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当前,从众心理对大学新生在思想和行为上产生了诸如自卑、孤僻、迷茫等消极影响,严重的会使大学新生感到心理紧张、苦闷,出现心理失衡,解决大学新生从众心理消极影响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2.
每一个大学新生步入大学所面临的都是一个崭新的世界,在生活环境、学习方法、个人目标、社会期望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知识与能力的欠缺、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主观与客观的碰撞,摩擦出的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得不到及时地疏导和解决时,带着心理上的失衡与重压,大一新生将面对一个艰难的心理适应期。如何让大学生顺利度过这段心理失衡期,不让这种心理失衡发展成严重的心理危机,顺利完成角色转换,就需要大学管理  相似文献   

3.
大学新生由于种种原因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心理学上将这段心理问题高发期称为"大学新生心理失衡期"。由于大学与中学各方面的差异,使学生出现种种不良心态并带来不适应,从而造成心理问题。及时解决大学新生的心理问题,防微杜渐,使他们摆脱心理困境,恢复心理平  相似文献   

4.
经历从高中到大学的跃迁,学习生活环境的改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固有心智不够成熟稳定等因素都会使大学新生原有的心理平衡遭受巨大的冲击,带来不可避免的心理失衡.而一个健康平衡的心理对于其走好大学之路甚至未来的人生之路,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以动态平衡理论为基础,分析破坏大学新生心理平衡的主要因素,从学校角度探求应该如何帮助、引导大学新生重塑心理平衡.  相似文献   

5.
从中学考入大学的新生,对这一重大的人生转折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和心理准备,他们常常想家,怀念中学的时光,自信心动摇,自我认知失调,生活不会自理,独立性差,这些心理上的矛盾与困惑取代了他们最初对大学的美好幻想。部分学生由于长期不适应大学生活而导致心理失衡、情绪低落,影响学习和生活。因此,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注重研究大学新生的心理失衡及其调适,帮助他们增强独立意识,学会科学合理地安排学习生活,提高环境适应能力,尽早完成由中学向大学的过渡,从而在新环境中寻找自己的努力方向,以坚定的步伐打下一生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大学新生由于种种原因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心理学上将这段心理问题高发期称为“大学新生心理失衡期”。由于大学与中学各方面的差异,使学生出现种种不良心态并带来不适应,从而造成心理问题。及时解决大学新生的心理问题,防微杜渐,使他们摆脱心理困境,恢复心理平衡,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及对挫折的承受力,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高校尤其是辅导员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大学新生开始大学新生活时,首先面临的是一段艰难的心理适应期,能否顺利地度过这一时期将直接影响大学 新生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本文将探讨大学新生心理适应期的种种心理表现以及大学新生心理适应期的调适,试图帮 助大学新生培养健康的心理,顺利度过心理适应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新的学习生活。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大学新生心理问题状况,分析大学新生心理冲突的原因,并提出心理调适的几条对策。目的就是帮助大学新生顺利度过大一阶段的心理调适期,更好地完成大学学业。  相似文献   

9.
张玉刚  林伟英 《文教资料》2009,(35):186-188
大学生由高中升入大学.生活和学习的环境都发生了实质性转变,一旦适应不了就极易出现心理失衡现象,有的人甚至整个大学期间都调整不过来,使得很多大学生即使毕业之后也难以摆脱这种心理阴影。本文从大学新生入学后的不适应表现入手.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从调查研究、入学适应性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等几个方面对新生的心理调适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改进措施,并对高校心理干预机制的建立和健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大学新生心理冲突现状,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整群随机抽取了珠三角三所高校813名大一新生,采用自编的大学新生心理冲突问卷对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大学新生普遍存在心理冲突(出现比例为82.7%),但程度为中度偏轻。其中,“上进心强V S自制力弱”和“内部需求VS经济限制”是大学新生最容易出现且程度最大的两类心理冲突。总体而言,女大学新生的心理冲突大于男大学新生;来自农村的大学新生的心理冲突要大于来自城镇的大学新生。  相似文献   

