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心理卫生自评表》(SCL-90),以290名在校高职生为被试进行测试,探讨高职生应激和心理健康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家庭所在地以及年级等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并对应激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高职生的应激、心理健康及其个别维度、因子在某些人口统计学变量上表现出显著性差异;高职生应激各维度及总分与心理健康各因子及总分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文章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和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374个农村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农村留守初中生在三个量表中的部分因子要显著高于非留守初中生,这些因子是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中的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情绪不平衡,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的发泄、幻想和忍耐,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人际关系敏感,丧失和健康适应.与非农村留守初中生相比,农村留守初中生面对的生活应激值要更大、应对方式更多是消极的、心理健康水平更低.  相似文献   

3.
高中生与中专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量表,对南昌市51名普通中学学生和68名中等专业学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测试,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高中生与中专生中异常焦虑的比例都较高。中专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较高中生差。高中生与中专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对他们加强心理辅导,以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4.
文章考察南通市青少年社会支持系统和心理健康水平的现状,探讨社会支持系统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603名南通地区青少年作为研究被试,采用《青少年社会支持系统评定量表》和《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进行测试。结果与结论:(1)南通市青少年的社会支持系统主要由非正式社会支持系统和正式社会支持系统两部分组成,其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是非正式社会支持系统。(2)南通市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容乐观,52.9%的中学生存在或轻或重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压力大、情绪不稳定、人际关系紧张、敏感及焦虑。(3)除强迫症状因子外,高社会支持系统组和低社会支持系统组在心理健康量表各因子的得分均存在显著的差异,社会支持系统总体得分与心理健康量表各因子得分之间存在。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社会支持对农村校外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并具体探究其对心理健康各个成分的作用,本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甘肃省102名农村校外青少年进行了测查,结果显示:在社会支持的各个维度上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客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和支持总分与心理健康不同因子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负相关.主观支持与心理健康各...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和《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重庆市两所中学305名学生进行调查,探讨中学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中学生具有较积极的自我概念,但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心理健康问题突出表现在情绪不平和学习压力两个方面,其次是焦虑和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自我概念正向因子与心理健康问题呈负相关,负向因子与心理健康问题呈正相关;心理自我、社会自我、自我批评、家庭自我、自我满意对心理健康问题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7.
使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258名高中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生活事件的发生频率、总应激量,以及指向情绪的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有预测作用。指向情绪的应对方式作为独立的自变量影响心理健康。结论:高中生的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有直接作用,指向情绪的应对方式作为独立的自变量产生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蚤表》《中国大学生人格量表》对某高职高专学校新生进行测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高职高专学生心理问题阳性筛壹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心理健康量表中的焦虑因子与人格量表中的重情因子有显著的正相关;心理健康量表中的抑郁因子与人格量表中的重情因子有显著的正相关,活跃因子、坚韧因子和随和因子有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初中生复原力、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采用中学生复原力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和心理健康状况量表对三所原企业子弟学校的324名初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初中生复原力水平普遍中等偏上,男女生在朋友支持维度差异显著,独生、非独生子女在责任感维度差异显著;初中生复原力与生活事件、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存在负相关关系,复原力与心理健康存在正相关关系;复原力在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16.6%。结论:培养学生的复原力水平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和大学生应激应对问卷,对15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生活事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生活事件压力源的前两位是学习压力和人际关系;一类学生在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健康适应和其他因子上得分均高于三类学生;大学生的应对方式大部分首选是解决问题和幻想,并且心理状态越好,则更少地使用退避和自责等消极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