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报纸发行自从打破“邮发”一统天下,有了自办发行、自主发行、多渠道发行格局之后,发行竞争日益激烈。为争夺读者,各家报纸都使出浑身解数,或改变原有发行模式,或探寻新的发行之路,或推出旨在提高市场竞争力的特色服务。服务意识的增强和服务手段的多样化、人性化,越来越受到报纸主管负责人和发行领导人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党报发行的与时俱进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项友炜 《新闻记者》2002,(11):55-56
经 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风风雨雨 ,党报在办报理念、发行机制、发行标的、发行策略、发行经营、发行管理上都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作为党报的发行人和从事党报发行工作的同仁 ,从思想观念到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工作作风都要适应变化了的情况 ,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求真务实 ,实现党报发行工作的与时俱进。一、办报理念 :从抢新闻到既抢新闻又抢发行。这些年来 ,从中央到各地党报 ,为了更多地争取读者 ,争取市场 ,每年的改版都在“新闻扩容 ,压缩专版”上下功夫 ,而且在人财物等方面不惜工本 ,抢抓独家新闻 ,千方百计增加报纸的信息量 ,提…  相似文献   

3.
王鸿雁 《报刊之友》2013,(10):80-82
高校校报要良性发展,需面向市场,重视发行经营。在适众定价基础上做好有效发行,优化发行结构,明晰发行渠道,邮发、自办发行、零售相结合,拓宽发行空间,满足读者多方面阅读需求。树立服务理念,提高办报质量,优化内容和形式,增强时效性,用优质投递促发行,主动提供多样服务,开展多种读者活动,重视订户管理,建立读者数据库,用真诚培养读者忠诚度,增加报纸吸引力。做好发行员的选用、绩效管理,抓好发行人员队伍培训,建设和管理发行队伍。增强校报推广营销意识。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了一个数字发行信息交换规范的设计,并以此为标准提出了一个涵盖数字发行、发行计费以及发行统计的发行系统设计。该系统的设计充分借鉴了传统出版物发行的经验,同时引入了许多数字发行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王鸿雁 《今传媒》2013,(10):80-82
高校校报要良性发展,需面向市场,重视发行经营。在适众定价基础上做好有效发行,优化发行结构,明晰发行渠道,邮发、自办发行、零售相结合,拓宽发行空间,满足读者多方面阅读需求。树立服务理念,提高办报质量,优化内容和形式,增强时效性,用优质投递促发行,主动提供多样服务,开展多种读者活动,重视订户管理,建立读者数据库,用真诚培养读者忠诚度,增加报纸吸引力。做好发行员的选用、绩效管理,抓好发行人员队伍培训,建设和管理发行队伍。增强校报推广营销意识。  相似文献   

6.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报纸的发行直接关系到报纸的社会影响力和广告经营收入。近年来,业内不仅对报纸发行的量,更对发行的质进行了深入探讨,如有效发行等等。我认为,转型期的报纸发行还应重视另一个问题,就是报纸的发行结构。 一般认为,所谓发行结构,是指报纸征订和零售之间的比例关系。如果进一步从发行量和质的比较层面来分析,就能基本确定报纸发行结构的合理与否对广告收益的影响,从而为报纸提供适应市场的科学预期。关于此,至少须从三个方面展开:(1)反映市场需求;(2)反映读者群的定位;(3)反映发展空间的趋向。  相似文献   

7.
朱广盛 《传媒》2001,(3):55-56
在我国南京、广州、成都等地都先后上演了硝烟弥漫的报业大战。发行,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成为报业人员的首要任务。 竞争呼唤新的发行机制 我国许多报纸沿袭多年的邮局发行方式,在近10年中虽然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但改革  相似文献   

8.
柯志文 《传媒》1999,(3):25-26
由于期刊市场的发展和竞争的需要,期刊的发行渠道愈来愈多。邮局发行、自办发行、委托发行,各行业各系统通过行政手段层层往下发行,期刊进入书店、百货商场;邮局零售公司、个体期刊批发商和零售摊点、报刊亭等等,各种不同的发行渠道间的冲突日趋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垂直渠道的冲突:即期刊社与发行单位的冲突。其一,邮政部门认为邮发刊物应由其独家经营,凡邮发  相似文献   

