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认为,何申小说创作价值的真正标识,是何申小说创作态度的真诚性,在把握当代农村生活状态时,热切关注历史中乡镇干部和普通农民的人生体验、情感追求、价值困惑。由此而论及与何申一起被称为“现实主义冲击波”的几位作家谈歌、关仁山、刘醒龙等,充分肯定了他们以真诚的态度来对待现实、人生、写作,对待艺术的可贵精神,着重强调理解何申和“何申们”,我们的态度也要诚实些。  相似文献   

2.
每个作家的人生体验必定或多或少的对其作品的创作产生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张爱玲的家庭成长经历、社会生存经历和爱情婚姻经历,总结这种缺失性的人生体验对其小说的创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讨论由“外来户”经历形成的孤独体验对王安忆小说创作的影响,包括对创作题材的影响,对作者创作观的影响和对作家安排作品中人物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当代乡土小说名家的创作中,向本贵和何申的创作有相同之处,但又备有不同的风格。向本贵是平视农民,而何申是俯视农民;他们的作品时代感强,笔下的乡镇干部和农民性格特点鲜明,作品生活气息浓,反映了我国农村的真实情况,而且各自的作品都有浓郁的地方色彩。20世纪90年代后期起,何申沿着以前的创作路子继续前行,而向本贵则更多的关注农村弱势群体。  相似文献   

5.
申跃中的创作命运中因袭着一代乡土作家的优势和劣势.丰富曲折的人生经历和入骨入髓的生命体验给申跃中的农村题材小说奠定了深厚的基础,使他得以在属于他自己的那个艺术领域里耕耘收获.然而,农民歌手在思想上和艺术上的局限也给他的创作之路留下了某些缺憾.  相似文献   

6.
魏文卷 《考试周刊》2011,(38):69-69
作文是学生人生体验的表述,人生经历不同,其思想境界、情感体验、创作风格必然不同,而一定的历史时期和所处环境对其作品的影响也是鲜明的。  相似文献   

7.
王安忆本人早年的外来户经历形成的“孤独情结”对她的小说创作产生了三方面影响,最直接的影响是创作题材中大量出现外来户题材,对创作观的影响则表现为作者坚持创作自由和与读者存有隔膜的心理并存,创作实践上表现为努力在作品中安排更本质的人物关系,对现实的人物关系则持冷眼旁观态度。  相似文献   

8.
许地山的小说描绘经历宗教神秘体验的教徒生活,以此来宣泄那个时代的人生问题,成为20世纪20年代科学主义日趋形成的语境中的另类作品;叶灵凤等的神秘题材小说以戏仿的笔调消解了神秘体验的神秘性,而迷恋于惊羡体验和异国情调,反映了五四以来文艺青年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9.
罗淑是20世纪30年代一位在小说创作方面极有成就的青年女作家.但因其去世过早,长期以来对这位作家及作品缺乏应有的研究和评价.本文将罗淑的小说创作放在当时特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下,从题材选择、人物塑造、艺术风格等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文章指出:罗淑的小说创作继承和发扬了五四文学"为人生"的现实主义传统,深刻地反映了她所生活的那个时代四川农村的真实面貌,为现代"乡土小说"创作的发展做出了特殊的贡献.本文在上述观点的基础上,也对罗淑及其作品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作了较为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萧红是一位自我体验型的作家,不幸的人生经历给她的创作带来很大影响。本文主要从儿童视角分析童年体验对于萧红创作的影响,从她经历的缺失性体验和丰富性体验两大方面对萧红作品进行梳理,我们会发现萧红将自己的童年体验艺术地转化在作品中,进一步体现爱的缺失,抒发内心的苦闷与孤寂,使她追忆童年,寻找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1.
新疆实力派作家董立勃以其独特的人生经历、文学体验与丰富的生活积累。创作了一部场景恢宏、壮阔的人生与历史巨作《暗红》。作品在对历史的民间审视中塑造出人性的复杂.透视出人性的本真。本文试图从革命历史的独特展示、民间角色的塑造两个方面,对小说中的民间立场、民间情怀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2.
王安忆个人几十年的人生体验对她的创作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忧伤的童年体验、青涩的成长经历是其创作的源泉和表现内容。将王安忆在小说中对少女童年、少年、青年阶段成长经历的书写与其个人经历相结合,可以发现王安忆对少女精神成长的书写带有浓厚的自传体色彩。  相似文献   

13.
陈染的内倾型创作与她体验世界的方式密切相关。陈染的早年人生体验不仅是激发她创作动机的重要因素,也影响着她创作题材的连择。基于自身内心经历和体验,陈染的内倾型创作方式同时受到西方文化思潮和中国新时期文学思潮的影响。通过了解这些影响,我们可以深入理解陈染内倾型创作方式的得失。  相似文献   

14.
论苏曼殊小说的漂泊感和孤独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曼殊坎坷的人生经历,影响并造成了他孤苦抑郁的内心世界,这种心理对其作品创作影响甚深,它外化和表现为小说浓厚的漂泊感和孤独感。通过对小说艺术特色的探析,可以解读其孤苦、悲凉、忧郁的复杂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5.
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风格独具的女作家。由于她传奇般的苦难经历,使她对社会、对人生、对女性、对众生有着一种强烈的悲悯意识。在《呼兰河传》的创作中,萧红把这种对人生的感悟和体验渗透到作品中,描写了呼兰河小城人死水般的生存状态,对国民的弱点和病态的人生寄予了既恨又怜的复杂情感,因而也形成了作品悲凉的情感创作基调。从小说的情景描写、三个典型人物的命运记写中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16.
孙斐娟 《柳州师专学报》2009,24(3):44-47,65
在20世纪40-60年代出现的一批反映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的农村题材小说中,《创业史》是一部取得突出文学成就,有着承上启下功能的作品。它成功建构了当代中国农村叙事的规范,对农村题材小说的发展方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以《创业史》的创作与批评为中心进行个案解读,由此探讨它在农村题材叙事模式形成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芥川作为《新思潮》的作家,他以新现实主义为基调,取材于一些中国与日本古代志怪小说,创作出具有作者对人生有着独到见解的作品。这些作品里还渗透出作者个人生活经历给作品带来的影响。作者由于作为养子,又是姨母照料成长,这些都使作者在性格上留有阴影,与此相对,还会让作者对于母亲拥有自己独特的爱恋。在以中国《杜子春传》为题材的芥川小说《杜子春》中就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18.
夏天敏是一位写作农村悲剧题材见长的作家,悲凉冷寂成为他小说的主要基调。从夏天敏的创作情况和研究现状,联系夏天敏的生平经历及其生活环境,探求其作品悲剧意蕴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相似文献   

19.
为人们奉献出《人生》、《平凡的世界》等辉煌作品的路遥,当然有其深刻的创作体验的。《路遥文集》(2)收入几篇关于他小说创作的谈话和文章,由此出发,我们大致可以梳理一下他的创作总的发展脉络。一、“选择我自己体验最深的生活题材来来现”。路透在《答(延河)编辑部》“你是怎样从生活中获取题材”时说,“我常常选择我自己体验最深的生活题材来表现”。《见《路遥文集》(2),以下路遥语均见此书)这是创作的至理名言。不过问题是路遥对此是怎样认识和理解的,又是怎样坚持实践的。第一、路遥认为,真正意义上的小说不是故事如何…  相似文献   

20.
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独特的女作家,她的小说创作始终沿着个人人生经历和情感体验的独有轨迹发展,在创作轨迹、表现视角、关注对象三个方面体现了她对于自我的忠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