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各国都有自己的长处。各国人民都有自己的发明创造。通过经济文化交流,这些成果就超越了国家和民族的界限,成为人类的共同财富。作为祖国的一部分的四川,在我国与外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中起过重要作用,占有重要的地位。这里,就古代四川与国外的经济文化交流情况作一些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2.
清朝前期,清政府首先在呼和浩特·土默特地区分配了蒙古户口地。接着便以“赏赐”、“征用”、“效纳”等手段划拔和占用了“召庙香火地”、“驿站地”、“八旗马厂地”、“庄头地”和“公主地”等约20,000余顷土地。这些土地,主要是为了供应当地驻军以及皇室贵族消费性的需要,与当地人民的经济生活并没有直接联系。这些农田和牧场都处在呼和浩特。土默特地区,因而在客观上对这里的农、牧业生产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各个民族通过自己的民族语言记载文化,反映文化进行文化交流。由于客观世界有着普遍共同的规律,而人的思维又具有全人类性,所以各民族的文化观念有许多相同之处。另外,由于各民族在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因而产生独特的民族文化。民族间文化的异同也反映在民族语言之中,特别反映在蕴涵文化意义的谚语中。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妇女置身于“男尊女卑”的父权家长制与家国同构的封建道德双重规范的社会结构中,长期以来一直处于社会政治和经济的边缘地带。“和亲”妇女作为封建统治者实行民族羁糜政策的一颗棋子,曾经在历史时期维护了民族和平,促进了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及民族的融合。“和亲”妇女以这种独特的方式表明了自己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5.
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需从属于民族地区发展方式的转变。而一些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由于价值定位失当出现了毕业生大量外流、技能型人才缺失、招生困难、专业设置本土适应性不强等问题。因此,因地制宜,从民族地区独特的传统文化出发发展特色职业教育十分必要。民族地区特色职业教育能为民族地区培养留得住的人才,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贫困的缓解,有助于解决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和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等问题。发展特色职业教育可有效地解决人与自然、人与文化共生的关系,促进民族共生教育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民族地区少数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已经通过不同的形式逐步推进,对民族地区以及少数民族自身的发展产生了积极意义,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但是,每个民族的文化有自身的特点,在交流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冲突,这些文化冲突处理不当就会产生消极的社会影响。为此,应采取相应措施有效协调这些文化冲突进而强化文化交流与融合的积极功能。  相似文献   

7.
语言受文化的影响,民族间的文化交流直接影响着语言的形成与发展.借词是民族文化交流在语言中的直接体现.民族文化对语言的影响与这一民族的政治、经济状况直接相关,并由于民族间的政治、经济发展条件不同而对语言产生不同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试论民族经济与特色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特色经济具有优势性、独占性、效益性、易开发性、可持续性、“裙带”性、相对性等基本特征。民族地区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民族经济发展中的具体应用,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要,也是经济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和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的必然选择。我国民族地区最大的特色是:它拥有许多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都作为“稀缺”而存在的独特资源,因而民族地区发展特色经济的核心是构造出由“稀缺”资源所带来的(或可能带来的)独特的经济项目、结构和相应的经济制度。  相似文献   

9.
唐代丰州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的西部,统辖范围大致相当于今巴彦淖尔盟和包头市的大部分地区,伊克昭盟北部和呼和浩特西北部的部分地区。这里从战国、秦、汉以来,中原王朝就相继设置郡县进行管理。东汉末,屡遭兵燹,“城邑皆空”。北周武帝时又在这里设永丰镇,隋开皇三年(583)始置丰州。唐王朝建立后,仍与此设丰州及其他一些机构。在唐王朝空前统一和强盛的历史时期,丰州这个被荒废了三百多年的塞上古郡,再次呈现出了初步的繁荣与发展,并且担负着抵御漠北游牧民族政权的进攻和沟通各族经济文化交流的重  相似文献   