9.
王珺 《出版参考》2007,(7S):31-31
阿歇特发行公司隶属于阿歇特图书集团,是法国最著名的图书和杂志发行机构之一。它的历史可追溯到1852年由路易·阿歇特在巴黎里昂火车站创办的名为“火车站图书馆”的零售店。从1913年开始,从属于阿歇特出版社的发行部门开始向法国以外的发行市场进军。在此后的近一个世纪的发展中,阿歇特出版社和它的发行部门不断壮大,成立了阿歇特图书集团和阿歇特发行公司。[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学习类报刊自办发行从产生到现在已有很长的历史了。作为邮局发行不足的弥补,学习类报刊自办发行以其灵活、多样、机动等特点由小到大,渐渐发展成为一种很重要的发行渠道,并且在今后一个相长的时间内,将会在发行舞台上大展身手,与邮局发行并列甚至超过邮局发行,成为学习类报刊的主要发行渠道。这是因为,邮局发行因其体制上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王荧 《传媒观察》2003,(5):45-46
近年来,国内各大城市报业都存在十分激烈的竞争。竞争结果造成报纸加厚,运营成本逐年增加,办报内容同质化现象日趋严重。报社老总们为摆脱这种竞争胶着状态,在内容定位和版式风格上绞尽脑汁不断创新,对争夺广告资源不惜投入人力财力,而对报纸发行似乎无暇顾及。在很多报社的采编、广告、发行三部门中,发行最没有地位,而且总认为前二者是脑力劳动,发行是体力劳动,人员安排以老弱富余人员居多,工资奖金远不及广告人员,营销策划活动基本没有。  相似文献   

12.
胡家胜  张带荣 《编辑学报》2013,25(5):455-457
我国科技期刊经营存在重编辑轻市场、重制作轻发行、重发行活动轻发行效果等弊端。随着报刊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科技期刊市场的成熟,科技期刊编辑应该树立科学的发行观,使发行工作服务于期刊整体发展,充分评估期刊发行过程中的成本与收益,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制订发行策略,以合理的成本赢得最大的效益。  相似文献   

13.
我国报纸发行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就一直处于不断探索之中,大体经历了邮发模式一统天下阶段,邮发和自发两种模式并存竞争阶段,接着从9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邮发和自发相结合、物流发行等多渠道发行模式,还有一种有争议的模式——数字化发行等四种主要模式。本文对这四种模式逐一分析。  相似文献   

14.
现在,许多党报(本文特指党委机关报)的发行属于高价发行,其具体特征为:发行报纸以盈利为目的,以求通过发行增加一些收入来弥补广告收入的不足以及发行量下降造成的收入损失,发行手段上依靠各级党委、政府的政策和措施推动。这种形式与晚报、都市报的出版发行流程高度一体化,发行上争相降价促销的局面形成强烈的反差。这种现象,是一个与市场经济环境不太和谐的音符,但它与党报的客观环境相适应,所以能够产生并长期存在。导致党报高价发行的根本原因是党报处在半市场经济体制、半计划经济体制的状态中,也可以理解为党报处于既非市场经济又非计…  相似文献   

15.
通过比较发现,中日两国日报发行市场集中度存在明显差异。我国日报发行市场集中度较低,近年来变化幅度不大,属于分散竞争型市场结构;而日本日报发行市场集中度很高,近年来呈下降趋势,属于寡占型市场结构。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管理体制、市场经营行为和市场绩效等方面。今后需要有针对性地调整报业管理体制,借鉴日本先进的发行方法,改进我国日报发行工作,适度提高日报发行市场集中度,做大做强报纸产业。  相似文献   

16.
如何搞好新建出版社发行工作杨宪金西苑出版社成立于1993年9月,深知新建出版单位在发行工作中的甘苦。建社伊始,我们对当前的出版形势和图书市场做了调查研究。在努力做好编辑出版工作的同时,对发行工作给予充分的重视和重点安排,并加强优化管理,健全内部运行机...  相似文献   

17.
王仿子同志在《关于图书发行工作答客问》一文中,对新华书店的发行工作、出版社自办发行,以及图书市场竞争等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提出了深化图书发行改革的一些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论报纸的有效发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桦  梁林 《当代传播》2001,(4):89-90
看了这标题,也许有人会问,发行也存在有效与无效吗?那么,首先请大家看这么一个例子。新闻学博士曹鹏在《中国报业集团发展研究》中有这么一段话,“1992年,笔在襄樊铁路系统采访,亲眼看到列车段办公室堆着大叠《工人日报》,据介绍,他们按规定订了二十多份,由于客运段工作性质,工人们一出车就是四五天根本没时间真正阅读这些为他们订的报纸,除了包东西,就量卖废纸。”(第53页)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工人日报》的这种发行就是无效发行。发行是关系报纸的生存和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问题。一家报纸只有卖出动,为消费所订阅购买才能实现其价值,并得到生存和发展。本试图从经济学的层面来探讨发行问题,探讨遵循怎样的发行规律才符合经济学的原理要求,使其达到利润最大、成本最小化。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出版社自办发行在出版社中所处的地位及面临的问题,提出搞好自办发行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20.
吴锋 《青年记者》2007,(21):75-76
报纸发行"第三次创新"既不是自办发行吃掉邮发,也不是以邮发取代自办发行,而是以整合营销理念为先导,结合数字时代的基本特征,对报纸发行的游戏规则、组织框架和盈利模式进行全新建构,进而实现传统报纸发行模式的彻底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