11.
让每个大学新生顺利地适应大学生活并形成健康积极的阳光心理,是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者共同的愿望。学校心理健康工作者可以通过构建积极的校园育人环境,培育完善的新生社会支持系统;培养新生积极的人格,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丰富新生的积极体验,使其感受积极的力量等来培育新生的积极心理。  相似文献   

12.
以安徽省某高校603名大学新生为被试,采用《积极心理资本量表》《大学新生适应性量表》进行测量,运用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探索地方高校大学新生积极心理品质与适应状况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积极心理资本对适应性总分及其五个因子均有明显的影响作用,积极心理资本及其四个因子对大学新生的适应性具有较强的预测作用。因此,有针对性地培养大学新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对大学新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大学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自编的具有较高信效度的《大学新生心理需求调查问卷》,对重庆大学城五所大学的大一新生共600人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大学新生心理需求由强到弱主要表现为人际交往需求、成就目标需求、学习方法需求、影响力需求;(2)在学习方法需求上表现出显著的专业和性别差异,文科高于理科,女生高于男生,其他需求差异不显著;(3)非独生子女相对于独生子女在四种心理需求上都显著较高;(4)在生源地上各方面需求差异均不显著。根据本调查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以期对学校开展大学新生教育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帮助和借鉴,使大学新生能够更快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相似文献   

14.
常晓宇 《考试周刊》2013,(77):160-161
高校新生心理适应不良现象普遍存在,学习问题是高校新生入学后较难适应的重要适应不良问题之一.文章总结分析了大学新生学习适应不良的表现和心理反应,并据此提出了高校学习适应不良问题的应对策略,以便更好地帮助大学新生度过适应期.  相似文献   

15.
大学新生从高中进入大学,既是人生道路的转折,也是极为重要的新起点。为了实现大学的培养目标,使大学新生成为心理健康、道德良好、对社会有较好的适应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迅速适应大学的新环境和新要求是关键的一环。然而,大学新生所特有的种种心理矛盾,从各个侧面不同程度地制约着大学新生对新学习环境的适应,致使许多人产生不同程度的精神苦闷与心理压抑,这严重地影响了  相似文献   

16.
在中小学长期应试教育中,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从而导致高校一部分新生出现性情畸变和人格扭曲的现象。高校必须针对中小学应试教育带来的遗患,深入调查大学新生的心理现状,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有的放矢地做好大学新生的心理辅导,使心理咨询专业化、经常化、制度化,加强对大学新生尤其是对大学新生中敏感人群的心理护理,改善大学校园的人际交往氛围。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敏感人群心理危机预警及处理机制。  相似文献   

17.
从中学到大学的过渡是每个大学新生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本文从造成大学新生适应困难的原因进行分析,论述心理教育工作者如何帮助大学新生迅速适应大学生活,更好地完成学业.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大学新生的学习困难现象及影响因素,从教育学、心理学上分析了其中的心理结构,心理特点和心理规律。就影响大学新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因素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对策。加强对大学新生的学习心理教育和指导,有计划的帮助大学新生了解自己,尽快地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应成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陈嵌 《考试周刊》2011,(82):209-210
大学新生进入大学后会出现环境、心理及学习方法的不适应、不能正确地进行角色转变、不能有效地自我评价等突出的特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结合这些特点采取提高大学新生的自信心和自我实现意识、引导大学新生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增强大学新生对学校的认同感等方法帮助大学新生快速地度过适应阶段,为大学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大学新生刚入大学,面临着一个全新的环境,思想上可能会产生许多困惑,若不正确引导,就有可能迷失方向。大学第一学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期,高校应当根据新生的特点,有的放矢地做好新生思想引导工作,采取各种心理对策,帮助他们主动适应新环境;正确把握关键时期,积极引导新生顺利完成角色转换;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科学合理分配大学课余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