站到历史的高度,以独特的视角、深沉的思考,为我们提纲挈领地展现出中国文化的主脉。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 ,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前言部分有一个新的基本观念 :“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 ,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是从人类文化的角度对数学的作用的一种阐释 ,透视出一个新的观念——数学文化观念 .什么是数学文化 ?数学文化的内涵是什么 ?怎样将数学文化观点向数学活动 (包括数学研究和数学教育 )渗透、应用 ?这是课程改革实践中数学教师们共同关心的问题 .1 数学本身是一种文化1.1 文化就其认识的对象 ,广义地说 ,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与…  相似文献   

5.
当我们以文学人类学的视角去透视古代作品时,会发现那里有原始人类的思维方式、生活模式。而发生在人类童年时期的这一切,既是当代人类文明的前奏,又为现代人提供了最好的镜子,我们没有理由不与他们沟通。所以,探究远古史诗中的文化信息意义深远。本文主要运用文学人类学的理论阐释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的文学治疗功能和禳灾功能。  相似文献   

6.
人类文化存在着同质和异质,文学作为文化的象征和集中表现,也必然有相同和异同的因素,这就使具有跨越性的文学现象之间具有了可比性。可比性是一种内在的价值,当我们把问题提到一定范围之内,在一个特定的标准下,透视相关的文学现象时,可比性就会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7.
《格萨尔》作为我国三大英雄史诗之首,日益为文学和文化研究者所关注。史诗是百科全书,是文化宝库。《格萨尔》文化由宗教文化、人本文化诸多因子构成。本文以文化为视角,对《格萨尔》的文本进行多层次、多方位地透视,以期将该史诗的研究进一步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8.
美国黑人文学既继承了非洲的文化传统又成长于美国文明的土壤中,有着双重文化的特点,本文通过对美国黑人文学《日用家当》的分析,透视了黑人文学中双重文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正陈国恩教授的《学科观念与文学史建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近期与读者见面了,这是他辛勤耕耘的重要收获,也是他学术风格的又一鲜明体现。陈国恩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多年,成果丰硕。从早年的《浪漫主义与20世纪中国文学》到后来的《20世纪中国文学与中外文化》《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与文化透视》《文学批评与思想争鸣》及今天的《学科观念与文学史建构》等,他的中  相似文献   

10.
1886年,年仅26岁的契诃夫在他的短篇小说《苦恼》中,展示了俄国当时的黑暗。同时,他用敏锐而忧郁的眼睛,透视出了人类生而孤独的残酷现实,诠释了不仅仅属于20世纪文学的重要主题——人的隔绝和孤独。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文学文化角度探究南诏前期文化与夷汉文化渊源、碑撰者与书者。认为南诏《德化碑》是文学与文化价值并行。从两爨碑到《德化碑》,可以看出一条文学文化带——骈散兼行的碑体文学文化带,它深深地扎根于蛮夷之中  相似文献   

12.
美国黑人文学既继承了非洲的文化传统又成长于美国文明的土壤中,有着双重文化的特点,本文通过对美国黑人文学《日用家当》的分析,透视了黑人文学中双重文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一、符号学文艺论中的审美符号文学最本质的特征是它的审美性,其表现主体——文学形象,是通过能传达审美信息的特殊符号——审美符号来实现的。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勿宁说即是由创造文学语言的作者和具有审美知觉的读者所共同创造的审美符号的艺术。“审美符号”融汇了主观与客观的丰富内蕴,包容了再现说和表现说对文学本质的片面概括。符号学文学理论即是这样站在鸟瞰全局的高度,统各派之说,弃一家之言,将文学的本质囊括在由无数  相似文献   

14.
文学有时候可以跨越国界达成一种高度的相通,在川端康成与贾平凹的创作中,笔者看到了一种文学的契合,从而为探讨两位作家的创作历程与文学气质提供了一个平台。在作品《雪国》与《废都》中作家们这种近似的文学探索与追求尤为明显,兼顾作家们身处的时代与国度来比较其精神历程的同时,也是对不同地域两代人所拥有的一种精神家园的摸索。所以说文学创作与文学审美能够穿越时空的局限,共同丰富和完善人类精神。  相似文献   

15.
在德国作家约阿希姆·布姆克充满着神秘感的骑士时代的史学著作《宫廷文化——中世纪盛期的文学与社会》中,宫廷文化以及宫廷——骑士爱情所折射出的史学含义其实是一种追求完美与高尚品德的社会理想;通过作品,也可以看到文学叙述背后的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16.
评论界公认赫尔曼?麦尔维尔在《白鲸》中使用了大量的圣经原型,但是从文学人类学角度来分析还是一个新的切入点.通过文学人类学的视角分析《白鲸》中使用的《圣经》人物原型和主题原型,透视了麦尔维尔追溯本土文化、关注少数族群文化和伟大的人文主义情结.  相似文献   

17.
文学与文化的交融关系,决定了探究文化价值是文学研究的重要维度,文学活动也以其高度的艺术真实性为文化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与视角。《红楼梦》是文学与文化,审美与意识形态高度融合的典范之作,其呈现的文化视角也具有多维多向的复杂性。从传统中医文化与现代生态思想的结合点"中医生态观"的视角品读《红楼梦》的文化意蕴,试图为研究《红楼梦》提供新的视角与切入点,也为弘扬中医文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做出积极的努力。  相似文献   

18.
"反英雄"是一种当代西方流行的社会思潮,也是一种重要的文学现象,在全球化语境中,引入这一新的文化视野,对于《三国演义》研究无疑是一种合理和必要的选择。以"反英雄"——一种全新的当代性阐释来丰富《三国演义》的文化意蕴,是对小说经典具有时代意义的体验。  相似文献   

19.
文学与文化的交融关系,决定了探究文化价值是文学研究的重要维度,文学活动也以其高度的艺术真实性为文化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与视角。《红楼梦》是文学与文化,审美与意识形态高度融合的典范之作,其呈现的文化视角也具有多维多向的复杂性。从传统中医文化与现代生态思想的结合点"中医生态观"的视角品读《红楼梦》的文化意蕴,试图为研究《红楼梦》提供新的视角与切入点,也为弘扬中医文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做出积极的努力。  相似文献   

20.
在人类文化的漫长发展过程中,文学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化主体,其不可替代的社会价值已为历史所肯定。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我一千次的相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这句话是对文学教育功能的一种肯定。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文学教育功能的认识越来越趋于立体化、全面化,透视今天的文化背景与社会期待,文学教育当有更多的功能和期待目标。这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文学阅读教学的改革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