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文言虚词“者”字的词性,通常从用法上分为两类。一是语气词,二是代词。这种代词究竟属于人称代词或指示代词,还是属于疑问代词?现行说法颇为笼统。所谓  相似文献   

2.
考测点导航古人说:学会之乎者也矣焉哉,可以为文也。文言虚词是构成文言语句不可缺少的部分。文言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代词和兼词。文言虚词数量虽少,但用法灵活,使用频率高,在汉语的发展中变化大。“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  相似文献   

3.
文言虚词“焉”字在中学教材中出现的频率较高,是大纲要求掌握的15个常见文言虚词之一。“焉”字用法较多,在中学教材中常见的用法有作兼词、代词、疑问代词、语气助词和词缀等。“焉’,用在句中,一般作疑问代词、句中语气助词或词缀等。如:  相似文献   

4.
文言虚词“相”在汉语言实际应用中使用频率高、用法复杂,如《孔雀东南飞》中的“相”有作代词和前置宾语的情况,而很多汉语言类工具书忽略了这种现象。因此,有些语文教师提出,文言虚词“相”作代词和前置宾语,是一种特殊用法。也有同行持反对意见,提出了“相”字的非代词论。从大量言语应用实例看,文言虚词“相”作代词及前置宾语并不是特例,而是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5.
文言虚词是与文言实词相对而言的。一般说来,实词的意义比较具体,在句子中充当主要成分;虚词的意义比较抽象,有时甚至只起语法作用,没有实在意义。在文言中,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归为虚词,没有争议;有些代词和副词,特别是表示指示和疑问的,用法接近虚词,一般也算作虚词。  相似文献   

6.
二、虚词     
文言虚词中,情况比较复杂。有些虚词具有实词的意义;有些虚词分属不同的词类;有些虚词虽属于某一词类,但有多种语法作用。因此,掌握文言虚词的用法、特点、意义,对于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很有帮助。文言虚词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和叹词六类。现分别列表如下。  相似文献   

7.
陈文焕 《广东教育》2009,(10):28-29
文言虚词是与文言实词相对而言的。一般说来,实词的意义比较具体,在句子中充当主要成分;虚词的意义比较抽象,有时甚至只起语法作用,没有实在意义。在文言中,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归为虚词,没有争议;有些代词和副词,特别是表示指示和疑问的,用法接近虚词,  相似文献   

8.
文言虚词是指那些词汇意义比较抽象,绝大多数不表示明确意义,却能组织实词完成句子结构的词类。它是构成文言文句子不可缺少的部分。文言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代词和兼词。文言虚词数量比实词少,但用法灵活,使用频率高,在汉语的发展中变化较大。近几年高考试题对文言虚词的考查,呈稳定趋势,而且仅限于常见虚词和一般用法。但由于虚词使用频率高,是组织句子的一种手段,各个实词是靠不同的虚词的组合、连接、修饰、辅助而成为一个完整的句子的。因此,要读懂浅易的文言文,学习掌握一定量的文言虚词,是十分必要的。根据我们学过的文言虚词,从词的用法方面整理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9.
考点分解常见的文言虚词,就是指课内文言文中常出现的"之、其、而、以、若、然、则、于、乎、焉"等虚词,许多文言虚词常常兼有几种词性,如"之可作动词、助词、代词用。文言虚词,随着语言环境的不断变化,其用法常发生变化,理解词义时要注意加以区别,结合具体的语境,了解这些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  相似文献   

10.
文言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代词。代词在现代汉语中归入实词,在文言文中归入虚词。虚词在文言文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它组合、连接、辅助实词而使之成为完整的句子,从而体现不同的意思,抒发不同的感情,表达不同的语气。因此,文言虚词的学习若不落到实处,就会严重影响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怎样使文言文虚词的学习落到实处呢? 首先,要了解各虚词的特点。文言虚词相对于实词而言,数量少,因此它常常是一词多用。如“何”,既可用作疑问代词,表“什么”“哪里”“什么原因”,又可用作副词,意为“怎么”“多么”“为什么”。又因为虚词用法的灵活,有些相似的语言环境中就可用不同的虚词来表示。如表示“怎么”的意思,既可用“安”来表示,又可用“何”来表示;表“并且”的意思则可用“以”、“而”、“且”等不同的词来表示。对于以上这些特点,在学习时首先要理解把握。  相似文献   

11.
虚词不能单独成句,意义比较抽象,一般只起语法作用。文言虚词大致分为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兼词。正因为虚词没有实际意义,在解决有关虚词的问题时,分析虚词的词性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文言虚词,范围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和叹词。文言虚词在古代汉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虽然不表示实在的意义,但是可以帮助实词造句,表示语法关系,或者附加一些语法意义。清代刘淇把实字比作文章的体骨,把虚字比作文章的性情。他  相似文献   