10.
清代,滇东南地区的发展与大量汉族移民的进入密切相关。汉族移民进入滇东南地区分别以仕宦任职、军事戍守、农业开发、经商等方式移入,对于滇东南地区当地的民族文化交流以及民族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方式与思维工具,在各国经济文化发展合作交流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在中国云南与越南老街省红河流域中,语言文化丰富多样,即少数民族文化语言有许多不同语系,反映东南亚地区的典型语言文化。了解语言文化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两国居民的历史和现在的联系。人们也看到红河流域流经两国,为不同民族的语言文化交流奠定了基础。为了推动和加强越南老街与中国云南的文化交流和经济合作,了解该地区的语言文化是必须和有益的。  相似文献   

12.
我国新疆与中亚有多个同源跨国民族,跨国民族间因相同或相近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语言文字而联系紧密,既是国与国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也会产生跨国民族问题影响国与国之间的交往甚至导致地区动荡。如何发挥跨国民族的积极作用避免其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是我们在积极维护新疆稳定、促进新疆发展的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新疆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占全国的六分之一。这里古称“西域”,地处亚洲内陆腹地,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在我国古代海上交通开通以前是东方和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枢纽,又是草原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角逐的重要场所。新疆地区的地理环境其封闭性与经济文化交往的开放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里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包括汉族在内的多民族聚居的地方,这里的先民们不但创造着自己的文明,而且在传播、吸收、发展和促进古代人类文明上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建,将极大地改变西南地区在整个国家经济布局中的地位,对西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是西南民族地区由国内边陲变为国际通道的重要条件;是拉动西南民族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全面实施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是西南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的重要保障;是加强西南民族地区与东南亚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15.
呼和浩特地区,自周秦以来就是我国古代北方重要行政区之一。全面、系统地搞清历代呼和浩特地区的行政建置和民族构成,是我们研究呼和浩特地方史、北方民族史和中国古代史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试图对两汉时期呼和浩特地区的建置和民族构成予以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新疆地区为多民族区域,这里居住着以维吾尔民族为主体的47个民族,广播电视以维、汉多种语言传播,承担着宣传党的政策方针、繁荣经济、维护稳定、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的任务。由于地理、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的不一致,因而各地区广播电视情况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论文对喀什地区调查研究中发现,新疆维吾尔民族电视受众在接收电视内容时,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区域差异。简析造成差异的多方面因素,并提出了一些进一步繁荣少数民族地区电视业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桂西北广西南丹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因素,居住着壮族、瑶族、苗族、水族等多个少数民族,他们创造了丰富而又独特的多民族文化。在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不但保留着自身特有的文化形态,而且还同周围的各民族有着密切的文化交流,形成了多民族文化共生共荣共存的局面,丰富了地区文化的多样性,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社会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多元民族文化的发展呈现出迅猛的态势,为更好地让少数民族文化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优势,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必须传承和创新民族文化,以积极的态势,尊重文化的差异性,包容文化的多样性,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呼和浩特地区的名胜古迹、民俗风情和旅游节庆活动等旅游资源入手,着重论述呼和浩特地区民族友好往来与旅游资源的密切关系。通过论述,得出民族友好往来是呼和浩特地区旅游资源的历史之根和文化之源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旅游活动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活动,也是一种文化交流方式。近年来,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的发展,国际旅游越来越受欢迎。作为世界文化交流与传播重要途径的国际旅游,同时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流和接触。文化差异对旅游有着重大影响,而文化差异是由各个民族在不同环境和地区中,在社会的发展与历史的沉淀中约定俗成的。本文试图分析中西文化背景下价值观、思维方式、语言交际的差异,探讨这些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对旅游产生的影响以及所引起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西南民族地区以其独特的天、地、人系统以及自然、人文资源的丰富性与科技、经济的落后性形成强烈的反差。而职业教育的共生、协调、可持续发展将能弥补经济科技落后的短板。探寻和谐共生的民族之内涵,分析西南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弱势和不足,实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和谐共生发展,必将成为全球化时代我国西南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