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1 毫秒
1.
我国高校教育硕士培养存在诸多弊端,习惯性地落入单纯依靠高校、片面追求学术性、用理论来堆砌课程教学等思维定势中。为彰显教育硕士培养的特色和价值,高师院校需加强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的对接,着眼于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着手构建“地方政府—高等院校—中小学(G-U-S)”三位一体培养模式,体现多元共同体的价值,突出教师培养的“职业性”“实践性”“师范性”等本质属性。在协同育人的指导思想下,衡阳师范学院对教育硕士培养模式进行创新设计,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教育硕士培养“3421”模式,健全教育硕士培养运行机制,完善了教育硕士的人才培养方案体系,发挥了高校与政府的协同创新作用,体现了教育理念的创新、教学目标的创新、培养模式的创新以及评价体系的创新。  相似文献   

2.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自开办以来 ,受到了全国基础教育战线广大教职员工的欢迎 ,这不仅对加强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和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提供了长远的保障 ,而且还加强了高等师范院校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功能 ,使高等师范院校及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能够对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和管理人员在进行培训和提高方面做到了有计划、有目的、有条件、有要求、有层次。同时 ,在如何提高基础教育教师的教学水平、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方面也为高师院校提供了一个研究和学习的机会。目前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已成为高师院校研究生层次培养的一个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教育情怀是教师追求教育的生命意义、坚守职业的内在动力和践行师德的重要体现。地方院校师范生的教育情怀包括德性自觉、职业认同、乡土情怀、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培养地方院校师范生的教育情怀,能够提高师范生的从教意愿,稳定乡村教师队伍,提供乡村教师发展的持续动力,使其成为乡村儿童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建构以地方院校引领、区县政府统筹主导、中小学积极参与的协同育人模式是地方院校师范生教育情怀的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4.
教育硕士研究生具有未来教师与学生双重角色,其人才培养质量是决定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成效与教育变革发展的关键因素。智慧教育的发展对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带来了诸多挑战,文章通过分析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研究现状,指出了地方高校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了相应的培养路径,以期为提升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自2007年我国新设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位以来,河南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招生院校逐渐增多,生源充足,基础比较扎实,但在招生形式、实践实习和培养方向等方面还需要加强建设。教师的可行性的建议有:增加国内外在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招生、拓宽教学实践和实习途径、发挥地方文化优势和打造特色培养方向。  相似文献   

6.
研究生层次的教师教育体系已经成为我国提升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基本措施。围绕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的改革实践,探索并实施“知行研合一”的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为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模式改革提供独特的院校改革视角。  相似文献   

7.
教师教育的变革给地方师范大学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及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对教师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研究生教育结构性调整,为地方师范大学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笔者认为,地方师范大学将挑战与要求转化为发展动力,抓住难得发展机遇,提升教师教育人才培养层次,扩大教育硕士规模,坚持培养原则,创新培养保障措施,确保培养质量,是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突出办学特色,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谋求长远发展的较佳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前在包含教师教育的多科性地方院校中,教师教育基本上沿用封闭式的模式,这种封闭式的教师教育模式与培养现代职业教师的要求很不适应,为此教师教育必须由封闭走向开放。本文从分析多科性地方院校教师教育的现状出发,借鉴国内外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做法,对多科性地方院校教师教育的专业化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9.
熊瑛 《红领巾》2005,(2):61-63
目前在包含教师教育的多科性地方院校中,教师教育基本上沿用封闭式的模式,这种封闭式的教师教育模式与培养现代职业教师的要求很不适应,为此教师教育必须由封闭走向开放.本文从分析多科性地方院校教师教育的现状出发,借鉴国内外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做法,对多科性地方院校教师教育的专业化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国家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基础教育师资缺口给地方院校教师教育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但广西新升本地方院校坚守教师教育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新升本地方院校教师教育要抓住机遇,明确办学思路与定位,并通过大幅增加资金投入、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加大师资培养和引进力度等措施,在服务地方基础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1.
农村教育硕士对农村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我国现阶段教育硕士的培养存在着严重的城市化倾向,使我国农村教育硕士的发展陷入了困境,表现在招生数量和培养结果的适用性以及农村教师大量流失等方面。要想摆脱困境,需要采取如下措施:国家设立政策性的农村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严格确定农村教育硕士招生院校,完善培养农村教育硕士的学费分担机制,放宽农村教育硕士的报考条件,调整农村教育硕士的课程设置,采取措施防止农村教育硕士的流失,等等。  相似文献   