13.
一、文言虚词第一册的文言虚词主要掌握以下五个即可之其而于以1."之"的用法和意义大致有:①用作代词,译为它(它们)、他(他们)、她(她们),所指  相似文献   

14.
一、可能考虚词“其”文言虚词最需要注意从未单独设题考过的“其”字,该虚词几种用法的辨析是难点所在,也正是文言语感强弱的试金石。首先,“其”作代词用时要能区分指示代词和人称代词,对于后者,还要能区分单纯替代人或事物的用法和表领属的用法。其次,要能区分作语气副词和作句中衬字(或词尾)的用法。至于“其……其……”配合使用,表示选择,也当注意一下。“其”字还有一种用法需要注意,即作假设连词“假使”“如果”用。二、文言翻译切忌望文生义文言翻译题采用主观表述形式,2002年是第一次,主要考查了宾语前置兼反问句式和省略介词宾…  相似文献   

15.
学习文言文主要是理解和掌握不同于现代汉语的地方。其中,文言虚词与现代汉语虚词差别很大,且使用频繁,用法复杂。现就初一第一册语文课本中的几篇文言文来谈一谈“之、乎、者、也”这几个我们常挂嘴边的文言虚词的基本用法。一、“之”“之”字在文言文中常用作代词、助词,有时也用作动词。1.作代词“之”作为代词,指代范围相当广泛,可代人、事、物。译为现代文时可根据指代情况、句子内容灵活掌握。例如: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  相似文献   

16.
一、考点阐述文言文就是文言实词加虚词的语法组合。文言文中,虚词非常活跃,出现频率较高,表面上看很虚但实质上有很强的实在意义,因而,每年必考,成了高考文言文的一个重要考点。文言虚词指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副词,以及表示指示和疑问的代词。虚词意义虽较抽象,有时甚至只起语法作用,但是使用频率高、语法功能强,且古今变化大、用法灵活多样,因  相似文献   

17.
与文言实词相比,文言虚词有如下特点:语义不甚明确甚至无解,却能表示一定的语法关系,表达一定的语气神情;除代词外,都不能担当句子的主要成分,不能单独用来回答问题,只起辅助作用,帮助实词构造句子,表达意思,语法功能远比文言实词强;数量虽少但使用频率极高,用法灵活多变.由此可以找到学习文言虚词的一般规律:依据具体的语境和语法关系来辨识虚词.以活对活,学会辨识,是攻克学习文言虚词难关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文言虚词是指那些词汇意义比较抽象,绝大多数不表示明确含义,却能组织实词完成句子结构的词类,它是构成文言文句子不可缺少的部分。文言虚词的数量不多,但由于用法灵活,与语法结构密切相关,掌握起来并不容易。文言虚词包括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等几大类。此外,文言中一些代词、副词也具有调整句子结构、表达语气等作用,一般也划入虚词范畴。学习文言虚词,要注意三个相关的问题:一是确切分辨每个词的词性;二是掌握每个词在句子中所起的语法作用;三是“今译”问题。高中语文课文中较系统地介绍了40多个单音节和双音节虚词,由于虚词使用频率高。是表示词法的一种手段,各个实词是靠不同虚词的组合、连接、修饰、辅助而成为一个完整句子的,因此,要读懂浅易文言文,掌握一定量的虚词十分必要。请赏析两篇短文。  相似文献   

19.
在古代文言文中,文言虚词"何"形成的固定结构频繁出现,研究并掌握它的规律,对于理解文句含义,翻译文言文以及从事中学文言文教学,都大有裨益。下面,梳理一下文言虚词"何"所形成的固定结构,以供大家参考:一、何……为疑问代词"何"同语气助词"为"配合,问者对问题有疑惑,要求对方回答。可译为"为什么……呢?""要……干什么呢?"。例如:  相似文献   

20.
正高中文言文学习的主要任务是能阅读浅易文言文,学习的内容主要包括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特殊句式。近年来,文言文虚词的考查日益受到重视,众多的模拟卷、高考卷根据新"考纲"精神将原先的对人物形象的考查题改为文言虚词题考查,就是对文言虚词采用直接考查的办法进行。作为一线教师,我们除了对"考纲"规定的"高考常见的18个文言虚词"进行学习之外,还加强了学生做文言虚词题能力的训练。在文言文虚词教学中,笔者遭遇到的最大尴尬就是"虚词多解",即课文中同一处虚词的用法,不同资料、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