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袁桂琴  宛玲 《情报科学》2001,19(12):1242-1245
信息化社会要求高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初中能力的现代型人才,而信息意识又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与发展的基础,针对目前我国高校信息意识教育比较滞后的现状,本文在指出信息意识教育的重要性的同时,着重探讨了在高校开展信息意识教育的具体内容和实施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促进教育培养体系的科学化、规范化,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我国当前创新创业教育现状,从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创新创业综合能力实践3个层次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以期为高校人才培养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王慧 《西藏科技》2005,(7):25-27
实施数学教育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实施数学教育创新,教师的教学思想必须转变,不断创新课堂情景、教学手段、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素质、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4.
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综合素质人才是时代赋予高校的职责。为了更好地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分析了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创业操盘实践项目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新途径,从创新创业培训、企业轮岗实习、创业方案策划、市场跑盘等方面论述创业操盘实践项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创新教育与计算机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文华 《科教文汇》2007,(9S):145-145
创新教育是指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培养目标的教育。创新教育要求教师在重视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学习能力。21世纪是信息发展的社会,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6.
创新教育是指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培养目标的教育。创新教育要求教师在重视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学习能力。21世纪是信息发展的社会,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给学生授之以“鱼”,更重要的是要授之以“渔”,将课堂教学方式由陈旧的“让我学”变成“我要学”,培养学生自主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力,使学生成为能适应未来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新人。  相似文献   

7.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应注重实践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要在市场经济中获得长远的发展动力,必须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文从正确理解实践教学的理论内涵出发,围绕高职生在实践教学活动中这个主体,对如何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科技创新协会是组织引导高校学生通过对科技文化知识的学习、转化、运用和自主创造,培养其科技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实践活动平台,它是高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客观认识大学生科技创新协会建设现状,深刻分析当前影响大学生科技创新协会建设与管理的诸种因素,对于推动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增强高等教育的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创新教育是指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培养目标的教育.创新教育要求教师在重视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学习能力.21世纪是信息发展的社会,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10.
当前,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取得较大成果,但仍面临一些发展难题。为探索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路径,通过对H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总结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过程中的经验、成效及存在的不足;提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总体规划愿景并探索建设路径,从而推动地方高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1.
To meet the demands of industry, the skill base necessary for information systems personnel has broadened in scope to encompass not only technical abilities but competence in team work, communication, and creativity, and an understanding of business functions. The traditional approach to information systems curricula, however, may not fully serve to address these areas in student development.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use of a capstone information systems course as a part of an information systems education to develop students’ abilities and skills needed in the integrative information systems/technology and business areas. It is argued that a properly designed and taught capstone course offers curriculum flexibility and can satisfy the requirements of stimulating the creative mind to integrate various interrelated concepts, and acquisition of practical knowledge.  相似文献   

12.
北欧四国信息能力建设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1世纪是人类全面进入信息社会的世纪,信息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已经渗透到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信息能力概念是20世纪70年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崛起而出现的,它发展至今,已经被公认为21世纪最关键的能力之一。信息能力的建设既是时代的迫切需要,也是未来国家教育和智力资源开发的大课题。本文首先介绍北欧信息能力建设发展的背景,然后对瑞典等4个北欧国家的信息能力建设发展情况、具体实践与最新进展作了介绍,并提出相关的结论与建议,以期对我国的信息能力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创新人才的世纪,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主要依靠创新人才的创造力。高校教育应借助实践教学,将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社会人才作为主导思想和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4.
如何提升研发项目群人员创新行为成为理论界和产业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以研发项目群人员为研究对象,探索了研发项目群人员创新效能感、协调性胜任力和创新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不同知识能力下创新效能感对创新行为影响的差异。通过问卷调查,采用多元回归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研发项目群人员创新效能感对创新行为具有正向影响,并能够在协调性胜任力影响创新行为的过程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知识能力对创新效能感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影响:研发项目群人员学历水平和工作年限越高,创新效能感对创新行为的正向影响越大,创新效能感的调节作用也越强。本文深化了创新效能感和创新行为的理论研究,并对研发项目群人员创新行为提升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2004年以来,山东经济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实施了突出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模块化人才培养新模式,为追踪学院毕业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提高情况,文章利用多目标决策夹角余弦法进行评价,研究的结果表明,按模块化教学方案培养出来的大学毕业生的综合评价得分平均比按普通教学方案培养出来的大学毕业生的综合评价得分高28.57%左右。  相似文献   

16.
基于职业胜任力视角提升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是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教育见习作为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基础环节,直接决定学生是否具备职业胜任力。该文基于职业胜任力视角解读教育见习观察的有效性,从见习内容、见习方式上探究提高教育见习观察有效性的具体策略,在幼儿园教师与高校指导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对教师行为观察的分析与评价,发现促进教育见习质量提高的生成机理,谋求反思性实践与职业胜任力的整合,进而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7.
冯元 《科教文汇》2014,(26):9-11
回顾意识形态发展历程,无论从理论研究还是从实践发展的角度来看,都已呈现明显的文化转向趋势。从意识形态内容上讲更重视人文主义关怀,从传播上讲更注重以文化为依托的隐性方式。然而由于传统文化根基不稳和多元社会思潮的冲击,意识形态的文化转向给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展造成了诸多困境。本文从思想、经济、文化三个维度出发,积极建设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核心内容的意识形态体系,兼容并包其他文化,实现多渠道意识形态传播方式,促进意识形态更好地实现社会整合效果。  相似文献   

18.
对高职贫困生开展感恩教育时,首先须明确其感恩的对象和感恩的方式。在塑造贫困生健全人格的内在要求驱动下,贫困生不仅应感恩所在学校,还应对社会、家庭心存感恩。在增进贫困生职业思想意识的内在需要导引下,感恩的方式应落实到贫困生的学习行动和在线职业实践中。经过现实考量,开展感恩教育的实践策略可围绕四个方面来构建:线上与线下协同开展贫困生感恩教育;多形式、多途径增强贫困生求学信心;联系贫困生利益关切点,形塑其专业志向;以暑期实践为契机,实现感恩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9.
许玉琴 《科教文汇》2012,(25):19-20
开发和利用实践教学资源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首要问题。基于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教育结构层次诸多不同,针对高职生服务于地方与区域性特点,高职院校在开发和利用思政实践教学资源上应当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和有的放矢原则,只有各种因素协调一致,相互配合,才可能开发和利用适合高职生,服务于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实践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