12.
目前在包含教师教育的多科性地方院校中,教师教育基本上沿用封闲式的模式,这种封闲式的教师教育模式与培养现代职业教师的要求很不适应,为此教师教育必须由封闭走向开放。本文从分析多科性地方院校教师教育的现状出发,借鉴国内外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做法,对多科性地方院校教师教育的专业化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认为教育硕士特殊的人才培养定位与现有培养队伍的缺陷,客观上要求强化教育硕士协同培养共同体的建设。指出教育硕士协同培养共同体的形成与创新,应本着权责明晰、优势互补、互利互惠的原则,促使地方政府、高校及地方中小学校理性地践行各自职责。  相似文献   

14.
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制度设计与模式构建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通过对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现状的梳理,可以从制度设计、模式构建方面探讨设立职业技术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并针对中职教师其理论内涵、制度实施、培养模式等构建在职攻读硕士的专门学位标准,从而进一步促进中职院校高级"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找出培养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的科学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5.
地方综合性院校一体化教师教育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构建一体化的教师教育体系以教师专业化和终身教育思想为理论基础。相对地方综合性院校而言.当下教师教育存在机构设置不合理、职前职后教育失范、师范专业去师范化、课程有效性不高等问题。地方综合性院校教师教育体系一体化构建应体现连续性和整体性,在培养培训机构与教学管理机制、培养与培训目标以及实施教育教学过程等方面体现一体化要求。  相似文献   

16.
美国教育硕士培养具有鲜明的特色,表现在将教育硕士培养纳入教师专业发展大背景,根据社会发展需要设置形式多样的教育硕士专业和方向,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开设灵活多样的教育硕士课程,建立优质师资队伍等。其对我国教育硕士的发展与完善具有重要启示作用。教育硕士培养应体现教师的专业性,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设置应充分尊重市场需要,为社会提供亟须人才;教育硕士培养应努力提升学生的实践智慧,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要完善教师队伍建设,加大教育博士招生力度。  相似文献   

17.
基于问卷调查,发现全日制教育硕士(非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的教育技术能力发展途径单一;绝大多数全日制教育硕士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应用对于教育教学效果优化的重要性,但教育技术知识与技能水平还有待提高;大多数全日制教育硕士对影响教育技术应用实效的各种因素的认识不够充分,缺乏教育技术应用实践能力;绝大多数全日制教育硕士期望高师院校加强教育技术实践教学环节并为其提供具有实用性的教育技术学习资源及相关支持。针对发现的问题,就高师院校如何通过加强系统规划、注重实践教学、建设信息化培养资源进一步优化全日制教育硕士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工作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张萍  马占营  陈燕  郑敏燕  黄怡 《西部素质教育》2019,(24):163-164,166
文章以咸阳师范学院为例,首先分析了地方院校化学师范生培养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地方院校化学师范生培养策略,包括加强对师范生从教的思想认识培养;加强对教育实践教学的重视;提升化学师范生的实验教学能力;推进专业培养和基础教育的融合;积极创造条件,加快中学化学教师硕士化培养进程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和人才培养方式的转变,我国研究生教育在学科建设、招生规模和培养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以来,一直是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研究内容。如何积极发展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使其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满足培养质量标准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已成为相关培养院校的一个亟需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结合学院实际,调研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了目前专业硕士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教育硕士(中小学教师)的在职学习在"额外压抑"下成为"异化劳动",在"被培养"的继续教育过程中难以获得快乐和幸福。教育硕士(中小学教师)培养本质上是生命原始冲动推动下的"自由劳动"实现进化与消遣的过程,是教育硕士"进入事物"独特体验与把握生命的过程。为实现教育硕士生命意义与价值,在职教育硕士教育应该营造"非压抑性"生存氛围,使其产生创造的生命冲动;获得自我生命体验,实现其生命绵延;在"习明纳"中自由消遣,满足他们生命之流的交融;理解学科研究或探究方法与范式,彰显其创造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