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周氏山作、周氏大荒兄弟在20世纪80年代初受广西花山远古崖画的启发,创作了"花山组画"系列作品,在当时中国画坛酝酿着思想观念的变革和艺术形式的突破的"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形势下,无疑给画坛带来一股清新而强劲的新风。在其深具现代形式感和充沛表现力的作品中,显示了他们如初生牛犊般的探索胆略和青春盛气。  相似文献   

2.
周氏山作、周氏大荒兄弟在20世纪80年代初受广西花山远古崖画的启发,创作了"花山组画"系列作品,在当时中国画坛酝酿着思想观念的变革和艺术形式的突破的"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形势下,无疑给画坛带来一股清新而强劲的新风。在其深具现代形式感和充沛表现力的作品中,显示了他们如初生牛犊般的探索胆略和青春盛气。  相似文献   

3.
南宁地区行署专员莫军(左三)、副专员陈武(左四)在宁明职中检查工作。提起花山,人们也许自然会想到“长满鲜花的山”。实际上,到过花山的人都知道,花山上并不漫山长着花。它之所以闻名中外、令人神往,是因为那闪耀着壮族先辈智慧和中华文明之光的千古之谜——花山岩画。由此我们又可以说:“花山就是文化摇篮,就是教育芳园,就是人才圣地”。是啊,郑建宣、周氏兄弟等一批批名家就是在花山文化的哺育下成长起来,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花山儿女。如今,花山脚下,明江两岸,38万勤劳智慧的花山后代,在宁明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团…  相似文献   

4.
花山岩画文化地位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山岩画是世界岩画的极品,花山文化是壮民族文化形成的标志,是中国岭南土著文化的缩影,是连接中国—东盟的文化桥梁。政府和学术界对花山岩画文化地位的关注和研究,可以为花山"申遗"营造学术氛围。  相似文献   

5.
花山岩画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保护好花山岩画,就是维护世界文化的丰富多样性,就是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是实现花山岩画从观赏价值到研究价值向财富价值升级的必由之路。花山岩画"申遗",对推动广西文化发展具有战略性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左江花山岩画分布在中国广西崇左市境内的左江及其支流明江流域沿岸的崖壁上,其中宁明花山岩画的画幅最大,图案最多,通常称其为“花山岩画”。沿江200多千米的岩壁上密集分布的众多岩画点,与秀丽的山水相映,形成独特的“自然与人的共同作品”。  相似文献   

7.
花山岩画及其传说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壮语PYALAIZ,音为岜莱,意即绘有画纹的山,意译为花山。花山岩画传说是对花山岩画这一著名壮族历史文化遗迹的艺术诠释。本文在对花山岩画传说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归纳的基础上,从花山岩画和花山岩画传说两个层面展开对其研究史进行了总结,初步廓清了其研究的脉络。这对于进一步从多学科视角挖掘花山岩画传说的文化意蕴及从民间文学的角度对其进行本体研究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花山岩画"申遗"是一个系统的文化工程,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有:如何使花山岩画"申遗"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的关注和产生应有地影响,如何挖掘具有普遍意义的历史文化价值,如何开发与保护,等等。探讨和研究这些问题,对促进花山岩画"申遗"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艺术领域中,左江花山岩画始终创造着重要的文化价值、旅游价值与艺术价值,运用在各种领域的文化景观设计与展示方面都独具特色。基于左江花山岩画的起源和图像符号分类认识,着重论述左江花山岩画图像景观造型元素被广泛运用于各个现代化领域中的艺术化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与传统的传播方式相比,花山岩画传说的网络传播呈现出以下特点:传播空间相对集中;审美娱乐功能相对突出,其他功能相对弱化。这主要是传播主体和传播对象的相对固定化使然。事实上,花山岩画传说和其他民间文学作品一样,具有多元的文化价值。要发扬其独特的文化艺术魅力,尚有可作为的空间。就网络传播而言,可考虑开辟新的广阔空间,传播主体应重视其多元价值的挖掘。  相似文献   

11.
苏华 《承德师专学报》2005,25(4):56-56,68
自由是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以及对必然性的利用,是主客观统一的过程;而实践也是同样包含着主客观统一的主客体的统一,即人们利用、改造客观必然性的活动:主体性也是在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克服、改造中得以确立起来.自由、实践、主体性三者为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述形态,各有侧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是从自由和实践引发开来的,作为自由和实践的主体在对客观对象的认识、作用和改造中达到的与客体世界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围城》通过方鸿渐的漂泊,借助看似"开放"实则"封闭"的空间转移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及中国知识分子作了入木三分的描绘,多侧面地对所谓文明社会的各种弊端作了无情揭露和嘲讽,使方鸿渐们在不同的世情背景下,呈现出既复杂又真实的人性、人情和人生。  相似文献   

13.
虽然有效教学反思已倡导多时,但并不能无条件地接受它,要在对它本身有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指导自己的教学。因此,对其概念的梳理和思考是必需的。本文认为有效教学反思是有着多方面涵义的实实在在的概念,其"有效"所言传的是一种"发展"和"进步"的意义,体现了对一种理想状态的追求。具体来说,有效教学反思体现为一种教学反思形态、思维形式、理想和境界以及多指向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14.
“时代”、“地区”和“民族”性类目常常并列列出,归类时可以从有关相近相邻类目的内容划分中找出划分标准;分析主表中注释隐含的划分标准;分析类目包含的主要内容成分判断或参考一些相关类目规定的划分标准,来寻找到合理的归类方法。  相似文献   

15.
由沃尔夫冈·彼得森执导的电影《特洛伊》取材于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它以直观的音像形式重现了古希腊的一场战争,同时也融入了现代的商业因素.影片在故事的基本情节、人物的塑造及文化的内涵上,对原作既遵从、又疏离,使得作品从一部反映部落英雄战争的史诗,转向更为深邃的人性拷问,更契合现代人的审美趋向;但如果仅凭影片去理解史诗,则会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16.
<到灯塔去>(To the Light house)是一部经典的意识流小说,它以完美与和谐的艺术形式充分展示了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非凡的艺术功力.本文以<到灯塔去>为文本,提出了对"非个人化"手法在两个层次上的理解并探讨了伍尔夫如何娴熟的使用这一手法来揭示人物变化多端的内心世界,揭示人的本质.  相似文献   

17.
一直以来,许多研究者忽视了鲁迅写作《阿Q正传》时的思想观点和文艺观点,仅仅一般地根据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中关于农民问题的正确思想来解释阿Q的“革命”问题。事实上,阿Q的“革命”,不过是他的“精神胜利法”在客观环境发生变化后的另一种表现的形式而已。  相似文献   

18.
原始的雅、俗都和“礼”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否遵循礼的规范,是区分雅俗的重要标准。礼最初是俗的一种体现.经过贵族加工和发展后.礼更加规范。约束力更强。雅依从于这种规范后的礼.最早在音乐领域诞生,借以和未经规范的、不能体现礼的精神的“俗乐”相区分。雅的观念产生以后。雅俗之间才开始有了区分。  相似文献   

19.
《西游记》中的“游”作为希望的载体,对于游者本身的意义,主要在于为师徒们提供了新生的机会,由此引起了师徒们身份的重构,并使他们融为一体。游的“流动性”与“滞”的因素相对举,以及作者对结局的淡化处理,揭示了“游”这个行动所产生的永恒意义。  相似文献   

20.
台湾问题有国内和国际两大因素,台湾问题的解决也要从国内和国际两个层面出发。本文主要是从国际法和国内法两个层面对台湾问题进行法理分析,强调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台湾问题是和平统一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